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的胜利法则高中三年,可以用一场足球赛来比喻。如果说高一高二是正常的90分钟比赛时间,高三是有决胜意义的加时赛的话,那么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无异于点球大战。经过了120分钟的拼抢和奔跑,早已汗水淋漓、腿脚发软。每个人都很累,但必须坚持。因为这是一局定胜负的时刻,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全盘皆输。那么,如何把握好宝贵的点球机会,利用最后的一个多月,踢好这“临门一脚”呢?下面,就结合我的体会和心得,为大家介绍一些“最后的胜利法则”。它不是神奇的羊皮卷,无法让你所向披靡,但至少,能给你一些经验和启示吧。一、最后冲刺阶段的常态时间管理稀缺和效率的博弈先来看一个问题: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是研究商业周期,考察市
2、场行为,还是思考如何合理分配收入?形形色色的说法有很多,但如果将所有这些定义加以提炼的话,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个共同的主题: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可以说,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scarcity)和效率(efficiency)的问题。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而在高考冲刺阶段,它们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即将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何利用已经所剩无几的时间,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关于“稀缺”:把握仅存的时间资源从总体上来讲,我们的常态时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上课
3、和做作业用的时间,一类是自习课等大块课余时间。那么,如何用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时间里取得效益的最大化呢?课上:紧跟老师,适度自主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复习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哪些是已经牢固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强化的;哪些概念还容易混淆;哪些知识还需要重温一般来说,大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自主安排当然是好的,可是,有些同学会走向另一个误区,那就是上课不顾老师讲的内容,而是埋头干自己的事情。其实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首先,最后阶段老师讲的往往是总结性的、关键性的内容,含金量很高,如果不听会是很大的损失;其次,课堂并不是一个安静的环境,自己埋头学习,容易分心,效率往往
4、很低;第三,自己对自己的缺点和漏洞不一定能把握得十分准确,老师的讲解却总能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所以,即使是在最后阶段,上课时紧跟老师也是必要的。当然,紧跟老师并不意味着完全循规蹈矩。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合理安排,把精力集中在最需要点拨、最亟待提高的部分上。最好在上课前,先了解一下老师即将讲的内容,比如,如果老师要讲评习题卷,就要事先对照答案,标出错题,找出理解有困难的题目。这样,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我想特别说说记笔记与听课的时间安排问题。记笔记是个很好的习惯,但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是,记录老师说的每一个细节、抄下黑板上的每一个字,笔记记得很全面很清楚,却
5、忽略了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思考。我在高三时记笔记的习惯是这样的:不以记录为目的,集中精力听老师的讲解;当遇到需要强化的知识点时,迅速翻看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并用笔做出醒目的记号;如果有没弄清的概念或容易出错的地方,不仅要及时看书,最好还能在旁边做简单的标注;需要抄题的时候,尽量利用已有的材料,(比如,在错题上进行修改,而不是全抄)或者在草稿纸上记下大概过程,自己看得懂就行,课下再进行整理。这样,既不影响听课,也不耽误做笔记,还能驱使自己课下再次思考,避免“抄了不看”的结果。自习课:合理安排,做自己的主人随着教育思想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拿我的就读的洛阳第一高中来说,一天
