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课题: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2、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3、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学习重点】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2、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难点】1、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知识链接】1、简介四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冉有:
2、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曾皙:姓曾,名点,字皙。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3、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
3、言有很大影响。4、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
4、资料。【学习过程】一、基础要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曾皙( ) 毋( )吾以也 千乘( )之国 摄( )乎大国之间 夫子哂( )之 以俟( )君子 愿为小相( )焉 铿( )尔 冠( )者五六人 风乎舞雩( ) 夫子喟( )然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2解释下列句子中斜体词的含义。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比及三年: 夫子哂之: 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 咏而归: 3通假字。鼓瑟希 莫春者 4古今异义。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5词类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浴乎沂,风乎舞雩: 三子者出,曾皙后: 鼓瑟希: 可使有
5、勇: 赤也为之小: 可使足民: 6文言句式.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可使有勇: 7翻译下列句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二 整体感知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课文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 这一部分,孔子向学生问志。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
6、老师.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可分四个层次。 第1个层次(“子路率尔”-“夫子哂之.”):这一层次,写子路述说己志.孔子见子路不谦让,所以笑他.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第2个层次(“求,尔何如?”“以俟君子。):这一层次,写冉有述志.他“长于政事”,认为儒家的最高理想实现礼治,要等待君子协助才能办到. 第3个层次(“赤,尔何如”“愿为小相焉。”):这一层次,记述公西华述志。他很重视礼治,年龄虽小,态度却很谦恭. 第4个层次(“点,尔何如?”“吾与点也。”):这一层次,写曾皙述志.孔子对曾皙予以赞扬。这一部分,是写子路先回答说,他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孔子对他的话不
7、以为然,报之一笑。冉有的回答是:自己只有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小国的才能.公西华的回答更为谦逊,他说自己的才能只配做个小司仪官。孔子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话都没有立即表明态度.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 这一部分写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向老师探问那三位同学的谈话如何。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志向逐个加以评价。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子路的话表现得不谦让,所以笑他。而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是满意的,尤其是对
8、公西华,从他的才德看,足可胜任一个大司仪官。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本文中,可看出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平等。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三、合作探究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答案见练习册102页 2、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这一人物形象。你能根据你的理解模仿孔子念课文中的一段话吗? 练习册102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