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YD∕T 3848-2021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通信).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407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76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 3848-2021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通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YD∕T 3848-2021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通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YD∕T 3848-2021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通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YD∕T 3848-2021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通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YD∕T 3848-2021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通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33.060.20 M3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 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of terminal for LTE-based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报批稿)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 布 YD/T XXXXXXXXXI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测试概述 .2 4.1 概述 .2 4.2 车载终端分类 .3 4.3 测试环境说明

2、 .3 4.3.1 功能测试 .3 4.3.2 一致性测试 .3 4.3.3 互联互通测试 .4 5 通信收发功能测试方法 .5 5.1 直通链路通信收发功能测试 .5 5.2 LTE Uu 通信收发功能测试 .5 6 无线射频性能测试 .6 6.1 概述 .6 6.2 发射机测试 .6 6.2.1 发射功率 .6 6.2.2 输出功率动态调整 .6 6.2.3 频率误差 .6 6.2.4 占用带宽 .7 6.2.5 杂散辐射 .7 6.2.6 发射互调 .7 6.3 接收机测试 .7 6.3.1 概述 .7 6.3.2 参考灵敏度电平 .7 6.3.3 最大输入电平 .7 6.3.4 邻道选

3、择性(ACS) .7 6.3.5 带内阻塞 .7 6.3.6 带外阻塞 .7 6.3.7 杂散响应 .7 6.3.8 宽带互调 .7 6.3.9 杂散发射 .7 6.4 解调性能测试 .7 6.4.1 一般要求 .7 YD/T XXXXXXXXXII6.4.2 PSSCH 解调性能/与 E-UTRA 上行发送的非并发 .8 6.4.3 PSCCH 解调性能/与 E-UTRA 上行发送的非并发 .8 6.4.4 两路功率不平衡性能/与 E-UTRA 上行发送非并发 .8 7 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 .8 7.1 概述 .8 7.2 V2V UE 传输时间精度测量 .8 7.3 V2V 通信链路中

4、断(类型 B&C&D 终端) .8 7.4 eNB 作为时间参考下的 V2X UE 传输时间精度测量(可选) .8 7.5 SyncRef UE 作为时间参考下的 V2X UE 传输时间精度测量(可选) .8 7.6 SyncRef UE 作为时间参考下的 SLSS 传输启动/停止(可选) .8 7.7 V2X PC5 拥塞控制测量测试(类型 D 终端必选) .8 8 协议一致性测试 .8 8.1 概述 .8 8.2 预先配置授权 / 在预先配置资源上的传输 .8 8.3 预先配置授权/ 在预先配置资源上的接收 .9 8.4 预先配置授权/ 在预先配置资源上基于分区信息的传输(可选) .9 8

5、.5 预先配置授权/ SLSS 和 MIB-SL-V2X 信息传输(可选) .9 8.6 预先配置授权/ CBR(信道忙率)测量 .9 8.7 预先配置授权/ 在预先配置资源上基于 CR(信道占用率)的传输 .9 9 互联互通测试 .9 9.1 PC5 接口测试 .9 9.1.1 L1/L2 .9 9.1.2 RRC 相关过程(类型 C&D 终端) .16 9.1.3 RRC 相关过程 (类型 D 终端) .26 9.1.4 MODE3 终端 NAS 层能力上报(类型 B/C/D 必选) .30 9.2 Uu 接口测试(类型 B&C&D 终端) .30 9.2.1 上行 SPS 数据发送(可选

6、) .31 9.2.2 下行 MBMS 数据接收(可选) .31 9.2.3 Uu V2X QoS .32 10 卡接口测试 .3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车载设备测试温度 .34 YD/T XXXXXXXXXIII前言 本标准是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a) YD/T 340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总体技术要求; b) YD/T 334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空中接口技术要求; c) YD/T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d) YD/T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

7、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e) YD/T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技术要求; f) YD/T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测试方法; g) YD/T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基站设备技术要求; h) YD/T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基站设备测试方法; i) YD/T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核心网设备技术要求; j)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核心网设备测试方法; k) YD/T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安全技术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本标准按照 GB/T 1.1-2

