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3496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6 期(总第32 3期)传播学新闻学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杨明托一、引言对话空间是在主体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关系网络,人际关系的远近距离、维度具有抽象的空间概念,主体在对话空间中能够获得感知上的变化。语言符号系统是对话关系建立和维系的主要手段,形成了系统化的表达方式。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映射在语篇中,同时语篇也对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具有建构作用,至少在语篇中作者预设了各种声音的价值定位,语篇的传播也会塑造对话关系的状态。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的评价理论扩展了语篇人际意义的研究,其中介人系统描写了作者在多种声音的环境中定位各种价值立场的方式。马丁指出

2、:“态度的表达并不像通常所声称的那样,仅仅只是一个个人问题说话者评论世界早一一而是一个真正的人际关系问题,因为提出一种观点的基本原因是,要从接收者那里得到一致的回应。”这种考察语言的立场意味着要采取一种对话性的视角,【内容摘要】新闻语篇是引发和参与社会讨论的重要形式,必然涉及多种声音的主体间关系,是主体间对话关系在语言层面的典型表征。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分析以文本中各种立场之间的对话关系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旨在探讨作者借助语言系统动态配置主体间对话关系的机制,具体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作为对话意义的描写框架,坚持主体价值定位的第一性原则,聚焦读者对话空间的压缩和扩展,补充和分析外部声源的

3、社会身份与转述类型对价值定位的建构性功能,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外部声源分析模式。结果表明读者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是介入系统模型建立和运作的核心,对话空间沿着新闻语篇的展开在压缩和扩展之间呈现出交替和持续两种模式。宣称类对话性扩展资源是外部声源介入的主要途径,以中立的转述立场为读者与外部声源建立直接的对话关系。【关键词】新闻语篇;对话空间;介入系统;外部声源;系统功能语言学言语互动是对话性质的,且总是处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语篇的主体间性往往是由作者、外部声源和读者建立起来的,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身份,并且在确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活动,形成了制度化的表述方式。新闻语篇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涉及多种声音

4、的表述,在语篇对话性方面具有自身的体裁特征。新闻语篇的对话属性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多数研究主要在评价理论的框架内进行部分探讨,对介人系统的专门研究相对欠缺,而且多偏向于定量的应用性研究,且以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分析为主,对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和介人系统的理论阐释不够深入。介人系统所讨论的对话关系包括作者、外部声源和读者,但是对话性压缩和对话性扩展的指向问题,以及借言系统的运作机制缺乏理论层面的详细探讨。介人系统对外部声源的考察仅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为主,这并不符合新闻语篇的事实。新闻语篇中的转述类型相当丰富,在插入和同化之间形成了一个连续统,并在更轻14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6 期(总第32 3期

5、)新闻学与传播学杨明托: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微的程度上存在选择性差异,这是建构对话空间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外部声源的社会身份也经常被忽视。二、对话空间的语言表征对话性(dialogism)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深厚的根基,并伴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进步。对话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自我”和“他者”可以构成肯定与否定、赞成与反对的关系,“他者”可以是指“一切与我相异且外在于我的主体或主体性存在,包括具体的你 和他,也包括蕴含意义的物质的或思想的存在与环境,甚至包括我试图摆脱的那部分自我或自我意识”。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M i k h a i l M

6、i k h a i l o v i c h Ba k h t i n)继续关注了对话性的互动原则,借助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建立起对话理论。对话被视为主体存在的基本社会形式,主体之间存在互动的依赖关系。主体之间还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声音的介人和讨论是对话关系成立的基本条件,而且使得“自我”和“他者”的对立关系也获得了认可。对话也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主体间互动交流的工具,语篇作为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从内在上就具有对话性,并且处于广衰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与其他语篇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巴赫金认为,说话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回应者,因为说话者不是自古以来第一个发起对话的人,语言系统先于

7、说话者而存在,而且必定有一些表述已经存在,说话者的表述与先前的表述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所有的表述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链条,每个表述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巴赫金明确指出,任何语篇既是对先前语篇的回应,也会成为后来语篇的回应对象。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互文性”概念形成的基础。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 l i a K r i s t e v a)认为:“我的解释一方面忠实于他的思想,另一方面对这些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拓展。互文性的概念,在巴赫金的作品中并没有明显地体现出来,但在我看来,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推导出来。”,6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在2 0 世纪6 0年代正式出现,当时克里斯

