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6073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May2023年5JOURNALOFSHANGQIUNORMALIUNIVERSITY月No.5Vol.39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3 9 卷第5期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于汝清(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 0 3 1)摘要: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并逐步融入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争相进行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通过数字化转型,形成数据驱动的新型教育生态,构建更加卓越和可持续的高等教育新体系。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选代的长期过程。通过对数字鸿沟、信息孤岛、顶层设计、教师应用能力等发展困境因素分析后发现,脱困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国内

2、外成功经验与创新研究表明,改变对高等教育的传统认识,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数字微认证,展现属于高等教育数字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途径。关键词: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数字微认证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2-3 6 0 0(2 0 2 3)0 5-0 0 9 0-0 6世界范围内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动社会和经济领域的突飞猛进。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促进了社会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催生了数字经济。高等教育也顺势搭上了数字技术的快车,高等教育在内涵领域与应用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互联网+高等教育成为当今和未来高

3、等教育发展的突破点。一、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竞相进行数字化转型在国外,数字化转型概念最早是由马卡斯公司在其2 0 17 年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从此被教育界广泛引用。2 0 2 0 年,“教育数字化转型联通学校赋能学生”的重要倡议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电信联盟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布,倡导在教育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同年,“数字化世界中的高等教育转型为全球公益服务”由国际大学协会发布,号召全球各级别高等学校对高等教育进行带有明确指向性的数字化转型。“2 0 2 0 年十大IT议题一一推动数字化转型”由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表,内容侧重阐述了如何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2 0

4、 2 1年,教育指导性文件数字教育行动计划由欧盟在其内部教育领域内发布并推广。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全球政策指导性简报中也鲜明地强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使命。O在国内,2 0 17 年,国务院印发了重要指导性文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互联网+教育”的创新领域,全面研究并运行“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教学模式,使其成为未来社会教育服务的新业态。2 0 18 年,教育部及时调整了教育工作重点,推出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以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两个重要文件,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在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运用,体现出了教育部在全国教育

5、领域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及推广数字信息化教育的决心和意志。2 0 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教育领域的长远规划性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突出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带给中国教育领域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运用长远规划的意识和工具全力推进现代教育的科学发展。2 0 2 0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 0 2 0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成了重要切人点,全面开展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手段支撑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 2 。2 0 2 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

6、系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教育领域进行收稿日期:2 0 2 3-0 3-16基金项目: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智库重点基金项目“公安学基础理论与学科体系研究”(2 0 2 2 XKGA0100)。作者简介:于汝清(19 7 1一),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91于汝清: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第5期数字转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同年,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试点在教育部批复下正式成立,标志着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人实施阶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 0 2 2 年工作要点中,正式提出“要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标志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全面进人攻坚阶段 3 。2 0 2 3 年2月

7、13 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所作的主旨演讲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全面阐释了中国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教育数字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4。2 0 2 3 年3 月2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 0 2 3 年工作要点正式发布,其中的第五点即“深人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塑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优势”中,明确阐述了加强高等教育数字化理论研究,布局建设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研究基地,以中国范式构建一整套国际标准 5综上,世界范围内,不同层级的教育领域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当今和未来发展改革的突破口,数字化转型也必将助力教育创新向更高层次发展。二、脱困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高等教育

8、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其中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意识、技术支持以及制度约束等诸多因素,每一方面的发展困境都是制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所绕不开的,也是高等教育需要正视和面对的 2 O(一)填平“数字鸿沟”是解决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所谓数字鸿沟是指对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及资源的富足拥有者与匮乏者之间存在的落差。这种落差存在的单位可能在国与国之间,也可能在同一国家的不同产业、阶层之间,更有可能存在于不同个体之间。数字鸿沟存在的形式主要包含数字应用技术和数字资源两个方面,分别由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原因产生。作为数字应用技术拥有者和匮乏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与每个人所体现出来的