8、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罗德与施瓦茨(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9、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宋爱慧、赵慧麟、孙向前、李晨鑫、房家奕、欧阳国威、张宏伟、解谦、高明刚、沈嘉、潘洁、袁博、张红云、徐永太、金晨光、师延山、刘洋、陈腾豪、马伟、关旭迎、陈书平、廖臻、李俨。 YD/T XXXXXXXXX1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LTE-V2X)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在接入层功能、一致性和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LTE-V2X PC5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

10、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1763.1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口测试方法 第1部分:物理、电气和逻辑特性 YD/T 2582.1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口测试方法第1部分:支持LTE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特性 YD/T XXXX-XXXX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3GPP TS 36.521-1 一致性规范:射频发射与接收 第1部分:一

11、致性测试(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rt 1: Conformance testing) 3GPP TS 36.521-3 用户设备一致性规范:射频发射与接收 第3部分:无线资源管理测试(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rt 3: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conformance testing) 3GPP TS 36.523

12、-1 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和演进分组核心网:用户设备一致性规范第1部分协议一致性规范(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Packet Core (EPC);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Part 1: Protocol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S 邻道选择性 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 CBR 信道忙率 Channel Busy Rati

13、o CR 信道占用率 Channel Occupancy Ratio E-UTRA 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N 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NB 演进型基站 E-UTRAN Node B EPC 演进型分组核心 Evolved Packet Core YD/T XXXXXXXXX2GBR 保证比特速率 Guaranteed Bit Rate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

14、ion Satellite System HARQ 混合自动重传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LTE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MBMS 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CS 调制编码方式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IB 主信息块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MIB-SL 直通链路主信息块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delink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Mobility Managem

15、ent Entity MCCH 多播业务信道 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 NAS 非接入层 Non Access Stratum PDCC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P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U 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 PSCCH 物理直通链路控制信道 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 PSSCH 物理直通链路共享信道 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

16、nel QCI QoS 等级指示 QoS Class Identifier QoS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RLC 无线链路控制 Radio Link Control RRC 无线资源控制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RSU 路侧设备 Road Side Unit SDU 业务数据单元 Service Data Unit S-GW 业务网关 Serving Gate Way SL 直通链路 Sidelink SLSS 直通链路同步信号 Sidelink Sync

17、hronisation Signal SPS 半持续调度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TAU 跟踪区更新 Tracking Area Update UE 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s UL 上行信道 Uplink USIM 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V2V 车辆对车辆 Vehicle to Vehicle V2X 车辆对X Vehicle to everything 4测试概述 4.1概述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LTE-V2X分为两种工作方式, 一种是终端之间直通链路通信方式,其中终

18、端之间的空中接口称为 PC5 接口;另一种是终端与 LTE 基站之间的上/下行链路通信方式,其中终端和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称为 Uu 接口。 直通链路通信方式又包括两种发送模式,其中直通链路发送模式 3(Mode 3)为基站调度资源分配YD/T XXXXXXXXX3模式,直通链路发送模式 4(Mode 4)为终端自主资源选择模式。 图1车载终端在 LTE-V2X 系统逻辑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在图1所示的LTE-V2X逻辑结构图中,LTE-V2X车载终端可通过直通链路空口(PC5接口)与其它LTE-V2X车载终端通信,LTE-V2X车载终端也可通过空中接口(Uu接口)与支持LTE-V2X的无线基站(

19、eNB)相连,并通过基站、核心网实现与其它LTE-V2X车载终端的通信。 4.2车载终端分类 LTE-V2X车载终端根据其支持的通信方式不同,可分为如下类型: a) 类型A:只支持直通链路(PC5)通信发送模式4; b) 类型B:支持直通链路(PC5)通信发送模式4和LTE Uu通信,但不支持基站对模式4配置; c) 类型C:支持直通链路(PC5)通信发送模式4和LTE Uu通信,并支持基站对模式4配置; d) 类型D: 支持直通链路(PC5)通信发送模式4、发送模式3和LTE Uu通信,并支持基站对模式4和模式3的配置。 本标准中后续测试例,如无指定具体终端类型,则同时适用于上述各类型车载终

20、端。 4.3测试环境说明 4.3.1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可以使用商用网络测试环境或者实验室模拟网络测试环境进行测试。 4.3.2一致性测试 一致性测试对温湿度、电压的要求可见每个测试例的具体测试要求。 一致性测试采用被测终端与系统模拟器通过射频线缆互联的测试方式, 根据具体测试点不同, 适当PC5eNBMME / S-GWMME / S-GWeNBeNBS1S1S1S1X2X2X2支持LTE-V2X的E-UTRAN支持LTE-V2X的车载终端设备支持LTE-V2X的EPCUuUuPC5PC5Mode 4Mode 3UuMode 4UuYD/T XXXXXXXXX4增加频谱仪、信道模拟器、干扰信号