8、蒂娃向西方介绍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并且继承和发展了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符号学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的概念。克里斯蒂娃强调:“所有的语篇都是由各种引语拼凑在一起的,它们都是对其他语篇的吸收和转化。”根据克里斯蒂娃的观点,语篇中包含丰富的语义组合,它们形成于作者、读者和外部语篇三个维度构成的对话空间,彼此之间构成复杂的互文性关系,“横向轴”表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文性关系,“纵向轴”表示作者与外部语篇(包括先前和当下存在的各种语篇资料的集合)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语篇的互文性思想也突破了结构主义的部分局限,涉及语篇之间在体裁、语体或风格上的融合,自然

9、要涉及语篇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句段关系聚焦不同成分之间的组织结构,联想关系关注体裁、语体和风格上的选择。可以看到,互文性概念也受到了索绪尔符号学思想的影响。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符号系统,包括句段关系(syntagmaticrelation)和联想关系(as-sociative relation)。句段关系指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线性的排列组合关系,联想关系指语言符号之间存在记忆层面形成的一系列集合。符号系统由相互区别的符号组成,符号是现象的,符号连接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个层面,能指表示声音的印象,所指表示概念和意义,能指具有第一性,因为在能指所构

10、成的结构出现之前,概念仍然是模糊混沌的,符号的价值和意义源于符号之间的相对关系,符号的界限和主体性在对立的关系中淡化了。语篇同符号一样,处于不同语篇构成的关系网络中。对话理论是互文性概念形成的基础,二者15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6 期(总第32 3期)杨明托: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新闻学与传播学均强调对话关系的多元性和动态性,“复调”和转引增加了语篇中的参与者,使语篇的生成和理解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语篇不再被视为静态的“产品”,而是动态的对话过程,是对话过程的记录,而新的意义在对话空间中持续产生。三、语篇对话意义的潜势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的介人系统深受对话性观点的影响,认为语篇的生成不

11、是在真空的环境下发生的,而是存在于多种声音的对话环境中。介人是指“诸如投射、情态、极性、让步和各种评论副词,通过引用或转述、承认可能性、否认、反驳、肯定等,根据正在推进的价值立场和对该价值立场的潜在回应,对说话者/作者进行定位的方式”。介人系统提供了主体间定位资源的框架,能够描述与这些意义相关的主要对话效果。介人资源在意义生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介人资源的运用,作者与语篇所提及的各种价值立场协商结盟/不结盟(alignment/disalignment)的关系,即在态度、信念和假设方面的一致/不一致(agreement/disa-greement)的关系,进而与这些立场相关的具有共同

12、态度的社会群体(community)进行协商。语篇的对话性观点使介人系统注重三个方面:第一,介人系统关注作者与先前的观点,即与先前已经对所考虑的问题表明立场的作者之间关系的性质。作者在表述观点的同时,不仅是在说明自身的观点,也是在邀请读者赞同和分享观点。因此语篇的展开以对话性为导向,旨在将读者纳人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和信念的社会群体。第二,介入系统描写作者在何种程度上对先前的观点表示认同,以及与先前的作者之间的接触方式,是站在相同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对立面,亦或是保持中立。第三,介人系统关注语篇所提供的预示,作者期望读者对当前的观点表达特定的立场,当前的观点对读者来说是否是理所当然的、有争议的或是被

13、质疑的。介人系统提供了一个框架来描述这种实施定位的语言学方法。介人系统为作者参与对话提供了可选择的语言资源,可以用来描写作者的人际态度和修辞策略。介人系统首先指向文本语义和修辞效果,然后提供词汇语法资源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对文本中涉及的各种态度进行定位。介人系统仍然在多声的对话框架中对词汇语法资源的功能性进行分类。介人系统关注主体参与对话的方式,反映了声音来源所承担的话语责任,主要由自言(monoglossic)和借言(heter-oglossic)两个子系统构成。自言是指说话者承担话语的责任,排斥其他声音,关闭了对话空间。自言是一种断言,说话者对语言内容承担全部责任,没有给其他声音留下参与对话

