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如何让主题墙会说话李铭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关键词:主题 墙饰 互动 说话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题墙是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主题墙是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载体,是主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媒介,它承载着我们的
2、教育意图,并能引发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在主题教学活动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主题墙在幼儿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创设一面真正让幼儿喜欢、能积极互动,并能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的主题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如何让主题墙由“静”变“动”,融入到我们的主题教学中,成为我们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平台,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日常工作中对主题墙的理解及做法。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变化,主题环境布置的问题越来越重要,让幼儿与“主题墙”对话获得有益经验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主题环境创设不仅美化活动室,它还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信息与
3、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设的天地。环境为主题而创设,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深入,更具体的开展,从而不断地逐渐丰富。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参与布置环境、怎样让幼儿与“主题墙”说话?我认为(一)、教师要注重年龄差异,抓住年龄特点。福禄培尔说:“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兴趣、表现能力、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幼儿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活动需要,使环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表现及发展,促进每个人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
4、如:小班 “我爱我家”主题墙饰: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肯定会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在活动室的墙上,安排了“我的妈妈”墙饰。瞧,“妈妈”的眼睛多美丽,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在说:“宝宝别害怕,妈妈在这儿呢!”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都会看这面墙,就好像看到了本人的妈妈一样。此外,还特别安排了一面互动墙“我的家”: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照片。对那些有入园焦虑景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墙面的照片说“宝宝真美丽,笑得多甜、多开心呀!”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教师存心去领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努力激起幼儿对班级多一分挂念,多一点来
5、园的希望。教师在墙面环境安排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心,把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如润春雨。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饰的内容时更多的考虑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巧、美观。(二)、教师要给每个孩子与“主题墙”对话的机会。在以往的墙面创设中,教师偶尔会用一些幼儿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为在老师的眼中,那些效果不佳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这种做法使得一部分孩子失去了表达、交流的机会。而今,我们提倡环境创设的全员参与。例如,在“可爱的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及各自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采用了手工与绘画的结合,让孩子们积极的创作,孩子们
6、兴高采烈。有的画有的剪,正当我们高高兴兴的把动物贴在墙上时,有小朋友提问了“老师,小动物住在哪?”这时,所有的孩子也疑问了“对呀,小动物没有家,刮风下雨可该怎么办?我们帮它们把家也画上。根据孩子的反应,我们采取了分工合作。孩子们制作了各种新颖别致的废旧玩具,有的精致、有的粗糙,只要孩子愿意,他们的作品都可以在主题墙上得到展示,不能独立完成的幼儿,教师也应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帮助,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也是孩子应有权利的回归。“小朋友把那么多的小动物请到了我们班,家的问题就让老师来解决吧。”孩子们喊着:“我们一起来帮忙吧。就这样老师画孩子们剪,终于把小动物的家也给造起来了。就这样一副漂亮的主题墙
7、饰完成了。又根据课程的延伸活动及大班小朋友有学习汉字的欲望,我们安排了任务,请小朋友回家认识一种你喜欢的动物的名字的字,并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我们将幼儿认识的字贴在活动室中,让孩子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也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三)、主题墙创设的内容要展现主题内容的脉络,体现层次性(1)收集相关的资料与信息。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周围事物大多是依靠直接感知的,因此,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应考虑:是否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时间,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环境,主动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亲身的观察、体验中获得具体、真实的经验并通过主题墙进行展示,达到
8、交流、分享、共同学习的目的。(2)展示孩子的所思所言行为。在一个完整的主题墙中,还包括着许多小内容,它们是主题墙的灵魂,是主题墙的基础,支撑着主题,且紧紧围绕着主题,各个小内容之间是承上启下,逐步深入、延续产生的。主题墙的创设,需要关注幼儿兴趣的发展和变化,并随着每个主题活动的自然开展和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展现出主题活动的动态网络图。我们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次主题活动的细化和拓展,将各个领域的内容加以整合,主题墙的内容和目标也将得到层层的推进。如:在大班“服装”主题探究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服装很感兴趣,“为什么他们的服装和我们汉族的服装不一样呢?各民族的服装有什么特点?”我启
9、发幼儿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答案,并引导大家将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在益智区的墙面上布置了一个“民族服装展”,并让幼儿利用各种布料来制作民族服装,不断丰富主题墙面。在收集和布置展板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第一手直接经验,困惑和疑问得到了解决。在幼儿自己设计和制作服装的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服装在销售过程中广告的作用,于是大家又对自己设计的服装进行现场时装表演,尝试设计服装广告,创编广告词,请家长带孩子去商店看各种广告,回来后也学着商店的做法将自己设计制作的广告牌和广告词张贴在主题墙上。在大班“交通工具”的主题墙中,延伸出来的几个平行单元里,增添了交通工具的种类、各种交通工具的内外部结构、特殊交通工具的作用,交
10、通标志等。主题墙的层层递进,形象地记录了课程的进展过程,使得主题墙的内容不断丰富、深入和完善。另外班级中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的想法、创意不一样,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情感体验也不一样,所以我在主题墙创设时允许幼儿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程度差异,让每位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主题墙要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渐进的系列活动,不能上了什么课就把课的内容呈现在主题墙上,要充分体现主题内容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幼儿通过主题墙探究过程、积累经验、扩展知识。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主题墙,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幼儿园主题墙是幼儿在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幼儿学习的平台。瑞吉欧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墙壁是会说话的”,我们应该让“墙壁”“好好”说话,让主题墙真正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