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科普知识”这一主题,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4篇课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琥珀通过想象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和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琥珀21.认识4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45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
2、问题,并试着解决。4.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激发探索科学、大自然的热情。飞向蓝天的恐龙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2千年梦圆在今朝1口语交际1能准确、清楚、连贯地传达信息。习作2能大胆展开想象,写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语文园地21.与同学交流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法。2.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习用减一减、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生字。3.通过“词句段运用”,认识、了解近几十年出现的词语及旧词新义,学习用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另一个事物。4.背诵积累江畔独步寻花。快乐读书吧3培养学生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5琥珀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
3、”,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教学策略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
4、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板块一 故事导入,明确文体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师导入:今天老师让一位“小美女”给大家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2)播放故事音频。(出示课件)2.出示琥珀图片,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师:这就是琥珀。(板书课题)(2)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出示课件)(3)介绍文体,感受特色。师:琥珀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随着作者的推测,去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设计意图】为避免课堂教学沉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产生兴趣,再让学生了解、欣赏有关图片,初步感知琥珀
5、的美丽。此板块旨在扫除教学中潜在的理解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出示课件)(1)认读生字。生开火车认读;自由练习认读。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脂、拭、渗”读翘舌音。师出示多音字“扎”。(2)师:你认为哪些字在认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示例:“珀”读“p”,不要读成“b”;“脂”读“zh”,不要读成“zh”;“湃”读“pi”,不要读成“bi”。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1)说文解字识记“餐”字。(课件出示“餐”的说文解字)课件出示:,餐,吞食。采用“食”作部首,采用“”作声旁。指导书写“餐”字。(视频出示“餐
6、”字的书写笔顺)(2)比较形近字识记:脂指;晌响;测侧;详祥。4.学习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出示课件)师指名认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相机提示:“热辣辣”的“辣”读l)5.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6.画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课件出示词语)郊7.整体感知。(1)理清思路。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课的行文思路。课件出示:课文先写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再写琥珀被发现,最后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2)概括主要内容。(3)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被发现的,以及有什么价值。【设计意图】
7、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抓住主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板块三 合作朗读,尝试提问 1.朗读课文。(1)四人一组合作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组内讨论交流: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2.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收获可真不少。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反复诵读文本,能使学生深入课文,发现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8、。第2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2.能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入新课,进入角色1.导入新课。(1)师导入: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琥珀,现在请大家大声读课题。(板书课题:琥珀)(2)课件出示琥珀的化石。(3)看图交流。师引导: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两只小动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预设:琥珀是透明的,里面包裹着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了很久。(4)师过渡:这是你们的想象,科学家们是怎样推测的呢?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角色转换。(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比较“想象”与“推测”。师
9、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引导:“想象”是什么意思?(预设: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板书:推测)师引导:“推测”和“想象”都有“想”的意思,怎么理解“推测”?(预设:“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地想)师:你们的想象和推测,与科学家看到琥珀所产生的想象和推测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进行角色转换,假如你就是科学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你想象和推测出来的。你认为在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预设:要特别认真;要细心、严谨。【设计意图】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想象”和“推测”的,转换为一个“主导者”亲自进行一番“想象”和“推测”,使学生进入
