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以逢简水乡为例一、合作探究探究一:查阅古籍,原来逢简村西汉时已有人类居住,唐代开村立户。问题:早期人类选址在逢简水乡有哪些优越的条件?观点记录:探究二: 明清开始,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日益加强,珠三角开始出现较为自由的、稳定的对外贸易。发达的“桑基鱼塘”,为逢简古村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了码头的建设,贸易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并且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清朝中叶以后,逢简因水路交通发达和养蚕丝织业的兴盛而逐渐繁荣,成为附近村落的商贸中心。清朝末年,逢简古村达到鼎盛,人口超过万人,缫丝市场 3 个,丝织厂30 多个,织机 300 多张,产业工人 1500 多 个
2、,逢简也被称为“南国丝都”。当时来自全省各地的商客沿着逢简的小河道乘艇远来采购蚕丝,“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回”,形象描绘了当时生产贸易活动之鼎盛。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清末逢简水乡发展壮大成为丝织业市镇的原因。观点记录: 探究三:近年来,逢简村旅游事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入村观光。另外,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这些都给逢简村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逢简水乡形态、水乡风貌、人文特色也受到极大冲击。随着城市化的脚步加快,逢简不少古民房从瓦房变成了楼房;新村建设时不考虑环境,随意开发建设,现代建筑四处穿插,清末民初建筑破损严重,新建的设施未完全溶入水乡风情,村落的传统风貌遭到
3、破坏。在访谈过程中,村民梁某说:“村子路边原来有不少上百年的老房子,现在被拆除了改造成了现代餐厅,古村风貌被破坏了,我们小时候记忆中的乡土味道很难找回来。”“现在的逢简有房地产进驻,水泥道路到处都是,青石板类的古风少了不少,古村气息受到商业化冲击,发展缺乏统一规划,让人担忧。”年近七旬的逢简村民刘长成说。水道是水乡的灵魂,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逢简村内 140 多家企业、1500 多户居民长期排放污水,导致逢简村的河涌水质日益变差,水乡环境遭到破坏。”逢简有关负责人说。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浪潮中,逢简的一部分鱼塘也被改建成工厂,水乡的传统农业生产景观也受到破坏。“逢简水乡的旅游发展,吸引旅游者到来是好事,但交通等配套不足,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游客数量非常多,塞车成了家常便饭,非常吵闹,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生活。”村民阿明说。除此之外,村民参与水乡风貌和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不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价值如何实现等问题亟待解决。问题:结合逢简水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逢简水乡风貌和文化开发和保护献策。提示:可从政府(规划、环保、文物保护、立法执法等)、当地村民、企业老板、公众等主体思考。观点记录:二、知识梳理、规律总结(思维导图)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2、 古村落开发和保护措施三、我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