9、学习能力和意识高度相关,这也很容易地理解一名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数字信息技术的人与不学无术的人之间的鸿沟差别数字资源拥有者和乏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这也是数字鸿沟存在的主要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数字资源也会演变为一种社会商品存在,也就具备了商品价值。具备经济实力的地域和个体就会拥有更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而无力支付费用的地域和个体就会被无情地抛向数字鸿沟的底端。近些年,虽然全国范围内网络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普遍加快,这种接人性差别在缩小,但是5G网络的发射设施、接人数量以及5G网络接收终端的普及率还是让数字鸿沟在一定时期内显著存在 6 数字鸿沟给高等教育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鸿沟

10、两侧的不同人群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不均等,由此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在疫情期间显得尤为明显。在新冠疫情集中爆发期间,各大高校在教育部的号召下,开展“停课不停学”的活动,身处农村的学生与身处一线大城市的学生相比,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数字鸿沟的高不可攀和不可逾越填平数字鸿沟是解决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而政府和通讯企业的联手,则是填平数字鸿沟的压舱石。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充分发挥了管理能动性,在偏远贫困地区积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有效抑制数字鸿沟扩大。目前,我国数字技术整体水平发展较快,市场覆盖面快速增长 8 。近年来,我国数字信息技术和各种平台经济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人工智能技术和云数据技术创新能力

11、增强,远程授课、互联网教育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技术应用场景日益广阔,为互联网普惠效应的体现和数字鸿沟的缩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地区、贫困偏远地区实施了一系列通网通宽带举措,早在2 0 13 年,我国就已经提出了“宽带中国”理念,要求提高宽带覆盖率和接人能力。2 0 2 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工作。截至2 0 2 1年末,我国行政村都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地区的宽带用户总量已经达到1.58亿户,较上一年度同期上升11%,全国乡镇镇区5G覆盖率超过8 0%,农村地区通信困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9 。2 0 2 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化

12、产业体系建设,尽快建成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构建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的增长引擎 9 。网络硬件设施的改善,可以让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能拥有信息高速公路的无差别通行权,在数字资源的利用上填平数字鸿沟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二)联通“信息孤岛”是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所谓“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都很注重自身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甚至投人了不菲的资金,有的高校聘请专业团队重金打造的各类型信息化管理系统名目繁多,但是却由于922023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彼此之间

13、并没有数据共享和兼容,数据?余致使各个系统之间犹如彼此孤立存在的孤岛一样看不到应有的活力。信息孤岛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独立存在,互不共享。传统的综合性大学院系之间、专业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由于所负责的职能分工不同,大多都是各自为战建立起独立功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些管理平台之间互不交融,彼此信息不能共享,制约了高校利用有效信息研判并制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质量,造成信息孤岛的客观形成。例如,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以及人事组织管理系统等。由于开发单位不同,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标准和维护体系无法达到统一,这使得在同一所大学的各个信息系统无法做到高效统一,无法

14、步调一致地相互兼容,严重地制约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效率 9 。为了解决这类信息孤岛状况带来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效率问题,在高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必要建设一个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第三方一体化平台,整合高校内部各部门信息系统,将各种类型的应用系统进行链接,实现一体化的数据服务,达到全校信息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10 二是高校之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均衡,互不共享。由于种种原因,各种类型的高校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总体而言,9 8 5、2 11、“双一流”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存在着明显的保有量优势。优质院校的差别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线城市以及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居多,东北

15、次之,而中西部地区有些省份甚至还没有一所高校人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同时,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科以及专业设置片面追求全面完整,趋同化的问题日益显现,优质教学资源不能共享也带来了低档次重复建设问题。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用以在不同的教学资源保有者之间或者教学资源保有者与需求者之间进行资源共享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应责任与业务、知识产权所属以及利益分配等相关现实问题上进行政策引导,这也是数字化资源在高校间不能共享的根本原因。在平台搭建方面,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目前还尚未全面建成高校间用于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持平台。这种现状造成高校间即使建立了资源合作共享意向,也很难实质性地将信息和资源