14、的空间。自言并不提及其他的观点,约翰莱昂斯(John Ly-ons)认为不提及其他观点的命题是单纯性的断言(bare assertion),是中立的、客观的,保持了对事实的客观陈述。但是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语篇的对话性,单纯性的断言仍然具有对话性,它宣告了一种特定的对话立场,只是这个立场倾向于排斥其他立场的存在。自言的陈述方式表明在当前的环境下没有涉及其他的声音,不承认其他观点存在的可能性,塑造出非对话性的氛围。借言与自言呈现相反的趋势,借言资源可以调节主体的话语责任,倾向于考虑其他可能的观点,并允许与其他观点进行对话。如图1所示,借言由对话性压缩(dialogiccontraction)和对话

15、性扩展(dialogic expansion)两个子系统构成,具有在多声的环境中调节对话关系的人际功能。对话性压缩是指限制对立的观点,压缩其他声音的对话空间。对话性压缩还包括否认(d i s c l a i m)和公告(proclaim)两种类型。否认是指作者对引人的不同观点表达了排斥,或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替代。否认还可以细分为否定(d e n y)和对立(counter)。否定是指对引人的观点进行了直接的反对,主要包括一些否定词,如:“不(是,再,要,会)”“没(有)”“别”等。对16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6 期(总第32 3期)新闻学与传播学杨明托: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立是指对预期

16、的命题进行反对或替换,主要包括一些表转折的连词,如:“然而”“但是”“反而”等。公告是指凸显命题的可靠性,压缩其他观点表述的空间。公告还包括认同(con-cur)、断言(pronounce)和引证(endorse)。认同是指命题被表述为作者与对话伙伴之间的共识,如:“显然”“当然”“显而易见”“自然而然”等。断言是指作者突出了自身的主体性,强调明显的介人和干预,如:“事实上”“本质上”“根本”“完全”“简直”等。引证是指作者认定转引观点的正确性,表明作者支持外部声源的观点,形成了主体间的结盟关系,如:“显示”“表明”“说明”“证明”等。厂自言(monoglossic)厂否定否认(deny)(d

17、isclaim)对立L(counter)对话性压缩厂认同(dialogic(concur)contraction)介人公告断言(engagement)借言(proclaim)(pronounce)(heteroglossic)引证(endorse)厂接纳(entertain)对话性扩展厂宣称(dialogic归属(acknowledge)expansion)(attribute)疏离L(distance)图1介入系统示意图对话性扩展承认可能存在其他观点。对话性扩展包括接纳(entertain)和归属(attribute)。接纳是指声明当前观点只是诸多可能之一,包容其他可能的观点,如:“能”“会

18、”“可能”“也许”等。归属是指说话者/作者将命题责任归于外部声源,最常见的就是通过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的互文性手段让一个外部的声音介人。归属包括宣称(acknowledge)和疏离(distance)。宣称和疏离表明作者有意与外部声源之间保持距离,不同的是宣称显示出较为中立的立场,强调只是转述观点,却不表明对所引用观点的态度,如:“说”“按照”“据”“表示”等;而疏离却显示出作者在刻意地疏远外部声源,使外部声源来承担话语责任,表明作者对所引用观点的反对,如:“声称”“所谓(的)”“以为 等。四、外部声源的介入彼得罗伯特鲁珀特怀特(PeterRob-ertRupertWhite)认同马丁对自言系统

19、和借言系统的划分,但是在借言系统中他还关注到了声音的来源问题。在借言系统中,引证、宣称和疏离这三种资源均可以通过转述将外部声音的观点引人语篇,与转述类型构成合取关系,在转述的言语行为上,能够表明作者与外部声源之间的对话关系。(一)外部声源的社会身份特恩阿德里安努斯范迪克(TeunAdri-anusvanDijk)总结了新闻语篇的12 种主要的消息来源,包括新闻媒体的报道、机构组织发布的新闻稿、新闻发布会、机构组织的议程和资料、报告、访谈、通话,记录、信件、文章、正式文件、发言稿等。赫伯特雅各布甘斯(Her-bert JacobGans)将新闻语篇中的消息来源划分为知名人士(the“known”

20、)和非知名人士(the“unknown)两种类型,其中知名人士一类的消息来源具有主导作用。知名人士包括总统及候选人、政府部门/公务人员、违法人员等,非知名人士主要包括游行者、受害者、选民等。辛斌和时佳指出新闻语篇的消息来源主要包括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门、专家和其他新闻媒体等。邵静从国别的视角划分了中国和国外两种消息来源。通过归纳和梳理可以发现,声音来源主要从明确度、社会身份和国别三个层面进行分类。如图2 所示,从明确度的层面,声音来源可以划分为明确的和非明确的两种类型。从社会身份层面,声音来源可以划分为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媒体/记者、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公司/机构和个人/公众五种类型。从国别层面