6、只有六节正课,却有七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由我们自己安排。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努力做自己的主人,仔细合理地安排自习时间。还是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中午一般不回宿舍休息(当然不是鼓励这样的做法,纯属个人习惯),所以午饭后的时间总是先读读环球时报环球读者之类的报刊杂志,再小憩片刻,然后预习一下下午要讲的内容,调整和恢复状态。下午和晚上的自习课是一天的“重头戏”,我个人的安排一般是这样的:下午的自习课时间比较短,可以复习一下白天老师讲过的内容,整理笔记,解决遗留问题;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晚上自习时间充裕,有很大的自主性。不妨针对自己的复习状况,制定详细而周密的时间安排。以我高三时某天的学习计划为例:1、复
7、习英语单词(6:256:40)2、语文早读,复习背诵篇目(6:407:00)3、背政治(7:007:20)4、一篇英语阅读(7:208:00)(早饭时间)5、英语语法,情态动词(12:5014:10,16:4517:15)6、抄政治板书(17:1517:45)7、复习政治全章,做卷子(19:2021:10)8、英语语法,虚拟语气(21:3022:00)在做计划的时候,不必追求精细,自己能看懂就好。另外,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最好总结一下,看计划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天怎样安排时间弥补,等等。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习惯,就是在这样的践行和自我总结中培养起来的。 T
8、ips 1: 完成计划or 确保效率你一定会有类似这样的体验:自习课前,详细地订好计划,信心十足地准备严格执行下去;可是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比如同学问问题、老师临时布置任务等等,总是影响着计划的进度。当你发现所剩时间不够完成任务时,应该加快速度,保证计划的完成;还是应该保持正常速度,以保证效率呢?我采取的办法是这样的:1、预先留出弹性时间段。订计划时,不要把时间都排满,最好能留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弹性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和同学讨论问题,可以完成老师临时留的作业,可以在完成任务后额外多学一些东西,可也以让疲劳的大脑休息片刻。总之,要给自己留有“后路”。2、因时而变,修改计划。当时间不够用时,
9、可以把原来的计划做一番调整。在有限的时间里,先完成比较紧急、重要的任务,比如马上要交的作业。其余的任务,可以留到第二天的空闲时间去完成。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记着需要补上的任务,不要无限期地拖延。3、效率永远排第一。制定计划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提高效率、提升复习效果的手段。如果为了表面上完成计划而忽略了效率,则无异于本末倒置。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应该坚持效率至上的原则。每一天,计划可能完成,也可能没有完成,甚至可能被修改或摒弃。但是,只要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充实,能力得到了提高,甚至做了比原计划更重要的事情,就不必在意计划的实施。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保证效率。如果没有原因地出尔反尔,一再修改计划、拖延
10、时间,于学习是大大无益的。Tips 2:时间分配上的两大原则注意劳逸结合冲刺阶段,要以效率和身体为重。学习时间内,先完成必须完成的作业,然后执行自己的计划。如果自己的计划没有完成,那么宁可拖到第二天,也不要熬夜。熬夜会严重地影响第二天的效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生活一定要规律这是我比较平时和假期的生活状态得到的总结。平时在学校,每天基本是23点睡觉,快6点起床,睡眠时间比较少,但丝毫不缺活力和干劲;在假期,生活规律被打乱,每天的作息时刻都不一样,即使睡眠充足,也会感觉懒懒的,没有精神。人体是有“生物钟”的,所以,尽量保持生活状态的稳定和规律,让大脑有一个平稳的状态。关于“效率”:非常阶段的非常方
11、法最后冲刺阶段,要想在学习上有大的突破已不太可能。因此,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全面回顾和重点突破。首先,来谈谈全面回顾。这一阶段的全面回顾,主要针对的是政史地这三科需要记忆的知识。它并不等同于一轮复习时的全面掌握。经过了一轮的知识积累,二轮的知识结网,三轮时的主要任务是“温故知新”。由于时间有限,在复习时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细致深入,最好的办法是看课本目录或是自己做的知识提纲,进行快速回忆。如果有想不起来或模糊不定的地方,马上回顾课本、填补漏洞。其实全面回顾知识,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知识,更在于调整状态。通过这样的回忆,可以迅速地“激活”沉睡已久的记忆,在考试时,更容易达到“文思泉涌”的境界。另外,
