1、人类的居住地-聚落(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力目标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以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教学重点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1.投影仪及有关景观图片。2.绘制有关投影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
2、程导入新课方法1 创设情境,利用介绍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录像或图片导入。方法2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以及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这就是:板书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讲授新课板书 一、乡村和城市1.提问: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2.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找出答案,使学生知道聚落的概念及其类型。板书 1.聚落的概念及类型3.提问:(1)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2)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4.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使学生认识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的
3、地方,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而且聚住在乡村和城市这两个不同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5.读图 投影展示课本P78图4.16“人们居住在不同的聚落里”和P79图4.17“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了解,以学习小组讨论说明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6.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房屋的密集程度、高度,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7.讨论: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城乡景观图片,结合教师的提示及自己对城乡的了解进行讨论,比较城乡景观的主要差异。8.比较:在学生口头讨论的基础上,投影展示下
4、表,引导学生比较填写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其他差异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密集度高度乡村稀疏矮稀疏少少少有有有人口稀疏小城市密集高密集多多多无无无人口密集大9.小结:通过以上观察分析,可知乡村与城市不仅景观特征不同,而且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也不同。10.让学生观察课本P79图4.18“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并结合活动2中的提示进行辨别,使学生知道,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地区的乡村或城市的景观资料,以开拓学生的视野。11.过渡: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为什么有的聚落大?有的聚落小?一个聚
5、落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与自然环境有关系吗?板书 二、聚落与环境1.提问:(1)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聚居地?(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2.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自己知道的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列举出课本图中所没有列举出的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3.小结:各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补充说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除课本图中列举出来的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并让学生参照课本上的方法填入图中。板书 1.聚落形
6、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4.提问: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呢?5.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和图4.20“平原区聚落众多”,并联系已学过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交流。使学生得出结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因此,就少有或者没有聚落。板书 2.世界上聚落的分布6.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和图4.21“东南亚的高架屋”、图4.22“西亚的村庄”,使学生认识聚落民居建筑因受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生活
7、习俗、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7.讨论: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看图4.23“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图4.24“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和图4.25“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中作客,谈谈各自的体验感受以及这些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9.归纳: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后,投影展示下表,要求学生归纳各组意见填表。当地的气候特点民居的建筑特点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严寒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冬冷夏热利用黄土挖掘成窑洞,具有夏凉冬暖的功能我国去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高温多雨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隔潮10.列举: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知道的其他地区的民居建筑
8、,并说明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等。板书 3.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11.过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给人们留下了遗憾,一些传统的聚落遇到了破坏,甚至消失。因此,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就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板书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提问:结合你所居住的城市、小区或县城、乡村聚落发生的变化,谈
9、谈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2.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给予评价归纳。板书 1.聚落发展的变化3.提问:结合所在地区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遗址和民居等传统聚落以及它们目前的处境,说说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4.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并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适时引导评价,使学生知道传统聚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的信息,保护传统聚落有重要意义。板
10、书 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5.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并结合观察课本P83图4.26“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和图4.27“我国云南的丽江古城”的实例(如果当地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实例更好),使学生了解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情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性。6.列举:组织学生先以学习小组互相介绍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外国和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并记录下各自的名称。然后让两名同学作主持,把各组的记录收起来宣读,让全班同学裁判,看看哪个组列举的多,使大家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7.辩论: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83活动2,以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
11、观点和做法为例(不同地区的学校,也可以用当地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中的实例)。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组选出主辩上来抽题,并组织本组同学围绕所抽题目进行讨论。然后各组阐述本组的观点和做法及其理由。继而组织四个小组之间展开相互辩论。8.评价:教师对于学生辩论的结果不需多讲,主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探讨态度。让学生明白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考虑,综合论证,才能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使学生明确保护传统聚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要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觉的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概括本节知识要点1.乡村聚落与城
12、市聚落的景观和人们的生产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2.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3.传统聚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类应该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板书设计设计1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乡村和城市1.聚落的概念及类型2.乡村与城市的差异二、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2.世界聚落的分布3.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的变化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设计2活动与探究 1.请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武当道观变宾馆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素有“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美誉。70千米长的古
13、建筑群,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不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更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复真观又名太子坡,为明代敕建的武当八观之一,今存殿堂道房105间,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观内有极为珍贵的楠木雕刻真武组像,有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典型杰作“一柱十二梁”,是武当山目前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道观。据知情人介绍,从2001年开始,武当山文管所在“复真观”内大兴土木,对部分古建筑进行改造,扩建成了三星级宾馆“太子养生堂”,对外提供吃、住、游、购、娱全方位服务。摘自2002年12月24日新民晚报2.请你列举出几处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并谈谈如何开发和保护这些传统聚落中的民居?3.爱好摄影的同学,在班里举办一次当地乡村、城市景观或传统文化聚落摄影展,让大家了解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以及当地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