16、共享加以具体实施 12 。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共享是一项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高效率途径,需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发起并建立协调机制和领导工作机制,在软硬件建设方面为高等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就目前状况而言,利用“虚拟教研室”的形式在教学单位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途径。所谓“虚拟教研室”是指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虚拟网络空间建立的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虚拟教研室打破了地域限制、高校限制、学科与专业限制,既保有实体教研室的存在形式,又是建立于虚拟网络环境中的教师教研协作组织,是一种协作共享的教研新形态。2021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开展虚

17、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 0 2 1】10号),通知强调,力争通过3 一5年的努力,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覆盖面广、功能完备的虚拟教研室,达到“打通组织堵点,克服沟通难点,催生共享增长点”的效果,拉开了高校基于互联网建设的基层教学资源共享的序幕。虚拟教研室以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协作共享、坚持分类探索为建设原则,以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为基本任务。根据实体教研室所在空间位置的不同,虚拟教研室可以建立在同一所高校的相关教研室之间,也可以建立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高校相关教研室间,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高校间的相关教研室之间建立,达到充分利用各个教

18、研室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的效果。就虚拟教研室的类别而言,根据资源需求的不同,可以依据课程(群)成立教学类虚拟教研室,也可以依据学科、专业的相似度成立建设类虚拟教研室,还可以依据教学创新与改革研究项目成立专题类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框架下的基层教学组织单位可以依托网络空间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方面协同共享优质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视频、教学设计等相关教学资料,在教学管理上分享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依托虚拟教研室的形式,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为教学单位之间共享优势资源创造有利条件 13(三)抓好“顶层设计”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布局的关键“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

19、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目前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多还处于较为低端的重复建设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现象。高等学校各层级之间协调与配合不足,少有从整体战略高度去统筹全校的数字信息工程建设,没有把93第5期于汝清: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数字化转型工作列为中长期规划,较看重短期效应,追求部门目标,忽略了数字信息化从全局角度出发的整体布局,违背了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数字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初衷解决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目前存在的松散管理的现状,需要从顶层设计人手,并且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高校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顶层

20、设计需要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在微观层面要与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注重课程教学数字化,建设智慧化教学平台以及与智慧课堂相匹配的信息化教室等软、硬件教学设施;注重课程建设数字化,利用优质师资大力发展MOOC、SPO C 等线上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接受到最优质的师资授课;注重教学相关因素的协调配合,要充分考虑到高校所在的地域文化、高校文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产学研的发展状况,统筹兼顾将各因素利用数字化工具融入特色化教学系统。在宏观层面要与国家教育方针相协调,执行国家教育数字化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资源,发展高等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使相关要

21、素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全面形成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的良好发展生态 14O(四)提高教师的数字信息化应用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直观体现多年以来,高校教师已经习惯于在传统课堂上挥洒自如地为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教室成了教师们展现自我的人生舞台,很多教师在实体课堂上享受着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乐趣。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常规的教学情境,随着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指令的下达,高校教师们不得不拾起数字化信息工具,在边学边用中,开启了全新的教学旅程。在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下,高等学校的教师要尽快适应新技术革命,强化自我终身学习的意识。建立在数字化转型基础上的高等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将数字信息应用技术融人教学的

22、能力。这些能力包含办公软件、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常用社交媒体软件等数字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包含掌握基于智能终端,具备自主设计和制作各种开放在线课程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能力;包含掌握利用社交媒体生成教学资源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等。教师只有了解数字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基本方式,及时诊断教学中存在的运行问题,借助数字技术解决相关问题,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应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才能使课程达到高阶性、创新性,才能实现具备挑战度的教学效果 15为了能够使教师具有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需要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以及高校层面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相关制度建设,为教师营造快速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的条件。2 0 2

