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版四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1、种子新汶实校 牛慧玲2、只拣儿童多处行新汶实校 牛慧玲3、钓鱼汶城实小 于莉4*、爷爷的芦笛汶城实小 于莉第二单元5、古诗三首新汶 张兆峰6、桂林山水新汶 张兆峰7、走进丽江青云 刘丙丽8*、五彩池青云 刘丙丽第三单元9、卫星比武青云 安存清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青云 安存清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汶南 李丽12*、绿色记事本汶南 李丽第四单元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石莱 刘小青14、陈嘉庚办学石莱 刘小青15、舞动的北京羊流 张翠16*、大使馆妈妈羊流 张翠第五单元17、莲叶青青禹村 李丽华18、萧山杨梅禹村 李丽华19、地震中的父与子新汶实校 李晓雪20*、母亲的
2、呼唤新汶实校 李晓雪第六单元21、爬山平阳 薛虎22、语言的魅力平阳 薛虎23、寓言两则协庄学校 祖娜24*、米芾学书协庄学校 祖娜第七单元25、鸟的天堂石莱 刘仁丰26、鲸青云 刘丽华27、麋鹿青云 刘丽华28*、小狮子爱尔莎谷里 马晓第八单元29、孔子学琴汶南 李华30、端午节的由来禹村 李传凤31*、西门豹岳家庄 石志芳32*、汤姆索亚历险记新泰市小学教师学期备课学科年级时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措施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学科年级单元时间单 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划分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学科年级单元时间单 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划分教
3、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学科年级单元时间单 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划分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学科年级单元时间单 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划分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学科年级单元时间单 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划分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学科年级单元时间单 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划分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学科年级单元时间单 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划分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学科年级单元时间单 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划分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课 题1、种子教学目
4、标1.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认识“槐、掺、涩、兜、俊”5个生字,会写“掺、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教学重点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种子实物。导 学
5、 过 程二 次 备 课预习题纲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虔诚”等词语。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很感动,心里充满了温暖?3查阅有关洋槐树的资料。第一课时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一)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二)学生自读“单元导读”,交流体会。 (三)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审题导入,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
6、看看这两包树种,它们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互动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如: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二是我的喜爱之情。如:“我心里一动”“充满温暖”“小心翼翼”等词句。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四、识记生字,理解字词。1.出示词语“荚皮、角柄、毕竟、素雅、羞涩、惭愧、凝望、小心翼翼、落落大方、虔诚、温暖、俊秀、害羞”,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掺、惭”等。 2.出示带有生字
7、词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生词的意思。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里充满了温暖?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边读边画出小
8、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以及我被感动的句子。(三)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四)全班交流,点拨引导。1.令“我”感动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引导)(1)小女孩的认真使我感动。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不由心里一动”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态?(虽然别人的树种很多,但籽粒里搀杂着荚皮和角柄,而小女孩就那么一点,但是“有如饱满的黑豆,每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由此看出小女孩拣树种是非常认真的,这种感动是对小女孩美好心灵的赞赏。)(2)小女孩的虔诚使我感动。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
9、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这是作者在猜想小女孩是怎么捡树种的,那么你也能猜想一下吗?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作者为什么由小女孩联想到洋槐树在成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衬托出小女孩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尽心尽力,赞扬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质。小女孩的认真、踏实、虔诚,正是我希望的品质,作者仿佛看到“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也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2.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她是个纯朴羞涩的小女孩。
10、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1)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着羞涩。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她为什么带着羞涩?此时她可能想什么?她“冲我抿嘴一笑”此时又在想什么?谁能把小女孩这样的心理读出来?(2)“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刷”一词,写出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变化?她惭愧的是什么?谁能把小女孩的心理读出来?(3)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地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摇晃”
11、和“掠一下”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假如你看到当时的情景会怎么想?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心态。她是个谨慎认真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嘴,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颗,两颗,三颗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掏出”、“展平”、“凝望”、“抖”。 重点理解“凝望”,“小心翼翼”的含义。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指导朗读。小结: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特点细致描写了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认真、诚实、纯朴的美好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从全班同学