12、一次全面的回顾也是安定情绪的好办法。准备越充分,走上考场时,心里往往越踏实、越安定。其次,是针对各科的重点突破。每一科都有自己最容易提高的部分,因此,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突破,能够取得比全面撒网更多的收获。下面结合各个科目谈谈我自己的体会:语文关键词:基础知识,默写,优秀作文,高考题以前积累的易错字词、易混成语等基础知识是不错的复习内容,因为基础知识选择题是最容易失分也是最容易抢分的部分。当然,如果你对默写不放心,可以再背背课本上的考试篇章。至于作文,可以读一些优秀作文,积累一些精妙语言,或是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对于主观题部分,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些权威的高考题,对照题目与答案,认真揣摩
13、高考的答题思路和分析方法,这样能让自己的答案更有条理、更符合逻辑。数学关键词:错题本,非技术性失误数学是一门“慢热”型的科目,在考前阶段实现飞跃有些困难,但是每天的练习仍然是必要的,否则会感到“手生”。看错题本也是复习的好方法,但不要一题一题挨次看,而是最好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题,透彻思考、分析几遍,争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此外,粗心、过程不清晰、格式不规范等等,都是影响考试发挥的重要因素。如果觉得冲刺阶段能力方面能提高的有限,不妨解决一下非技术性失误的问题吧!翻看以前的粗心错题记录,培养按步骤做题的习惯,从高考答案中学习标准格式,都是投入少而见效快的好办法。英语关键词:高频语法点,重要单词,
14、作文最后一两个月,再进行浩如烟海的单词记忆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于单选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考试频率高的语法点(比如定语从句),同时强化记忆一些重要介词、连词词组的含义和用法。至于完形和阅读,适当保温即可。英语最容易提高的部分应该是作文。建议每天坚持写一篇,然后对照答案,细心揣摩文章结构、句法结构、连词用法,等等。记述讨论结果的文章怎么写,介绍图表的文章怎么写,叙事性文章怎么写,都最好能总结一下,形成一套思路。其实做得多了就会发现,英语作文是有“套路”的:层次要清晰,最好能用上“Firstlysecondthirdly”之类的句子结构;句与句之间要连贯通顺,最好能换用不同的连词;全篇以简单句式
15、为主,适当加几个从句总之,多对照、多揣摩、多实践,英语作文就一定能有大的突破。文科综合关键词:知识回顾,高考题知识记忆方面,我认为最好采取全面回顾的方法。具体方法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但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就优先复习薄弱章节和高频考点,比如,政治常识部分中的国家职能、外交政策;古代史中的税收制度改革;人文地理中的区位因素分析;等等。复习这些重点内容的时候,同样可以用回顾目录的方法,提纲挈领,抓住知识提纲。这样,要记的东西不多却十分有概括性,考试时“对号入座”地分析便不会漏点。另外,在复习文综的主观题时,建议大家采取与语文类似的复习方法,那就是分析高考题的答案。拿到一道题,认真想想,答案是怎样入手的
16、?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如何组织语言,让自己的答案既全面又精辟?怎样取舍,才能保证既不漏点又不至于冗赘分析在精而不在多,只要掌握了大致思路,就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总之,最后阶段复习一定要把精力集中在最容易提高、收效最大的部分,以“同样时间内创造最大效益”作为抉择和权衡的标准。应该以巩固已有知识为主,以扩展、深化为辅;以提高应试水平、防止非技术性失误为主,以提高能力为辅。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最后阶段应该适度减小学习的强度,把生物钟调到与考试时间一致的状态;但是切不可放松过度,防止知识生疏遗忘。还有,不管哪一科,都需要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列成警示单;考前看看,避免丢掉不该丢的分。二、那些被
17、我们忽略的时间宝藏 只要善于挤,总还是有的看到这样的说法,你大概会想,不就是指每天的零碎时间吗?此言差矣。零碎时间,只是我们看得到的宝藏。而这里指的宝藏,不仅包括看得见的部分,还包括看不见的、潜在的部分。如果说合理利用零碎时间能让你充分利用24小时的话,那么下面介绍的手段能让你更充分地发挥时间的潜力,效果无异于产生出“24小时之外的第25个小时”。NO.1 分工合作,资源共享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你是否会产生“望洋兴叹”的感觉?何不利用集体的力量,分工合作,再通过资源的共享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比如,在知识总结的时候,几个人可以分工,每个人都把精力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上,然后共享知识网,互相交流、