21、,声音来源可以划分为中国、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机构17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6 期(总第32 3期)杨明托:新闻语篇对话活空间的动态配置新闻学与传播学三种类型。从明确度、社会身份和国别三个层面对声音来源进行归纳分析,能够更为系统地认识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使得对于对话空间的描述更加直观。明确【非明确【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声媒体/记者音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来公司/机构源(个人/公众中国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机构图2新闻语篇声音来源的社会身份(二)外部声源的转述类型在借言系统中,怀特将当前所讨论命题的声音来源划分为内部声源(intra-vocalise)和外部声源(extra-vocalise)。内部声

22、源是指作者将不同的观点作为自身的表述,外部声源是指作者指出了引用观点的来源。怀特在后来的研究中指出,外部声源的性质本身也会产生对话性压缩和对话性扩展的功能,应当将对话性定位作为首要的考虑,外部声源的社会性质和转述类型是第二位的。目前介入系统能够从联想关系的维度加强对话关系的语义描写,善于情态、对立、让步、强化等现象的对话性功能分析,但是对外部声源的社会身份和转述引语的类型缺乏细致的探讨,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分析模式,解释也不够充分,整体上限制了语篇对话空间分析的深度。如图3所示,外部声源根据引用观点与语篇的融合度,可以细分为插人(insertion)和同化(a s s i mi l a t i

23、o n)两种类型。插人是指作者借助直接引语转述外部声音的观点,倾向于呈现转述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直接插入外部声源的表述,并使用符号进行清晰的标记,具有显著的外部结构特征,观点的陈述与转述来源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同化是指作者借助间接引语或言语过程来呈现外部声音的观点,作者需要重新组织语言,转述内容的陈述与转述来源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转述内容与语篇融合在一起,以保持在风格和方向上更接近语篇的声音。6内部声源(intra-vocalise)借言插入他表示“要加快(insert)义务教育发展”(heteroglossic)-同化他表示,要加快(assimilate)义务教育发展。外部声源对话性压缩引

24、证(extra-vocalise)(dialogic(endorse)表明,说明contraction)宜称对话性扩展说,按照(acknowledge)(dialogicexpansion)疏离(distance)声称,所谓(的)图3语篇外部声源的插入与同化从插人到同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转述内容的忠实性程度递减,作者的介入程度递增,转述引语的类型形成了一个连续统。按照转述内容的忠实性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和米克肖特(Mick Short)将转述形式划分为五种类型,依次为自由直接转述(free direct reporting)、直接转述(direct r

25、epor-ting)、自由间接转述(free indirect reporting)、间接转述(indirectreporting),以及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narrative reporting of speech acts)。第一,自由直接转述具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没有出现引导句,直接用引号标识转述内容;另一种是指虽然出现了引导句,但是转述的内容没有用引号标识。第二,直接转述同时包含引导句和转述内容,引导句引出转述的内容后,使用引号进行标识,转述内容的主语使用第一人称。第三,自由间接转述是指,没有出现引导句,作者直接使用第三人称转述他人的表述。第四,间接转述是指在自由间接转述的基础上,

26、增加了引导句。第五,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是指,作者使用动宾结构来描述外部声源的言语行为。如图4 所示,转述类型补充了三种新闻语篇经常使用的类型,分别为预调直接转述(pre-setdirectreporting)、从直接引语滑人的间接转述(indirect reporting slipped from direct speech)和警示引语(scarequotes)。预调直接转述是18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6 期(总第32 3期)新闻学与传播学杨明托:新闻语空间的动态配置指,转述内容的前半部分先使用间接转述形式,主语为第三人称,无引号标识,随后过渡到直接引语,主语使用第一人称,且用引号标识,

27、这种转述类型预设了读者对直接引语的感知。从直接引语滑人的间接转述是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混合使用,转述内容的前半部分为直接引语,主语为第一人称,且用引号标识,随后滑向间接引语,主语为第三人称,不用引号标识。警示引语是指,叙述语篇和间接转述中用引号标识个别词语。(自由直接转述直接转述转预调直接转述述从直接引语滑人的间接转述类警示引语型自由间接转述间接转述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图4新闻语篇外部声源的转述类型五、对话空间动态配置的系统与模式语言的介入系统将主体间的对话关系模型化,形成了一个可以调控的动态空间。介人资源的选择模式可以建构特定的对话空间,预设读者的价值立场,引导读者的感知和理解,提升观点

