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项目规划选址研究报告 前 言本报告旨在寻求交通设施布局与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近年来,温岭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商业贸易日益繁荣,随之而来的商品流通量日益增加,作为承载温岭货物运输的重要窗口温岭港的建设需求与日俱增,而与之配套的物流系统随之强化。但与之不相对称的大量货物装卸仍沿袭过去的肩挑背扛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特别是流通货物无处存储堆放问题较为突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位于规划温岭港货物泊位区西侧,处于货物中转的重要区位,有着紧临西部东海塘工业区以及西侧港口的区位优势,周边区域规划的交通运输体系较为完备,在此建设中
2、转站位置优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集装箱中转站的选择承担着物流系统规划中的节点作用,是下一步港口的建设运营中必须解决的系统配套问题,因此其位置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相关技术资料以及当地城乡规划,听取各方面意见,从国家政策、拟选场地适建性条件、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符合性等多个方面,对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项目选址合理性的结论。为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及完善本报告,项目组于2009年1月12日向省建设厅规划处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成果汇报。与会人员一致同意项目选址结论,但同时
3、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要求见会议纪要附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本报告。本次研究报告得到浙江省建设厅规划处、温岭市规划建设局、温岭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岭市国土局、温岭市林业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协作、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项目规划选址研究项目编制组2009年1月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基本情况1.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工程项目选址:温岭市松门镇龙门项目性质:新建建设规模及资金来源:项目资本金由项目建设单位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实业有限公司自行筹集,其余资金向银行贷款解决,还款资
4、金为围区土地出让所得。法人单位承诺解决项目全部建设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投资规模:根据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总投资46549万元,其中移山部分投资38424万元,基地建设运营部分投资8125万元。用地规模:项目占地面积315333平方米(不含一期工程已实施用地面积99860平方米),主要实施移山工程,并建设综合楼、仓库及集装箱堆场、道路、停车场等工程。项目基地建成后,基地内可容纳约2.04万个40尺高柜集装箱(温发改证200935号文件批复)。建设进度:在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后,根据批准的前期建设计划,开始组织施工。项目运作期96个月,建设
5、期计划为87个月。项目功能:近期: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近期东海塘地区的土石方综合平衡利用,基地山体开挖的矿渣将为龙门港及东海塘围区建设提供块石材料,促进带动沿海产业带的开发;远期:为远期港口区域开发预留条件。为温岭港口集装箱内外贸运输提供集装箱堆存、拆装箱、周转、修箱、运输等服务。1.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总占地315333平方米。拟通过工程措施,使其大部分区域达到4.56.5米高程,其中沿海部分高程至少保持在10米以上。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山体开挖(土石方量约1612万立方米)和基地工程建设。基地山体开挖的矿渣将为龙门港及东海塘围区建设提供块石材料,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
6、,节省投资。土石方开采完成后,基地内将建设一幢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综合楼(包括管理用房、职工宿舍、食堂餐厅等)、一幢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仓库、集装箱堆场以及停车场、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基地建成后,可容纳2.04万个40尺高柜集装箱。1.1.3项目总图布置根据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基地内各建(构)筑物功能要求,结合周边的地形、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地布置本工程各建(构)筑物,使本工程的总图布置符合物流畅通、经济合理和安全防护的要求,又满足合理紧凑,节约土地的国策,为职工创造一个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本项目分东、西两区块,整个区块中北部一条道路将东西区块连接起来。综合
7、楼、仓库等建筑设于西区块靠近山体侧,其中综合楼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仓库为一层建筑,建筑及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集装箱堆场分块分类设置,总占地面积204183平方米,考虑基地内集装箱堆放层数为三层,底层可堆放约6800个集装箱,共可堆放20400个40尺高柜集装箱。停车场考虑设置200个大型停车位和50个小型车停车位,布置在东、西区块的北部靠近道路侧。沿建(构)筑物四周设环形道路,方便人流物流及满足消防疏散需要,项目道路与城市交通网络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捷。在基地内各建筑物周围,布置园林建筑小品加以绿化美化,对道路沿线可绿化路段均栽植乔灌木,对项目周围的
