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春晚:乡土文化的栖息地——基于丽水乡村春晚的调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6006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春晚:乡土文化的栖息地——基于丽水乡村春晚的调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春晚:乡土文化的栖息地——基于丽水乡村春晚的调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春晚:乡土文化的栖息地——基于丽水乡村春晚的调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5 卷第4 期Vol.45No.4丽水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2023年7 月July 2023乡村春晚:乡土文化的栖息地基于丽水乡村春晚的调查罗涛(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贸易学院,浙江丽水3 2 3 0 0 0)摘要: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流动冲散了传统的乡村社会聚居结构,乡土文化逐渐式微,人们的乡土情也逐渐淡薄了。乡土文化有着被认同与重塑的需求。随着乡村春晚在国内的“异军突起”,乡村春晚成为了拯救乡土文化的“诺亚方舟”。基于此,文章结合丽水乡村春晚调查结果,从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入手,讨论乡土文化的式微症结。研究认为:随着乡村春晚的异军突起,乡

2、间舞台逐渐成为乡土文化的栖居圣地,这有利于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还可以增强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证明了乡土文化的“复苏是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进器关键词:乡村春晚;乡土文化;认同;重塑doi:10.3969/j.issn.2095-3801.2023.04.011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 0 9 5-3 8 0 1(2 0 2 3)0 4-0 0 8 0-0 4Rural Spring Festival Gala:The Habitat of Local Culture:A Survey of Rural Spring Festival Galas in

3、LishuiLUO Tao(School of Tourism and Trade,Lis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shui 323000,Zhejiang)Abstract: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population mobility has disrupted traditional rural settlementstructures,causing the gradual decline of local culture and weakening peoples attachm

4、ent to their hometowns.There is a need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local culture.With the sudden rise of rural Spring FestivalGalas in China,they have become the“Noahs Ark for saving local culture.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of therural Spring Festival Galas in Lishui,this paper discus

5、sed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ecline of local culture,startingfrom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culture.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udden rise of rural Spring Festival Galas hasturned rural stages into a holy place for local culture,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local culture,

6、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peoples recognition of local culture.Furthermore,it has proven that the收稿日期:2 0 2 3-0 3-0 3;修回日期:2 0 2 3-0 3-1 9基金项目: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研究所开放基金资助项目“乡村振兴 背景下浙江区域乡村春晚营建机制研究”(ZY2022D008)作者简介:罗涛,男,湖南怀化人,副教授,博士在读。第4 期revival of local culture can serve as a driving force for the implementat

7、ion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 words:rural Spring Festival Gala;local culture;recognition;reshaping罗涛:乡村春晚:乡土文化的栖息地一一基于丽水乡村春晚的调查81“改革开放”4 0 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获得了巨大发展。但随着城市化推进,传统乡土社会的流动空间受到挤压,乡土味道渐渐消散。往日乡间的“乡土情”只能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乡土文化逐渐式微。基于此,我们应加快乡土文化复苏的步伐,用诸如“乡村春晚”的方式打造乡土文化的栖息地。春节作为中华儿女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家庭

8、团聚与观看春晚是庆祝春节的主要方式,这种习俗习惯深深地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丽水乡村春晚作为乡里人阴历年除旧迎新的一场盛大庆典,用村民喜闻乐见的乡俗节目和贴近生活的乡土符号,呈现出民俗节庆、家族团聚的仪式感,表达着重拾乡土文化的深层诉求。一、乡土文化的式微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是中国人的“根”的。中国千年农耕文明也是建立在“乡土之上”的。在传统乡土社会秩序中,往往依靠乡风、村风等乡土力量便可以实现乡村自治。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传统乡村经济模式被瓦解,村民脱离了“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难以寻觅。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乡土文化也逐渐式微,

9、乡土文化凝聚成的“乡土味”也寻不到踪迹。当可以连接情感的文化断裂,那么我们对所处区域的文化认同也难以建立或维持。乡土文化的式微,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以致影响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国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曾指出,如果是同质的文化构成的圈层,它是一个群体的社会认同、文化认同的基础,并促成了个体发现自我属性并回归该群体的过程。文化认同有着社群性的构成,由源于个体和群体中其他成员的相互联系所共同构成。费孝通也提出了人们“聚村而居”从而产出乡土文化的观点,集体的文化共享是乡土文化的特点之一。但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模糊化”,势必冲淡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乡村

