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选资料
分类号 编号
烟 台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新星西巷5#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方案1)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5# Residential Building at Residential Community Named “Xinxing Xixiang” (Scheme 1)
申请学位: 工学学士
院 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副教授)
2015年 06月 06日
烟台大学
分类号 编号
烟 台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新星西巷5#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方案1)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5# Residential Building at Residential Community Named “Xinxing Xixiang” (Scheme 1)
申请学位: 工学学士
院 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姓 名: 丁 温 丽
学 号: 201159501343
指导老师:于玲玲(副教授)
2015年 06月 06日
烟台大学
[摘 要]
本设计为烟台市福山区新星西巷5#楼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一。
建筑设计:首先,运用一般多层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骤,依据设计任务和使用要求确定建筑方案。随后,完成了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和详图的设计。再根据建筑制图统一标准,运用AutoCAD及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出建筑施工图。
结构设计:依据建筑布局及使用功能要求,考虑各构件受力特点,进行相应的结构布置。依据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设计理论及方法,先后进行了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截面承载能力及配筋计算。运用PKPM(2010版)软件进行整体结构计算并绘制出相应的结构施工图。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专业规范的要求并参考相关资料,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全面的科学性考虑。满足结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的要求,设计合理,结构可靠。
关键词:
重力荷载代表值;侧移刚度;底部剪力法;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基础设计
目 录
第1章 工程概况………………………………………………………………………………1
1.1 建筑概况及设计依据…………………………………………………………1
1.2 建筑方案……………………………………………………………………………1
1.3 场地自然及水文地质条件…………………………………………………………2
1.4 抗震烈度…………………………………………………………………………3
第2章 结构设计说明………………………………………………………………………4
2.1 结构设计概况……………………………………………………………………4
2.2 结构方案选取……………………………………………………………………4
2.3 楼梯方案的选取……………………………………………………………………5
2.4 建筑材料的选取……………………………………………………………………5
2.5基础形式选取…………………………………………………………………………5
第3章 框架荷载及内力计算………………………………………………………………6
3.1 结构布置…………………………………………………………………………6
3.2 材料强度等级的确定………………………………………………………………6
3.3 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8
3.4 计算简图的确定……………………………………………………………………10
3.5 荷载计算……………………………………………………………………………15
3.6 各种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48
第4章 内力组合……………………………………………………………………………59
4.1 结构抗震等级………………………………………………………………………59
4.2 框架梁内力组合……………………………………………………………………59
4.3 框架柱内力组合……………………………………………………………………60
第5章 截面设计……………………………………………………………………………63
5.1 框架梁截面设计……………………………………………………………………63
5.2 框架柱截面设计……………………………………………………………………67
5.3 节点核心区截面验算………………………………………………………………75
5.4 板截面设计…………………………………………………………………………78
第6章 楼梯设计……………………………………………………………………………85
6.1 结构布置……………………………………………………………………………85
6.2 尺寸要求……………………………………………………………………………85
6.3构件截面尺寸估计…………………………………………………………………85
6.4 内力计算……………………………………………………………………………85
第7章 基础设计……………………………………………………………………………90
7.1 基本资料……………………………………………………………………………90
7.2 地基变形验算………………………………………………………………………90
7.3基础的设计…………………………………………………………………………90
附表1 横向框架梁内力组合表……………………………………………………………97
附表2 横向框架柱内力组合表……………………………………………………………98
附表3强柱弱梁调整……………………………………………………………………99
附表4 柱的剪力组合………………………………………………………………………99