21、发生器等仪器设备以满足监测和测试条件的要求。 测试环境参考拓扑如图 2。 图2一致性测试拓扑示意图 4.3.3互联互通测试 互联互通测试需进行网络参数调整和特殊配置, 可在试验网环境或者实验室系统模拟器测试环境中进行,参考测试环境示意图如图3所示。 实验室温湿度和电源要求如下: a) 温度:-10C35C; b) 相对湿度:0%95%; c) 电源:厂家给出的标称值。 图3互联互通测试参考环境 系统模拟器被测终端RX/TXRXTXRX功分器YD/T XXXXXXXXX5 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和未通过项目,需要分析并判定原因,可以借助其它已经通过互联互通性测试的终端作为参考,来判定是由于网络因素

22、还是被测终端自身设计缺陷导致测试失败。 本标准中的测试项目, 根据终端厂商提供的信息, 对于不同类别的终端以及终端在支持的业务和功能上的区别,部分项目为可选支持。 本标准中的参考终端指可模拟车载终端设备的仪表或者公开市场可购买的市场主流车载终端设备机型 ; 其中,对于公开市场可购买的市场主流车载终端设备机型,需经过一致性测试并且与模拟仪表通过互联互通测试验证,才能成为参考终端。参考RSU指可模拟RSU的仪表或者公开市场可购买的RSU;其中,对于公开市场可购买的RSU,需经过一致性测试并且与模拟仪表通过互联互通测试验证,才能成为参考RSU。 5通信收发功能测试方法 5.1直通链路通信收发功能测试

23、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验证 UE 可以通过直通链路通信方式发送 V2X 消息。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1) 被测 UE 为类型 A、B、C、D 终端; 2) 参考终端为类型 A、B、C、D 终端; 3) 被测UE和参考终端的PC5初始预配置参数应符合YD/T XXXX-XXXX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的相关要求。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被测 UE 和参考终端开机; 2) 被测 UE 通过直通链路通信方式发送 V2X 消息; 3) 参考终端通过直通链路通信方式发送 V2X 消息。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1) 步骤 2)后,被测 UE 应

24、能正常发送 V2X 消息,且参考终端能正确接收 V2X 消息; 2) 步骤 3)后,被测 UE 应能正确接收 V2X 消息。 5.2LTE Uu 通信收发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验证 UE 可以通过 LTE Uu 通信发送和接收 V2X 数据。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1) 被测 UE 为类型 B、C、D 终端; 2) 支持 LTE-V2X 的 LET 网络。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被测 UE 开机; 2) 被测 UE 通过 LTE Uu 通信方式向 LTE 网络基站发送 V2X 数据; 3) LTE 网络基站通过 LTE Uu 通信方式向被测 UE 发送 V2X 数据。 预期结果

25、:预期结果: YD/T XXXXXXXXX61) 步骤 1)后,被测 UE 应能注册到 LTE 网络中; 2) 步骤 2)后,被测 UE 应能正常发送 V2X 数据; 3) 步骤 3)后,被测 UE 应能正确接收 V2X 数据。 6无线射频性能测试 6.1概述 无线射频性能测试,引用 3GPP 对应的测试例,仅对测试例中 20MHz 带宽对应的测试配置及要求进行测试, 且仅对按照功率等级3的最大发送功率测试配置及要求进行测试, 测试条件见3GPP TS36.508。 6.2发射机测试 6.2.1发射功率 6.2.1.1UE 最大输出功率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2.2G.

