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1. 将古论今(历史比较法或现实主义原则):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2. 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3.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4.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5. 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
2、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6. 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7.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8. 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9. 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10. 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11. 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
3、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12. 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13. 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 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15. 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
4、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16. 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 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1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19. 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著的生物所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20. 层理构造:岩石性质在垂直方向显示的层状构造,是由于沉积物成分
5、、结构、颜色等突变或渐变而显示出来的。21. 变质岩:原先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甚至变质岩,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22. 泻湖是被沙坝沙嘴隔离的海滨浅海湾。沙嘴是一端与陆地相连,另一端伸入海中由沙质沉积物构成的垅岗地形。沙坝是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沙质沉积物组成的垅岗地形。潮坪是发育在无强烈波浪作用而以潮汐作用为主的平缓海岸地带。23.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到地表,为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层,由固体岩石组成,故称岩石圈,它包括沉积岩层、花岗岩层、玄武岩层和超基性岩层。24. 波切台:海蚀崖的反复形成,加上风化作用的联合破坏,使崖壁节节后退,崖前形成的一个表面平坦、近海平面、向海洋
6、方向微倾斜的平台。波筑台:浪蚀作用和海蚀崖坍落的岩块、砂粒由底流带至水下堆积,形成的由堆积物构成的平台。25. 大地水准面: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26. 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标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层的一个圈层27. 浊流:是一种富含悬浮固体颗粒高密度水流,其密度大于周围海水,在重力驱动下顺坡向下流动。28. 洋流:洋流亦称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9. 片流:指沿山体滑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它发生在大气降水刚降落到地面之后,其特点是水层薄、速度慢、呈网状30. 紊流:指流水在运动过程中,水质点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随时都发生任意变化的
7、水流。31. 重力异常:实际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重力观测值和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32. 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以下每向下加深100米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33. 磁场强度:在给定点上的磁感应强度B和磁常数之商与磁化强度M之差。在真空中,为磁感应强度B与磁常数之商。矢量,符号“H”。34. 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固体集合体。35. 挖掘作用(拔蚀作用):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将冰床基石破碎并拔起带走的作用。36. 磨蚀作用(锉蚀作用)指冰川以冻结在其中的岩石碎屑为工具进行刮削、磨蚀冰床的过程。37. 风蚀作用:风以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携带的砂石对地面的破坏作用38. 生
8、物礁:指在海底原地增殖、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如珊瑚、苔藓虫和层孔虫等的骨骼、外壳以及某些沉积物在海底形成的隆起状堆积体39. 转换断层:这种横断中脊的断裂带不是一般的平移断层,而是自中脊轴部向两侧的海底扩张所引起的一中特殊断层40. 磁偏角:由于地磁极和地理极不相吻合,因此在大多数地方,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也有交角,这个交角交磁偏角41. 矿物:天然形成的化合物或单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是进一步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是组成地球的基本物质42. 地转偏向角:由地球的自转和球面效应引起,它使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大气向东偏转,从高纬度向低纬度运动的大气向西偏转43. 克拉克值:将各种