28、的接受度,促进语篇的传播,如图5所示,作者、外部声源和读者构成了一个动态变化的对话空间,对话空间变化的动力来源于作者。作者是语篇的生产者,始终掌握着主观能动性,可以选择介人资源,为不同的声音来源定位价值立场,配置主体间的对话空间。作者可以选择对话性压缩中的否认资源,对读者的对话空间进行压缩。其中否认资源表明作者确定命题为假,但是却感知到部分读者仍然以为命题为真,存有疑惑,并且可能与作者的观点对立,因此作者对命题进行了直接驳斥,以凸显自身的立场,压缩读者的对话空间,将他们定位到一致的立场上。作者还可以选择对话性压缩中的公告资源,强调自身对当前观点的话语责任,与持有相同价值立场的社会群体结盟,增加

29、人际投入,凸显自身的立场,压缩读者的对话空间,定位读者的价值立场,使读者选择其他立场的可能性降低。作者若有意提升读者的话语权,则可以选择对话性扩展资源,同时显示与当前观点或外部声源的距离,归还读者主动选择立场的自由。扩展(接纳)压缩(否认)读者2压缩(认同,断言)压缩(引证)口作者扩展(归属)1&3结盟-声音来源外部声源转述类型3图5语篇对话空间动态配置系统示意图如图6 所示,否定、对立、认同、断言、引证、接纳、宣称和疏离这八类介人系统的词汇语法资源,在对话性压缩的程度上依次减弱,而在对话性扩展的程度上依次增强。在文本的生成过程中,作者所关心的是对潜在观点的有效引导,因为潜在观点的站位尚不明确

30、,且仍处于读者群体当中,读者的站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话空间的格局,会进一步影响重大议题的决策,具有较高的调控价值。作者对介人系统的词汇语法资源进行选择,将对话效果指向读者,使其在对话关系中选择站位,建构预期的对话空间格局。在语篇对话空间中,受众以读者的角色参与了对话过程,对话效果直接作用于受众的站位,具体表现为语篇的传播效果随着新闻语篇展开的过程,介人意义所建构的对话空间也逐渐形成,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话空间的语篇实例化(instantiation)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坐标系中进行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对话空间的语篇实例化过程可以标记在横向轴上,以等距的单位标记介人资源的出现顺19现代传播2 0

31、2 3年第6 期(总第32 3期)新闻学与传播学杨明托: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序,同时在纵向轴上显示介人资源的语义范畴。在纵向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上,依次排列对话性扩展资源和对话性压缩资源的不同类型。压缩读者对话空间扩展否定对立认同断言引证接纳宣称疏离图6读者对话空间受介入资源调控示意图对话空间的建构是一种动态的调控过程,以语篇的生成为基础,在具体的个案分析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光明日报刊登的一篇题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新闻语篇,作者在语篇生成的过程中对介人系统的词汇语法资源进行不断地选择,使得对话空间处于动态的调控中,并且形成了基本的调控模式。图7 显示,随着新闻语篇的展开,作者

32、使用了两种配置对话性压缩和对话性扩展资源的模式,一种是交替模式,指对话空间在压缩与扩展之间频繁切换;另一种是持续模式,指对话空间在一段语篇内持续地压缩或者扩展。对话空间调控的交替模式使读者的主体身份在主动和被动之间转换,避免了对话角色的单一性,增强了读者在语场中的存在感。持续模式能够塑造读者的话语角色,巩固立场,加强引导和定位的效果。对话性扩展32114568910111314h55161781920212223对话性压缩-234-5语篇展开一多项式图7语篇介入意义的实例化过程作者以对话性扩展作为介人意义的开始和结尾,使读者在进人和退出语场时保持较为开阔的对话空间,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更倾向于考

