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广西大学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729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广西大学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广西大学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广西大学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广西大学为例龙梅芬,李佳(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530004)2020 年,教育部颁布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1,强调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不仅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方向,也明示了建设路线,即倡导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立体多元为结构,以显隐结合为方法,以科学创新为思维,使课程思政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作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课程一样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2。大学英语需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功能,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下面,笔者以广西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

2、,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特点,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元素,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实现在传递知识、传授技能的同时,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一、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背景中华五千年历史成就了源远流长的灿烂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刻在中国人民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是指引华夏子孙前进的精神支柱,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让学生有智力,有责任和担当,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更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然而在全媒体发展时代,受多元思潮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形成面临挑战,他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如果不加以引导,会造成学

3、生三观不清晰或不坚定,甚至出现国家意识不强、消极倦怠等行为。此外,高校的多数文化课程为选修课,学习难度相对不高,容易导致文化类课程的低效学习,无法确保学生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文化认知和文化知识储备。大学英语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国际化复合人才的重任。但是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教授,注重英语的工具性,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文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文化教学主要局限于英语文化,忽略了中国文化3,特别是在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方面的关注度不够4。此外,大部分英语教学材料没有明显的思政元素。在新形势下,如何在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给学生输送优质营养的精神食粮?如何提升学

4、生的国家意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让学生坚定中国立场,具有世界眼光?这是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二、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模式构建2019 年 1 月,我校成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经过 3 年多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教研活动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深入挖掘课程中富有人文内涵和课程思政的语言内容,找准了课程思政的“附着点”,实施了“多模态”教学,撰写了教材所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制作了全部单元的课程思政教学课件,做到了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育人目

5、标的无缝对接。此外,团队教师参加教学比赛获奖2 次,发表核心论文 1 篇,开展思政教学讲座 2 次,制作思政教学微课 10 节。所教学生多次参加各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比赛及电影、戏剧、写作DOI:10.16681/ki.wcqe.202317020作者简介:龙梅芬(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文化。注: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JGB111)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跨文化语用教学模式构建”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19JGB114)。摘要:文章基于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

6、程思政研究背景,首先论述了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模式构建,然后列举了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最后分析了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成效。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文化融入式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17-0078-05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7 期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7 期等方面实践活动,所得成果得到了出版社、电视台、视频平台等多方的关注。(一)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关于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纲要 明确指出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

7、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遵循 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为理念,以“语言和思政”结合为方针,打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高效课堂。教学团队从宏观、中观、微观入手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每节课教学,具体如下。宏观上,编写思政教学大纲,细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五个维度出发,细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首先,按照顺序梳理了 大学英语 4 册书的各章节思政教学目标。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逻辑性,另一方面体现了层次性,即在

8、涉及同一思政主题的教学上,注意视角的选取,以便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在具体章节的思政教学目标细化之后,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确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互联思政教学目标体系。中观上,依据教学大纲,研制每个章节的教案,设计每一堂课的政治引领方法,并确立每节课的思政教学目标及其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政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细化,每个细化都基于对每节课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第一,必须“有机融入”。每次课程思政融入必须自然真实,是可描述、可控制、可评价的融入。第二,必须“可实现”。由于不同章节思政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以及课文内容及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单节课的思政教

9、学目标应与课堂教学、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高度匹配,以可操作、可实现的维度和程度设定具体教学目标,从而保证课程思政教学发挥效能。第三,必须“可评价”。以评价为导向,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情况,建立分层目标体系。微观上,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并呈现单次课的思政内容。按照“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5三法整理单次课的思政教学内容。第一,结合学情,对教学目标确立的思政知识点进行再次挖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为思政教育主线,提炼每个单元主题,明确思政元素,建立思政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通过对最佳“切入点”的设计,实现思政有机融入。思政元素长在课程知识

10、点上,通过对最佳“切入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内容的探索,让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政主题,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纲要 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可见,高等教育核心目标除了教会学生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知识,还包括人文教育6。教师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的灿烂国学文化思想富矿,帮助当代青年卸下心理和思想负担,使其轻松地走上生命征途,获得一把更为