12、的神态和“我”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中有两处用了“小心翼翼”,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小女孩的认真踏实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吗?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四、回归整体,感悟内化。1.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班级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值得借鉴的地方。五、布置作业。小练笔: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特点写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片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正确
1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认识“隙、漾、拣”等7个生字,会写“概、聚、释”等9个字,掌握“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难点领会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体会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预习题纲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成千盈百、浑身解数”等词语的意思。2.思考: 冰心奶奶为什么把诗句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3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4、揭示课题。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2明媚的春天来到了,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游春,孩子们也不例外。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板书课题,齐读,释题,质疑。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在存疑处做标注。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交流读懂的内容,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相机指导字词的识记与理解。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感召、聚精会神3. 评价读书情况,梳理疑难问题。三、再读课文,围绕“行”理思路。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
15、顺序及主要见闻。 讨论交流。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齐读课题,说一说作者跟着儿童的足迹到了哪些地方。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品读“儿童多”。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块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写儿童多的句子。2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什么?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理解座无隙地,从而体会孩子的多)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
16、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脱”“搭”写出他们玩得很随意。“说”“笑”写出他们很开心。“闪着汗珠”写出他们玩得很劳累。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呢?)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无数”写出了人多。“荡漾”“ 哗哗”衬托出他们快乐的心情。)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说明他们有点莽撞;他们总是说一声“对不起”,表现了他们的懂礼貌,从而可以看出孩子的活泼可爱)反复朗读
17、这些句子,读中感悟,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3小结: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二)品读“春光美”。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为了找春天,找美好的春光,那么作者在儿童多处有没有找到春光呢?1.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画出来。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2.讨论交流。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
18、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像喷花的飞泉”展示出海棠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富有动态美。)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3指导朗读。4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读出惊喜、赞叹之情)5尝试背诵,积累语言。(三)领会儿童与花儿的相通之处。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2交流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3指导朗读。4欣赏着满院
19、的春色,看着满眼的儿童,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体会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美,因为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1春天在哪里?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齐读最后一段,领会儿童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永远的“春天”。2.文章开始交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结尾,又写到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题目也是用“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现在你对“只拣儿童多处行”又有了深刻地的理解,请你结合课文
20、的内容,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作者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用饱满的笔触刻画了春天里的孩子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喜爱儿童,寄予希望的思想感情。)四、拓展延伸,走近冰心。1走近冰心: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儿童是天使,是春的使者,是祖国的春天。冰心奶奶一直关心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
21、刻在她的墓碑上!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正如巴金老爷爷所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出示冰心的作品:别踩了这朵花纸船2推荐阅读:诗集繁星春水五、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3 钓鱼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2、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预习题纲1.初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2.自由读课文,根据文章记叙的线索,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注意抓住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和表达深刻的语句。第 一 课 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板书课题)二.初步了解课文1.学习生字
23、词(1)生字读音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课件显示: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2)部分词语的意思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
24、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三.练习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4.指名读。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第 二 课 时一.导入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二.深入学习课文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3.指导与交流。(1)出示语句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
