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节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课时完成。笔者在参与教研活动时发现,多数教师认为本节内容相对较少、而且简单,不足以支撑一节课的教学,甚至有个别教师主张只用两三句话就可以完成本节内容。分析其中的原因,多数教师认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属于常识性内容,不必过多讲解,其实包含在这个标题下的重要内容在于认识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而这一点学生未必知道。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内容要求是,“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属于理解水平
2、,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下面是笔者实施本节教学的思路及设计,希望与同行交流和探讨。1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对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有较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相对简单。考虑到这一点,本人把对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的培养作为本节的一项重要目标,又考虑到生物生活需要水是生物的共性,而现在我们的水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本人适时地将节约用水的意识作为情感方面的目标。笔者所确定的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1 知识方面:(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1.2 能力方面:(1)从有关具体实例中归纳植物需要水的原因;(2)尝试解读实验数据;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强化节约
3、用水的意识;(2)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2重点和难点(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2)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3)解读实验数据的技能训练。3.教学课时:一课时4.教学流程设计3.1 简短的复习引入() 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细胞)() 细胞中含有哪些重要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可见,水是细胞的重要物质,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3.2 实验:植物体内含有水3.3 观看视频资料片: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3.4阅读、讨论、归纳: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3.5技能训练:解读实验数据,展示数据,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技能训练。3.6交流:技能训
4、练的结果点出:节水农业,其中渗透节约用水的意识3.7分析资料:水影响植物的分布后得出结论,再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片“水影响植物的分布”作知识总结。3.8练一练:分析李白的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自然过渡到水循环,引出下节课的内容。3.9学生对本课进行自我小结:学了这节课,我知道了我还有这样的问题要问5.教学过程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有一个烘烤种子的实验,这个实验在“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时,学生已经做过,所以本节只是由老师演示。在本节教学时,首先简单的复习引入,自然过度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一章中“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教学。然后进行学生
5、实验和老师演示实验“植物体内含有水”,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植物体内是含有水的。接下来给出一些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如给出不同种植物的含水量表、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表,指出甚至连风干的种子都含有10%14%的水分(与以前的实验现象联系起来);水可以保持植物叶片舒展,可以使海洋中的大型水草保持一定的姿势等,这些资料应以图片的形式展示。通过刚才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找出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之一是: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再展示图片,让学生比较得出原因之二:水可以让植物硬挺,保持直立的姿势.这时学生求知欲已被激起,很想知道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其它原因,老师顺着学生的兴趣,播放”绿色植物生
6、活为什么需要水”的资料片,让学生认真观看,积极思考。观看完资料片后,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归纳,片中所提到的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同学们七嘴八舌,在教师的点拨下,最后总结出五点原因:(1)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可以保持植物的形态;(3)水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4)水使叶片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5)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至此,教学目标一“绿色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已达到。在刚才的基础上,导出这节课的技能目标: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技能训练“解读实验数据”。首先教师将冬小麦发育的五个时期(苗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然后出示某地测得的小麦各发育期的天数和
7、需水总量,并分别以表格形式和直方图形式展示(见教材第109页)。展示这部分内容意在让学生明确实验数据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记录,但每种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表格和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表格易于记录、直方图结果比较直观等。最后提出要求:计算每个时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并分别以表格和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教师在学生动手计算之前,需简单介绍直方图的绘制方法。多数学生几分钟内均能完成计算和绘图。这时教师将一些学生的结果展示给大家,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不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需教师做点评,学生自己就可以纠正错误,达到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表
8、扬,并出示比较规范的直方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点出可以根据植物发育不同时期对水分需要的不同做到合理灌溉、从而节约用水,同时介绍根据这个原理所推出的节水农业,将本节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STS思想的教育。如喷灌和滴灌与畦灌相比,不仅节约用水,还能为作物根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说到这里,教师不失时机地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对待日益缺乏的水资源?”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应从自我做起,珍惜有限的水资源,甚至有个别同学还想写倡议书,倡议大家都节约用水。顺势进行第二个知识目标“水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吗?”的学习,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水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
9、水多的地方植物类群较多,水少的地方植物类群较少。然后播放“水影响植物的分布”这一内容的录像片,让学生回顾,加深理解。至此,这部分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最后提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学生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发表看法,从而引出这一章后面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到承上启下。接着让学生进行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哪些问题要问”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让课堂达到了又一高潮,同学们会问到:“我们知道生物圈中的水是循环的,那么是否意味着水对人类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仅仅是水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后回答,也
10、可以作为一个遗留问题让学生课后探讨。6.课后感想按上述设计思路实施教学,用了1课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在尝试解读实验数据时,学生还有要比一比看谁算得最快、最准、看谁的图绘得最好的竞争意识,积极性非常高。虽然基本上没有学生绘图绘得完全标准,但他们能够相互指出彼此的不足,达到了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说到李白的诗句时,虽然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内容还没有学到,但马上有同学指出:“老师,他说的不对,海上水的蒸发也可以通过降雨落下来。”这样自然地过渡到关于水循环的内容。从授课方式上来看,有的环节采取多媒体教学(如播放资料片、展示多张图片等)、有的环节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如讲解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但多数环节都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如多次参与课堂讨论、参与技能训练等)。虽然有传统的授课方式,但由于是穿插在各种不同的授课形式之中,而且讲解主要是在学生的归纳之后,具有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判的意思,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被教师授课所吸引,课堂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