9、元素在地壳中重量的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填空大全1. 地质学时间: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年代确定法: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构造地质学法。生物演化特点:方向性、不可逆性、阶段性。2. 重力是指地面某处所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地球内圈按深度分地壳、地幔、地核。地球近地表层分岩石圈、软流圈。地球外圈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 地磁三要素:磁偏角是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磁倾角是磁针从赤道向高纬度移动时与水平面的夹角、磁场强度是地磁场内磁力的大小。4. 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等单元,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带,包括大陆架(海与陆接
10、壤的近海浅水平台)、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地形坡度较陡的地带)、大陆基(大陆坡外缘于深海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区)。5. 根据矿物新鲜平面上反射光线能力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摩氏硬度十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6. 构造运动按方向分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地质构造类型有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层不整合分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7. 褶皱要素有核部、翼部、转折端、枢纽、轴面。褶曲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分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褶曲,根据转折端分圆弧褶曲、箱状褶曲、扇形
11、褶曲、尖棱角状褶曲和挠曲。断裂构造分节理和断层,断层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8.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造岩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和黑云母。岩浆岩按结构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玻璃质、半晶质结构,按粒度分等粒、不等粒结构,按构造分块状、气孔杏仁状、流纹状构造。常见岩浆岩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玄武岩、伟晶岩。9. 沉积岩含有机质是与岩浆岩的区别。按结构分碎屑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其构造分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10. 层理有细层、层系、层组等要素,常见类型有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
12、层理和递变层理。层面构造有波痕和泥裂。11. 变质岩的结构有变晶结构、变余结构;构造分块状构造、定向构造(片状、片麻状、板状、千枚状)。常见变质岩有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12. 火山机构包括火山锥、火山口、火山喉管。13. 岩基比岩株大。14. 地质作用的方式有碎裂变形作用、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和交代作用。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15. 河谷的形态要素是谷坡、谷底和河床。河谷形态有V形谷、 U形谷、碟形谷。16. 河流对地面的侵蚀作用有溶蚀、冲蚀、磨蚀。河流的搬运作用分化学溶运和机械搬运。机械搬运分推移和跃移。17. 风积物包括风成砂和黄
13、土,岩漠和砾漠是剥蚀区,沙漠和黄土塬是沉积区。18.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层间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19.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其研究的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20. 地球的形态:扁球体、梨形21. 大气圈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22. 大气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3. 地下水: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24. 地震波:纵波、横波、面波25. 波速不连续面:莫霍面、古登堡面26.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性、弹塑性27. 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
14、理和断口28. 岩浆岩(火成岩)的结构按矿物的结晶程度: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及似斑状29. 地壳中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0.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外动力: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 内动力:重力能、地热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结晶能)31.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的结晶和潮解、层裂或卸载作用、龟裂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解和碳酸化作用、水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根劈作用32.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植被、地形、岩石特征33. 河谷要素:河床、谷坡、谷底34. 基岩海岸海蚀