8、山坡,应做好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必要时应补植一定的常绿、落叶阔叶树种。1.2立项依据与必要性分析1.2.1 项目立项依据1、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温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温岭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4、温岭市海洋开发规划5、温岭市东海塘南片综合开发总体规划6、台州港总体规划7、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8、 台州港温岭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9、温岭市矿产资源规划(2003-2015)10、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11、台州市域总体规划12、温岭市市域总体规划13、温岭市土地利用规划14、温岭东部集聚区规划调整(送审稿)15、温岭市东海塘围涂工程白岩采石场普通建筑石料(宕
9、碴)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6、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17、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温发改证【2009】35号关于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项目建议书的批复18、温岭市国土资源局,温土矿200901号文件关于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项目用地范围内无矿产资源压覆的证明19、公司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区域港口物流功能的需要;是加快龙门港区建设及适应温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温岭现代物流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东海塘围区开发,拓展温岭市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适应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实现海岛渔民转产转业的需
10、要。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1.2.2.1项目建设完善港口物流功能温岭港作为台州港主要港区之一,其港区功能功能定位主要为装卸储运功能、现代物流功能、发展临港产业的功能、商贸服务的功能、旅游休闲服务功能;以及综合服务功能。本项目是货运作业区的配套设施,为温岭新港区近期发展的重点,作为物流集散配套设施和主要的仓储物流中转站,项目建设是港区先期开发的重点,具备先期启动的需求与条件。1.2.2.2项目建设是加快龙门港区建设及适应温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将重点开发主要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园区)、城市新兴工业功能区块,环杭州湾和温台
11、沿海地区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发展区。主要任务是实现高起点的规划与建设,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加快人口的有效集聚,力争形成若干新的产业高地和城市新区。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将大力提升集群产业和发展滨海工业,以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向滨海经济转变,以一体化构建大台州的发展思路。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积极实施外向带动,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以更好地接受上海、宁波等中心城市的正面辐射,将本地产业融入到长三角分工协作体系中,分享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打造滨海经济新时代。温岭
12、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两大目标,实现三大跨越”:即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中等城市两大目标,努力实现在实力上向经济强市跨越、在内涵上向文化大市跨越、在规模上向中等城市跨越。温岭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港口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温岭市现有港口仍以货主码头为主,规模等级较小,而且布局分散,没有充分发挥港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温岭港口要向第三代及第三代以后港口发展,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货物交换场所,而是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连接温岭和其他地区的运输网络的枢纽、温岭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吸引外资的平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托。而集装箱中转站是现代化港口不可缺少的重要构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既是满