10、自主学习的境界。板块二 大胆想象,情境朗读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角色转换,下面就请“科学家们”好好默读课文,描述你们想象的一系列情景。(板书:大胆想象)师:你们愿意描述哪一个自然段?你们想描述事情的经过、当时的环境还是故事的结果?你们为什么这样想?“科学家”在描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交流。(2)生默读,边读边想象。(3)四人一组讨论交流。2.大胆想象,全班交流。(1)学习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生读后交流:描写炎热的天气,为琥珀的形成做铺垫。师:这里想象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连它快乐的心情都想象出来了它在快乐地飞舞。请你读
11、出小苍蝇的快乐和天气的炎热来。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2)学习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生想象交流。指导朗读。师:你们想象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高兴)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吗?师范读。师:蜘蛛的心里多高兴呀!吃掉这只美味的小苍蝇,是多么高兴的事呀!为此,我会这么读。(用一种成年人的语气读)师启发生带着想象朗读:假如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你会怎么读?预设:带着稚气的语气读。读出“自己的滋味”。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生自由朗读。(3)学习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师引导: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呢?预设: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
12、滴出松脂。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女生齐读。(4)学习第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生朗读。师引导: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发生得很凑巧的词语吗?师指名回答,相机强调突出“刚、突然、刚好、一齐”。师小结:这是多么凑巧的一件事情呀,就像这位同学分析的那样。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真实地再现这一凑巧的事情。生齐读第7自然段。(5)学习第10自然段。师过渡:请大家继续想象,还会有怎样的情景出现?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关于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呀?师: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是无法形成琥珀的。师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
13、。(6)学习第1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师:为什么要写地壳的变化呢?预设:地壳的一系列变化,也是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全班齐读。3.现场竞答,找寻根据。(1)师引导: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想象的句段,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琥珀形成的一系列画面。现在再请“科学家们”推测以下几个问题。看看你们的推测科学吗?有充分的依据吗?(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l 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l 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l 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3)现场竞答。课文中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预设1:需要天气炎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预设2:还需要形成化石,包括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海水淹
14、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这些条件合起来才应该是琥珀形成的条件。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预设1: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泥沙下面,没有受到风沙、空气的腐蚀。预设2:发现琥珀的人能很好地将琥珀保护好并展现在世人面前。4.“科学家”互访,质疑答疑。(1)师引导:团结合作力量大。以上三个问题,大家答得特别好。现在请“科学家”进行互访:你可以向其他“科学家”发问,从课题到字句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只要有疑问,都可以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2)生小声读课文并试着发现问题;“科学家”互访,提出并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现场竞答,“科学家”互访,互提问题,共同讨
15、论,学生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合作互动”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学生在一问一答间,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也突破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板块三 总结写法,鼓励创新 1.回顾全文,总结写法。(1)师引导:你们的想象都很细致、合理、科学,德国作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样的推测写成了这篇文章琥珀。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他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2)生自由读课文。(3)预设:琥珀中既有事实,又有想象,写得特别生动。2.角色转换,鼓励创新。(1)师引导:柏
16、吉尔听了你们的评价,一定特别高兴。同学们,我们再次进行角色转换。这次不是让你们当科学家,而是当作家。(2)师创设问题:听了科学家有关琥珀的想象和推测之后,要是让你写,你会怎么写?你一定会按照柏吉尔的写法来写吗?这只小蜘蛛一定是为了吃掉小苍蝇而不幸被淹没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吗?有没有别的可能?(3)生回答。预设1:可能是小蜘蛛寂寞了,想找小苍蝇玩耍,恰巧被困在了松脂里。预设2:可能是小蜘蛛看小苍蝇太漂亮了,产生了妒忌心理,想吃掉小苍蝇,结果不幸遇难了。3.课堂总结。师:你们都很有创作才能,都很了不起。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琥珀的知识?可以上网查一查,互相交流。我相信,只要本着科学的态
17、度,学会大胆想象,合理推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你们将来也会成为科学家或作家的。【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想象、创作。通过角色转换,鼓励创新,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理解到位而深刻,思路通畅而开阔,想象丰富而合理,语言表达清晰而流畅,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琥珀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单元语文要素进行。1.“主题教学”使语言学习充满情趣。在教学的主体部分设计了两个情境,让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经过,能巧妙地将朗读指导、口语交际练习、词句理解等环节穿插其间。这些语言活动使师生间的互动流畅自然,就像平时的闲聊,但比平时的闲聊更注重内在
