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链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751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链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链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作者简介 刘芳(),女,福建福安人,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年度教改专项课题:研学乐融合劳动美的实践探索()。年 月第 卷第 期当代教研论丛 文章编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链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刘芳(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福建 福安 )摘要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活动。在小学时期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载体,链接劳动教育很有必要。文章拟从当下劳动教育的意识缺失、行动不足及情感弱化等角度出发,指出两者相关联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索。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2、劳动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不仅是人民群众对劳动的深切赞美,同时它也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指明了基本方向。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探索劳动教育内涵,同时,也能改变原有不良生活习惯,培养自立自强的优异品格。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课程,教材中有不少劳动教育的主题内容,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引导感悟,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形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课程教材资源,还能将一些形式化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为立德树人提供保障。一、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 意识缺失当下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劳动教育

3、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并未能深入领会劳动教育的深层目标,很多教学活动只将劳动教育放在过于粗浅的劳动技能培养层面。例如,在进行生活劳动教育时,一些教师试图用比赛的做法激励学生做技能比拼,但此类活动往往导致学生更注重比赛结果,而未能对劳动比赛背后的价值进行清晰理解与理性认知,其劳动意识依旧是比较模糊的。更有甚者依旧是传统观念,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在孩子学业负担重的情况下,能省则省。真正的劳动教育需要使学生强化技能内化观念,让其具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耐心及毅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行动不足劳动教育应展现并塑造学生的性格,让学生得以健康全面发展,并使劳动自然渗透于其平时生活习惯之中,达到劳动的常态化效

4、果。由于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多,很多学生的劳动行为被家长包办,甚至剥夺了他们当每日班级值日生的权 当代教研论丛 年利,劳动只停留于形式上和口号上,教育者应正视这一问题,把学生即时的劳动热情向切实的劳动行为转化,并让学生养成长久性的劳动习惯。情感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应重视劳动者本身的热情还有创造力教育,以引导学生用手脑并用的态度完善自我思维创造力。然而从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分析,很多家长认为劳动教育只是做做家务劳动而已,对于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没有体会,不够理解。对于教师而言,同样过度理性地审视劳动教育,只对学生的劳动结果给予关注,欠缺了学生劳动体验及劳动情感感悟的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定然很难热爱劳动并

5、探究劳动的创造价值。二、实践意义 丰富教育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面广,但每周两三课时的时长很难将教育内容落到实处,而劳动教育增加了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投身到相关主题中来,并且劳动教育中的劳动知识、技能练习,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因素,同样能够改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内容上不够丰富的情况。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劳动教育两者有机融合,相辅相成,不仅能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也拓宽了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另外,在小学阶段,适度的劳动让学生增长智慧、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创造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也

6、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一方面弥补了如今学校教育内容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终让人才培养体系更为健全。再换个角度来看,现在很多学生将劳动变成痛苦和负担,但是劳动习惯好、劳动能力强的人无论在做任何事情时均可以得心应手,在遇到任何困难与问题时均可以从容应对,当下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因此在教材体系中渗透劳动教育可弥补这一欠缺,让人才培养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凸显劳动教育的价值依劳动课程标准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所明确提出的要求:学生应当具备责任意识,要学会做自己的事情,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既是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政策的导引,同时又给劳动教育提供借鉴。教师应当意

7、识到,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等均具有比较突出的现实价值。将劳动教育链接道德与法治课程之后,劳动教育本身的价值也将同时得到彰显。学生在参与劳动后,会意识到通过劳动可以为家人乃至为社会分担责任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三、实施策略 明确主题,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较广泛的分布,且在不同的学段均有所体现,这些内容仿佛经线和纬线交错在一起,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及周边环境变化、生活体验丰富不断延伸,成为链接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可明确主题,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从教材中寻找校园劳动内容,学会个人自理等劳动技能;寻找家庭劳动内容,丰富学生家务劳动

8、情感体验;寻找社会劳动内容,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内涵,致敬身边劳动者。关于挖掘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的具体做法,可分别由纵向及横向两个角度说明,其一,从纵向角度看,教师可立足于各个学段的教材特点,从宏观角度做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关联性分析,如明确低年级劳动教育是启蒙教育,需要学生尝试做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家务劳动,从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中年段更加关注于对劳动教育的内心认同感,需要从家庭和社会责任角度理解劳动意义,高年级更加关注学生劳动技能习得与学生劳动价值认同感两个方面。利用从纵向角度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教师可分别遵循各学段教学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其二,从横向角度来看,教师则应留意教材中劳

9、动教育主题各课时的内容逻辑相关性,以教材所涉及学生生活逻辑和道德发展规律为依托,做好具体内容补充、具体方法指导。如教材中“这些事我来做”的内容,其内容指向体会父母辛劳,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目标,目标可在科学规划后合理分解到各教学环节之中,分别由不同课时承接教学目标落地任务,同时完成对接下来“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部分情感体验铺垫。第 期刘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链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联合社区,带领学生参与劳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态度适应社会要求、参与社会活动,从而真正把自己锻造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为此教师可联合社区,通过劳动教育形式,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使大家了解到为什么要尽

