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课题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一课时)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地图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环境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东北的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书本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学习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问题,资源枯竭产业转型问题,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问题,渗透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
2、发展观的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将来会越来越多地面临和解决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探究,为承担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做好准备。重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北农业发展基本概况,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及工业情况。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教 学 过 程备 注导入新课提问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同学们,知道哪里的“二人转”最出名?学生 东北。教师 对了,近几年,因为赵本山的出名,小沈阳的火爆,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了“二人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了解东北。讲授新课教师 人人都说,去东北就一定要看“二人转”。同学们,那你知道东北在
3、哪里呢?学生 在我国的东北部。展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北”的位置和大致范围。师生小结 东北位于我国东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通常被人们称为“东北三省”。展示东北雪原、树挂、雾淞等景观图片 让学生观看东北严冬的雪景,感受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教师 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结合课本P.24案例,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学生回答:略。教师 对了,因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最高,所以气候寒冷。气候寒冷,进一步会导致东北形成怎样的地一环境呢?请大家结合课本P.25图文资料谈一谈。学生 略师生总结 因为东北平平原所在地区纬度高、
4、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所以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提问 这种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呢?下列说法合理吗?学生活动 讨论课本P.25活动第2、3题。师生小结 冷湿的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东北人们的生产,而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发展本地有特色的经济收入。过渡 同学们,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吗?伴随着这首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的农业发展吧。(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指导学生读图6.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图”,再一次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提问 为什么说我国东北的林海是一座森林宝库?(
5、由学生根据资料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小结 东北的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宝库,这里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环境。因此,保护森林资源也就是保护环境。我国是森林比较少的国家,国家已经明确规定禁止砍伐森林,原来林场的伐木工人的工作全部由伐木改为植树造林。(培养学生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东北林区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介绍东北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人,让学生了解这个常识。承转 东北地区不仅有莽莽群山、林海雪原,还有千里沃野,这就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土地辽阔,土质肥沃,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是生产
6、粮食的好地方,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大,不令满足当地需要,而且能大量运往祖国各地。提问 那么东北平原主要有哪些农产品呢?学生 玉米、春小麦、水稻、大豆、甜菜等。教师 东北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50年来,一批批志愿者从全国各地来到东北开荒种地,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但长期的开垦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照此下去,“北大仓”是否又会变成“北大荒”呢?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三江平原的变迁”,以引导学生对湿地开发和保护问题的思考,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观念。板书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 、地理位置1、范围、面积、相邻的邻国、邻省和濒临的海洋二、地形特征平原、山地、丘陵和主要的河流三、气候特征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