26、1节。 6.2.1.2最大功率衰减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2.3G.1.1节。 6.2.1.3附加最大功率衰减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2.4G.1节。 6.2.1.4UE 传输输出功率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2.5G.1节。 6.2.2输出功率动态调整 6.2.2.1最小输出功率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3.2G.1节。 6.2.2.2发射关断功率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3.3G.1节。 6.2.2.3开/关时间模板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3.4G.1节

27、,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3.4G.4节(可选)。 6.2.2.4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3.5G.1节。 6.2.3频率误差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5.1G.1节。 YD/T XXXXXXXXX76.2.4占用带宽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6.1G.1节。 6.2.5杂散辐射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6.3G.1节。 6.2.6发射互调 见3GPP TS36.521-1 f40中6.7G.1节。 6.3接收机测试 6.3.1概述 接收机应支

28、持2个接收端口。该要求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终端,除非测试例中明确注明应满足其他要求。本部分测试例均应同时使用2个天线端口进行测试。 6.3.2参考灵敏度电平 见3GPP TS36.521-1 中7.3G.0与7.3G.1节。 6.3.3最大输入电平 见3GPP TS36.521-1 f40中7.4G.1节。 6.3.4邻道选择性(ACS) 见3GPP TS36.521-1 f40中7.5G.1节。 6.3.5带内阻塞 见3GPP TS36.521-1 f40中7.6.1G.1节。 6.3.6带外阻塞 见3GPP TS36.521-1 f40中7.6.2G.1节。 6.3.7杂散响应 见3GPP T

29、S36.521-1 f40中7.7G.1节。 6.3.8宽带互调 见3GPP TS36.521-1 f40中7.8.1G.1节。 6.3.9杂散发射 见3GPP TS36.521-1 f40中7.9G.1节。 6.4解调性能测试 6.4.1一般要求 见3GPP TS36.521-1 f40 中14.1节。 YD/T XXXXXXXXX86.4.2PSSCH 解调性能/与 E-UTRA 上行发送的非并发 见3GPP TS36.521-1 f40 中14.2节。 6.4.3PSCCH 解调性能/与 E-UTRA 上行发送的非并发 见3GPP TS36.521-1 f40 中14.3节。 6.4.4

30、两路功率不平衡性能/与 E-UTRA 上行发送非并发 见3GPP TS36.521-1 f40 中14.4节。 7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 7.1概述 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引用3GPP对应的测试例,仅对按照功率等级3的最大发送功率测试配置及要求进行测试。 7.2V2V UE 传输时间精度测量 见3GPP TS36.521-3 f40中11.1节。 7.3V2V 通信链路中断(类型 B&C&D 终端) 见3GPP TS36.521-3 f40中11.2节。 7.4eNB 作为时间参考下的 V2X UE 传输时间精度测量(可选) 见3GPP TS36.521-3 f40中12.1.1节。 7.5

31、SyncRef UE 作为时间参考下的 V2X UE 传输时间精度测量(可选) 见3GPP TS36.521-3 f40中12.1.2节。 7.6SyncRef UE 作为时间参考下的 SLSS 传输启动/停止(可选) 见3GPP TS36.521-3 f40中12.2.2节。 7.7V2X PC5 拥塞控制测量测试(类型 D 终端必选) 见3GPP TS36.521-3 f40中12.4节。 8协议一致性测试 8.1概述 协议一致性测试,引用3GPP对应的测试例,仅对测试例中20MHz带宽对应的测试配置及要求进行测试,且仅对按照功率等级3的最大发送功率测试配置及要求进行测试。 8.2预先配置

32、授权 / 在预先配置资源上的传输 见3GPP TS36.523-1 f40中24.1.2节。 YD/T XXXXXXXXX98.3预先配置授权/ 在预先配置资源上的接收 见3GPP TS36.523-1 f40 中24.1.4节。 8.4预先配置授权/ 在预先配置资源上基于分区信息的传输(可选) 见3GPP TS36.523-1 f40 中24.1.9节。 8.5预先配置授权/ SLSS 和 MIB-SL-V2X 信息传输(可选) 见3GPP TS36.523-1 f40 中24.1.15节。 8.6预先配置授权/ CBR(信道忙率)测量 见3GPP TS36.523-1 f40 中24.1.

33、16节。 8.7预先配置授权/ 在预先配置资源上基于 CR(信道占用率)的传输 见3GPP TS36.523-1 f40中24.1.19节。 9互联互通测试 9.1PC5 接口测试 9.1.1L1/L2 9.1.1.1V2V 互联互通测试 9.1.1.1.1子信道数目/MCS/HARQ 发送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验证 UE 能根据指定的 PSSCH 的子信道数/MCS/HARQ 重传次数进行发送。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1) 预配置参数应符合YD/T XXXX-XXXX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的规定; 2) GNSS 同步; 3) 覆盖