25、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分角色读)4.父亲的情感(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2)交流与指导。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3)讨论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
26、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5.揭示中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三.课堂小结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
27、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比如: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五.布置作业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4*爷爷的芦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七至十三自然段。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从具体语言材料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28、话。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预习题纲1.读完课文后,想想:爷爷的芦笛在文中出现了几次?2.积累关于大海和笛声的词语:婉转 清脆 悠扬 柔和 温润 温馨 风平浪静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文本。二.读题导入,把握文章朗读基调。1.爷爷的芦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婉转 清脆 悠扬 2.能读好这三个词语吗?结合词意,引导学生读出“婉转、悠扬”的抑扬顿挫。3.喜欢这样的芦笛吗?读出自己的喜欢来;在强强的想象里,这芦笛给他什么感受,读出强强的感受;在五月里的白天,强强和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芦
29、笛给他什么感受,读出强强的感受三.朗读感悟,走进人物内心。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看看,在狂风怒吼的夜晚,大海是什么样的?爷爷的笛声是怎样的?给强强怎样不同的感受呢?用 标出描写环境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表现强强心理的句子 ,想想读文后的感受,写写自己的感受。2.交流:环境描写(大海):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老师也来帮帮大
30、家,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海潮的录像,想看吗?(在声像材料的辅助下,学生在生活阅历上的缺憾得到补充,对于入情入境的朗读得有裨益) A找一个与你选择不同的伙伴合作一下,快练读吧。 B汇报。请同学来读,可以单独读,也可以合作。评一评,你认为他们读得好在哪里?哪里可以更好?就请你来读一读好吗? C听了朗读,你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许多画面,哪一个镜头是你印象最深的?给大家说说。人物描写(强强):强强听说要他一个人在屋里,他怕不怕?他是怎样回答的?(语气、动作)再读,做上这些动作。(自信、胸有成竹、拍拍胸脯)他没有想到 强强的心理还是怎样的? 3这恶劣的环境,与强强的心理有什么关系? (填空:环境非常恶劣,
31、强强 。) 可见,越是把环境写得可怕,越能表现强强内心的恐惧,环境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我们在作文中,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四.对比朗读,表现人物情感。 1.大家都对环境描写和强强的动作、心理感兴趣,有没有注意强强的语言?“爷爷!爷爷!”与第13自然段的一样,读起来也一样吗?为什么?看谁读得好。 2.再次朗读,强强变得勇敢了,这组填空还可以怎么填? (填空:环境非常恶劣,强强 。) 五拓展想象,感悟情感变化。 爷爷的芦笛为什么能使强强变得勇敢?上课时,大家提出来要先知道爷爷这一夜干什么去了,现在在哪里,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问题。你现在能告诉大家吗? (出示课件)写话训练: 一个巨
32、浪冲击在海堤上,爷爷 ; 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只见爷爷 。现在,你觉得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多么勇敢的爷爷啊,多么伟大的爷爷啊!他在如此恶劣的环璋中仍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强强有这样的爷爷一定感到无比骄傲,他也一定会以爷爷为榜样。所以他会变得 。想象说话:风中传来悠悠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 ”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想到爷爷的勇敢与伟大,怎能不? 现在,结合大家的发言,你明白了“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中,“海水”、“结实”分别包含着怎样的意思什么吗?到前面来写吧。(海水:困难、挫折、磨练、恐惧;结实:勇敢、成长为男子汉、坚强、健康成长、独立) 六.感悟表达,升华主题。 朴朴实实一句
33、话,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强强今天才算明白了爷爷这句话的意思。你喜欢强强吗?你想对强强说什么?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生活就如同这大海有水平如静的美丽,也有狂风怒吼的危难,这就是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学会经历磨难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才会真正地成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不断思考,不断磨练自己,做真正的强者! 七.自主作业,课外延伸。 到作业超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吧。 必做题:背诵课文813自然段。 选做题:搜集与课文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 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借鉴本课的写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 题5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
34、课文。背诵课文。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相关人物资料,多媒体课件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熟,读准字音。2、结合注释或相关课外资料初步理解诗文大意。3、了解诗人杜甫。第一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
35、先看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范读)好,下面的时间我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自学这首诗。二、学习古诗。我
36、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1、检查预习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学生提出,交流。(字词讨论解决。思想含义方面可保留在后面的深入学习中处理)2、理解诗句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3、感情朗读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
37、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4、理解意境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指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二、学习寒食美好的春天让人陶醉。清明是春游的好时候。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中国另一
38、个传统节日“寒食节”也来到了。(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寒食节的故事。(介子推与清明节的由来)1、知诗人,解诗题。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2、明诗意,感情读。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学生谈,教师结合时代背景,适时引导加深理解。思考理解: 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3、再次感情诵读
39、三、引申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你喜欢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的美景,还是喜欢那柳絮纷飞的皇家花园?请画一画。第二课时学习泊船瓜洲一、复习导入 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寒食二、学习泊船瓜洲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题(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