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刊视线专题167/202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第二小学 高冬娓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与效率。在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提升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视,利用多种策略,创建多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性的认知,为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分析自身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中的不足,借助现有的工具,科学地调整教学方案,以形成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为学生突破思维的束缚、获得创新能力的强化提供必要支持。一、注重趣味导入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可以使小
2、学生将更多目光放在学习上,并积极跟随教师的指导而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长此以往,获得个人学习效率的明显提升,从而推动其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导入环节的科学设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活动,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的驱使下,结合已有经验,从更新颖的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创造性理解,为初步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提供必要保障。以 认识人民币 单元中的“简单的计算”为例,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摆一摆、认真分析等途径,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式,学会用人民币购买物品,形成爱护人民币意识。为了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小
3、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趣味性较强的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在讲台上放置一些小额与数值不等的硬币和纸币,并在旁边摆上学生常用的文具。其次,教师向学生阐述游戏规则若想买文具,可以用讲台上的钱来支付,前提是需要算好拿多少钱,即所拿的钱币与文具的标价相同。最后,教师请学生结合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加减法等,快速计算出所需要支付的金额,然后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具。其间,学生在选择所要购买的文具后,需要根据文具的标价,数出相同数额的钱币。然而事实与理论之间是有差距的,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以“18 元”为例,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知道 18 是由一个“十”和一个“8”构成,但在计算时会发现,讲台上根本没
4、有“8 元”这张纸币,这就需要学生用 1 元、2 元与 5 元纸币进行拼凑,如一共拿一张 10 元和 8 张 1 元;一张 10 元、一张 5 元和三张 1 元等。又如,某个学生计算较慢,去讲台上取钱时,发现已经没有“10 元”钱了,那么他就需要根据讲台上所摆放的钱币进行科学计算。这些探索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以提升难度。比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几个文具价格的计算;设置一定的条件,如用 20 元最多可以买多少支铅笔?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需要在充分发挥自身创新思维的基础上,与队员进行良好的合作,如负责计算价格的学生在计算完
5、毕以后直接告知站在讲台上的学生,该学生立即拿出相应的纸币交给负责买东西的同学,后者则迅速给“售货员”,然后获得相应的物品,并将放在指定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自身的创新思维,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比较有利的。二、传授学生质疑的方法质疑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学生要想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具备较强的质疑意识,针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然后借助疑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熟知数学原理的推导过程;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理清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久而
6、久之,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学好小学数学学科、夯实数学基础提供重要支持。考虑到小学生阅历较少、质疑能力较弱,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会存在不会质疑、质疑不合理等情况,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质疑技巧,使他们敢质疑、能质疑,从而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本刊视线专题TIANJIN EDUCATION1717第一,注重示范质疑。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好示范,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思维与行为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质疑方法,从而养成科学质疑的良好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以 分类与整理 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分
7、类与整理的精髓,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可以借助“为什么”启发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比如:“为什么要将这几个图形放在一起?”“为什么要这么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逐渐意识到自身在分类过程中的不足,并找到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最终牢牢掌握与分类、整理等有关的知识。第二,注重针对重点或难点质疑。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完善,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对此,教师应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通过对主要内容质疑的方式,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仍然以 分类与整理 为例,对小学生而言,掌握多种分类方式是难点,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找出第一种分类方式以后,教师可以询问他们是否还能找出其他的分类方式。此外,部分小学生活泼好动,在独立思
8、考一段时间以后,仍然找不出不同的分类方式,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不妨播放一些励志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继续下去的力量;或者配上一些节奏舒缓的歌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新的分类方式,从而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精髓提供重要支撑。第三,开展质疑比赛。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妨引入竞赛机制,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促使其养成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最终实现创造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找出图片中的不合理之处,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会不
9、断回忆相关的知识,然后合理组织语言,讲述自己的质疑。比如,当学生看到小强只有1 厘米高时,他们就会知道这是不合理的,故而“1”后面的长度单位是不对的,应改成“米”;又如,当学生看到一袋大米重 50 克时,就会知道这是不合理的,应将“50”后面的单位改成“千克”。诚然,学生的质疑能力较弱,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疑不合理的情况,对此,教师切莫指责,而应该用温和的语言阐述不合理的地方,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创设自由的质疑氛围。对赢得比赛的小组,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质疑经验,供其他学生借鉴,促使学生找到质疑的诀窍,从而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三、注重变式教学所谓变式并非改变原有的