34、外场景(无基站) ; 4) 设置 PDCP SDU 大小为 300Byte,业务周期 100ms,时延不超过 100ms; 5) PDCP 数据类型为 non-IP; 6) 待测 UE 进行发送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 为 0 x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7) 待测 UE 的发送端口与参考终端的 2 个接收端口通过馈线/功分器连接、设置于屏蔽箱内进行测试,应设置衰减,使得接收 UE 每个接收端口的接收功率在-50dBm-80dBm范围内。 YD/T XXXXXXXXX10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待测 UE 和参考终端按照 YD/T XXXX

35、-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加载预配置参数,待测 UE 预配置 cbr-pssch-TxConfigList,遍历下表中的参数配置组合,循环执行步骤 2)-步骤 4)进行多次测试; 参数配置组合 allowedRetxNumberPSSCH-r14 minSubChannel-NumberPSSCH-r14/ maxSubchannel-NumberPSSCH-r14 minMCS-PSSCH-r14/ maxMCS-PSSCH-r14 说明 #1 n1 5 3 QPSK #2 n1 3 6 QPSK #3 n1 2 8 QPSK

36、#4 n1 2 12 16QAM #5 n0 5 3 QPSK #6 n0 3 6 QPSK #7 n0 2 8 QPSK #8 n0 2 12 16QAM 2) 待测 UE 记录的发送 PDCP SDU 数目清零,参考终端记录的接收 PDCP SDU 数目清零; 3) 待测 UE 加载业务开始发送; 4) 分别监测待测 UE 发送的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以及参考终端接收的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监测时间不低于 10s。 YD/T XXXXXXXXX11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待测 UE 发送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与参考

37、终端接收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一致。 9.1.1.1.2子信道数目/MCS/HARQ 接收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验证 UE 能对指定的 PSSCH 的子信道数/MCS/HARQ 重传次数发送的业务包进行接收。 1) 测试条件: 2) 预配置参数应符合 YD/T XXXX-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的规定; 3) GNSS 同步; 4) 覆盖外场景(无基站); 5) 设置 PDCP SDU 大小为 300Byte,业务周期 100ms,时延不超过 100ms; 6) PDC

38、P 数据类型为 non-IP; 7) 参考终端进行发送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 为 0 x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8) 待测 UE 的 2 个接收端口与参考终端的发送端口通过/功分器馈线连接、设置于屏蔽箱内进行测试,应设置衰减,使得接收 UE 每个接收端口的接收功率在-50dBm-80dBm范围内。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待测 UE 和参考终端按照 YD/T XXXX-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加载预配置参数 ; 参考终端预配置 cbr-pssch-TxConfigList,

39、遍历下表中的参数配置组合,循环执行步骤 2)-步骤 4)进行多次测试: 参数配置组合 allowedRetxNumberPSSCH-r14 minSubChannel-NumberPSSCH-r14/ maxSubchannel-NumberPSSCH-r14 minMCS-PSSCH-r14/ maxMCS-PSSCH-r14 说明 #1 n1 5 3 QPSK #2 n1 3 6 QPSK #3 n1 2 8 QPSK YD/T XXXXXXXXX12#4 n1 2 12 16QAM #5 n0 5 3 QPSK #6 n0 3 6 QPSK #7 n0 2 8 QPSK #8 n0 2

40、12 16QAM 2) 待测 UE 记录的接收 PDCP SDU 数目清零,参考终端记录的发送 PDCP SDU 数目清零; 3) 参考终端加载业务开始发送; 4) 分别监测参考终端发送的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以及待测 UE 接收的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监测时间不低于 10s。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待测 UE 接收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与参考终端发送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一致。 9.1.1.1.3RLC 分段重组功能发送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验证 UE

41、能对 RLC SDU 进行分段发送。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1) 预配置参数应符合 YD/T XXXX-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的规定; 2) GNSS 同步; 3) 覆盖外场景(无基站); 4) 设置 PDCP SDU 大小为 2000Byte,业务周期 100ms,时延不超过 100ms; 5) PDCP 数据类型为 non-IP; 6) 待测 UE 进行发送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 为 0 x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7) 待测 UE 的发送端口与参考终端的 2 个接收端口通