10、人产生了“认同模糊化”或“身份模糊化”,那么这个群体就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即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的双重肘。长此以往将积重难返,加速乡土文化的式微与断裂。综上所述,乡土文化的式微一部分原因在于人口在城市与乡村间的不对等流动。当下人口的流动虽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但人口的流动也加剧了乡土文化的式微。城市化发展需要大量人口作为其动能支撑,农民工成为建设城市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人口资源流动的不平衡导致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的步调是不同频的。多数农民工需要背井离乡,长期在城市里工作。一方面,乡村人对乡村文化和习俗充满想念;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活已经将他们记忆中的乡土文化冲淡。在这样充满矛盾

11、感的生活中,乡土文化不知不觉间变了味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 0 2 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2 9 2 5 1 万人,比2 0 2 0 年增长2.4%。外出农民工1 7 1 7 2 万人,年增长1.3%;本地农民工1 2 0 7 9 万人,年增长4.1%。随着外出务工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大,离开广衰乡土的人也越来越多。土地与生计不能再画上等号,城乡间的流动性逐年变大,人们与乡土空间的黏性则在不断减小。农村生产模式变成了“从集体到个人”,乡土文化就这样在浩荡的进城队伍中式微。二、乡村春晚异军突起自丽水“乡村春晚”起的“村晚热”被学者们广泛关注以来,乡村春晚在国内有着异

12、军突起之势态,尤其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宏观背景下,很多地区将乡村春晚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据统计,丽水82村晚的演出场次从2 0 1 3 年的1 1 3 台,到2 0 2 0 年的近1 0 0 0 台,实现了乡村春晚的燎原之势。目前丽水市已创成乡村春晚示范县6 个,每年农民自创节目超过1 1 0 0 0 个,行政村自办春晚、联办“村晚”覆盖率近6 0%。以上种种数据表明,丽水乡村春晚已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乡村春晚异军突起,证明了乡土艺术的旺盛生命力与快速传播力。可见,乡村春晚具有打破城乡隔阅、重拾乡土文化的作用。乡村人重拾乡土记忆,对乡土记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内容丰富的乡村春晚便是实现乡土文化认

13、同的重要途径。同时,乡土文化认同的形成将会促进城乡居民相互接纳、彼此抱团、集体凝聚的良好生活状态的生成。乡村春晚助力乡村的振兴,承担了文化资源供给的重要角色。每年的乡村春晚是当地人期盼的盛会,全家老少一起看春晚,甚至于参与其中。乡村春晚激发出了他们传承自已乡俗文化、积极传播乡土文化的能动性。这促使回乡村民对民间艺术、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反哺现象出现。乡村春晚的节目中饱含乡土意味、民俗气息,精准地抓住了人们游离的心。丽水当地乡村居民认同家乡的乡村春晚活动,不少城市居民也积极参与其中,向往着过年期间去参与、观看乡村春晚。因此,乡村春晚这类群体民俗活动具有专属的社会融合属性,是影响乡土文化重构的重

14、要因素之一。村民们进城后,对家乡许多难忘的民俗活动念念不忘。他们或现场参与或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录制转发,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乡村春晚的发展。在乡土文化重构的过程中,乡村春晚具有怎样的价值成为大家关注的又一重点问题。被誉为中国乡村过年之文化样本的“月山村晚”,是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草根村晚,经历了4 0 多年的风风雨雨,已成为著名的乡村文化品牌。以第4 3 届月山村晚为例,村晚主题为“岁有余庆圆梦过大年”。我们可以看到融入了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带货等环节,演员们也是本色出演,演出的多数道具是来自田间地头的农具,丽水学院学报演员们衣着朴素,手持农具,欢欣鼓舞把歌唱。摄像机对演员面部

15、进行特写拍摄,增强了演出感染力,激起观众的情感认同。乡村春晚的异军突起,彰显了我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乡村春晚依靠着顽强的草根生命力,贡献了扭转乡土文化式微的一份力量,正如乡村文明在按照自身的逻辑延续着,乡土文化在不断转换形式的过程中也在发明着传统4。丽水乡村春晚节目包含乡村生态、乡村生活、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内容,村民们将地方乡土文化资源搬上了荧幕舞台,尊重乡土文化的真实性与本源性。这样的丽水村晚具有了号召性与时代性,上演的乡土节目与时代相接轨,使乡土文化认同成为不确定发展中的一种确定性习惯。三、乡村春晚:乡土文化栖居之地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着领先于世界的农耕文明,传承下