13、足龙门港开发建设的需要,也是适应温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2.2.3项目建设是适应温岭现代物流健康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产业,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和高效率,被公认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市场占有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温岭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制造业发达,资源和商品大进大出,对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有更高的要求。但是,温岭现代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温岭目前还没有铁路及港口资源条件有所欠缺的事实,形成物流运输主要
14、依赖公路、运输成本较高的局面。这种状况,不但不利于温岭制造业与外贸经济的发展,而且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根据温岭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温岭服务业要基本形成一个中心四大网络的空间组织形态。即以城区为中心的服务业综合中心;功能完善、业态更新的现代商贸网络;功能强大、运作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完善、品位较高的科教文卫网络;功能清晰、联结便捷的休闲观光旅游网络。其中物流业要形成以铁路站场、东海塘现代物流园区为中心,工业集聚区、专业市场、高速公路道口、沿海港口等为重要接点,通过市内干线公路、乡镇公路联结市内各地通畅高效的物流网络。而根据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规划,该区域将要打造
15、成以船舶制造、水产品加工、汽摩配、空压机、泵与电机等为主的特色制造业基地,以西瓜、葡萄、梨等为优势的特色农业基地。这一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现代仓储物流业的发展来推动。而集装箱中转站是现代港口物流不可缺少的功能环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项目的建设将为东海塘区域物流园区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温岭打造功能强大、运作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有利于温岭现代物流健康发展。1.2.2.4项目建设是加快东海塘围区开发,拓展温岭市发展空间的需要温岭是我省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全市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人多地少矛盾非常突出,全市土地总面积仅占
16、全省的0.91%,人口却占2.54%;在台州市域内,温岭市土地占9.7%,人口占20.9%,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占25.3%,远远高于其人口和土地的比重。但温岭可以通过围垦向海洋要土地,温岭有316.91km的海岸线,海域面积14690km2,相当于陆域面积的15倍;拥有包括大港湾、乐清湾、隘顽湾等大面积的滩涂资源, 面积达76.29平方公里;且滩涂淤涨速度快,分布广阔。东海塘围垦工程总围区面积39.56平方公里,其中目前已完成的围区面积29.36平方公里。围区的开发定位是以临港型现代化工业集聚区为主,具有现代化水产养殖、仓储物流、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蓄淡水库和滨海城镇新区等功能的综合性海洋开发区
17、。东海塘围垦工程的建设,将开辟大面积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缓解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紧缺状况,这既是充分利用滩涂等海洋资源优势,切实推进海洋开发进程,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需要,也是温岭市实施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加快龙门港区的开发进程,而且本项目原所处的位置主要以山丘为主,项目实施后腾出了一块用于集装箱中转站的土地,其产生的副产品矿渣又可用于南片其它地方的开发,对于整个东海塘围区南片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2.2.5项目建设是适应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实现海岛渔民转产转业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渔业国家,海洋渔获量
18、、渔船和渔民数量都居世界首位,海洋渔业对促进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日、中韩、中越双边渔业协定的签署、生效,海洋渔业开始由领海外自由捕捞向专属经济区制度过渡,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作业渔场将明显缩小,大量捕捞渔民面临转产转业问题,对海洋渔业和沿海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研究对策,解决渔区面临的问题。渔民转产转业,有利于推进我国海洋渔业长期积累的矛盾的解决,把海洋渔业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实现海洋渔业以及沿海渔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海洋渔业大市,海洋捕捞历来是温岭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由于上述宏观因素的影响,
