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二历史错题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407285 上传时间:2025-01-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错题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错题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错题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错题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错题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错没理解二错没落实题题悟通岂敢再错 初审时空点再审关键词抓全信息原来如此 高二历史(必修三)练习题错题集萃 2015-1-221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

2、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3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4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辱、勇敢和高尚的品性”;伏尔泰说:“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生而平等的。”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A都主

3、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B都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都包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5、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一部蕴含近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著作,主要指它()A是集我国历代医药学之大成的药典 B是涉及多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C采用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 D是产生广泛影响的世界性书籍6、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

4、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8、清代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记载,“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下列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A小说被社会

5、更多阶层所接受 B小说的影响力十分广泛C儒学不再居于统治地位 D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9、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10、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

6、础薄弱 11.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 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1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13、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B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14、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

7、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15、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 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1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

8、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17、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18、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

9、、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19、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20、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10、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1、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2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3、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

11、、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24.(2014江苏单科,13,3分)“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25.(2014安徽文综,19,4分)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反锒赋:“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

12、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26.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A.B.C.D.27.(2014山东文综,22,4分)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13、)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28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9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C兼爱和自我节制 D

14、人治和法治30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31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B促进人类自立、自主意识的形成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人们广泛接受 D使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建立32“所谓正义,主要地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

15、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是古罗马的法律谚语。这一谚语被欧洲人再次广泛宣扬是在( )A、文艺复兴中 B、宗教改革中C、光荣革命中 D、启蒙运动中33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以往的思想解放运动相比,这时期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A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D.批判神权统治34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

16、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3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请你判断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应当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36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17、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37.(2014江苏单科,13,3分)“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38.(2014安徽文综,19,4分)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反锒赋:“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

18、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39.(2014山东文综,22,4分)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40、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陈独秀41、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

19、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42、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43、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

20、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44、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45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

21、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46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47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

22、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现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48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49“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

23、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50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C明清儒

24、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51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52“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

25、“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53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4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表明其主张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55王阳明的

26、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A“知行合一” B“人人同具良知”C“格物致知” 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5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又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此则“乡约”有利于A规劝乡民“存天理,灭人欲”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D强化政府对百姓管理571902梁启超在新民说 “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 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

27、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58巴金以“五四”前后为历史背景创作的小说家中,一个年轻人大胆地告诉他的哥哥,“大哥,我做了我们家里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我实行逃婚了。家里没有人关心我的前途,关心我的命运,所以我决定一个人走自己的路,我毅然这样做了。”“我”逃婚的主要原因是A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不满 B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C失小家、顾大家,为了

28、参加革命斗争 D与传统家庭彻底决裂591919年,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这一观点认为新思潮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古代道德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9-2史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这反映了A文化教育被儒墨垄断 B民间私人办学增多C学校教育开始出现 D各诸侯国重视教育60.“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

29、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61.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 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A .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62.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

30、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63.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理论化 B儒学思辩化 C儒学功利化 D儒学宗教化64. 德国学者利普斯认为,造纸术传入欧洲,“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了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D.有利于欧洲文化事业发展65.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

31、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科技一般优越于世界各处的科技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前列 B.古代中国禁绝任何外来科技C.古代中国缺乏对科技的反思 D.中国古代科技并非世界领先66. 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67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

32、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68. 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69.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

33、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70.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71、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7

34、2、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 D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73、(2013年福建高考14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74、(2013年福建高考1

35、6题)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75、(2013年高考全国卷25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76、(2013年高考全国卷27题)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36、,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77、(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78、(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

37、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79、(2013年四川高考4题)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80、(2013年高考全国卷31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

38、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81、(2013年天津高考3题)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82、(2013年浙江高考23题)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

39、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8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始终贯穿上述思想的一条主线是A主张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

40、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84有学者指出:“中国存在两种宗教权威天和祖先,一方面是天地组成的宇宙领域,另一方面是人类关系构建的社会领域。皇帝为了取得绝对主权宣布两种权威均归他所有。”与古代中国皇帝的绝对主权和“两种宗教权威”有关的是西周的宗法传统 先秦的法家思想汉朝的儒家学说 明清的思想批判 A. B. C. D. 85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A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

41、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86朱子(朱熹)云:“若在理上看,则是虽未有物已有物之理。”此语旨在A规范道德准则 B揭示事物本源C发现人性本质 D论证天人关系87“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关羽从三国时代勇冠三军但又功败垂成的武将到宋代之后逐渐发展为全国性崇拜的“关圣帝君”,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政治因素是A. 民间英雄崇拜的情结和通俗文艺的影响B统治者利用关羽以宣扬忠义C宋代士大夫对关羽的道德塑造D三教合一的文化发展趋势88三国时刘备手下名将关羽,死后逐渐被后人神化到登峰造极繁荣程度,被称为“武圣人”、“关圣帝君”。隋唐以后,关羽在不断被神化的同时,也在被道德化。从宋代起,说书人为了渲染关羽的“仁义”将史实加以修改。到明清时期,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已经超过了对孔子的祭祀。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关羽的人格魅力和神勇武功受到广泛追捧 B隋唐以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C民间“崇圣”意识和封建统治者推波助澜D封建道德意识和社会黑暗现实长期存在89“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