附表5 框架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抗震组合)……………………………………………100
附表6 框架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抗震组合)……………………………………………100
附表7 框架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抗震组合)……………………………………………101
附表8 框架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非抗震组合)…………………………………………102
附表9 框架柱箍筋数量统计表(抗震组合)……………………………………………103
附表10 框架柱箍筋数量统计表(非抗震组合)…………………………………………103
致谢 ……………………………………………………………………………………… 104
参考文献 …………………………………………………………………………………105
评审表………………………………………………………………………………………106
第1章 工程概况
1.1 建筑概况及设计依据
1.1.1 建筑概况
1. 工程名称:新星西巷5#住宅楼建筑结构设计
2. 建设地点:烟台市福山区
3.建筑面积:3583.33平米
4.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5.设计使用年限:50年
6.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7.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8.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9.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
10.建筑层数、层高及总高度:七层,标准层层高2.8米,车库层层高2.6米,总建筑高度22.55米。
1.1.2 设计依据
1.1.2.1 国家颁布的现行建筑结构规程、规范、图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2.《住宅设计规范》 GB 50368-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GBJGJ100-98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8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10.《工程做法》 05J909
1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GB11968-2006
12.《山东建筑做法图集》 (L06J002)
1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50001-2010
1.1.2.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软件(2010版)。
1.2 建筑方案
1.2.1 设计标高
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黄海高程)标高47.05m,室内外高差0.15m。
1.2.2 建筑平、立、剖面图(详建施)
1.2.3 建筑做法
2.非上人屋面 (选自《工程做法》05J909,编号:屋7)
3.楼地面(出卫生间之外的房间及楼梯)(选自《工程做法》05J909,编号:地5C、楼1A )
4.楼地面(卫生间) (选自《工程做法》05J909,编号:地5C、楼2A )
5.外墙1(选自《工程做法》05J909,编号:外墙20F )
6.外墙2(选自《工程做法》05J909,编号:外墙9F)
7.内墙( 卫生间以外的墙体)(选自《工程做法》05J909,编号:群9D )
8.内墙(卫生间)(选自《工程做法》05J909,编号:内墙16D1 )
9.踢脚 (选自《工程做法》05J909,编号:踢1E)
10.顶棚(卫生间)(选自《工程做法》05J909 棚6A)
11.顶棚(其他房间)(选自《工程做法》05J909 棚4A2)
12.门窗采用木门、塑钢玻璃窗 (详见建筑总说明门窗表)
1.3 场地自然及水文地质条件
1.3 .1自然条件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E.4中续表D.4.3可查得,烟台福山区:
1. 基本风压0.5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 B类。
2. 基本雪压0.40 kN/m2。
1.3.2 水文地质条件
1)地质条件及地理概况:
工程地质及场地概况:见表1。地质剖面图见图1,场内地势平坦,无障碍物影响施工,附近空地可供临时使用。场地类别为Ⅱ类,地面粗糙度B类。水文地质概况:最高地下水位为-3.0m,微腐蚀性。
2)自然条件
冬季采暖计算温度-10℃,室内温度18℃;夏季通风计算温度+28℃。风向: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冬季主导风为西北风。降雨量:全年降水量706m,日最大降雨量92mm,每小时最大降水量56mm。雨季施工起止日期:7月1日—9月30日。冬季施工起止日期:12月15日—3月1日。
表1 工程地质概况
土层厚度(m)
土层描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0.9-8.5
素填土
1.7-11.2
粉质粘土
200
1.5-4.5
粗砾砂
270
0.7-8.1
角砾
350
0.9-8.8
碎石
400
图1 工程地质剖面图
1.4抗震烈度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建筑物的抗震类别为丙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2查得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第2章 结构设计说明
2.1 结构设计概况
2.1.1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7.《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2.1.2 自然条件
1. 基本风压:0.55kN/m2,基本雪压:0.40 kN/m2
2.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3. 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0.10g
4.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4. 场地类别:Ⅱ类