18、共同提高;使用错题本时,不妨和别人交换交换,不一样的归纳总结往往能启发更新颖、更丰富的思路;复习基础知识时,也可以互相参考,以达到更广范围内的查漏补缺总之,打破孤立封闭的小环境,相互合作,能大大地节约时间,同时取得更好的效果。NO.2 平稳心态,减小损耗看着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减小,看着手表的指针一圈圈旋转,总会心神不宁;想想近在咫尺的高考,总会掌心冒汗;对着雪片一般飞来的习题卷,总会厌恶烦躁当你被这些“高考综合征”折磨的时候,是否想过,时间就在你紧皱的眉头、忧虑的叹息、纷乱的心绪间悄悄溜走?面对高考,我们最好还是做一个实用主义者,只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物。不要为昨天叹息,因为它已经过去了,叹
19、息无法改变事实;不要为明天忧愁,因为它还没有来到,忧愁没有实际作用;我们能抓住的只有今天。所以,不要耽迷于回忆,也不要沉湎于幻想,而是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手头的任务。冲刺阶段,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这段时期要注意平稳心态,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不要把学习任务压得太重。如果感觉压力过大,不妨多和老师同学谈谈话、聊聊天,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保持状态、调整心态的同时适当调整生物钟,以适应考试节奏。拥有一个平稳、安定的心态,自然会集中精力,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NO.3 点滴时间,聚沙成塔“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分秒必争的冲刺阶段,利用零碎时间达到的任何一点微
20、小的提升,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每天的零碎时间总有一小时左右,如果能利用好,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你的能力。吃早饭的时间里,可以看一看没有早读没有完成的任务,或者提前温习一下第一节课的内容;课间十分钟,在休息的同时不妨消化消化老师上课讲过的题目;大课间,做一篇完形或者几篇阅读都是不错的办法;晚饭的时间,可以把政史地的课本当成课外书来闲翻翻,既是放松,也是加深印象的好方法实际上,被遗忘的时间宝藏有很多。只要细心发掘,再结合自己的强弱项进行合理安排,总会达到“聚沙成塔”的效果。不过,如何利用点滴时间应该因人而异。如果这样会增加你的压力,或者影响了正常的休息、放松,就不必赶得太紧。在整块的时间内,精力
21、是最集中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因此,要尽量利用好常态时间,把零碎时间只当作一种辅助手段,避免出现上课不抓紧下课赶作业的情况。NO.4 合理记忆,事半功倍和每个文科的同学一样,高三时,最让我头疼的就是记忆和背诵。且不说语文的字词文章,数学的公式定理,英语的单词语法,单是政史地三科十几本书,就足以让我意识到脑容量的渺小。但是,既然这个过程是逃不掉的,那么不妨开动脑筋,找一些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在快乐和轻松的状态下迎接记忆的风暴吧。有效的文科知识记忆方法1、醒目法。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写在小纸片上然后贴在显眼的地方,把备忘本摆在桌子上,把记单词的纸片夹在书立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方法其实很有效,通过多次有
22、意无意的目光接触,想不形成深刻印象都难。我就是用这样的办法记住了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具体过程我是用铅笔直接把领导人写在课桌上的2、重复法。这个办法也很简单,就是一个词:重复!当不厌其烦地把历史书来来回回背了三遍以上之后,发现有些课本原话已经可以脱口而出了。其实重复记忆的成本是递减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会耗费大量时间。头几遍需要细致地背,到后来几乎是“扫”一遍就可以了。遗忘的速度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遗忘速度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前几遍的重复记忆最好频率密集一些,这样能大大减少遗漏,提高记忆效率。3、互动法。也许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独自背书时,总会感到生