11、明亮的火把,照亮前方的道路7。由此,我校大学英语课堂围绕语言知识传授、语言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三大目标,从语言、文化、思维三个维度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构建“知识+技能+思政”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了提升教学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大学英语思政课堂从思政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思政融入点、思政教学内容、思政案例、思政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挖掘和优化。1.思政教学目标。根据 纲要 要求,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使其在生活学习中拥有崇高的品质和远大理想境界,刻苦奋进,争当时代的楷模和先锋。大学生“既要有全球公民意识,关心大

12、自然,关心人类,又要爱国,勇于担当”。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主要如下: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明辨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第四,认同本土优秀文化;第五,扎根中国大地,构建家国情怀。2.思政元素与融入点。思政元素指专业知识中具有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伦理、道德法治、科学精神、思维方式、人文精神等内涵的育人要素8。针对不同思政元素,团队教师制作了不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7 期同主题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课,如 Harmony(和谐),Spirit of craftman(工匠精神),Grati

13、tude(感恩),Ren(仁),Patriotism(爱国主义),Honesty(诚信),The fightingspirit of the Chinese women s volleyball team(女排精神)。思政融入点指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内容、环节。根据教学组织环节安排,本研究从课前准备、课中融入和课后融入开展思政教学。第一,课前任务围绕单元主题,布置前置任务,营造思政学习语言环境。第二,课中融入阶段,从语言、文化、思维三个维度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第三,课后强化阶段,在布置完成教材配套的语言学习之外,为学生设计并督促其完成包含思政元素的听、说、读、

14、写、译“长效作业”。3.思政教学内容与案例。参照教育部政策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大学英语教材和思政元素,思政教学内容以挖掘课本为主9,以时事、文化语料为辅,将不同级别不同知识点融入不同思政教学内容。比如,大一学生刚踏入大学校园,开始思考大学的意义、大学生使命、大学生情感等,对此,教师可借助 大学英语 1 引用国学经典名句,像大学 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 提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 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课前课后翻译

15、和讨论经典国学,学生可对大学学习有正确认识,回归本土文化,深化传统文化认同,增强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进入 大学英语 2 的学习,学生继续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知识,从商业、科技、文学、音乐等方面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此,在商业方面,教师可引入古代商人弦高救国的故事,同时介绍现代企业家任正非的创业精神。在文学方面,教师可引用诗圣杜甫爱国忧民的例子,加强爱国教育。在科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 礼记 大学 的经典语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及中国新四大发明等,从而夯实学生文化知识。进入 大学英语 3 学习,学生开始接触人文英语或理工英语,而为了后期与专业外语学习顺利对接,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和技

16、能,这一阶段教师可引用教学案例,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药发挥的显著疗效,突显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文化辨别能力,重塑学生传统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为国家社会服务。进入 大学英语 4 学习,学生接触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为后续硕博阶段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铺垫,这一阶段教师可引用如下教学案例:“三钱”学成归国;中国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东方魔稻”,粉碎“无人能养活中国人”的质疑;屠呦呦克服重重困难,把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发现青蒿素。如此,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认识到:要坚持学术原创性,崇尚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以问题为导向,坚守初心引领创新

17、。4.思政教学方法。思政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知行合一。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善于利用贴近他们生活和情感的案例,“以问题为导向,使用推理、演绎、归纳、辩论等方式,引导他们对社会舆论热点、社会价值、理想信念、生命意识、文化传统传承等进行思考”10。根据大学英语课程不同的思政主题,教学团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研讨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比如,讲到“never giveup”(永不放弃)这一主题时,教师可引用有关民族英雄、中国女排等的案例,采用案例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18、兴中的作用,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进而完成行动的转变。讲到 AI(人工智能)主题时,教师可灵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搜集关于人工智能高科技发展潮流的素材,明白人才兴邦、科技报国的道理,并明晰科技研究工作中的道德观。三、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 1 Unit 4Driving Forces of Sports(体育的驱动力)为例,该课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害怕游泳比赛,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克服心理障碍,愿意参加比赛,跟团队合作获得比赛冠军的故事。文章围绕挑战、拼搏、团队合作主题展开。因此,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输入输