5. 室内环境类别:一类
6. 水文地质:最高地下水位:-3.0m。
2.1.3 楼层使用荷载(活荷载)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1.1条规定取:楼梯、厨房、走廊取;卫生间、阳台取;餐厅取2.0 kN/m2;非上人屋面取0.5 kN/m2。
2.1.4 结构形式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查阅《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判断该住宅楼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另外由于房屋高度22.55,所以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1.1条和11.1.3条规定,判断该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梁、板、柱均为现浇混凝土,本建筑总长为55.24,不需要设置伸缩缝,结构布置比较均匀,故不必设置沉降缝,防震缝也不必设置。
2.2 结构方案选取
2.2.1 竖向承重体系选取
选择合理的抗侧力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结构或构件布置,使之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同时还须综合考虑建筑物高度、用途、经济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常见的竖向承重体系包括砖混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筒体结构体系等。
框架结构体系: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而成,其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造型活泼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长,地震反应较小,经合理设计可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其缺点是结构的抗侧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侧向位移较大。
本设计为五层的多层结构,根据宿舍楼的功能使用性进行结构布置。经各方案比较筛选,本工程选用框架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
2.2.2 楼板形式的选取
常见的楼面体系包括:现浇楼盖、叠合楼盖、预制板楼盖、组合楼盖等。
本设计采用现浇肋梁楼盖结构。肋梁楼盖结构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且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楼面不规则布置、开洞等要求,容易适用各种复杂的结构平面及各种复杂的楼面荷载。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向板楼板厚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40,最大跨度3600mm,故取楼板厚度100mm。
2.3 楼梯方案的选择
整体式楼梯按照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不同,可分为板式楼梯、梁式楼梯、剪刀式楼梯和圆形楼梯、螺旋楼梯等。其中,应用较为经济的、广泛的是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剪刀式楼梯、圆形楼梯和螺旋式楼梯属于空间受力体系,外观美观,但结构受力复杂,设计与施工较困难,用钢量大,造价高,在实际中应用较少。
板式楼梯由梯段板、平台板和平台梁组成。梯段板为带有踏步的斜板,其下表面平整,外观轻巧,施工支模方便,但斜板较厚,结构材料用量较多,不经济。故当梯段水平方向跨度小于或等于3.5m时,才宜用板式楼梯。
结构中的楼梯采用板式楼梯。
2.4 建筑材料的选择
梁板、柱、基础、楼梯均采用C30的混凝土。由于施工工艺的改进,技术的提高,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不会引起整个结构的造价大幅提高。
2.5 基础形式选取
由于地基条件较好,且考虑技术经济的原则,本设计的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第3章 框架荷载及内力计算
3.1 结构布置
3.1.1 布置原则
根据本建筑物特点,采用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体系。框架的结构布置既要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又要使结构受力合理,方便施工。柱网均匀对称,梁全部贯通对结构有利。建筑及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应尽量避免结构缺梁、缺柱、凹凸等平面不规则框架和错层、内收、外挑等竖向不规则框架。为方便起见,常常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扭转作用,将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结构设计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分析即可。
3.1.2 柱网布置
平面结构布置图见图3.1
3.2 材料强度等级的确定
3.2.1 混凝土
由于已知室内环境类别为一类,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5.3条规定: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C30。基础最低采用C30,考虑到耐久性的问题与钢筋级别比较高,则一般梁、板、柱混凝土都采用C30混凝土,,,,。
3.2.2 钢筋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2.1条规定: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PB300、HRB335、HRBF335、RRB400钢筋。
2.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
3.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钢筋。
所以梁、板、柱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RB400钢筋,。
图3.1平面结构布置图
