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座谈会观点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5459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座谈会观点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座谈会观点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座谈会观点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 第 4 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25,No.4 2023 年 8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ug.2023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座谈会观点综述 田学斌1a,刘 蕊1b,武 星1a,2(1.河北经贸大学 a.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b.经济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61;2.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天津 300382)摘 要:九年来,京津冀三地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扎实有效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顺利实现,重点区域、重大事项、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

2、新进展,生动诠释了区域重大战略的实践成效。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三省份将面临更多跨区域政策协调、利益增值与分配共享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针对深化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认为,应围绕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聚焦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发挥产业集群在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走深走实中向更高水平迈进。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3.04.009 作者简介:田学斌,男,河北武安人,研究员,博士;刘 蕊,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基

3、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JL073)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4-0053-05 收稿日期:2023-04-0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回顾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九年发展历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2023 年 2 月 24 日,由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座谈会在河北经贸大学举行,河北经贸大学校长黄晟出席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知名高校、高端智库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

4、者,围绕会议主题各抒己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重点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并就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出谋划策,现将部分专家主要观点进行梳理概述。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 1.1 坚持措施一体,区域协同创新加快推进 京津冀打破过去“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了由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合作机制体系,区域合作由功能性合作向制度性合作转向。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三地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

5、的协同工作,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并不断推出新举措。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原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孙久文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顶层设计的总体方向,各地区抓住协同发展的重要机遇,打破行政边界障碍、要素单向流动限制,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54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政策,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开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了京津冀各高校间的联系,推动了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长城新媒体集团产经新闻部主任杨建民认

6、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促进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区域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利用云技术、云空间这些技术、应用场景的创新打造报道新模式,实现了三地时空上的聚合。1.2 坚持创新引领,重点领域协同步伐加快 九年来,京津冀区域三地通力合作,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出发点,系统推进全域对接、全面承接,加快推进交通“一张网”、生态“一盘棋”、产业“一条链”,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一是“轨道上的京津冀”主框架形成。北京航空“双枢纽”格局、京津冀核心区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 1.5 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开通,河北唐秦地区深度融入京津都市圈。三地空间上的“一体

7、化”逐步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二是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明显。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以大气污染风险管控、流域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切入口,在协作机制、统一立法、统一规划、联合执法等多方面展开合作,推动区域协同从污染治理向绿色转型拓展。2022 年以来,京津冀三地 PM2.5 平均浓度继续同比下降,与 2013 年相比降幅均在 60%以上;重污染天数均大幅消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优化提升。京津冀基于各自功能定位,围绕构建和提升“2+4+N”产业合作格局共建高科技园区,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氢能等重点产业链,加强重点承接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北京

8、疏解、津冀承接,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产业协同创新格局。1.3 坚持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京津冀三地着眼民生领域,深化社会服务合作,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养老、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均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养老方面,三地共同推动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等标准互通互认长效机制,推进养老服务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河北省大力推进养老与医疗“零距离”的医养结合新模式,促使养老模式由单一“养护”功能向“医养结合”转变,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在教育方面,三地教育部门共同签署十四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协议等重要文件,引导跨区域合作办学,京津冀高校共建高校联盟

9、,共同加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推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在医疗卫生方面,三地卫生健康部门推进京津冀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异地就医免备案、医保联网结算。首都卫生健康系统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做好支持雄安“交钥匙”新建医院办医支持工作,组织宣武医院等支援机构重点支持新区容城县对口医疗机构。在文化旅游方面,京津冀创新公共文化互惠新方式,共同推进文化旅游“一本书、一张图、一张网”合作项目,加快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联盟建设,积极推动京津冀文化旅游实现同城化谋划、协同化发展。1.4 坚持优势互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有序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新的“两翼”

10、,其发展已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落地建设阶段。肖金成指出,为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北京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对内科学疏解与对外有效承接双向发力,减量发展实现了对北京非首都功能增量的严格控制,部分非首都功能存量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空间格局加快构建,北京经济结构和人口规模得到调整优化、交通体系基本成型、政策红利持续注入、协同机制更加健全。孙久文指出,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进入新阶段,第一轮非首都功能疏解已经完成,新一轮疏解要有序和集中。保证北京全国科研中心地位,重点建设雄安新区、通州城市副中心和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三个新的增长点,焕发新活力。李国平指出,北京作为率先在全