10、意思,而是将原来的描述换成另一种叙述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数学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朗的状态,便于小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获得创新思维的有效激发。这样一来,学生既掌握了顺向思维的诀窍,又掌握了逆向思考的方式,对学习效果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小亮的花比小佳的花少 5 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述为“小佳的花比小亮的花多 5 个”“小亮的花再增加 5 个就和小佳同样多了”“小佳的花再减少 5 个就和小亮一样多了”。在解答数量关系较为隐蔽的题目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原来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科学变式,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理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快速找到解题方
11、法。又如,当出现这样的题目:在含盐 20%的盐水中加入 18 千克的水,盐水的浓度变成了 16%,请问改变后的盐水是多少千克?针对这一问题,若按照原来题目的叙述去探索,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则很难解答。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将题目改成:在盐水与盐的比例是 20:4 的盐水中加入 18 千克的水以后,两者的比例为 25:4。学生通过分析就会发现,盐并非发生了质量方面的变化,只是水增多了,盐水的重量有所增加,比之前多了 5 份,换言之,这 5 份盐水与所加入的 18 千克是相对应的,于是很快就能找到解题思路。变式教学法要求学生不能改变原来题目的意思,要想做到这一点,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创新
12、意识,从多个角度探索正确的阐述方式,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挥是较为有利的。故而,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变式训练,使其明确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掌握正确解题步骤的同时,获得思维灵活性的提升。四、善用激励法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学习动机缺乏、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激励法,引导学生突破旧有思维的局限,切身体会到数学本刊视线专题187/2023知识的实用性。这是因为激励性语言可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动力,特别是他们在频繁得到教师的表扬以后,学习数学的信心将明显提升,这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激励教学法,以激发学生
13、的创新意识,调动他们的数学思维活力,使他们在激励作用的推动下,迸发学习数学的激情,从而自主展开创造性的独立思考活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希望得到激励的心理特征,将激励教学法巧妙地渗透到训练活动中,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与“乘法”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在授课中,可以让学生将之前所收集到的若干个小石子摆在桌子上,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计算小石头的数量。有的学生在固有思维的影响下,会选择一颗一颗地数;有的学生会 将石子分成数量相等的小堆,然后将所有小堆的数量进行相加,最终得出总数量;还有的学生会尝试运用乘法口诀,寻找正确答案。不同的学生在解答同一问题时会选择不同的
14、解法,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第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活跃性不够。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相应引导,让学生尝试从新的角度探索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你的答案是正确的,真的很棒,想一想是否还有比较省时间的方式呢?”五、加强游戏元素的融入数学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质上是让小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养成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游戏是多数小学生都喜欢的活动,将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从而减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抵触情绪,使学生结合自己在参与游戏中的体验,探究化解疑问的新
15、方法,为思维创新性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础。比如,在学习与“加减法”有关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入“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首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个小组;其次,每个小组经过协商派出一名代表扮演“老鹰”,当“老鹰”抓到“小鸡”以后,扮演“小鸡”的小学生要走出游戏场地,让位于队伍末尾的学生扮演“小鸡”。若学生始终没有抓到“小鸡”,则判定该组学生全员淘汰。其间,教师可以结合游戏开展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如“这支队伍中少了两只 小鸡,请问还剩多少只呢?”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我说你来做”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三组,按照教师所说的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比如教师说:“有 3 只小鸟”,则第一组需要 3名学生出列
16、,站在指定的位置。教师又说:“又飞来了 5 只”,第二组需要 5 名学生出列,站在场地上 3名学生的身后。教师提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第三组的学生要说出答案,也就是“8”。这样一来,学生就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加法的精髓,这对他们计算能力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学生掌握游戏规则以后,教师可以增加游戏难度,比如说出数字“9”,让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的学生自由组合,第三小组的学生检查前两个小组的学生组合是否正确,若正确,则这些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若错误,则需要重新组合。学生开始可能会因为没有领会游戏精髓而频频出现组合错误的情况,但是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多,他们会找到快速组合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
17、,学生既掌握了加减法的规则,懂得两种计算方式的区别,又增强了创新意识,懂得从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数学基础的夯实是极为有利的。此外,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并非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尤其是小学生,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特别是后进生,不能因为他们未积极配合教师或创新思维能力没有明显提升就一味指责,而是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鼓励他们寻找改进的有效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六、结语总而言之,创新是国家得以繁荣强盛的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开始。数学学科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对尚未形成抽象思维的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数学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应保持高度的耐心与恒心,针对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入相应的游戏元素、实施变式教学法、传授质疑方式等路径,引导学生寻找改进的有效方式。(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