3.3 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
3.3.1 初步估算楼板的截面尺寸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1.2条规定:双向板的跨厚比不大于40,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最小厚度为80。由于本工程板的最大跨度为4500mm,所以板厚4200/40=105。
考虑施工等不利影响,以及板的混凝土用量占整个楼板的50%以上,因此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楼板应尽可能薄一些。当荷载较大时宜适当增加板厚,综合考虑取跨度为4000mm和4200mm的板厚为120mm,取其他板厚为100mm。
3.3.2 初步估算梁的截面尺寸
1. 横向梁
(1) 框架梁 (1轴BC跨)
l0=4500mm,截面高度h=(1/10~1/15)l0=(1/10~1/15)×4500=450~300mm取h=450mm,截面宽度 b=(1/3~1/2)h=(1/3~1/2)×450=150~225mm且梁宽不小于墙厚及柱宽(抗规6.1.5,梁中线与柱中线偏心距不大于柱宽)。取b=250mm。
(2) 框架梁 (1轴CD跨)
l0=2100,取h=400mm,b=250mm。
(3)框架梁(1轴DE跨)
l0=4200mm,截面高度取h=450mm,b=250mm。
(4)框架梁 (2轴EF跨)
l0=1300,取h=400mm,b=250mm。
(5)框架梁(2轴CE跨)
l0=6300mm,截面高度取h=550mm,b=250mm。
(6)框架梁 (3轴DF跨)
l0=5500,取h=500mm,b=250mm。
2. 纵向梁
(1) 跨度等于轴线1-2间跨度框架梁
l0=3800mm,截面高度=(1/10~1/15)×3800=380~253mm,取h=400mm,截面宽度=(1/3~1/2)=(1/3~1/2)×400=133~200 mm,且梁宽不小于墙厚及柱宽(抗规6.1.5,梁中线与柱中线偏心距不大于柱宽)。取b=250mm。
(2) 跨度等于轴线2-3间跨度框架梁
l0=2850mm,根据经验且方便施工截面高度取h=400mm,b=250mm。
(3) 跨度等于轴线3-5间跨度框架梁
l0=2700mm,取h=400mm,b=250mm。
(4) 跨度等于轴线7-8间跨度框架梁
l0=3600mm,根据经验且方便施工截面高度取h=400mm,b=250mm。
3. 一级次梁
为方便施工,次梁按照最大跨度计算。l0=3800mm,截面高度h=(1/12~1/18)×3800=317~211mm,取h=400mm。截面宽度b=(1/3~1/2)h=(1/3~1/2)×400=134~200 mm,取b=250mm。
4. 楼梯平台梁尺寸取250mm×400mm。
3.3.3 初步估算柱的截面尺寸
1. 按轴压比初步估算柱的截面尺寸
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可由轴压比(查阅《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16条规定)初步确定。
估算柱的轴力设计值N,框架柱轴力设计值N由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轴力设计值NV并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影响由下式可得:=(1.2~1.4)。
可根据柱受荷面积,层数及荷载进行计算。对于框架,荷载可取12~15,因为该建筑物荷载取为12kN/m²(标准值)。
由式
,其中 (3.1)
β=1.3(边柱),1.2(中柱);gE=12~15kN/m2 ;μN为轴压比;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每层从属面积;n为总层数。来确定柱截面的尺寸。
(1) 中柱:受荷的最大面积为(4500/2+6300/2)×(3800/2+4200/2)=5400×4000=21.6㎡
当柱的应用的混凝土强度为C30时,柱的截面为
一层柱mm
(2) 边柱:受荷的最大面积为当柱的应用的混凝土强度为C30时,柱的截面为(3800/2+3600/2)×6300/2=11.66㎡
一层柱mm
(3) 角柱:受荷的最大面积为3800/2×4500/2=4.28㎡
当柱的应用的混凝土强度为C30时,柱的截面为
一层柱mm
根据计算结果及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一层柱的截面除楼梯角柱为450×450外其余柱截面为500mm×500mm,其它层柱的截面均为400mm×400mm。
2. 校核柱的截面尺寸是否满足构造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3.5条要求判断柱截面尺寸是否满足构造要求
(1) 按构造要求框架柱截面高度和宽度不宜小于400mm
(2) 剪跨比宜大于2
(3)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根据以上三点要求,所选柱截面满足构造要求。
3.4 计算简图的确定
3.4.1 以7轴线的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1. 框架层高的确定
本工程为坡屋顶,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初步估计基础高度为0.6m,作用在第二层粉质粘土层上,第一层素填土厚度1.8m,所以基础顶面距室外地面高度为1.2m,室内外高差为0.15m,故底层的计算层高为1.2+0.15+2.55=3.90m,其余层计算层高根据上下层横梁轴线之间的距离确定,本工程上下层横梁截面高度相同,层高也相同,故计算层高等于楼层高度2.8m。
2. 框架的计算简图
以7轴线的框架作为计算单元,7轴计算单元的计算简图见图3.2
各榀横向框架协同工作示意图见图3.3
图3.2 7轴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及对应质量串
图3.3各榀横向框架协同工作示意图
3.4.2 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梁、柱均采用混凝土C30,Ec= 3.0 ×,在框架结构中,现浇楼面板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框架梁的有效刚度。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取I =1.5 I0(I0 为梁的截面惯性矩);对中框架取I =2.0I0,梁线刚度计算结果见表3.1,柱线刚度计算结果见见表3.2。
表3.1 梁线刚度计算
截面(b×h)
Ec
I0=bh3/12
l0
α
i=αEcI0/l0
mm
mm
104 N/mm2
109 mm4
mm
1010 N.mm
250
400
3
1.3
2260
1.5
2.59
250
400
3
