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A4版】
(时间:90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 看拼音,写词语。
ēn huì shāng yì yóu yǒng bǎo lǎn
xiē liáng bì yè lí míng fán suǒ
二、 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酿酒(liàng niàng) 勤俭(liǎn jiǎn) 强迫(qiǎng qiáng)
间隔(jiān jiàn) 搅动(jiǎo jué) 侮辱(wǔ wú)
三、 比一比,再组词。
吩(__________)韵(__________)哨(__________)辟(__________)
纷(__________)均(__________)捎(__________)壁(__________)
喙(__________)蓑(__________)暮(__________)辨(__________)
缘(__________)哀(__________)幕(__________)辩(__________)
四、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其中一个造句。
神(____)妙(____) 踉踉(____)(____) 瞑(____)蹲(____)
喜不(____)(____) 天(____)地(____) (____)耳(____)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选词增空。
坚实 坚硬
1.松鼠用干苔藓编扎起来的窝足够(___________)。
2.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__________)的物质。
爆发 暴发
3.每年汛期,山洪(_________),溪水猛涨。
4.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__________),而在于途中的坚持。
六、 按要求写句子。
1.七八十个女人忙碌在缝纫机旁。(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承认父亲是对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糟糕的诗已经够多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着轮流摇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一文中“将”指_______,“相”指________,“和”是______之意。课文以________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_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
2.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_____跑得最快。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______。科学家认为_______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3.有了_______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___________,还有力地打击了______________,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给加点字注音。
削弱(_______) 乘机(______) 战袍(______) 荆条(______)
2.“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表现了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九、 阅读理解。
张大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有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像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短文中写道“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笑嘻嘻”有什么作用?全文中与之关联最紧密的话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 )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D.短文中的张大力举起石锁,不仅没有得到老板的银两,还让旁人笑话他。
6.短文强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的石料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人们知道张大力的力气很大,谁也不愿意和他争高低。
D.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十、 习作乐园。
请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恩惠 商议 游泳 饱览 歇凉 毕业 黎明 烦琐
2、niàng jiǎn qiǎng jiàn jiǎo wǔ
3、吩咐 押韵 口哨 开辟 纷飞 均匀 捎信 墙壁 乌喙 蓑衣 日暮 分辨 缘分 哀伤 夜幕 争辩
4、机 算 跄 跄 目 身 自 胜 造 设 抓 挠 示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让周瑜不得不佩服。
5、坚实 坚硬 暴发 爆发
6、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着摇船。
7、廉颇 蔺相如 和好 秦赵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不和 和 鸵鸟 猎豹 光 地道战 坚持了生产 敌人 惊人的奇迹
8、
1. xuē chéng páo jīng
2. 比喻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廉颇的样子
3. 语言 蔺相如避让廉颇 顾全大局
4.负荆请罪
9、
1.聚合成门口石锁上写着“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这件事
2.D
3.说明了对张大力来说,这石锁显得很轻,从而写出了张大力的力量之大。这样写很形象,不直接说他力气大而是让人从张大力举石锁时的表现中体会出来。
4.“笑嘻嘻”一词在这里表示老板心里早就知道结果,为下文写石锁下边的文字埋下伏笔。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
5.C
6.D
10、我长大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家。我见天色已晚,于是就做起饭来了。
可能是上天帮助我,冰箱里正好有我的拿手好戏:西红柿、冬瓜和排骨。我先拿出一把菜刀和几个西红柿。我把西红柿放在切板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几个西红柿切成大小不等的“西红柿片”。我把这些西红柿放在盘子里,摆成花形,再撒上糖,多像一个小孩子灿烂的笑脸呀!
接下来是炖冬瓜排骨汤。我把冬瓜切成片,把排骨切成个,就放下锅去炖了,大约过了30分钟,汤炖好了。我尝了一口中,真好喝!1真是太棒了!
我把这两道菜放在桌上,静静的等待他们回来。过了10分钟,爸爸妈妈回家了,见了桌上的饭菜,连忙夸我是个好孩子。
这就是发生在我成长中的一件平凡的事,它让我们的自理能力增强了,为父母减轻了许多负担,让他们觉得我长大了。
8 /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