23、3 年2 月13 日召开的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旨在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16 。这也体现了国家对数字化教育教学的重视。三、数字化转型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近现代大学起源于12、13 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培养社会各类型人才的圣地,并且有了属于自身的固有特征。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传统大学的固有思维和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作出适当的调整。(一)打破传统大学固有办学形式的制约,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当前的社会劳动与就业分工正

24、在向着精细领域发展,专业和技能的细分程度与社会就业需求紧密相连。高等教育所面对的学习对象也正在发生着学习需求的改变,学习者不再满足于高校给自己程序化设定好的学习内容,充满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正在冲击着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由于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起点不同,对自已未来从事的就业方向和个人发展期望值不同,这些充满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必然会成为教育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肩负着高等教育的高校要紧随社会需求步伐,有意识地开展差异化教学和精准教学。但是就目前大学所固有的办学形式而言,想要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需要一定自我革命的勇气。首先,当前高校的办学存在形式都是以门类、学科、专

25、业以及课程为办学主线,以年级、班级为管理单位,对学习者进行整体无差别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在教学运行中,教师更注重的是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其次,当前的高校作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单位,高校之间彼此地位平等而且教学资源共享有限,难以利用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强强联合解决个性化教学的难题;最后,当前高校更加重视学历教育,对短期的继续教育关注不够,继续教育学习者难以感受真挚的情感沟通,影响了个性化学习的潜在需求。随着高等教育资源供需两端的变化,高校应该以怎样的办学形式去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高等教育要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9420233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才在知识和技能上的需求变化,及时转变思路

26、和做法,走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最前沿的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引人订单式的教育模式,用精准的个性化教学来弱化或者取代传统模式下四年制的大学本科教育以及建立在本科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机制,逐渐重视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更具有实用性的、更具有模块定制功能的、更具有全天候学习条件的教学服务,使得教学效果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更加具有直观性和针对性 17 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驱动之上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服务,既可以规模化监测和精准识别不同学习者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又能够满足所需要的技术条件为高等教育学习者提供智能化教学两端的服务,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支持。(二)弱化传统学历、学位

27、认证,使数字微认证步入主流行列传统高等教育的学历、学位认证,是建立在学习者消耗一定学习年限的基础上,并且要求在完成相应系列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的条件下才能获取的资格认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观念的迅速更新,学习者对传统学历、学位获取过程中所需要较长的时间消耗以及高额学费消耗会越来越在意,他们会考虑大学学位的真正价值与获得好工作的必然联系。学习者会在获取学位与获取技术和能力之间作出选择,而选择后者的比例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也反映了学习者越来越务实的倾向。在传统大学学位价值下降的同时,数字微认证凭借其素质导向、需求导向、个性导向以及短期高效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取代传统大学学位而最受

28、学习者欢迎的一种全新的知识和能力认证形式。数字微认证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观学习成果认证模式,是用以证明学习者在特定的技能或知识领域已经获得能力的非学位认证体系。高校要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给学习者提供模块化、个性化、全天候的受教育机会,让高等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适宜的学习平台,使其成为未来数字微认证的主力军。此外,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数字微认证项目,有助于高校的培养目标与学习者在工作中所需要的针对性能力之间建立更紧密的结合,学习者可以依据社会现实的就业岗位需求来定制学习规划,最终在未来的就业中取得成功 18 在可预见的未来,使数字微认证成为高等教育的下一个突破点,需要

29、研究并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社会认可度问题。根据国外高等教育数字微认证的实践运行情况,提高全社会对提供教育资源的相关机构与受教育需求群体对数字微认证的全方位认可度是实现数字微认证长久生命力的基础和保障。可预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等学校对于四年制大学本科以及建立在本科学历教育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在现行学历、学位证书授予制度仍然会存在。同时,数字微认证作为传统学历、学位认证的补充形式,在一定时期内与传统学历、学位认证形式共存并最后成为可替代的学习成果认证方式。这需要建立在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学习者等全社会面认可的基础上。要求高校在建立数字微认证形式之前,作好社会需求调研,完善优质的师资配备