18、的严谨逻辑。学生也完全置身于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既积累了语言,又获得了独特的体验。2.实现“用教材教”。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课根据课文特点,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教学重点,但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文解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教学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环节组织小型的主题研究活动。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关知识得到整合,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升。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不受制于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老师完全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表达,类文
19、链接根据自己的方式讨论、交流、学习。学生们时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历史的长空里翱翔,时而又回到现实世界提出一个个疑问。课堂上,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开放的,课堂由此生机勃勃。2023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zh jin j f yn ji kng x cng jng xu y ji sh mo shng 二、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扩大(kugu)刹那(chsh) 镶边(rngxing)浙江(zzh)宽窄(zhizi)漆黑(xq) 葱郁(
20、yy) 蜿蜒(ynyng)三、 比一比,再组词。级(_) 齿(_) 鲫(_) 掩(_)极(_) 龄(_) 即(_) 淹(_)四、 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填序号)(_)(_)鼎沸 风平(_)(_)浩浩(_)(_) 水天(_)(_)(_)(_)浪吼 (_)(_)地裂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潮来时,江面上(_),潮水声犹如(_)。海堤上(_),根本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_)的地方。五、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违背违抗1.我们说话做事,都不能(_)自己的良心。2.大敌当前,谁敢(_)命令?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是而是3.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_)为了
21、自己,(_)为了地球上的人类。4.(_)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_)世界并不太平。六、 句子天地。1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_2伟大的母鸡妈妈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_3它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改为肯定句)_4三月的桃花,是春天的明镜。(仿写句子)_5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都晃动起来。(改为拟人句)_七、 按课文内容填空。(1)宿新市徐公店中作者描写儿童在花丛中捕捉蝴蝶的欢乐情景的诗句是_,_。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孩子顽皮、淘气的诗句是 _,_。课外我还积累一些描写儿童的诗句,如:_,_。(2)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_。它在花盆里_,
22、抱着花枝_,所到之处,_。你见了,绝不会_它,它是那样_,天真可爱!(3) _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如果说20世纪是_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 _的世纪。八、 课外阅读。登黄山记(节选)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
23、“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
24、的历史了。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3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_4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这句话的意思。_九、 习作乐园。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令人流连忘返,粗犷辽阔的西北大漠令人兴奋不已,人来人往的繁华都市令人沉溺其中,宁静致远的多村田园使人深深陶醉世界之美,无处不在。在双休日或假期里,相信你的家人肯定也带你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那么,
25、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一个好地方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要求:题目自拟按照一定顺序来描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书写工整、认真。_参考答案1、逐渐 肌肤 研究 空隙 曾经 血液 驾驶 茂盛2、kuchxingzh zhiqyyn3、年级 牙齿 鲫鱼 掩护 积极 年龄 即使 淹没 4、人 声 浪 静 荡 荡 相 接 风 号 山 崩 5、违背 违抗 不是 而是 虽然 但是6、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难道伟大的母鸡妈妈不值得赞扬吗? 它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六月的荷花,是夏天的明镜。 一阵风吹来,田里的麦苗在翩翩起舞。7、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
26、入菜花无处寻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遭了殃 摔跤 打秋千 枝折花落 责打 生气勃勃 纳米技术 微米 纳米8、1 名实相符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 2承上启下3示例:它不但黄山好客的象征,而且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或“它不仅黄山好客的象征,还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4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9、范文美丽的太湖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几天前的一个烈日炎炎的季节,我与父母同游无锡太湖,至今对太湖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当我来到太湖时,我被眼前的湖水惊呆了:如此深的湖水还是清可见底,所说的“三白”营养丰富,真是名不取胜啊。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我们乘上小船,划到仙岛游览一番。途中,我亲眼所见,湖水里的小鱼在活跃地玩耍:有的游来游去;有的追逐其他活泼的小鱼;还有的静静地躺在水里,呼呼大睡 我们来到岛上,第一眼所见到的就是郁郁葱葱的大树,美丽无比的小花,碧绿的小草顺着小路走进去,有意思的事应接不暇:有的打气球,中奖;有的套圈,拿奖励;还有的路边摆摊烧烤看着就想吃,但我爸爸说:“烧烤不卫生,尽量少吃吧。”我只能恋恋不舍地走向前方。太湖真有名啊!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