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数字信用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8911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数字信用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数字信用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数字信用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6 月第2 期焦作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OZUO UNIVERSITYNo.2June 2023我国数字信用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张英杰(济南大学商学院,山东济南2 5 0 0 0 0)摘要: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数字信用正逐步取代传统信用,成为市场经济有效发展的保障。数字信用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更好地解决银企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的“数据孤岛”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梳理数字信用的相关研究,厘清数字信用的发展历程,发现数字信用的研究热点,探索其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建议。关键词:数字信用;数字技术;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中图分类

2、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0 8-7 2 5 7(2 0 2 3)0 2-0 0 5 0-0 4信用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良好的数字信用能够有效地促进银企、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信用数据数量的不完善以及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信用评分模型不能准确评价治理主体的信用,容易引发“信用危机”,治理主体之间的“信用危机”往往会导致企业利益发生巨大损失以及银行信誉受损等问题。大数据的出现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信用的发展提供了转机,数字信用逐渐取代传统信用,成为信用体系发展的核心。数字信用的发展,改变了目前市场的经济体制和信用结构,不仅能够方便个人参加信用活

3、动,而且推动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有研究发现,数字信用能更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可以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信用危机”等问题,然而,在数字信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完善以及信用信息缺乏等原因造成的风险叠加等问题 3,对数字信用体系及信用评分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挑战。鉴于数字信用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梳理以往有关数字信用的研究,以期更加深人地宏观把握数字信用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重点考察以下3个问题:(1)我国数字信用的概念界定如何?(2)我国数字信用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如何?(3)我国数字信用研究不足及建议有哪些?1.数字信用的概念与内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互

4、联网获取个人的行为数据,逐步形成数字信用,但是数字信用的概念和相关特征却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与传统信用相比,数字信用是基于数学算法建立起的硬约束,具有一定的确定性,能够有效地降低信用风险,而传统信用则是一种软约束,是通过法律规则、道德准则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的。数字信用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构建一套信用活动程序,将以往存在于纸质的契约,以代码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中。虽然信用的表现形式和逻辑递进关系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信用的基本关系却没有改变。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信用的演化与发展,在信用体系中,利用数字技术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信用关系,即数字信用。数字信用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新的商业流程,从而更加认同企业的运营

5、,更加信任其金融模式,而并非指信任数字技术和信用数据本身,技术本身并不能产生信任。因此,数字信用的发展依赖于数字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但是不能将对数字技术本身的信任完全取代对组织机构的信任。收稿日期:2 0 2 3-0 3-13基金项目:2 0 2 1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团队项目(2 0 2 1RW036)作者简介:张英杰(19 9 9 一),女,山东潍坊人,济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数字化。第2 期研究作者及年份陈娟娟侯娟信用”与“传统信用”的交(2014)锋一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问题的新视角金融科技创新下数字信用共庄雷(2 0 19)治模式研究马艳刘泽黎王琳数字技

6、术、数字信用制度及(2020)其共生性研究数字信用与正规金融机构农孙光林李金宁户信贷违约一基于三阶段冯利臣(2 0 2 1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信任链: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宋华(2 0 2 2)展的关键2.我国数字信用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2.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信用建设不少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治理主体之间建立交易信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区块链技术独特的特征能够给评估机构提供可信任的数据;另一方面是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存储模式能够实现数据的追溯,减少欺诈交易。从区块链的特征来看,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特征,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系统其能够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交易,能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供

7、信任的数据系统。同时,区块链技术使每个治理主体都具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两个独特的特性,也使区块链具有与其他数字技术不同的作用,能够实现每个节点之间的自由关联、自治以及点对点进行数据传输,给评估机构提供可信任的数据,降低信用数据风险。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模式来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的账本技术,其是由各个节点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更新和排除漏洞的能力。其过程主要是数据需求者对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将标准化的数据上交,由共识机制进行检验。有助于形成公平交易、数据透明以及可追溯的氛围,能够更准确地对治理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张英杰:我国数字信用研