11、国提出扎实推进减量发展的大城市,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始终坚持“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中心城区特别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显著下降,人口和经济布局不断优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的“大城市病”,实现了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开启了走向空间均衡发展与经济集约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第 4 期 田学斌,等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55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尚需突破的问题难点 2.1 地方合作动力不足,体制机制壁垒亟需破除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建分认为,京津冀统一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协同发展在协同机制上有

12、所欠缺。李国平指出,目前京津冀在全国的经济份额相对下降,主要是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国家层面的推动为主,市场化手段较少,市场机制起作用的部分是我们发展的短板,加之地方本位主义,造成地方合作动力不足。河北省社科院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颜廷标指出,京津冀区域存在行政壁垒,要素流动受阻,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协同创新作为产业协同里边的高端接口,涉及的行政壁垒较大,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和评价指标尚不明晰,在这方面的冲突或者共识还需要进一步统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耀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协调。当前通州区与北三县在管理体

13、制机制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力度仍然需要继续加大。2.2 创新资源分布不均,区域经济落差持续扩大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刘秉镰指出,北京、天津人均GDP水平全国领先并逐步向发达国家靠近,但河北人均GDP水平不到京津的二分之一。京津冀总体经济运行速度慢于全国,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陈耀指出,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规模体量较大,2022 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合计 10 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 2013 年的 1.8 倍。而全国经济总量 2022年是 2013 年的 2.04 倍,较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增速低。京津冀地区

14、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 2013 年的 10.4%下降到 2022 年的 8.3%。同时,与沿海三大都市圈相比,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资源禀赋等仍有一定差距。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智指出,与前几年相比,2022 年河北与京津的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是整体差距仍然较大,河北和京津,尤其是与北京的人均 GDP 差距在拉大。尽管在跨省人员流动规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相较之前有很大的进步,但大量创新资源还是往北京流动。2.3 产业链分工协作不紧密,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刘秉镰指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还有待于强化、市场化程度低、协同改革开放还有待提高,北京对周边地区的创

15、新溢出仍需加强。王建分指出,京津冀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上有所欠缺。产业布局上,北京是高精尖产业,天津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河北也有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的产业布局,但占比比较低。国家强调产业布局要进一步明确,尤其是在制造业集群上,比如三地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李国平指出,京津冀城市间的创新能级落差导致北京创新活动所形成的创新成果较难和津冀的主要产业融合与对接,创新链与产业链失配使得部分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受阻,阻碍了三省市之间的协同创新与产业合作。武义青指出,九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有目共睹,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区域间全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协同机制构建方面

16、还存在着短板和弱项,北京产业成果转移和产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难题亟需破解。在工信部公布的 45 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京津冀只占了两席。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三地应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进行资源互补,进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从而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2.4 城市结构梯度不合理,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京津冀城市群内城镇体系失衡,低等级、小规模的城镇数量过多,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小、中等城市发育不良的问题突出,城市群规模结构存在明显“断层”,“梯度合理、联动发展、高效融合”的空间布局尚待形成。肖金成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缺乏统筹,城市结构梯度不够合

17、理,超大城市处于绝对优势,内部缺乏具有“二传手”功能的大城市,特别是在冀中南地区,缺乏有足够实力和较强带动力、辐射力的城市。在产业发展中,除了各个发展轴上的地级城市,县城和小城镇都是聚集产业的重点。李国平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目前京津冀区域有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节点的发展格局,但缺少能起到分担人口和功能的特大城市,节点城市数量在城市群中的占比也偏低,整体结构不均衡。孙久文指出,京56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津冀城市群各省市之间发展定位衔接不够,内部城市规模不断优化但单中心空间结构明

18、显。一方面,京津龙头地位突出,北京非首都功能过度集聚,“极化现象”明显,中小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不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另一方面,石家庄作为河北的中心城市,与保定、邯郸、廊坊等节点城市的经济联系较弱,城市间较为松散的经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北承接京津两地产业梯度转移。3 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思考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京津冀区域过去九年取得的战略性进步有目共睹,但距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定位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围绕 2035 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远期目标的实现,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新思考:陈耀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基础上,加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培育,按

19、照城镇体系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一要建设好现代化首都圈,带动环京津地区加快发展;二要加强京津双城联动,为世界城市群提供强大支撑;三要培育河北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完善京津冀现代城镇体系;四要重视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小城镇建设,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和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新空间。刘秉镰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八大使命:一是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先行者;二是建成高度发达的、世界级的经济新高地;三是建成缩小南北差距的主战场;四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践行者;五是建成区域市场一体化试验田;六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空间新格局,即“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七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谐

