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必修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428904 上传时间:2025-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为您服务教育网第二十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测 试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0小题60分)1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二战后西欧国家的

2、和解 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A B C D3 学术界一般认为,从政治上讲日本属于“西方式国家”,这主要基于 A日本明治维新后建立了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度B日本的政治制度不同于其它亚洲民主国家C.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民主改革,使日本走上民主政治道路D二战消灭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4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该学者的观点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

3、行改革520世纪5060年代,因要求或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而遭到苏联出兵干预的国家是 A匈牙利和南斯拉夫B匈牙利和波兰C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D波兰和南斯拉夫6从新加坡、韩国在20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模式中,我国可以借鉴的是 全面学习和利用外国资本主义,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又重视经济安全采用新加坡、韩国经济模式,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A B C D7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 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说明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

4、世界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A B C D8印度自20世纪60到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 B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C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9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A美国要

5、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 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102008年当地时间2月14日,美国再发生校园枪击案,已经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共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美国频传校园枪击惨案,令原本安静平和的校园充满恐慌。以此为代表的社会暴力造成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社会危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还表现在 毒品泛滥 贫富悬殊 种族歧视 人口膨胀A B C D1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国际局势总体上趋向缓和12二战结束后初

6、期,美国外交季刊断言,“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这条材料反映出西方舆论A主张进行“冷战”以遏制苏联 B对苏联的经济复兴持怀疑态度C认为应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D主张展开军备竞赛以拖垮苏联1320世纪60年代,亚洲新兴国家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A积极发展转口贸易 B利用本国丰富资源C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重点扶植汽车工业14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隐患是 A人口众多、资源浪费严重 B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C经济结构欠合理,农业较薄弱 D没有形成独立的货币体系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地区之间不平衡 B发展方式有很大差别C经济发展速度都处于世

7、界前列 D大都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发展战略1620世纪5060年代,因要求或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而遭到苏联出兵干预的国家是 A匈牙利和南斯拉夫B匈牙利和波兰C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D波兰和南斯拉夫17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18196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讲“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的到来,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下列哪一史实打破了他的谎言A “欧共体”成立 B1973年美元危机 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

8、摇 D1973年经济危机的出现19美国同苏联搞以高科技为核心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目的是A军事上压倒苏联 B经济上拖垮苏联 C技术上击败苏联 D政治上孤立苏联20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归于失败的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旧体制根深蒂固 B不切实际的指导思想C本人作风缺乏实事求是 D急躁冒进,脱离实际的口号目标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0分,共4小题40分)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个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

9、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材料二 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美国总统杜鲁门材料三 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直到菲律宾”。1954年3月,美日签订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请回答:(1)材料一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

10、目的是什么(1分)?其实质又是什么(1分)?(2)材料一所说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分)(2)材料二所说的“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是什么意思(1分)?“俄国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否是杜鲁门给予的“机会”(1分)?为什么(1分)?(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这些变化的恶劣影响何在(1分)?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参阅下图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质材料二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

11、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材料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材料四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

12、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3)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2分)(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2分)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二1970年美日西德法国资本

13、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37.89.4510.16.5100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黄金外汇储备15.55.214.65.3100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象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以上材料均引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1)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在60年代它们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2分)?(2)据材料二、三,谈谈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3

14、)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美俄关系漫画 2008年俄国回应美国的东欧导弹防御计划材料二 美国总统肯尼迪1962年12月17日发表的对当时美国面临的重要国际问题的广播谈话部分内容:“现在,如果你翻阅一下本世纪的历史的话,你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也是由于希特勒认为他可以夺取波兰,英国可能不会作战。如果英国作战的话,在波兰遭到失败以后就可能不会继续作战。在朝鲜,显然北朝鲜人没有想到我们会插手进去,而我们也没有想到中国会插手进来。当你看到后来这些引起战争的错误判断的时候

15、,然后你再看看苏联和美国在他们的信仰方面距离是如此之远。我们信仰一个独立自由和各种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世界,他们信仰一个清一色的共产主义世界,而你又把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当中。正如我以前所说过的,这就是使得现在成为这样一个危险时代的原因。(1)材料一的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于什么国际政治格局下(2分)?(2)材料二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1分)?对此,谈谈你的认识(2分)。(3)对朝鲜,“美国人插手”和“中国人插手”各指什么?(2分)(4)在肯尼迪讲话后,苏美各有什么重大举动(2分)?对世界影响是什么(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二战后初期,斯大林认为某贵族的演讲是在号召同苏联的

16、战争,这肯定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A 项中政治联盟不能在题中得到体现。3C “西方式国家”是指美国在日本进行民主制社会改革。4C “掘墓人”是指有所冲击,但“守墓人”是指未从体制上进行改革。5C 结合时间及改革概况进行排除、判断。6B 项错在“全面学习”,项错在“采用新加坡、韩国经济模式”。7A 项错在“放弃竞争”。8A 题中材料重点指明印度政府对农业发展重点引导及为农业发展服务,综合判断选A。9A A项在时间上与题干不吻合。10A 熟悉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主要问题。11A 第三次科技革命应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12B 这显然是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恢复持怀疑态度。13C 归纳二战后东亚、东

17、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一抓二调三参”)。14B 识记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缺陷。15C C项并不适合亚洲所有国家。16C 熟悉“东欧变革”的相关内容。17B 区分手段与目的。18D 这段话实际上是过分夸大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19B 透过现象看本质。20A 从体制角度思考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二非选择题21答案要点及解析:(1)(从美国利益角度分析目的和实质)消除日本对美国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扩张美国在东亚的势力。(2)(回顾教材中美国处理日本的方式)不顾苏联强烈反对,单独占领日本,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的日本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日本天皇制。(3)(“覆辙”是分占,苏联的行动权

18、力是在反法西斯过程中自己取得的)不愿让同盟各国像分占德国那样占领日本。不是。因为苏联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权力是在反攻德国及其占领的过程中自己取得的。(4)(扶植日本对抗社会主义)由处置战败国日本变为要日本配合美国的霸权活动并承担军事义务。使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22答案要点及解析:(1)(判明马歇尔计划,分析扶持西欧、为美自己)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扶持然后控制西欧,抑制苏联。(2)(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得失进行说明)二战后初期基本实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破灭。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西欧衰弱;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3)(尼克

19、松访华,致力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4)(从美国实力及国际形势变化角度分析调整原因)美国霸权地位削弱,侵越战争失利,实力削弱;苏联军事赶上美国;西欧、日本崛起;中国实力增强。(答任意两点即可)23答案要点及解析:(1)(二战后西欧的经济实力角度去思考)原因: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均无力单独与美抗衡,必须联合。措施: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2)(从欧共体成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去思考)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

20、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3)(不平衡发展规律的广泛适用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将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4答案要点及解析: (1)(明确历史事件,点明历史背景)材料一所指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两极格局下的美苏争霸第一阶段;材料二所指俄罗斯意欲在古巴部署战略远程机是在“一超多强”格局下的北约东扩背景中。(2)(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果,是由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的。(3)(回顾朝鲜战争有关史实)美国人插手指1950年6月朝鲜内战发生后,美国支持韩国进攻北朝鲜,并操纵联合国,组织了“联合国军”。中国人插手指1950年10月,在中国多次警告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打击“联合国军”。(4)(归纳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和影响)举动:肯尼迪发出战争威胁,赫鲁晓夫被迫撤走导弹。影响: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社会主义威信受到影响。 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