33、虑和评价语篇的观点。对话性压缩资源在对话的前半程与后半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话的前半程使用了6 次对话性压缩资源,其中5次为否定类型,1次为引证类型,表明作者在对话开启后意识到了语境中存在多种声音,在所讨论的命题上还有不少迟疑的态度,所以作者直接驳斥了对立的观点。对话的后半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共使用了4 次对话性压缩资源,其中2次为否定类型,2 次为认同类型,表明作者在对话的前半程揭示了命题的内涵之后,转变为以引导的方式为主,与读者建立共识。通过选择不同的介人资源,作者对语篇中的各种声音进行立场定位,建构张弛有度的对话空间,以实现恰当的互动和协商,预设读者的回应,提升主旨的传播效果。读者的对话

34、空间是介人资源调控的中心,作者在语篇中选择不同的介人资源对读者的对话空间进行动态配置,使对话空间满足交际和传播的需求。按照对话性压缩和对话性扩展意义的程度,对介入资源分别进行负向和正向赋值。在对话性压缩资源中,否定、对立、认同、断言和引证的压缩程度逐渐减弱,分别从负向的5一1进行赋值。在对话性扩展资源中,接纳、宣称和疏离的扩展程度依次递增,分别从正向的1一3进行赋值。最终按照介入资源的类型和频次分别进行分类汇总,读者对话空间的数值等于对话性扩展程度与对话性压缩程度之和。当结果为正值,且数值越大,表明对话空间更加开阔;反之,则表明对话空间越是狭窄。如表1所示,语篇中的介人资源共出现了23频次,其

35、中对话性扩展资源13频次,对话性压缩资源10 频次。对话性扩展资源均为宣称类型,扩展程度为2 6,表明作者未对外部声源的观点表达明显的态度,使读者与外部声源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塑造更为真实的对话空间。对话性压缩资源以否定、认同和引证类型为主,压缩程度为-4 2。其中否定资源使用的频次最20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6 期(总第32 3期)杨明托: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新闻学与传播学高,表明作者确定了站位,但是仍然感知到读者群体中有潜在的不同声音,因此将命题投射到读者身上,并通过压缩的方式驳斥对立的观点,揭示真正的内涵,纠正读者的观点。在语篇中,对话空间的数值最终表示为16,表明语篇整体上确

36、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立场,以阐释和引导的方式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读者的对话角色和生态立场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表1读者对话空间的数值表示借言系统赋值频数介人程度分类汇总合计否定-57-35对立-400对话性压缩认同-32-6-42断言-200-16引证-1一-1接纳100对话性扩展宣称2132626疏离300外部声源共出现了13次,全部具有明确的身份信息,保证了可靠性和权威性。转述类型共出现了2 9 次,其中自由直接转述1次,直接转述4 次,从直接引语滑人的间接转述1次,警示引语16 次,间接转述3次,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4 次。可以看到警示引语的占比最高,近55.2%,主要用于强调观点。从

37、转述内容的忠实性来看,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同化的转述策略,间接类型的转述引语共出现了2 4 次,占比为82.8%,表明作者在引人观点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外部声源观点的阐释,以使观点更加简洁和大众化,加强与读者的身份认同和观点认同。例(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直接转述)翟青(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明确的:政府部门/公务人员)说(对话性扩展:宣称)。例(2):(中国)(明确的: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宣布(对话性扩展:宣称,间接转述)不再(对话性压缩:否定)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例(3):我们期待并为之努力的,不仅仅是美丽中国

38、,还有(对话性压缩:认同)整个世界的清新美好。例(4):把“美丽中国”(警示引语)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警示引语)纳入“五位一体”(警示引语)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警示引语)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警示引语)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警示引语)纳入三大攻坚战,充分表明了(对话性压缩:引证)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例(1)中作者选择了对话性扩展类的宣称资源“说”,以中立的立场引人了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的观点,与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对观点造成影响,使读者感知到转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读者预留

39、了判断的空间,在读者与外部声源之间建立了直接关系。在情景语境塑造的基础上,作者提供了声音来源的详细身份信息,通过可靠的声音来源和直接引语来引导读者的判断,肯定中国生态治理的贡献。例(2)中的“宣布”是对话性扩展中的宣称资源,作者的介人程度较低,客观地转述了可靠的和权威的声音,使读者判断外部声源的观点。外部声源的表述选择了对话性压缩中的否定资源,驳斥了对立的观点,再加上外部声源属于明确的声音来源,这种对话性压缩直接指向了读者,引导读者感悟和肯定中国的生态治理行动。例(3)中的“还有”属于对话性压缩中的认同资源,显示出作者对命题的认可,从而使作者与读者站在相同的立场上,推进共同的价值立场,积聚生态