19、出和德育活动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该课的思政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体育驱动力,应用英语叙述身边“热爱运动”和“挑战自我”的故事,描述运动中被激发出的巨大动力和获得的幸福感。思政教学难点是评价运动中的团队精神,对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困难挑战进行批判性思考。具体实施流程如下。第一,教师课前布置任务,通过学习通平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7 期台让学生收集时代金句、中西名言,然后将其制作成PPT,引导学生进入思政学习语境。在导入环节,教师可提出热身问题:“How often do you do sports?What isyour favorite sport?What is

20、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success in sports?”(你多长时间做一次运动?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运动成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通过问题了解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同时列举习近平主席从小酷爱游泳,每天坚持游泳 1 000 米的故事,以增强学生对游泳这项运动的关注,并引出课文主题。课前思政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强身健体的重要性,树立不畏困难、追逐梦想的理念。课前思政目标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课中融入阶段。从语言、文化、思维三个维度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在讲解语言知识点,如 chal

21、lenge(挑战)、team spirit(合作精神)时,教师可把新时代拼搏精神、女排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和课文内容无缝连接,真正做到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同向同行。讲到团队合作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西方国家是否有集体主义、如何看待西方国家的集体主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课中思政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新时代挑战和拼搏的含义;正确看待团队精神,对中西方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进行批判性思考;消除偏见,守望相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课中思政目标是让学生明辨西方文化、价值观;认同本土优秀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第三,课后强化阶段。在布置教材配套的语言学习任务之外,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并督促其完成包含思政元素的听、说、读

22、、写、译“长效作业”。读:学习强国头条英语播报“The fighting spirit of the Chinesewomens volleyball team”;说:复述女排精神头条英语播报,录音并上传班级群;写:观看纪录片,结合片中的例子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宣扬的奋斗精神、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感想。译:翻译习近平主席致电中国女排夺冠的电文。课后思政设计目的是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巩固学生课前、课中所学内容。课后思政目标是让学生明辨西方文化、价值观;认同本土优秀文化,扎根中国大地,增强家国情怀。四、文化融入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成

23、效第一,教研成果丰富。首先,在面向全校师生调查收集大家最关注的思政主题后,团队教师制作了 10个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课,这些课件供全校大学英语课程使用,也可给兄弟院校提供借鉴。其次,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委托,课题组龙梅芬、胡少斐老师参与了外教社大学英语思政数字资源包建设,开发了 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 1的思政教学资源。所有指导方案、PPT 课件、微课、音频、视频和课外延伸阅读材料均得到了外教社的采纳,并将其放在外语教育数字资源平台,供全国高校同行下载使用。最后,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研讨中,团队明确以赛促建、以研促建、学赛研结合的思路。2020 年,课题组龙梅芬老师获得我校青年教师

24、教学竞赛二等奖。2021 年,梁燕华教授获得校级十佳导师称号。2021年,课题组李佳老师制作的 功夫熊猫 里的中国文化 系列微课获得第二十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通过让教师参与教学竞赛,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此外,梁燕华教授发表了认知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和 高等教育“金课”的认知特征与效应研究 两篇关于课程思政的文章。第二,学生学习效果提升。首先,课堂上,教师在讲到相关主题时,会让学生进行课堂汇报,即制作结合模块主题且体现价值引领的 PPT 并进行课堂展示,如抗美援朝精神、女排精神、山区支教精神等。其次,团队教师指导