20、共生;八是政府深化协同治理改革示范区。他认为,未来深化协同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关系;二是总体定位与河北省振兴的关系;三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自我造血、自身能力发展的关系;四是承接的总任务和承接路径的关系。孙久文认为,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新形势:首先,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会从一种普遍的大规模的疏解进入到一个集中的、定点的疏解;其次,2022 年北京确立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定位,进而引领整个京津冀地区消费空间高品质发展,但高端消费产业是否因此会大规模地向北京集中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再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的建设进入新阶段。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重点

21、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中心城市的建设,加快构建北京都市圈、天津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依托北京为核心,让周边地区与它形成比较紧密的经济联系;二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和天津的滨海新区三大增长极的发展,要把这三大增长极作为未来京津冀的三个真正的带动区域发展的点来重点关注、重点建设;三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地位。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处处长李红兵结合具体工作提出,在交通方面,“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形成,但到张家口还没有直通高铁;在生态领域,下一步要建立起永定河领域生态补偿机制,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也是一项重头戏;在产业协同方面,下一步

22、要研究举措,如推出文化旅游的一卡通、周末从北京到河北的高速和景区门票是否可以考虑免费;在公共服务领域,河北的高校建设与“双一流”、211、985 高校的差距太大,三地的医疗社会保障、工资的差距也要缩小;在协同创新方面,在如何实现“京津研发、河北转化”上“怎么去承接”“怎么去嫁接产业链、创新链”是一个重大课题;在重点区域建设方面,考虑如何推进通州北三县一体化发展、怎么搞好张北两区建设、发展户外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怎么贯彻新发展理念使雄安新区成为创新发展示范区;在疏解与承接方面,怎样与京津有效对接协作,有效地发展河北自己,在转移承接企业时怎样实现其与河北的有机融合、发生化学反应;在体制机制

23、方面,如何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等。高智指出,河北要切实筑牢制造业根基,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是充分发挥河北加工制造业优势,在环京津地区围绕京津的头部企业考虑采取总部加基地的方式,通过建设运行高效的产业园区来加强与京津的产业链对接合作;二是围绕京津核心企业的供应商,采取定向招商的方式,在河北布局生产基地,打造京津冀城市群良好产业生态圈;三是考虑聚焦新兴技术,比如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京津冀三方共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四是以打造新的战略产业、实现与京津水平分工、建立产业发展局部优势第 4 期 田学斌,等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57 为目标,加强与北京的数字

24、经济、数字产业合作,进而提升河北整个产业智能化、高端化水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过程中,要加强以北京和天津两个超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他认为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二是优化停车空间和设施的建设布局;三是对水电气热信综合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四是提高城市防洪水、抗内涝体系和性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省政府参事武义青提出,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远期目标,离不开世界级产业集群特别是制造业集群的支撑。建议重点围绕“京津雄数字产业集群”

25、“京津冀交通运输装备集群”“京津冀基础材料集群”三大领域,依托京津冀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等特殊功能区,坚持以点带面、聚面成群,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抓紧谋划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链、产业集群,打造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田学斌指出,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要推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区域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是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协同发展的引领作用,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京津冀要素链、产业链、价值链、制度链在相互作用中走向深度

26、耦合。二是以开发区协同为平台抓手,以开发区能级提升为重点,打造融合共进的开发区产业链,推动京津冀开发区协同能级提升。三是贯通行政推动协同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处理好三地四方各类主体关系,构建多元多层主体间利益增值与分配共享、协同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类市场机制体系,推动区域产业持续协同机制创新。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o a Higher Level:A Summary of the Views of the Symposium on the Ninth Anniversar

27、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Region TIAN Xuebin1a,LIU Rui1b,WU Xing1a,2 (1.a.He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b.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

28、China;2.Department of Education,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2,China)Abstract:In the past nine years,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firmly taken the important task of relieving the non-capital functions of Beijing,solidl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jor national

29、strategies,and successfully achieved the medium-term goal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New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key regions,major issues and system reform,which vividly interprets the practical results of major regional strategies.A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

30、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nters a new stage,the three provinces and cities will face more deep-seated problems such as cross-reg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interest appreciation as well as distribution and sharing.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deepen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 experts at t

31、he symposium believ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city cluster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 to build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romising government and an effective market,strength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32、 industrial cooperation,give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city clusters,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o a higher level.Key words: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relief of non-capital functions of Beijing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吴秀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