30、,形成适宜的数字化远程教学环境等必要的准备,并确保在此基础上所创建的数字微认证项目处于社会需求的最前沿和知识技能评价的最权威,能够获得全社会的一致认可。二是安全性问题,安全性是影响数字微认证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制约条件。首先要保障学习者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为了客观评价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数字微认证系统会全面收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果的痕迹资料,以满足数字微认证系统对学习者进行认证评价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在数字微认证系统中所形成的个人信息、学习成绩、研究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等个体隐私信息应该受到全面的保护。那么,如果学习者的个体隐私信息不能得到很好地保护,由此带来的安全性问

31、题将对学习者构成信息侵害。其次要保障认证数据的完整性。当学习者完成学业并达到了高校对学习者的评价要求后,高校为学习者所提供的数字微认证形式主要包括数字徽章和数字微证书两种。如果数字徽章或者数字微证书受到恶意修改、删除等攻击,数字微认证的数据完整性将遭到破坏,就会使数字微认证结果失去了其应有的合法性。最后要保障学习者准确的身份认证和识别。数字微认证相比传统的纸质化学历、学位证书认证,具有防伪和不可复制的优势,这要求数字微认证系统准确识别和确认学习者的真实身份信息。一方面要求数字微认证系统要在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申请环节就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身份认证与识别,利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工具确保参与学习者与学习

32、申请者是同一个体;另一方面在培训或者教学运行过程中,数字微认证系统要确保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提交的学习情况数据真正来自特定学习者而不是第三方;另责任编辑:李维乐95于汝清: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第5期外要确保数字微认证的认证对象是特定学习者而不是第三方。当数字化微认证系统因安全性不足而遭受网络攻击时,受认证的合法个体信息就可能遭到破坏或者恶意篡改,从而使数字微认证系统失去公信力并使得合法学习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1四、结语高等教育是社会获取高级人才的主阵地,数字化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以数字化引领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创新高级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必将成为当前和未来的时代主题。面对高

33、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需要政策制定者、教育教学实施单位、教育工作者、学习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提高思想意识,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数字化转型改革必胜的信心,我国的高等教育必然会迎来一个领先世界的全新局面。参考文献:1李铭,韩锡斌,李梦,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挑战与对策 J.中国电化教育,2 0 2 2(7).2林邓伟.“5G”背景下的高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研究与探索 J.焦作大学学报,2 0 2 1(3)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2 0 2 2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高司函【2 0 2 2 1号)Z.2022.4教育部.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

34、主旨演讲EB/OL.2023-02-13.http:/ xwfb/moe_176/202302/t202302131044377.html.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2 0 2 3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高司函【2 0 2 3 1号)Z.2023.6谢艳华,李云龙.“互联网+高等教育”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研究 J.大学教育,2 0 2 2(8)。7袁彦.大数据教学平台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路径分析J.科技资讯,2 0 2 2(6).8黄孝章,代曼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 0 2 1(42).9周慧珺,邹文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鸿

35、沟的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 J.当代经济管理,2 0 2 3(3).10南静,张天维,陈雪.基于一体化平台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方案 J.电子技术应用,2 0 2 2(9).11韩雪童.大数据时代个性化学习的技术曲解、本源廓清与突围路径 J.电化教育研究,2 0 2 2(6).12陈辉,熊璋.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研究 J.中国高等教育,2 0 2 2(9),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 0 2 1)10 号)Z.2021.14徐晓飞,张策.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的要素与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 0 2 2(7)15韩锡斌,陈香好,刁均峰,等.高等教育教学数

36、字化转型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 0 2 2(7).1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科信函【2 0 2 2 58 号)Z.2023.17刘晓峰,兰国帅,魏家财,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宏观趋势、技术实践和未来场景:2 0 2 2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0 2 2(2).18王静贤,周恬,陈忠祺,等.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与技术探析 J.中国教育信息化,2 0 2 2(9).19程醉,李冰,张晓玲.数字微认证推动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创新 J.中国教育信息化,2 0 2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