19、近海渔业资源的衰竭,地处沿海渔区的龙门岛等地有大批渔船和捕捞渔民陷入困境,渔民收入明显减少,渔区社会不稳定困素明显增加,渔区经济发展大受影响。因此,渔区经济和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渔民转产转业已迫在眉睫。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项目的实施,在建设期间可以吸收渔区空闲劳动力从事工程建设,在运营后可以提供长期的仓储物流的工作岗位,所带动工业区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成功实现渔民的转产转业。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温岭渔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实现海岛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1.3项目选址原则1.3.1本项目选址执行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20、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5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6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浙政发 2006 40 号)1.3.2本项目的选址原则集装箱中转站的选址过程应同时遵守安全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战略性原则。1安全性原则:项目的建设要求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并且尽可能地不对周边区域产生安全隐患,同时不危害到环境 (符合环保要求,噪音少,污染小)。2适应性原则:须与国家、以及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定。与我国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适应,要有足够的适
21、箱货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当地城乡规划相协调,尽量靠近货物集散中心。3协调性原则: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与各种设施协调衔接。应将区域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使集装箱中转站的设施设备,在地域分布、物流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等方面互相协调;应根据地形、地物、工程地质以及交通运输、集散条件分析论证后确定。4经济性原则: 集装箱中转站发展过程中,有关建设的费用,主要包括建设费用及物流费用(经营费用) 两部分。其选址定在市区、近郊区或远郊区,其未来物流活动辅助设施的建设规模及建设费用,以及运费等物流费用是不同的,选址时应以总费用最低作为选址的经济性原则。1.4区域概况本工程项目位置位
22、于温岭市松门镇龙门,处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地区的温岭市境内。1.4.1 温岭市区位与区划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介于东经121950121440,北纬28124528322之间,隶属台州市管辖,北接台州市路桥区,南临玉环县,西邻乐清市,东、东南和西南靠海。项目所在地松门镇位于温岭市南部,东临东海,南临石塘镇,西北两面与箬横接壤。温岭市位于温台沿海产业带的腹部,靠近台州市区,南面是玉环县,西南温州的乐清市。温台地区是浙江省确定的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带和三大城市群之一,温岭市正处在温台地区城市群城镇发展密集区的主轴线上。随着温台产业带和温带城市聚集区的形成,温岭将成为连接两大区块的重要通道。温岭城乡空
23、间结构规划 “一心两带三区”格局,本项目区域属于“三区”之一的东部沿海城镇区:包括滨海镇、若横镇、松门镇和石塘镇。充分利用东海塘组团,以工业促进城镇化。该区是温岭的海洋产业经济发展基地,是未来的现代制造业和重化工发展区域,该区也是温岭海洋渔业的主要发展区域,主要发展近海养殖和远洋捕捞业。加强东部滨海生态环境建设。片区城镇人口33万人。平地人口密度控制在2500-3000人/平方千米左右,沿海山地人口控制在500人/平方千米。图1-1 温岭市区位图1.4.2 温岭市资源环境特征温岭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平原丘陵区,三面环海,一面依山。陆域地貌特点可概括为“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基本格局,在空间分布上分
24、为三个单元:西部为雁荡山余脉,海拔100-400米;中部和东部地区为水网密集的平原丘陵地区,中间被长屿山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南部为丘陵岛屿区,多为基岩海岸。此外,温岭境内分布大小岛屿122个。温岭市有大陆海岸线147.5千米,有海岛170个,其中面积大于10公顷的岛屿23个,海岛岸线总长169.5千米。1.4.3 温岭市经济社会概况温岭市陆域面积925.8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辖11个镇5个街道,831个村105个居,人口116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水泵机电、汽摩及配件、工量刃具、船舶制造、食品、皮塑鞋帽、金属制品、高新建材为龙头的产业体系。2007年,温
25、岭市实现生产总值4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41.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41亿元,分别增长25.5%和2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67元,分别增长9.2%和14.7%。根据通过的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确定城市中期、远期人口规模分别为32万人和45万人,建成区面积中、远期分别为35平方公里和45平方公里,建成浙江省富有山水特色的工贸名城,台州市的副中心。本项目位于松门镇,土地面积82.2平方公里,辖61个村委会,8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047人。松门镇经济较为发达,且持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7年
26、,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32.3%;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35元。松门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省级文明镇、省绿色小城镇、省级卫生镇、省教育强镇等荣誉称号。依据温岭市松门镇总体规划,松门镇将发展成为温岭市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温岭市域以发展临海加工业、机械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滨海港口小城市。 1.4.4 温岭市土地利用概况(1)现有土地利用状况下的承载力从温岭的情况来看,交通用地比例为9.02,水利设施用地比例为4.92。从今后的发展来看,温岭市水利设施用地不会增加许多,但交通设施用地