8、究综述及发展趋势表1不同学者对于数字信用的概念界定文献名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数字化51对数字信用的概念界定数字信用是基于数学算法和数学规则建立起的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硬约束。数字信用并未改变信用的基本关系,而是改变了信用的表现形式和逻辑递进关系。数字信用是通过网络技术构建相应的程序,将纸质契约以代码的形式存在其中。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信用的演化与发展,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在信用体系中的应用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信用关系,即数字信用。数字信用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重构商业流程后,利益相关方对运营和金融模式的信心会提高。2.2基于大数据的信用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共享是处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和不同软件的用户可

9、以使用他人的数据。目前的研究大多基于“数据”层面研究数字信用共享机制,主要集中在信用数据如何最大程度地为信用评估提供基础性支撑。信用数据的共享不仅利于银行更好地把控企业风险,而且提高了对于治理主体评级的科学性 2。研究发现,分散信息源之间由于利益竞争关系所造成的“数据孤岛”问题,可以通过整合接入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进行解决 3。中小企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可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进行有效地解决,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究其原因,数据共享模式的建立可以实现“跨地域”“跨部门”以及“跨行业”的数据收集,以便更好地进行信用评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参与数据共享机构的增多,如何约束参与

10、机构的行为来保护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3。政府应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构建数据共享的“大数据+云计算”的监管机制,优化监管程序,实行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管的全程衔接,保证数据隐私安全15。同时,为减轻共享机构的操作负担,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只有标准统一,才能实现“一次编辑、一次上传、多方共享、多次利用”的最终目标。2.3基于数字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研究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来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52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7。中小企业长期的“资金缺口”,要求企业进行外部融资,对金融环境提

11、出了较高要求 8。因此,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信用数据,也能够更好地追踪信用风险的源头 2 0,更好地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为贷款机构提供相应参考,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融资效率。从数字金融的作用机制来看,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主要通过信息识别系统、成本经解系统和市场化调节系统三大作用系统来实现的。其形成的数字信用打破了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最大程度地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优化授信流程,取代了传统的抵押品,并且减少了审查、调查以及监管等程序,营造公平的融资环境2。数字金融也可通过精准画像机制、供给侧竞争机制和智能

12、风控机制三种机制作用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实现精准画像,匹配资金需求方,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建立风控预警机制,以此提升数字金融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2 。2.4基于信用的支付手段信用支付是引人第三方且货款由第三方进行监管的支付方式,第三方一般是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机构。信用支付是一种更高级的支付方式,其主要依托积累的治理主体的信用数据,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治理主体的评级和授信 2 3。信用支付的优点引发国内学者从信用支付的产品以及信用支付的风险进行研究。数字金融的兴起给信用支付的产生创造了机遇,主流的电商平台纷纷涉足信用支付产品领域,其凭借累积的消费者信息以及线上销售的经验,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如,

13、京东“白条”、阿里巴巴“花呗”、苏宁“任性付”等。其发展主要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使审核程序缩短、授信速度加快,用户数量显著增多,目前,已基本覆盖餐饮、超市、服装店以及各种娱乐场所 2 4。然而,信用支付虽然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的优点,但信用支付的过程中存在着非法套现、过度消费以及有失公平等现象 2 5 ,对市场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完善实名制审核,加强对数据泄露的追责力度,同时,政府应建立相关的法规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加强风险管控 2,更好地促进了信用支付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焦作大学学报3.结论与建议3.1 结论文章通过回顾以往的研究,探究我国数字信用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

14、,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目前我国数字信用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提出相应建议。第一,数字信用研究系统整体性不足,缺乏理论架构。数字信用尚属于新生事物,现有的研究文献明显不足,导致数字信用的相关研究内容的关注点不够全面、细致、深人。数字信用目前的研究只是进行零散地分析,并没有进行系统地研究,没有深入研究内在的联系,缺少理论的归纳、总结以及升华,缺乏相应的理论构建。第二,监管机制研究缺乏。数字信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政府部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没有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导致众多企业从非法渠道采集信用信息,严重危害到其他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导致有关数字信用的违规事件逐渐增多,以往研究也较少

15、涉及如何有效地建立监管机制。第三,数字信用实证研究不足。数字信用现有的研究大多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总结以及归纳现有文献,据此提出理论及建议;或者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分析特殊案例,以此提出新的数字信用的机制与体系;或者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去进行分析与比较。只有较少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实地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去分析影响数字信用的影响因素,去综合各种理论,去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研究。3.2 建议针对于目前数字信用存在的不足,对数字信用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系统构建数字信用的理论基础。任何研究都建立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数字信用的研究要想继续发展,就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信用风险产

