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回民三小 宋彦琴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2、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入:同学们爱看书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买书,看看买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每套书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3、一共买了多少本?算式怎么列?(14×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学生练习)
2、合作学习
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师:想好后可以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巡视学生计算,看看学生有哪些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展示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汇报: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可能会有以下方法: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最好引导学生借助图进行分析)
A:12分成10和2,14×10=140,14×2=28,140+28=168
当学生说完算式后,师进行板书,问:为什么要这样算?让学生说出这三道算式的意思。(把12套书分成10套和2套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套多少本,再求出2套多少本,然后把这两部分的本数加起来就是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除了用口算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B:14拆成10和4,10×12=120,4×12=48,120+48=168
师:哦,你把另外的一个因数进行拆分,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谁看明白了?
C:笔算:
4、研究笔算:
1)(学生出现了笔算的方法)刚才还有些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地进行了尝试,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对学生的竖式进行一一评价。
(学生没有出现竖式)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列竖式来解决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练习,反馈:
展示学生的竖式,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其他同学对他的算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问:谁看明白了?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吗?(学生提问解答)
主要问题:
① 28是怎么来的?140又是怎么来的?168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手指着口算的部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这个算的过程也就是什么呀?口算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笔算的过程。(原来口算和笔算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0是否可以省略。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后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省略后14是否需要往后移?为什么4必须写在十位?14实际上是表示多少?
2)师板书完整算法:
我们现在一起来算一算。
师边写边问: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后算什么?
1 4
× 1 2
―――――
2 8
1 4
―――――
1 6 8
3)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6、起先我们通过拆数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来算。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整板书)“笔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1、选择练习:
男女各选二道算一算:
32×12 22×14 21×34 34×21(有什么发现?)
3、判断改错:
给出两道错的竖式计算,查一查错在哪儿?(思考,指答)
4我们在笔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书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
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6页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
14×12=168(本)
1 4
× 1 2
―――――
2 8
1 4
―――――
1 6 8
答:一共买了168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