42、过馈线/功分器连接、设置于屏蔽箱内进行测试,应设置衰减,使得接收 UE 每个接收端口的接收功率在-50dBm-80dBm范围内。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待测 UE 和参考终端按照 YD/T XXXX-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加载预配置参数; YD/T XXXXXXXXX132) 待测 UE 记录的发送 PDCP SDU 数目清零,参考终端记录的接收 PDCP SDU 数目清零; 3) 待测 UE 加载业务开始发送; 4) 分别监测待测 UE 发送的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 以及参考终端接收的 PDCP SDU 数目和

43、内容,监测时间不低于 10s。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待测 UE 发送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与参考终端接收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一致。 9.1.1.1.4RLC 分段重组功能接收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验证 UE 能对收到的含 RLC SDU 分段的 RLC PDU 进行重组。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1) 预配置参数应符合 YD/T XXXX-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的规定; 2) GNSS 同步; 3) 覆盖外场

44、景(无基站); 4) 设置 PDCP SDU 大小为 2000Byte,业务周期 100ms,时延不超过 100ms; 5) PDCP 数据类型为 non-IP; 6) 参考终端进行发送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 为 0 x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7) 待测 UE 的 2 个接收端口与参考终端的发送端口通过馈线/功分器连接,应设置衰减、设置于屏蔽箱内进行测试,使得接收 UE 每个接收端口的接收功率在-50dBm-80dBm范围内。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待测 UE 和参考终端按照 YD/T XXXX-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

45、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加载预配置参数; 2) 待测 UE 记录的接收 PDCP SDU 数目清零,参考终端记录的发送 PDCP SDU 数目清零; 3) 参考终端加载业务开始发送; 4) 分别监测参考终端发送的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 以及待测 UE 接收的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监测时间不低于 10s。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待测 UE 接收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与参考终端发送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一致。 9.1.1.2I2V 互联互通

46、测试 YD/T XXXXXXXXX149.1.1.2.1子信道数目/MCS/HARQ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验证 UE 能对参考 RSU 根据指定的 PSSCH 的子信道数/MCS/HARQ 重传次数进行发送的业务包进行接收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1) 待测 UE 预配置参数应符合 YD/T XXXX-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的规定。参考 RSU 预配置参数应符合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的规定。 2) GNSS 同步; 3) 覆盖外场景(无基站); 4) 设置 PDCP SDU 大

47、小为 300Byte,业务周期 100ms,时延不超过 100ms; 5) PDCP 数据类型为 non-IP; 6) 参考 RSU 进行发送的Destination Layer-2 ID 为 0 x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7) 待测 UE 的 2 接收端口与参考 RSU 的发送端口通过馈线/功分器连接、设置于屏蔽箱内进行测试,应设置衰减,使得接收 UE 每个接收端口的接收功率在-50dBm-80dBm范围内。 测试步骤:测试步骤: 1) 待测 UE 按照 YD/T XXXX-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加

48、载预配置参数; 参考 RSU 按照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加载预配置参数。参考 RSU 预配置 cbr-pssch-TxConfigList,遍历下表中的参数配置组合,循环执行步骤 2)-步骤 4)进行多次测试: 参数配置组合 allowedRetxNumberPSSCH-r14 minSubChannel-NumberPSSCH-r14/ maxSubchannel-NumberPSSCH-r14 minMCS-PSSCH-r14/ maxMCS-PSSCH-r14 说明 #1 n1 5 3 QPSK #2 n1 3 6 QPSK #3 n1

49、 2 8 QPSK #n1 2 12 16QAM YD/T XXXXXXXXX154 #5 n0 5 3 QPSK #6 n0 3 6 QPSK #7 n0 2 8 QPSK #8 n0 2 12 16QAM 2) 待测 UE 记录的接收 PDCP SDU 数目清零, 参考 RSU 记录的发送 PDCP SDU 数目清零; 3) 参考 RSU 加载业务开始发送; 4) 分别监测参考 RSU 发送的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以及待测 UE 接收的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监测时间不低于 10s。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 待测 UE 接收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

50、 PDCP SDU 数目和内容, 与参考 RSU 发送的 Destination Layer-2 ID、PDCP SDU 数目和内容一致。 9.1.1.2.2RLC 重组功能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 验证 UE 能对收到 RSU 的含 RLC SDU 分段的 RLC PDU 进行重组。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1) 待测 UE 预配置参数应符合 YD/T XXXX-XXXX基于 LTE 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的规定,参考 RSU 预配置参数应符合基于 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技术要求附录 A 的规定; 2) GNSS 同步;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监控/监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