10、一名社会成员的责任,帮助其树立服务于公共生活的观念。如参与社区保护生态环境活动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学生参与小区公共卫生的打扫、宣传法律法规,重大节日时与家长一同做社区志愿者服务。笔者所做的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基地活动互相整合,以“我是家乡小导游”作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活动目标确立为在参与体验中了解认识家乡,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得到社区支持后,以研学实践基地活动为依托,带领学生走进本地标志性景点,开展“我是家乡小导游”劳动研学实践活动。学生用上网查阅资料,与家长先行参观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当地景点特征、地理位置、历史和名称由来等基本情况,撰写导游词,说明景点的四季自然风光,具体介

11、绍当地生态资源、文化古迹、民俗文化等,最后学生对劳动成果进行展示及汇报。在活动中,学生多方面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明白劳动的价值,也 因 社 区 的 支 持 而 获 得 充 分 的 劳 动机会。参与社团,用劳动美化生活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动手实践。可利用各校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的社团活动让劳动技能锻炼落到实处,可以创立劳技社团。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链接劳动教育的一个着力点。在社团环境下尝试以劳动美化生活为目标引领,充分学习劳动技能,并将所获得的劳动技能习惯性地应用于生活之中。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应重视实践育人功能,坚持教育和生活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拓展其社会实践平台及路径。教师可

12、据此找到社团活动的突破口,让学生参与如“穿针引线社团”“洗刷刷社团”“面食制作社团”“生活保健社团”“厨卫整理社团”等,在端午节之前,学会香囊制作,并将制作成果馈赠给亲友。劳技社团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教师要努力挖掘,让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素材来源于生活,而后回归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为取得理想的劳技社团活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用好心理学中所提及的“天效应”,即明确个体新习惯或者新理念形成与巩固至少需要 天时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教材中,也有 坚持才会有收获 一课,其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应当坚持去做,用坚持化解困难,用坚持拥有收获,在生活中长期坚持使用此技

13、能。因此在执教具体课程时,开展“坚持 天”的打卡系列活动,学生在此期限内每天坚持完成社团学习的后续任务,并把劳动场景拍照上传打卡,最终形成一种劳动能力、养成一种劳动习惯。结合时事,参与防疫劳动在疫情期间,学生的对应劳动活动,同样是帮助自我与社会构建美好生活的有益选择。所以教师需要关注道德与法治同劳动教育相链接的创新性,适时增加时事内容,比如参与防疫劳动等,此做法能够让学生于疫情期间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有助于其提升生存的能力,同时可使他们充分品味生活的意义。关于具体的劳动教育引导方法,笔者认为可从如下角度展开。首先是抓住关键,突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做到不聚集、勤洗手和戴口罩,如

14、明确什么时候要洗手,懂得并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明确什么时候要戴口罩,并要求其懂得正确佩戴的方法。其次是重视实践,也就是疫情时的劳动教育需要防止只停留于知识层面的问题,而是要落实到实际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同家长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当好防疫小志愿者,使学生拥有劳动的不竭动力。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影响,他们更喜欢接受新颖事物,所以相关的劳动教育要保证活动形式的新颖性,给学生安排足够充裕的自主空间,让其对劳动保持新鲜感和自主性。联合基地,参与农业劳动劳动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农业生产劳动一方面可维系社会存在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向年轻一代展现并传递劳动经验。在小学时期适度引导学生参与农业劳动,既是劳动教育

15、的范畴,又属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范畴,因此应重视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联合劳动基地,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对于很多学校,活动落实的难点均在于缺少实践基地,为此教师应寻找到校际跨界的突破口,利用基地解决种植类劳动教育建设难题。一些与学校跨界联盟的基地可以提供较大 当代教研论丛 年面积种植用地,两方可实现完美资源互补。学校与教师需要把握住“植树节”“劳动节”等特殊时间节点,进行内涵深刻、种类丰富的农业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及实践基地等场所,以便满足丰富劳动经验与深化劳动理解的要求。如笔者以 试种一粒籽 一课教育学生,激发其对农耕生产形成兴趣,愿意参与农业劳动的想法。教学时笔者重点

16、引导学生全面参与体验,于尝试中学习,了解种植前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饱满的种子等,然后让学生亲自播撒种子,观察种子萌芽全过程,体会到种子强大的生命力。利用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生将勤于四体,分辨五谷,同时收获成功的自信。四、结语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升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解决为什么劳动、怎样参与劳动这类根本问题。在实际教学指导工作之中,教师应设计完善度更高、更为全面的劳动教育模式,并在模式内植入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有效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知而展开的,相信相关探索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使之在劳动技能教育与思想教育优化的情况下

17、,得到更多的启迪。参考文献 徐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教育有效性之探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梁深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探讨 求知导刊,()管延爱 在小学 道 德与 法治 教学 中 渗 透劳 动教 育 中国教育学刊,()涂家文 劳动教育融入 道德与法治 生态课堂 思想政治课教学,()唐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析 新课程研究,()吴叶 运用“设计思维”,共创美好生活 谈小学 道德与法治 中的劳动 教育 中 国德 育,()张娜 立足儿童生活,培养劳动精神 小学劳动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无缝链接的实践研究 未来教育家,()责任编辑:郑英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