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8-15 在构件表面某点O处,沿0°,45°,90°与135°方位粘贴四个应变片,并测得相应正应变依次为= 450×10-6,= 350×10-6,= 100×10-6与= 100×10-6 ,试判断上述测试结果是否可靠。
题8-15图
解:依据平面应变状态任意方位的正应变公式,有
将式(a)和(b)代入式(c),得
(d)
将以上所得结果(a),(b)和(d)代入平面应变状态任意方位的正应变公式,计算应有的测量值为
的实际测量值比上述结果小了一半,这说明题中所给测试结果不可靠。
其实,由应变圆可知,无论a 为何值
而
同样说明题中所给的这组测试结果不可靠。
8-16 图示矩形板,承受正应力作用。已知板件厚度=10mm,宽度b = 800mm,高度h = 600mm,正应力=80MPa,=MPa,材料为铝,弹性模量E=70GPa,泊松比= 0.33。试求板厚的改变量与板件的体积改变量。
题8-16图
解:此为平面应力状态问题。设板厚度方向的正应变为,则有
板厚的改变量为
体应变为
由此可得该板件的体积改变量为
200Mpa
9-1 某铸铁构件危险点处的应力如图所示,已知铸铁的许用应力[]=40 MPa,试校核其强度。
10Mpa
15Mpa
铸铁是脆性材料,使用第一强度理论校核,
=-10MPa , =20MPa ,
,故构件满足强度要求。
9-5 图示外伸梁,承受载荷F = 130 kN作用,许用应力[]=170 MPa。试校核梁的强度。如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采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强度。
题9-5图
解:1.内力分析
由题图可知,截面为危险截面,剪力与弯矩均为最大,其值分别为
2.几何性质计算
式中:足标系指翼缘与腹板的交界点;足标系指上翼缘顶边中点。
3.应力计算及强度校核
三个可能的危险点(,和)示如图9-5。
图9-5
点处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该点处于单向与纯剪切组合应力状态,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其相当应力为
点处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该点也处于单向与纯剪切组合应力状态,其相当应力为
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其切应力为
其相当应力为
结论:该梁满足强度要求。
4.强度校核
依据第三强度理论,上述三点的相当应力依次为
它们均小于许用应力,故知梁满足强度要求。
9-8 图示油管,内径D =11 mm,壁厚= 0.5 mm,内压p = 7.5 MPa,许用应力[]=100 MPa。试校核油管的强度。
题9-8图
解:油管工作时,管壁内任一点的三个主应力依次为
按照第三强度理论,有
计算结果表明,该油管满足强度要求。
9-11 图示铸铁构件,中段为一内径D =200 mm、壁厚= 10 mm的圆筒,圆筒内的压力p =1 MPa,两端的轴向压力F = 300 kN,材料的泊松比= 0.25,许用拉应力[]=30 MPa。试校核圆筒部分的强度。
题9-11图
解:1.应力计算
圆筒的,属于薄壁圆筒。故由内压引起的轴向应力和周向应力分别为
由轴向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为
(压)
筒壁内任一点的主应力依次为
2.强度校核
由于该铸铁构件的最大压应力超过最大拉应力,且超过较多,故宜采用最大拉应变理论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即要求
将上述各主应力值代入上式,得
可见,该铸铁构件满足强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