40、文明建设的声音。例(4)中的“表明了”属于引证类对话性压缩资源,声明作者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声音结盟,以增添当前命题的人际资源。作者还多次使用了警示引语,且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不断加强生态治理的立场。六、结论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的介人系统是对21现代传播2 0 2 3年第6 期(总第32 3期)【责任编辑:杨旭东】新闻学与传播学杨明托: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话空间阐释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完善外部声源的社会身份和转述类型,有助于揭示新闻语篇中作者、外部声源和读者之间对话空间的动态配置过程,描述作者在对话语境中所实施的各种语义选择和修辞手段。新闻语篇中存在丰富的介人资源,容纳了各种

41、外部声源,具有典型的对话性和主体间性,作者通过介人资源的选择,建构了适度的对话关系,以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立场和态度的定位是建立对话关系的首要考虑,外部声源的引人以此为前提。外部声源在身份和转述类型上具有多种选项,以辅助和加强介人资源的定位效果。声音来源包括明确度、社会身份和国别三个层面,明确度可以分为明确的和非明确的两种类型,社会身份分为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媒体/记者、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公司/机构和个人/公众五种类型,国别分为中国、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机构三种类型。转述类型按照保真性递减的顺序分为自由直接转述、直接转述、预调直接转述、警示引语、从直接引语滑人的间接转述、自由间接转述、间接转

42、述和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新闻语篇对话空间的配置过程主要使用了两种模式,分别是交替模式和持续模式。交替模式使读者的主体身份在主动和被动之间转换,避免了对话角色的单一性,增强了读者在语场中的存在感和参与感。持续模式能够塑造读者的话语角色,巩固立场,加强引导和定位的效果。读者的对话空间可以量化,适宜采取对介入资源赋值的方法,对话性压缩和对话性扩展表现为两种相反的语义方向,按照语义程度分别赋予负值和正值,据此进行频数统计和分类汇总。这种赋值的方法考虑到了介人资源的语义程度,避免了单纯频数和占比统计的机械性,更能体现对话空间的状态。注释:James Martin.Beyond Exchange:App

43、raisal Systens in English,In:Susan Hunston,Geoff Thompson(ed.),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143.冯捷蕴:中西媒体危机话语的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18 年版,第2 30-2 33页。2Ron Scollon,Suzanne Wong Scollon,Andy Kirkpatrick.Contrastive Discourse in

44、Chinese and English:A Critical Appraisal.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pp.179-232.4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 0 0 1年版,第4 4 页。5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The Problem of Speech Genres.In:Caryl Emerson,Michael Holquist(ed.),Speech Genres and Other Late Essays.Aus-tin:Univers

45、ityof Texas Press.1986.p.94.Ross Mitchell Guberman.Julia Kristeva Interview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p.89.Julia Kristeva.Word,Dialogue and Novel.In:Leon S.Roudiez(ed.),Desire in Language:A Semiot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and Art.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p.66.8【瑞士费尔迪南德

46、索绪尔: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屠友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8 年版,第14 7 16 1页。James Martin,Peter Robert Rupert 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p.36.John Lyons.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p.794.陈景

47、元:基于网络热点事件的汉语评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16 年版,第4 8 页。Teun Adrianus van Dijk.News as Discourse.Hove and 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8.p.128.Herbert Jacob Gans.Deciding Whats News:A Study of CBS Evening News,NBC Nightly News,Newsweek,and Time.Evanston Illinois:NorthwesternUniversityPress.1979.pp.8-9.

48、辛斌、时佳:“南海仲裁案”裁决前后纽约时报)对中美双方话语转述的比较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 0 18 年第1期,第16 页。邵静:媒介框架论:中国形象在美国报纸中的呈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13年版,第10 2 10 3页。Peter Robert Rupert White.Telling Media Tales:The News Story as Rhetoric.Sydney:University of Sydney.1998.pp.124-144.Geoffrey Leech,Mick Short.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49、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2001.pp.318-324.Valentin Nikolaevich Voloshinov.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Ladislav Matejka,Irwin Robert Titunik(trans.).New York:SeminarPress.1973.p.134.高小丽:汉英报纸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比较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13年,第6 5-6 9 页。(作者系宁夏大学文学院准聘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