27、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两项合计按15考虑,温岭市可用于城乡建设的用地合计为200平方千米左右。(2)土地资源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温岭市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1999年全市建设用地需求量为2051亩,2003年用地达到9365亩,年均增长90%,今后每年将有1.2万亩的用地需求。与此同时,温岭市更面临着用地空间和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台州市下达控制耕地指标为53.98万亩,而实际耕地保有量为53.34万亩,耕地保有量缺口0.64万亩。2003年度全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7亩/人,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亦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0.79亩/人的警戒线。(3)拥有丰
28、富的海洋资源温岭市拥有14690平方千米的海域,海岸线长317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147.5千米。沿岸海湾众多,多成港湾。主要有乐清湾、大港湾等,主要港湾有焦山港、永安港等。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温岭市辖11个镇,其中有海岸线的就达7个镇。海洋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4)滩涂资源丰富温岭市有滩涂面积155.28平方千米,这对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温岭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通过滩涂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土地的压力,并有可能成为温岭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1.5项目建设选址要求(1)选址应能满足集装箱中转站的物流集散及组织,且技术经济合理a. 基地应接近港口主要货运泊位区,具有足够的适箱货源;
29、b. 应能解决日常运行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并具有技术经济合理性;c. 应具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具有良好的陆域、水域条件,具备构建多方式联运的条件;d. 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并具有技术经济合理性。(2)选址应与规划相适应a. 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港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切实做到布局合理;b. 建设规模应符合区域发展要求,应与相关规划相协调。(3)选址应避免或减少对区域环境与生态的影响与破坏a. 选址时,必须征求当地环保部门意见,充分考虑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要求。b. 污水应经妥善处理后排入地面水体,排放地点应位于当地生活饮用水源的下游侧。按照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GB30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禁止在一类海域、I类和II类水域,以及III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内新建排污口。c. 应远离国家及省级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列入世界民风、民俗遗产保护等区域。应避开水土保持禁垦区。(4)选址应满足防洪防涝的要求a. 场地标高应能达到规范规定的防洪标准,或能采取防洪围堤等可靠的防洪设施,并具有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b. 不得任意占用江河、湖泊的蓄洪、行洪区。(5)选址应具有良好的区域稳定性和工程地质条件。应避开以下不稳定的地段和地区:a. 全新活动地震断裂带和9度以上地震区;b. 有泥石流、滑坡及危岩滚石直接危害的地段;c. 岩溶发育程度高的地区和
31、有土洞及地下采空区。(6)选址应避开或远离下列地区或设施:a. 拟选厂址应避开有重要开采价值的矿藏区,不应存在压矿现象;b. 拟选厂址不应设在有爆破危险的范围内。7. 选址应满足当地人防部门在人防系统上的要求,并征得有关部门同意;8选址应贯彻节约用地的基本国策,尽量利用闲置空地、荒地和劣地;位置选择应避免大量的拆迁和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第二章 基地条件分析2.1地理条件分析2.1.1 场址地理位置本项目选址于温岭市松门镇龙门,位于温岭东海塘围涂工程南片的东南部,东为东海,西以山脚为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15333平方米。基地东侧紧邻规划温岭港区货运泊位区(散货及集装箱泊位区),西部为东海塘工业
32、园区,距北部龙门港约3千米。2.1.2 场址条件和周边环境区域内基本为山丘,山势为北低南高,海拔高度从20-137米不等。山形为北窄南宽,宽处约1公里,窄处不到100米。山上树木较茂盛,以松树为主。由于本项目为温岭市重大工程项目,并已上报省级重点工程,相关部门已同意征用林业。2.2气象水文2.2.1气象水文条件项目流域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季节变化明显。常年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控制,低温少雨。春季大陆冷高压衰退,副热带高压北进,冷暖气团交绥,形成绵绵春雨。春末夏初,太平洋高压渐向大陆推进,造成连续降水,并伴有雷阵雨,俗称梅雨季节。7至10月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
