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举例说二氧化碳能使农业增产。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产和果蔬保鲜。教学难点1、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温度、氧化和植物器官含水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原理。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示意图和农民贮藏小麦时的劳动情景图
2、等挂图、图片和几枚新鲜的水果、几粒小麦。2、学生准备 (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了解。 (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产实际例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油料和瓜果。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过年时根本吃不到新鲜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现在我们过年时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你们知道这些新鲜的蔬菜是怎样在严冬季节种植出来的吗?那么农民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道理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一)
3、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粮食、蔬菜、油料、瓜果和纤维来自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营养物质更多地积累在人们需求的植物器官中,这样我们的农业就会获得丰收,那么,人们是怎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呢? (出示温室中的调控系统示意图) 同学们请看这张图,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说温室中的调控系统是怎样调控二氧化碳浓度的? (学生讨论回答)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而适当地增加温室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时会使光合作用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温室中使用二氧化碳也要有个度。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4、含量一般是o、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到0、5一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才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这种给农作物使用了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室中肥料”。你们知道给农作物施加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吗? (学生讨论回答) 哎!对了,可以在温室中点上几个炉子。煤炭燃烧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像我们前面看的图片中直接喷施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还有一种就是增施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前面我们了解到适当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强光合作用,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增强光合作用呢? 板书:二氧化碳牛水c二有机物(淀粉)十氧气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充
5、分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和水的需求,满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出示准备好的麦粒、苹果和新鲜的蔬菜) 同学们,我带来几样东西。我想长时间地保存这几样东西,有哪位同学能给我出主意,怎样才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这几样东西? (学生讨论回答) (出示农民小麦人仓图,冷库贮藏果蔬图)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对于像小麦、玉米等这类果实或种子我们可以把它们晒干了贮藏起来,对于苹果、蔬菜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低温度来贮藏,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板书:氧气+有机物一二氧化碳+水) (学生讨论回答) 适当地减少环境
6、中氧气的供应,也可以较长时间的贮藏蔬果。其实我们前面所用的方法,无非就是降低环境温度和氧气供应,适当地减少植物细胞的含水量,都是为了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农产品能较长时间地保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一般来说,农作物根部的氧气供应充足时,呼吸作用旺盛,有利于根的生长和根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可是不是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越强越好呢? (学生讨论回答) 对农作物来说,呼吸作用并不是越强越好,相反的,有时可以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农作物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效果。课堂练习 1、运用光合
7、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生产的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 2、隆冬时节,有一瓜农为提高黄瓜产量,在冬暖式大棚内,放置了三个大煤球炉,以便提高棚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使黄瓜早日上市。一天,有人发现他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三个煤球炉烧着。而到了晚上,却只烧两个煤球炉,于是有人觉得该瓜农这种做法有点不可思议,认为相反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你认为该瓜农这样做科学吗?试说明理由。课后反思 不论是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某个问题,还是让学生想法证明某个结论,都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积极自觉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问题,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去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