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5655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6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 教法907/202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 李正琳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情境是基于实际生活或虚构的情景,涉及数学概念和技能,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也没有详细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同时

2、,在相关问题情境讲解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不够深入,难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意识,从而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创设相关问题情境成了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进行深入分析,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一)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紧扣数学教材基本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数学基本知识充分融入实际的数学问题中,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知识,明确各种题型的解决方法,从而为学生数

3、学知识的学习积累经验。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增强数学问题意识,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时存在的疑惑,并引导学生发散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其数学能力。(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十分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活跃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一些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点,学生更是无法掌握,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此外,问题情境还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

4、识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熟悉的图形 时,教师借助希沃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向小学生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然后向学生呈现各种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回答在生活中都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存在的问题(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缺乏针对性 在新课改政策指导下,教师逐渐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前未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5、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掌握得不够透彻,未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数学知识储备等不匹配,从而难以真正发挥问题情境教学的价值。同时,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忽视了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环节,只是一味地按照相关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计划进行讲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未紧扣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情境的创设与教材知识的联系度不大,导致学生无法将问题情境与课本教材相结合,难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阻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二)问题情境的创设缺乏实质性内容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

6、师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时过于重视情境的创设形式,忽略了对该问题教学 教法TIANJIN EDUCATION9191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基本公式等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同时没有完善问题情境中的细节部分,使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流于表面形式,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吸收理解数学基本知识。除此之外,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多边形的面积 时,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只重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掌握情况,而缺乏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分割思维等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图形时无法正确求出图形面积。该种教学方式达不

7、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养。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一)问题情境创设应联系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时,不仅要紧扣教材内容,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 时,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向学生展示钟表的运动过程,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时间的基础知识,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

8、算关系,带领学生感受时长,加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教师通过希沃白板向学生呈现钟表,带领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以及钟表中大格、小格所代表的含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向学生展示多个时间点,让学生说出是什么时间。最后,带领学生熟悉基本的钟表知识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周末小明在家看动画片,他 9 点 10 分开始观看,一共看了 30 分钟,那么小明是在什么时间看完动画片的?请在屏幕的钟表上拨出小明看完动画片的时间。”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

9、比赛,每两名学生为一组,一名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算出正确时间,另一名学生用希沃白板上的钟表拨出该时间,用时最少的一组获胜。该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生活出发,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二)问题情境创设应具有开放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数学问题的设置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多个维度看

10、待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熟悉小数 的教学中,在讲解小数比拟大小的知识点时,教师讲解完小数比较的方法与原则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有红色和白色两条彩带,将红色彩带剪去 0.5 米,又将白色彩带剪去 0.5 米,请问这两条彩带剩下的部分哪一个比较长?”教师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讨,并为学生准备各种长度的彩带,让其自行选择,进行小组实验,从而得出答案。在此过程中,可能有的小组只有一个答案,也可能有的小组有两个或三个答案,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代表讲述该小组的分析过程。随后,教师通过希沃白板将红白色彩带相等、红色彩带比白色彩带长、红色

11、彩带比白色彩带短三种情况分别进行动态演示,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该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其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数学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树立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问题情境创设应具有多样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时,应注意情境设置的多样化。创设多元化的数学问题情境,既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以数学教材内容为教学主线,充分考虑学生

12、的接受能力,借助希沃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进行吸收,进而提升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应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组织学习小组,共同进步。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数教学 教法927/2023据的表示和分析 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数据分析整理方法,熟悉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数学问题来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提升学生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将数据来源以及数据整理后的图表呈现给学生,为学生讲解如何分析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其次,教师向学生展示统计图表,询问学生从中可以

13、得到什么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最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班一共有40 人,要想统计全班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的情况,应该怎样做呢?”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派小组代表讲解本组的做法。该种教学方式从多个角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构建多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问题情境教学中应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前期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要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的进步指

14、明方向。同时,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状态,以便及时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匹配度更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答案准确性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思考方向和课堂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利用积极的情绪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线与角 教学中,在讲解影响角的大小因素时,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演示角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在变化时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在观察角的动态变化示意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分析得出:在角慢慢变大的过程中,角的两条边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夹角却在变大。该学生

15、的分析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语言不够简练,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回答,对该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同时利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肯定与赞扬,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综上所述,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16、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教学方法。四、结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有意义的背景中进行学习,从而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问题情境不仅仅是简单的题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问题情境也为学生提供了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借此促进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入问题情境,并将其融入各个数学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

17、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问题情境的运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探索,尊重他们的思考路径和解决思路。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利用积极的情绪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综上所述,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地运用问题情境,创造更多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一般课题“情境问题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728)阶段性研究成果。(邱瑞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