33、压控制,天气炎热。但台风活动频繁,常常出现狂风暴雨。本区域的主要雨季分为梅汛期(4月16日至7月15日)和台汛期(7月16日至10月15日)两个。降水量相对集中于6月至9月。这四个月的累计雨量占年雨量的57%。其中8、9二个月的合计雨量占年雨量的33%。据松门雨量站资料,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6毫米,降雨日数(大于0.1毫米/天)约165天。最大24小时暴雨303.8毫米(1989年7月20日),最大3日暴雨366.9毫米(1989年7月20-22日)。本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5.8-16.9,年温差20.3-21.7,日温差4.5-7.5。最高气温为38.1,海上33.1,高于30气
34、温天数陆域为69.6天,海上10.2天。最低气温-6.5-6.8,低于0天数陆域为23.5天,海上12.2天。本区域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978.8-1796.8小时,日照率41%-55%,年辐射99-106千卡/平方厘米。本区域陆域多年平均风速2.8米/秒,最大风速25米/秒,极大风速34米/秒;海上多年平均风速8.1米/秒,最大风速大于40米/秒,极大风速大于52米/秒。海上大于6级风(10.8米/秒)年平均93.8次,月均7.8次;大于8-9级风平均每年17.1次,累计历时28小时;大于10级风平均每年1.5次,累计历时5.6小时。风向属季风型,冬季西北风,出现频率18%-23%,夏季东
35、南、西南风出现频率达26%-43%。本区域属台风登陆频繁地区之一。2.2.2 防洪排涝2.4.2.1 防山洪措施根据场地位置及标高,上游山谷汇水均可通过排水渠和排水闸排出。根据温岭市域总体规划,确定防洪设施按50100年一遇标准设防。2.2.2.2抗御台风工程措施根据市域总体规划要求,应加强海塘工程建设,特别是东部海塘应提高建设标准。规划到规划期末全部建设为标准海塘,并在塘前设有消浪措施或种植大米草,以提高抗御台风的能力,沿海防风暴潮标准按50年一遇设防。2.4.2.3 厂区场地标高及雨水排放而根据滨海场地的特性,以及基地地形地貌条件,场地开山而成,因此,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确定场地大部分区域达到
36、4.56.5米高程,其中沿海部分高程至少保持在10米以上。雨水管网收集的雨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或直接排入附近海域。2.3地质地貌温岭市地貌大体是“四山一水五分田”主要有丘陵和平原两种地貌组成。全市平原面积538.18km2,低山14.75 km2,丘陵291.50 km2,台地39.09 km2,岛屿14.75 km2,水域面积48.89 km2。温岭市背山面海,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土地肥沃,呈“水乡泽国”风貌。西部多山,东部系大片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属温黄平原,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山、平原、海梯度递增的地貌格局。当地为水网平原地带,河道纵横交错,住宅区密集。温岭市所处的地质构造属浙闽地质
37、带的东部边境,为海河冲积平原,地质基础复杂,岩石种类较多,主要为溶质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等,路线经过地区多数土地是第四纪的海河冲积物,为海湾浅海相,几次海浸层的土壤多为亚粘土或粉质亚粘土,土层深厚,这类软土埋藏于地表浅部,最大厚度达30多米,工程地质条件差,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承载力较低的特征。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区块位于台州湾沙埕港低山丘陵河口堆积平原区所属乐清湾低山丘陵海湾岛屿亚区,区域地质构造属华厦褶皱带范围,北西向和北东东向断裂相对比较发育,第四级新构造运动相当显著,直至近期仍有明显的上升迹象。区内的低山、丘陵(包括沿海岛屿)均系雁荡山山脉东侧侨余延部分。岩性绝大多数为晚侏罗纪
38、火山-沉积岩有燕山期侵入岩。堤线附近山体多为侏罗上统(J3)的流纹岩、流纹斑岩、凝灰岩、熔凝灰岩,除个别山体风化较为严重外,一般岩体皆比较完整、坚硬,节理裂隙不大发育。2.3地质构造及灾害危险性评估2.3.1区域断裂构造分析根据“浙江省地质构造图”, 拟选基地附近主要深、大断裂带有:a)温州-镇海大断裂该断裂总体走向呈北东250展布,全长320km,北段自黄岩往北经临海、宁波至镇海,南段经温州,矾山伸入福建,是浙江东部规模较大的断裂带,晚近期有弱活动性,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该断裂带在基地以西50km外通过。b)泰顺-黄岩大断裂该大断裂呈北东向展布,由泰顺往北东经永嘉、黄岩直抵三门湾,省内长约2
39、60km,为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该断裂在基地以西30km以外通过。上述三大断裂距基地大于30km,因此,不会对基地构成危害,可不考虑其影响。图2-1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图2.3.2 地质灾害评估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要求,大型项目在开发建设前需明确其地质灾害危险性。2007年,受温岭市东海涂围垦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承担了温岭市东海塘围涂工程白岩采石场普通建筑石料(宕碴)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于2007年9月提交了评估报告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因此明确该项目拟选址地点地质灾害评估
40、能满足其开发建设需要(附温岭市东海塘围涂工程白岩采石场普通建筑石料(宕碴)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意见)。2.3.3 矿产分布温岭市作为台州市南部副中心城市,承担着区域产业基地与设施基地的功能。2001年开始温岭市就编制了温岭市矿产资源规划,2003年对其部分内容进行了修编,并于2004年经浙土函2004187号文件批复同意该规划的修编。根据该规划及温岭市国土资源局温土矿200901号关于温岭市东海塘集装箱中转站项目用地范围内无矿产资源压覆的证明文件明确拟选址地点符合温岭市矿产资源规划(2003-2015)相关要求。场地除分布有零星的石矿外未见有矿山分布,不存在压矿现象。2.3.4小