16、来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村落风俗呈现着乡村生活的方式、观念和意义。村民共筑的乡土文化,是乡村人的信仰、行为和意识的集合。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乡土文化的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化解乡土文化认同“迷失”的问题。乡土文化象征了国家的底蕴,乡土文化也是上层建筑构建过程中最底层的支撑。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求我们要重拾乡土身份与文化认同,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根本需求之一。乡村春晚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对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农村居民本土依存度、农村社会凝聚力、农村治理温情度将产生重要助推作用。尤其是乡村春晚表演者的衣着造型、道具、演唱、动作等,皆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将乡土文化传承拓展到最大化。

17、丽水乡村春晚从多个角度诠释了乡土文化认同的本质和内涵,村民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他们对包括乡村价值规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艺术等认同在内的相对稳定的文化模式产生某种满足。丽水乡村春晚所呈现的乡土文化元素,已成为乡村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招牌。草根气十足的2023年第4 期民俗艺术是乡村春晚表演的灵魂,表演者与观众的即兴互动交流也成为一个亮点。在丽水月山,表演者会邀请观众上台表演,把城市来的游客当作亲朋好友,传统“乡土关系”就这样在热闹氛围里建立起来。月山乡村春晚塑造的“回家的氛围,正是乡土文化“精、气、神”的展现。丽水乡村春晚通过乡土空间再造乡土文化,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可以为其他地区乡村文化发展

18、借鉴的健康模式。无论是利用民间艺术的特性还是记忆中留存的乡土回忆,乡村春晚建构的乡土认同以个体、群体乃至家国情感为纽带,从城乡人的意识觉醒入手,借助民俗传统中“回家过年”的特殊“使命”,使人们确立内心的归属,完成对归乡人的文化认同,继承与延续乡土民风,完成文化崛起的信心建构。充满乡土气味的家,是很多人心头忘不掉的味道,更是乡村人的精神家园。月山乡村春晚正是将“家”的元素融入演出的众多节目中,以线上线下同步的传播模式,营造了一个归乡人“思家”的情感画面,将海内外的观众的个体情感置换到群体构建“大家庭”的和谐场景中,确立了城乡居民共筑“乡土文化”的共享身份。以第4 3届月山村晚的主题为例,乡村春晚

19、可以有效观照广大乡民的乡土文化认同,体现的是人们寻求乡土的渴望,“进城”后的人们感到现实中的家乡已经变成了异乡,人们开始寻求乡土,期盼精神与心灵的回归,在对“乡土”的寻求中得到内心的安慰。正是通过演员们的情感传递,观众对乡土文化产生情感的认同与回归。他们通过记忆里熟悉的乡土味道、民间艺术,找到与乡土情感产生弥合的点,而这一情感的认同,最终在被乡村春晚感染的氛围里完成。乡土身份的回归建立在温暖的“乡土舞台 基础之上,乡土文化认同的重塑是要区别于过去的迷离的身份。当下的观众能够在乡村春晚的平台上齐心协力,打造出乡土文化宜居的栖息罗涛:乡村春晚:乡土文化的栖息地一一基于丽水乡村春晚的调查圣地,这需要

20、乡村春晚的同化力和心理安抚,这种“回家”团圆看春晚的精神寄托,能够更好地建立村民对乡土文化更进一步的认同感。四、结语打造乡土文化的栖息地不可能一而就,立足于现实情况,支持乡村春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丽水乡村春晚异军突起,让我们看到了“乡土情”的延续。乡村春晚是农村人的坚守和奉献,也是乡土文化延续和创造的有效途径,我们需要建立乡土文化的重构路径。丽水乡村春晚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原则,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精神桥梁的加固连接。乡土文化主体性的回归,可帮助广大农民树立乡土文化自信。此外,以乡村春晚引领乡土文化发展,以乡村春晚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进一步强化乡村的凝聚力,激发出村民的文化创造

21、力。参考文献:【1 闫婧.网络社会与国家: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探究 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 0 1 9(1 1):1 5.2郭星华,李飞.漂泊与寻根:农民工社会认同的二重性J.人口研究,2 0 0 9,3 3(6):7 4.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 0 2 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N.人民日报,2 0 2 2-0 3-0 1(1 0).4孙庆忠.离土中国与乡村文化的处境 J.江海学刊,2 0 0 9(4):136.5王沛,胡发稳.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1,4 0(1):1 0 1.6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9 7(4):1 0 9.7帅丽芳.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丽水“乡村春晚”为例 J.丽水学院学报,2 0 2 0,4 2(6):1 1.8陶维兵.新时代乡村民俗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创新路径J.学习与实践,2 0 1 8(1):1 3 3.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