25、学生制作了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学习者的家国情怀 语言实习视频,在优酷网上共享,并得到广泛关注。此外,学生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比赛,制作的 红色新闻溯源之旅 获得 2019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大赛三等奖。最后,笔者班上的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用行动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截至 2022年 1 月 30 日,笔者班上有 11 人参加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志愿服务,其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时代担当。五、结语此次教学模式设计和探索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如下启示:中华优秀文化与课程思政高度契合,如何开发利用客观存在的资源,挖掘出能培养学生

26、情怀和格局的元素,这对教师的学养、学识和学术能力提出较大的挑战。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停研究,不断积(上接第 32 页)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7 期育人过程,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笔者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基于多元化的路径和方法导入育人元素,课堂效果较好。在课后随机访谈调研中,大多数学生表示能够体会到教学知识以外的丰富内容,对个人成长有一定的启发。但也有一些学生反馈“有政治引导性话语,感觉在说教”,因此在后期的育人元素选择与渗透方法设计中,教师还应做到适当调整。总之,课程思政是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重要路径,是“大思政”理念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27、,其内在逻辑要求大道理同真问题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政治自觉相衔接、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针对“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不断拓展知识内涵和外延;关注时事,善于学习思考,能够理性分析现实数据,发现案例,并以自身好作风、好道德为学生树立榜样。另外,教师在关注知识学习及应用的同时,还要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科学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统计道德等内容融入教学环节,实现知识应用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参考文献:1 刘舸.关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考J.教学研究,2022,45(1):72-76.2 孟子敏,李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大学

28、教学,2022(3):51-57.3 刘淑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3):60-65.4 高彦伟.数学“课程思政”的源与行: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为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9(4):111-118.5 李秀丽.融入思政元素的“应用统计”研究生课程设计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73-76.6 潘鸿,张立芳,魏思琳.“课程思政”理念下 统计学 课的教学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9):54-55,60.7 赵海月.“大思政”育人为本意涵研究:以管理学门类“课程思政”的

29、建构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2):47-53.8 曾五一.统计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9(11):6-9.9 吴乐乐,陈春晖,柏杨.“内生-体现”式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7):60-63.10 游士兵,高瑜,张语芮.中国统计思想的历史演进:回顾与思考J.统计与决策,2020,36(10):5-12.11 郭海华,魏瑶.中国传统文化对统计思想发展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9(12):2.12 莫曰达.中国古代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2003(7):61-64.13 袁卫,李扬.我国首位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统计学家:吴定

30、良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35(5):1-6.14 方万里.统计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5-9.15 王生喜,吴丹丹.统计学课程内容的结构性融合探索J.统计与决策,2020,36(22):44-47.16 房琳,王怡.“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9(6):57-60.累,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进而增强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另外,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是正常的大学英语课堂,不是思政课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以语言课程为内核,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不讲大道理、贴标签,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1、引领价值,塑造情怀,传递正能量。这需要教师提前备课,重组课文内容。比如,上文案例围绕课文主题“Driving Forces ofSports”提炼出以下思政主题:奋斗精神、集体主义和拼搏精神等。同时,在课堂中加入女排精神微课、学习强国头条英语播报“The fighting spirit of the Chinesewomens volleyball team”等,这些内容既基于课文,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又高于课文立意,将格局上升到个人修养、个人发展、服务社会。这些在上课过程中并没有用口号喊出来,而是通过课文让学生自行感悟出来,使课程思政做到润物细无声。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印

32、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2-20.http:/ 张景成,王颖.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6):63-66.3 姚向礼.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4(5):144-145.4 赵玉荣,李世勇.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双重着力点: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J.外语教育研究,2021(10):25-32.5 陆道坤.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6-22.6 徐贲.高等教育因何“高等”J.新一代,2014(11):10-11.7 梁燕华.高等教育“金课”的认知特征与效应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大学学报,2020(3):167-169.8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EB/OL.(2021-06-22)2023-02-20.https:/ 任远,刘正光.二次开发外语教材内容服务课程思政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1-7.10 梁燕华.认知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J.领导科学,2020(24):2.其他作者简介:李佳(1978),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