1.3
2260
2
3.45
250
450
3
1.9
4015
1.5
2.13
250
450
3
1.9
4315
1.5
1.98
250
450
3
1.9
4040
2
2.82
250
450
3
1.9
4340
2
2.63
250
500
3
2.6
5315
2
2.94
250
500
3
2.6
5315
1.5
2.20
250
550
3
3.5
6300
2
3.33
表3.2 柱线刚度计算
层数
bc
Hc
Ec
h
I0
ic
mm
mm
104N/mm2
mm
109 mm4
1010N.mm
1层
450
450
3
3900
3.42
2.63
500
500
3
3900
5.21
4.01
2~6层
400
400
3
2800
2.13
2.28
先求抗侧刚度修正系数,计算方法见表3.3。
表3.3 抗侧刚度度修正系数α的计算公式
楼层
简图
K
一般层
i4
ic
i4
ic
i3
i1 i2 i2
底层
ic
ic
i1 i2 i2
由上表知,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各柱的侧移刚度,计算公式如下:
一般层 边柱 中柱
抗侧刚度修正系数
底层 边柱 中柱
抗侧刚度修正系数
柱修正抗侧刚度
各层各框架柱的抗侧刚度的计算见表3.4
表3.4 各层抗侧移刚度计算表
层数
位置
k
α
ic
hj
Di
n
D
ΣDi
1010 N.mm
mm
N/mm
N/mm
N/mm
一层
1、23轴线
B轴
0.49
0.4
4.01
3900
12655
2
25310
790543
E轴
0.53
0.41
4.01
3900
12971
2
25942
C轴
1.74
0.6
2.63
3900
12450
2
24899
D轴
1.79
0.6
2.63
3900
12450
2
24899
2、4、6、7、8、10、12、14、16、17、18、20、22轴线
B轴
0.66
0.44
4.01
3900
13920
13
180964
2、6、7、8、16、17、18、22轴线
E轴
0.83
0.47
4.01
3900
14869
8
118955
C轴
1.49
0.57
4.01
3900
18033
8
144265
3、5、11、13、19、21轴线
D轴
0.84
0.47
2.63
3900
9752
6
58512
F轴
0.55
0.41
4.01
3900
12971
6
77826
10、14轴线
C轴
1
0.5
2.63
3900
10375
2
20750
9、15轴线
D轴
1.07
0.51
2.63
3900
10582
2
21164
E轴
0.7
0.44
4.01
3900
13920
2
27841
4、12、20轴线
C轴
1.66
0.59
2.63
3900
12242
3
36727
2-6层
1、23轴线
B轴
0.87
0.3
2.28
2800
10469
2
20939
865463(836151)
E轴
0.93
0.32
2.28
2800
11167
2
22335
C轴
2
0.5
2.28
2800
17449
2
34898
D轴
2.07
0.51
2.28
2800
17798
2
35596
2、4、6、7、8、10、12、14、16、17、18、20、22轴线
B轴
1.15
0.34
2.28
2800
11865
13
154245
2、6、7、8、10、14、16、17、18、22轴线
E轴
1.46
0.42
2.28
2800
14657
8
117256
C轴
2.61
0.57
2.28
2800
19892
10
198920
3、5、11、13、19、21轴线
D轴、F轴
1.29(0.96)
0.39(0.32)
2.28(2.28)
2800(2800)
13610(11167)
12
163320(134008)
9、15轴线
1.24
0.38
2.28
2800
13261
4
53044
4、12、20轴线
C轴
1.91
0.62
2.28
2800
21637
3
64910
由以上计算得,横向框架柱的层间侧移刚度(单位:N/mm)见表3.5
表3.5 层间侧移刚度
层次
1
2
3
4
5
6
N/mm
790543
836151
836151
836151
836151
865463
∑D1/∑D2=790543/836151=0.95>0.7
3∑D1/(∑D2+∑D3+∑D4)=3×790543/(836151×3)=0.95>0.8
经验算知,该框架各层的侧向刚度均大于相邻上一层的70%,且不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故该框架为竖向规则框架。
3.5荷载计算
3.5.1 恒荷载标准值计算
3.5.1.1屋面做法
坡屋面(不上人屋面做法)
平瓦 0.55kN/m2
35厚1:3水泥砂浆卧瓦层 20×0.35=0.7 kN/m2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15=0.3 kN/m2
50厚聚苯板保温层 0.5×0.005=0.025 kN/m2
1.5厚HY高分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二道 0.3 kN/m2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15=0.3 kN/m2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预埋Φ10钢筋头,间距双向900
伸出找平屋面30 25×0.12=3.0 kN/m2
Σ:5.63 KN/m2
阳台屋面(不上人屋面)
20厚1:3水泥砂浆面层 20×0.02=0.4kN/m2
10厚低标号砂浆隔离层 20×0.01=0.2 kN/m2
1.5厚HY高分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二道 0.3kN/m2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kN/m2
50厚聚苯板保温层 0.5×0.05=0.025 kN/m2
最薄30厚LC5.0轻集料混凝土2%找坡层 14×0.045=0.63kN/m2
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25×0.12=3kN/m2
Σ:4.96kN/m2
3.5.1.2楼面做法
楼面“1”(用于除卫生间外的房间)
刷素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20厚1:3水泥砂浆面层拉毛 20×0.023=0.46 kN/m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25×0.12=3.0/25×0.10=2.5 kN/m2
装修荷载 1.7 kN/m2
Σ:5.16/4.66kN/m2
楼面“2”(用于卫生间)
20厚1:3水泥砂浆拉毛 20×0.02=0.4kN/m2
1.5厚聚氨酯防水层两道
最薄20厚1:3水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