41、结基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附近均无深、大断裂通过,地震与构造活动性均较弱,属于相对稳定区,适宜建设。基地区及其附近地区不存在压矿现象。拟选厂址区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因此,基地范围适合进行项目建设。2.5集疏运条件分析2.5.1 区域交通条件(1)现状条件温岭市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现已形成高速公路为主、港口、机场为辅的多通道的立体交通体系。104国道线、甬台温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甬台温铁路穿境而过;航空方面,距温岭市区25公里的黄岩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已开通了台州到北京、广州、武汉、深圳、上海、郑州、南京、长沙、重庆等国内航线;海运方面,温岭市区到海门港不到一小时车程,目前海门港
42、区内共有各类码头61座,1千吨至5千吨级码头13座,辟有台州(椒江)上海定期航线,同时开设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通往香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规划条件公路:市域范围规划形成“一横两纵”的高速公路体系,即机场高速公路(在台州境内)、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沿海高速公路。一横为经过市域北部边界的永台温高速公路机场连接线,主要经过新河和滨海两镇边界地区,境内长度10.5千米。两纵分别为西侧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境内长度10千米;东侧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境内长度32千米,按照8车道修建,高架跨越建筑密集的箬横镇和石桥头镇地区。规划高速公路出入口共八个。其中沿海高速位于本项目西部,与货运物流的集散可通港区专
43、用道路连接高速出入口,进入大区域快速集疏系统。市域快速路:建设形成“二横三纵”的快速路体系,二横分别为大石公路(大溪至滨海段)、太横公路(太平至温岭港区);三纵分别为城西干道、泽太快速路(新76省道)和大石公路(滨海至石塘段)。其中太横公路位于项目北侧,可作为项目对外疏解通道。市域主干路:建设形成“一环、三横、三纵”的市域主干路网。一环由大溪经104国道复线向东连滨海大道,向南经石塘镇接81省道,向西与大溪至玉环公路相交,形成环线;三横分别为大溪至滨海(于新河南部通过)、箬横至滨海大道、松门至滨海大道的道路;三纵分别为路桥至新河、滨海至石桥头、椒江至松门的道路。其中松门至滨海大道、椒江至松门的
44、道路可作为项目对外疏解通道。港口:保留永安、沙山两个海港,规划建设温岭港区,以取代淤积的温岭港区。温岭港区位于横门山岛与九洞门山岛之间的海峡,规划设计1000吨泊位3个,500吨泊位1个。此外,规划预留东门头港。建设码头连接市域主干公路网的道路。规划沿等级河道建设松门、箬横、塘下、新河、城北、横峰、牧屿、温桥、大溪、泽国以及东部滨海产业带南片、北片等12个内河港区。规划建设如下旅游码头:钓浜、石塘、城北和中心城区中心湖等四个。铁路:建设甬台温铁路,自泽国入境经大溪设隧道出境,在泽国西部设客货运站,在车站北侧结合西环线快速路建设温岭的物流中心和长途客运站。预留经横峰、工业城西侧至玉环的铁路支线位
45、置。根据台州市域总体规划,远期建设温岭支线,地方I级单线,内燃机牵引,设计速度80km/h,为温岭新港的集疏运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物流:建设龙门、永安、沙山、石塘作业区物流中心;在工业城、泽国、大溪、箬横、松门、新河、滨海等地建设物流配送站,预留温岭铁路车站物流园区位置。图2-2 综合交通规划图2.5.2 基地集疏运条件分析(1)外围邻近区域集疏系统衔接项目基地北面的道路为松门通往龙门石板殿的县乡级公路,路况较好,交通比较方便。根据规划,基地周边共有三条快速路可以利用:其一为基地北面为太横公路(太平至温岭港区),其二为南部的南洋至东海塘快速路,其三为基地西面的东海塘中部穿越的南北向快速路。通
46、过以上快速路基地及其周边区域能够便捷的与高速公路、物流中心联系。可以认为周边邻近区域具备了良好的疏解条件。(2)进出基地系统优化建议由于温岭新港区为远景规划控制用地,因此在远期未能规划基地直接的进出道路。鉴于地块近期启动的条件已经具备,考虑到温岭港区以及本集装箱中转站的对外疏解,建议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对集疏运系统进行适当优化:快速路:提高东海塘东环路等级,向南与南洋至东海塘快速路相接,向北至太横公路,完善东海塘及温岭新港区区域的公路快速集疏系统,提高通行能力。铁路:建议预留温岭新港区铁路专用线,与港区货运泊位区及集装箱中转站一体化衔接,为温岭新港的集疏运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进出道路:与基地
47、同步建设进出港区、场地的专用连接道路,以便于货流运输组织。图2-3 集疏运系统优化建议图2.6其他基础设施配套衔接项目所需的主要公用设施主要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废污排放系统等基础设施。项目所在地地处东海塘,周边建设有110KV松门变、文峰变等变电所,电力供应充裕;供水由内河水源供给,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海域。室内地面与排水槽(低)要用坡度设计(防积水),保持排水通畅,防止积水。雨水管网收集的雨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或直接排入附近海域;通信设施齐全,固定电话、G网、C网全面覆盖。综上所述,本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基础配套设施条件等方面都比较适宜,良
48、好的建设条件有利于项目的组织实施。2.7环境影响分析2.7.1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项目设计中严格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项目建设时,环境治理必须与主体工程实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规定的“三同时”原则。2.7.2 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噪声源主要是山体开挖、平整和基地建设时的机械设备噪声,山体开挖时产生的爆破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山体开挖钻孔、爆破、装卸、运输等过程和仓储厂房土建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和扬尘,爆破过程产生的少量炸药废气以及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燃油废气,均为无组织排放;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泥浆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