15、地形示意图(P111)35. 搬运作用的类型和方式机械搬运:推移、悬移、跃移、载移;化学搬运:胶体溶液搬运、真溶液搬运36. 冰碛物的特征:(1)碎屑成分与基岩成分相同;(2)分选性差;(3)磨圆度极差;(4)岩块与砾石无定向排列,无层理;(5)冰碛物表面常有凹坑和擦痕;(6)内部含化石少。37. 风成砂的特征:风成黄土的矿物成分相同,不受基岩影响;分选性好;磨圆度差;黄土层理不明显,发育垂直节理;孔隙度高。38. 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压实作用、交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39. 火山的喷发类型:溶透式喷出、裂隙式喷出、中心式喷出40. 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41
16、. 褶皱的要素: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 类型:背斜、向斜42. 断层的识别标志:(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2)地层的重复和缺失(3)擦痕、摩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4)地貌及水文标志43.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44. 地震的成因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46:陆地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47:地壳物质组成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 ( 氧),( 硅)和( 铝 ); 含量最多的两种矿物是( 石英 )和( 长石 )。48: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根据矿物的( 相对软硬度 )和( 条痕颜色)等物理性质。49: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三个原理是( 地层层
17、序律),(生物演化律),(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50从老至新中生代由(三叠纪),( 侏罗纪 ),( 白堊纪)纪组成,其相应代号为( T ),( J ),( K )。51从底到顶三角洲沉积物由( 粉沙和粘土 ),( 浮游生物的尸体),(沙质沉积物)组成。52.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变质)53.喷出作用的类型:(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54.断层形成年代判断:断层的形成时代晚于这套地层中最新的地层时代,早于上覆地层中最老的地层。55.地球历史上的三大冰期: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简答题1举例说明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答;其主要方式有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
18、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作用。例如像离子键型化合物(卤化物、硫酸盐及碳酸盐矿物)与水就可以被溶解;黄铁矿(FeS2)和氧气、水的反应就体现其氧化作用;三氧化二铁与水反应形成含水的结晶新矿物(水化作用);镁橄榄石的水解。2岩溶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及主要岩溶地形?答;首先要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及膏、盐类岩石)等;岩石的透水性,即岩石的透水性要好,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其取决于CO2的含量,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成正比关系,温度升高也能加速地下水的溶蚀能力进而提高岩溶的形成;地下水的流动性特征,可溶性岩石要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主要的岩溶地形有溶沟和石芽、落水洞、溶蚀漏斗、溶洞。3河流侧蚀作用过程及其地形产
19、物?答;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环的作用为河流的侧蚀作用。其主要的地形产物为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河流不断侧蚀、下移会形成蛇曲“箱”形。4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答;岩石成分对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矿物成分元素在地表的迁移在风化期前后被析出,岩石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岩石结构、裂隙发育程度对风化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孔隙发育程度及胶结物的性质都会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孔隙大且连通性好的岩石与水溶液接触面积大,易受风化。气候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量影响风化作用,岩石的化学风化是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气候决定其风化作用类型,地形对风化作用的影响,地形的高低变
20、化导致气候的垂直分带,从而导致风化作用类型和速度均不同。5谈谈冲积物与冰啧物的差异?答;冲积物一般具有分选性,磨圆度较好,成分较为复杂,不稳定矿物较多,并具有斜层理、水平层理或槽状层理的特点,而冰啧物分选性极差,磨圆度较差常为砾、沙、粘土混杂堆积,因冰川搬运距离较近,其成分与冰川发育地带的基岩成分一致,矿物成分较稳定,没有层理特征。6河流发育的一般趋势答;在地壳稳定期,河流有早期的下蚀作用转化为侧蚀作用,河谷不断加宽,河谷中形成由冲积物构成河漫滩,若因地壳作用发生区域上升运动,使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蚀作用重新加强,河床降低,原有河漫滩相对被抬升,洪水不能淹没的河流阶地,由于气候海平面降低
21、使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下蚀作用加强,形成气候阶地。7对比节理和断层的异同点?答;相同点;两者都是岩石的断裂现象,不同点;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并且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而断层是岩层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前者没有明显位移,是针对岩石裂隙;后者有明显位移,它是针对岩层裂面。8绘图说明褶皱的基本类型及如何识别?9标出下图岩层产状要素。走向:AOB 倾斜线:OC 倾向: OC&prime 倾角: 10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比较?大陆地壳大洋地壳结构:厚度:地势越高,莫霍面越深;较厚,厚度不均,均厚35Km。大洋越深,莫霍面越浅;较薄厚度较均匀,均厚6Km。成分:硅铝层、硅镁层、沉积层;硅镁层、沉积层
