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项目内 容课题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3、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教学重、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2、“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教学 准备 挂图、水蛭和沙蚕标本、
2、活蚯蚓。教学 过 程二、教学过程一) 线形动物1引言(1) 上章我们学习了有关猪肉绦虫的知识,知道猪肉绦虫是一种能够寄生在猪体内和人体内的寄生虫。除了猪肉绦虫,人体内还有哪些寄生虫呢?蛔虫、晓虫、钩虫等。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出本课课题。(2)教师也可以用蛔虫的浸制标本,引出本课课题:首先让学生观察蛔虫的浸制标本(最好是雄、雄在一起)。然后提问:大家认识这种动物吗?蛔虫。它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寄生在人体内。它的形态和结构与猪肉绦虫是否一样呢?然后,再放一段录像片,示意蛔虫的生活环境、体色、体形、外部结构以及雌虫和雄虫的区别。最后,请学生说出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2 蛔虫
3、形态结构 结合录像片或挂图, 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人体的消化道能够消化鱼、肉等食物,为什么不能将寄生在小肠内的蛔虫消化呢?蛔虫在结构上有哪些比猪肉绦虫进化的地方?蛔虫与猪肉绦虫共有的特点是什么?教师要始终围绕着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引导学生思维,同时要有意识地与猪肉绦虫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归纳出: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有哪些,各自具备的特点有哪些,以及结构上比绦虫进化的地方有哪些。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比较,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蛔虫适应 并掌握线性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环节动物 1引言 从实物引入,即拿一条蚯蚓向学生展示,当然要设计一些引入的话题。不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就不必了,
4、因为学生都知道这是蚯蚓,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摸一摸,然后问学生有何感觉,进而提问:“谁能分辨蚯蚓的头和尾?”“谁能说说蚯蚓的背腹面有何区别?”“谁能学一下蚯蚓是怎样运动的?”等等,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是初中生的特点,但在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老师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将话题展开:“大家对蚯蚓了解得很多,但是都不是十分的清楚,如有些同学看到蚯蚓洞穴口常有一些粪便状泥土就认为蚯蚓是吃泥土的,蚯蚓果真是吃泥土吗?再有,刚才有同学抚摸了蚯蚓体表后感觉不同,有的认为蚯蚓体表是光滑的,有的觉得是粗糙的,到底是什么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对蚯蚓做一番认真的研究。”这是以实物引出的方法。还有传统的复习引入法,即先对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然后板书“第五章 环节动物门”,这样引入的最大缺点是平铺直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蚯蚓感兴趣,但对什么是环节动物却是陌生的,所以应避免在引言中出现环节动物这个概念性词,最好将其放在学习蚯蚓体节中自然地提出,让学生自然地把蚯蚓这个具体动物与环节动物门这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是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学生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