23、涩乏味;而如果几个同学聚在一起,一起背书,互相提问,甚至采取抢答、找茬等游戏的方式,就会兴味盎然,原本枯燥的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对于有趣的事情,人们的记忆往往保持得更为长久。所以,不妨改变一下闷头背书的传统方法。在快乐的互动中巩固知识、放松心情、增进友谊,何乐而不为呢?4、逆序法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每本书开头的几节记得最清楚,为什么英语词汇表上最前面的几个单词印象最深刻?因为在开头的时候,往往任务比较轻,背诵时精力最集中,花费的时间也最多;而且,每次复习时我们往往会从头开始,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开头部分的重复次数。为了不“厚此薄彼”,建议大家采取逆序的复习方法,比如,从尾到头地背诵每个单元
24、的单词,倒着复习语文的基础知识,等等。当然,对于历史这样年代脉络分明的科目最好不要打乱顺序,以免造成时间混淆。这些就是我总结的一些记忆方法。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状况、学习身边人的经验,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更好的方法系统。总之,记忆并不可怕。只要用巧妙的方法提高效率,就能大大减少无用功,从而节省你的时间成本。三、那些影响我们最后胜利的力量 内因和外因的共同推动 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高考冲刺的成功,离不开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如果处理好内因和外因,它们将会形成一股合力,成为你背后巨大的推动力量。内因篇:激励+调整=良好状态即将站上战场的时刻,你有必备的临战状态吗?如果没有,
25、趁着最后的准备时间,赶快调整吧!如果在长期复习后感觉有些懈怠和厌倦,不妨读一些励志文章,或是看看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学的介绍;如果压力过大,可以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做做运动,以恢复轻松的心态。在学习方面,要利用好每次小考的机会,习惯考试气氛,以免在高考时慌神。另外,在小考时要摸索一下自己的考试习惯。例如,有些省份听力是不计入总分的,那么在平时就要尝试一下,看自己是更适合放弃听力,用这段时间做后面的题;还是更适合做听力,从而在做笔试题时保持精力集中的状态。对于数学,是把几何和代数分开做更好,还是按顺序做更好;对于文综,需不需要把各科内容分开来做,若分开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做?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小考中细
26、心摸索。这样,在决战时才能迅速进入最佳状态。外因篇:帮助+合作=和谐环境面对高考,你并不是孤军奋战。身旁的同学和战友,身后的老师和家人,都是你一路同行的旅伴。困境中,他们往往能给你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有了困惑,不妨找老师倾吐一番,他们的一席话往往能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有了畏惧,不妨给父母打个电话,他们的声音总能给你莫名的安定和抚慰;开心的时候,不妨邀几个同学一起出去“腐败”一下,在偶尔的“堕落”中升华内心的愉悦;烦恼的时候,不妨拉着朋友在操场上走走,听他或她对你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既然我们都是同行,何不彼此扶持,相濡以沫,共同走过高考前最后的这段路程?四、收尾“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
27、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的这几句诗,一直给我莫大的鼓励。其实,高考并不可怕,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过程、必须体验的一种经历。剑在手中,不要急躁和心慌,再仔细地检查一下装备,再平稳地做一次深呼吸,再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再和身旁的战友会心地交流一个眼神,然后披甲上马,出征!今夏的光荣属于你们。相信自己,你能行!高考前的心理调适刚放下李老师的电话,马上打开电脑来写这篇文章。不仅出于报答恩师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离高考时间已经不久了,我知道不能拖。这篇和给求学投稿的那篇不一样。如果说那一篇需要考虑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这一篇则完全是朴素的对话。抛开华丽的词藻和复杂的结构,我只想将去年高考前真实的心路