16、生理论、信用风险评估理论、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以及大数据理论等,以此来奠定出数字信用的理论基础。第二,研究应多涉及监督机制。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于信用问题至关重要,政府应完善企业信用以及社会信用的监督机制,对于泄露客户隐私的行为严加惩罚,建立一个透明、严格的监督环境,客户愿意信任各个机构,使信用风险降低。2023年6 月第2 期第三,关注数据共享机制的研究。信用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数据的缺乏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数据共享可以共享各个机构共同的数据,数据资源丰富,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得到明显改善。参考文献: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金融研究,2 0 12(12):11-2 2.2丁玲,韩家平

17、,吝杰,等.数字时代的商务信用体系创新研究 J.征信,2 0 2 1,39(9):2 4-30.3田晓丽,李鹏燕,刘岱.大数据背景下数字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与防范 J.河北金融,2 0 2 1(8)2 0-2 2+33.4陈娟娟,侯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数字化信用”与“传统信用”的交锋: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问题的新视角 J.海南金融,2 0 14(7):24-28.5马艳,刘泽黎,王琳.数字技术、数字信用制度及其共生性研究 J.当代经济研究,2 0 2 0(9):10 4-113.6庄雷.金融科技创新下数字信用共治模式研究 社会科学,2 0 19(2):48-57.7】孙光林,李金宁,冯利臣.数字信

18、用与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贷违约:基于三阶段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J.农业技术经济,2 0 2 1(12):10 9-126.8】宋华.信任链: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 J.中国流通经济,2 0 2 2,36(3):14-21.9】田晓丽,任爱华,刘洁.信用风险防范视角下的数字金融探析 征信,2 0 2 1,39(3):6 5-7 2.10】张毅.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社会信用体系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 0 2 0(5):6-14.11】李雪梅.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征信,2021,39(9):58-62.张英杰:我国数字信用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5312黄余送.我国信用评级和

19、征信行业数据共享研究 -征信,2 0 13,31(5):24-26.13 安小雪.个人征信业务中数据共享与信息保护问题研究:以百行征信为例 J,征信,2 0 2 1,39(5):44-48.14引张新,张玉明,孙永坤.共享金融模式下信用数据共享的演化博奔分析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0(2):119-12 7.15刘淑春.信用数字化逻辑、路径与融合 J中国行政管理,2 0 2 0(6):65-72.16陈森.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披标准统一和数据共享 .中国经济报告,2 0 2 1(5):10 6-10 9.17】刘梦伊.大数据下省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现代商贸

20、工业,2 0 2 1,42(2 5):37-39.18 张鲁秀.网络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融资模式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19.19文红星.数字普惠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J.当代经济研究,2 0 2 1(12):10 3-111.207范方志,苏国强,王晓彦.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 0 17(12):34-43.21 倪志兴.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逻辑路径 。全国流通经济,2 0 2 2(9):132-135.22张磊,吴晓明.数字化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困境与对策分析 J

21、.理论探讨,2 0 2 0(5):110-114.23 叶文辉,马春芬.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存在的风险及应对建议 J.农村金融研究,2 0 15(12):41-44.24马春芬.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发展现状及监管建议 J.国际金融,2 0 15(11):6 5-6 9.25 马焕君,张旸.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信用支付现状及发展研究 J.企业科技与发展,2 0 2 1(3):16 0-16 2.26】朱燕燕.互联网个人信用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吉林金融研究,2 0 17(2):34-36.(责任编辑陈永康)A Review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D

22、igital Credit Research inChinaZHANGYingjie(Business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Jinan,Shandong 250000,China)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era,digital credit in China is gradually replacing traditional credit andbecoming a guarantee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The

23、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redit mainlyrelies on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digital technology,which can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s ofdata islands and“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as well as between enterprises.By combing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digital credit,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igital credit is clarified,the hot spots of digital creditresearch are found,its development trend is explored,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direction.Key Words:digital credit;digital technology;research hotspot;development tr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