22、(1)大陆地势越高,莫霍面约深;大洋越深,莫霍面越浅。(2)结构不同:陆壳含硅铝层和硅镁层,洋壳基本只有硅镁层。(3)厚度不同:陆壳厚,洋壳较薄。(4)形成时间不同:大陆壳形成于38亿年前,大洋壳形成于2亿年前。(5)构造特征不同:大陆历史久,变化多;大洋历史较短,变化较少。11三角洲的结构和形成条件?答:剖面自上而下划分:顶积层(向海或湖延伸的河流的河谷沉积)、前积层(前缘斜坡堆积物)、底积层(细物质在湖底散开后沉积而成)。 平面划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形成条件:(1)河流机械搬运量大,形成三角洲的沉积物能得到充分的供给。 (2)河口处坡度缓,近河口水浅。 (3)河口处无强大
23、的波浪和潮流的冲刷。12球形风化的定义及产生条件?答:随着风化作用的深入,岩块像卷心菜一样的呈圈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其条件是:(1)发育有纵横交错的层理。(2)岩石具有厚层或块状结构。(3)岩石主要为等粒结构。(4)岩石难于溶解。13酸性熔浆和机型熔浆的比较? 岩石项目基性岩浆(玄武熔浆)酸性岩浆(流纹岩)SiO2的含量45%-52%,挥发性物质少65%富含SiO2和挥发性组分成分铁、镁氧化物多铁、镁氧化物较钾、钠含量少颜色和比重颜色深,比重大颜色浅,比重小流动性、黏度流动性大、黏度小流动性较小、黏度大形成温度冷却缓慢,1000-1200冷却较快,700-900形成产物盾形火山、结壳
24、熔岩、枕状熔岩;熔岩流、熔岩被和柱状解理碎屑火山锥、块状熔岩;层状火山锥、渣状熔岩火山喷发类型宁静式喷发宁静式和爆炸式喷发14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及特点。答 地形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分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是连续的。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沉积作用是连续的。(2)不整合接触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或时代不连续的接触关系。1)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彼此平行的,反映地壳有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其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2)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
25、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反映发生过一次显著的水平运动。其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岩层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15地球的温度层、分布、温度来源以及变化关系?答:根据地球内部温度分布状况可分为: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1)外热层(变温层):固体地球最表层,热量来自太阳辐射,热导率小,温度向下迅速降低。(2)常温层(恒温层):外热层以下,厚度不大,温度常年保持不变。(3)内热层(增温层):常温层以下,由地球内热供热,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很有规律。计量这种增温快慢的方法: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地温增温级(地温深度),深度随温度每
26、升高1所增加的数值,以米来表示。16河谷阶地的发育和意义?17. 地层的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即相邻的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 (2)平行不整合接触:又叫假整合接触。指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基本相同,但两套地层之间发生了较长期的沉积间断,其间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两套地层之间的界面叫做剥蚀面,又叫不整全面。界面上可能保存有风化剥蚀的痕迹,有时在界面靠近上覆岩层底面一侧还有源于下伏岩层的底砾岩。(3)角度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缺失了部分地层,且彼此之间的产状也不相同,成角度相交。剥蚀面上具有明显的风化剥蚀痕迹,常具有底砾岩。18. 常见矿
27、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矿物形态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或断口其他石英柱状无色、白色白玻璃,断口为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白云母片状无色白珍珠一组解理绝缘性能极好斜长石板状白色白玻璃两组解理解理面上显条纹橄榄石粒状橄榄绿色白玻璃贝壳状透明角闪石长柱状暗绿至黑色灰绿玻璃两组解理性脆论述题1,风化作用的定义、类型、产物以及影响因素?答: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和构造等方面。 类型及产物:(1)物理风化作用: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
28、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进行方式有岩石释重、温差风化、冰冻风化、结晶撑裂作用。产物是大小不等、棱角显著、没有层次的岩屑和岩块。(2)化学风化作用:氧、水溶液和水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进行方式有氧化作用、水溶液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产物:其改变了母岩的结构和构造,并形成了新的矿物。(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分泌物使岩石矿物在原地的破坏作用。进行方式有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其产物是含腐殖质的土壤。2,河流的侵蚀作用的定义、类型以及趋势?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河床的破坏作用。(1)其侵蚀作用的方式分为:1)化学溶蚀作用是河水以溶解的方式对河床的破坏作用;2)冲蚀作用是依靠水动力地质作用对河床的冲刷破坏;3)磨蚀作用是河流所携带的泥沙、砾石与碎屑物对河床的磨损破坏作用。(2)其侵蚀作用的类型分为:1)下蚀作用:河流对底部岩石的侵蚀作用。结果:形成了急流、险滩、瀑布和V字型谷,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2)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发展的侵蚀作用。结果:河谷增长、减少纵比降、使分水岭缩小、河流产生袭夺现象。3)侧蚀作用:河水不断侵蚀河床两侧和河谷谷坡的作用。结果:河床变弯曲,引起河道变迁;河谷展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形成河曲、蛇曲甚至牛轭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