28、历程,将我的真实想法,原原本本地讲给你们。我从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始写起吧:三练:不知是平静还是麻木去年的三练考得很不好,印象中,大概排到全市十几名了吧。可能有人会说不知足,但这么一个名次是根本无法让我进北大的,即使加上自主招生的加分,也可能只是勉强过线,更别提好专业了。但当时比较奇怪的是,并没有太大的心情波动。现在想想,可能是考麻木了,也可能是由于那次考试要估分,多少冲淡了对成绩本身的注意力。翻翻当时的日记,可以看到,对于三练的成绩,我没有过多的描写,更多的是对教训的总结,以及对自己的鼓励。里面有两句话是这样的:“不过,模拟考试的意义就在于检验,我保证以后不会犯这些错误:古文理解不清,数学倾斜角
29、,还有英语的祈使句”“前几天买了本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就用那里面的方法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我再努力一点,高考就能考得更好。”甚至,为了不让自己因为不理想的成绩而消沉,还用了有点迷信的方法来安慰自己:“期中考试我是全市第一,一练不是,二练是,现在三练不是,那么高考呵呵。”(我的成绩是很明显的波动型)就这样,很轻易地摆脱了刚刚算出估分时心里的酸涩与难过。尽管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安慰,仍然起到了莫大的作用。现在想想,有两点最主要的总结:第一, 平时的考试总是为高考服务的,只是一种检测手段,与提问、作业是同样的地位,不要舍本逐末,因为考试结果影响了正常的情绪。回顾总结一下,然后带着经验或教训,轻松
30、地走上以后的路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态度。第二, 高考前要懂得善待自己,不要严厉地逼问自己为什么没考好。适时地为自己“宽心”“开脱”,适时地给自己描画一幅美景哪怕那只是空中楼阁。轻松一点、自在一点,这样复习的效果才会更好。五月中下旬:在欲望与自律之间徘徊可能是在复习中比较求精求好的原因,加上有时候效率确实不高,我的复习进度一直落后于自己的预期。在五月最后几天,下了决心,准备抛开所有的娱乐杂事,做最后一搏。我的想法是,至少得把历史政治最后一遍过完。那几天我确实也做到了,不说闲话,不看课外书和报纸,不玩电子词典上的游戏,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背书做题。但那几天压力大得惊人,总是处在焦虑和惶恐中,而且越到后来
31、,越烦躁得难以坚持。最终,还是和李老师的一次谈话打开了我的心结。李老师说我的思维很缜密,说有时候掌握太全面反而不好,说不用担心,北大的任何专业都是好专业也许人的情绪确实需要发泄、需要安抚,那次谈话之后,我恢复了正常的状态,不再逼自己时时刻刻学习,而是在累了的时候到阳台上看看风景,在校园里散散步,或者看看喜欢的书报。心情轻松了,自然有积极的情绪来面对马上就要到来的考试。作为一个走过高三的人,我清楚地知道,最后的一二十天里,你会发现自己背过的书又忘了,你会发现自己的错题本还没有看完,也许你算算时间,发现怎么也完成不了你认为在考前应该复习的东西。“弄不完了”在那些时候,很多人的心里都会闪过这样绝望的
32、念头。可是想一想,复习资料浩如烟海,谁能真正地“弄完”呢?即使都完成了,能保证这样就有好的效果吗?我觉得更明智的做法是,先找出最需要复习的东西(据我个人的经验,最好是课本和一些高质量的高考题),一定不要太多;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不妨告诉自己,肯定看不完的,但是多复习一点就多一点胜利的把握。如果在高考前几天仍然完成不了,那就放过去,把自己已经掌握的部分答好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不要总想着万一刚好考到没有复习到的部分怎么办要相信一般人的人品不至于差到那样的程度六月初:用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六月初的几天,已经进入了自己复习的状态。在那些天里,我的复习状态是最好的,心情也是最轻松的。记忆中
33、留着那样的一个上午:早晨,在教室外的阳台上铺报纸坐在地上,在凉爽的空气中背历史;疲倦的时候,就抬起头看看眼前我喜欢的朱红木栏杆,还有楼下的粉墙玄瓦、绿树清影;第二节下课的时候回到教室,吹着空调,玩玩电子词典上的贪吃蛇;三四节课,随心所欲地做两道数学题,不想做了就换历史书看;中午,和同学一路笑着说着,出去买所谓的“心动盒饭”在最后几天里,不是没有过紧张。每当想到几天后的这个时候我已经坐在考场上,往往也会手心冒汗。这时候会告诉自己,高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一道程序,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身边的每个同学都要经历,自己不是一个人这样想着,心里便会感到踏实几分。越是到最后,越是注意要调整状态。特别是最后的几天,调整状态甚至比复习知识更重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实在学不下去的时候,千万不要勉强。其实经历过了就知道,高考真的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怕什么,那么多人都走这条路呢,凭什么我们就走不过去?轻松点、快乐点、自如点成功就是这样。加油!曾经从西教楼走出来的马冰一2008年5月12日于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