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小学“班名、班风、班训”解读 一年级一班:学文班班主任:杜书朋班风:天真爽朗 乐读勤学班训:博览群书 精益求精“学文”,取自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事有余力,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读书决定境地,适应决定成败。勤学乐读,不断地自我完善,应当成为一个人最根本的素养。要培养终身学习的适应,必须在儿童时代打好根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只有擅长阅读,乐于阅读,方能以读书净化心灵,以读书丰富人生。一年级二班:敏行班班主任:宋振英班风:专心听讲 认真学习班训:讷言敏行 力学求知“敏行”,取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是少说话,敏是多做事。意思是说君
2、子要说话慎重,办事敏捷。新一代的青年儿童,要做到从小勤敏好学,躬身实践;擅长倾听,三思而行;见贤思齐,知错必改。愿我们以“敏行”为准则,勤敏务实,脚踏实地,用实践来锻炼本人,用行动来提升本人。一年级三年:知新班班主任:魏爱红班风:勤奋学习 勇于创新班训:熟读精思 温故知新班名取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意思是说在复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觉,就能够当教师了。在学习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不断“温故”,才能进而“知新”。因而要到达知新就需要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知识,从中获得新的领悟,从而不断提升本人。一年级四班:学诗班班主任:李瑛班风:勤学悦读 不断进取班训:学诗
3、明理 知书达礼班名取自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明白得如何说话。诗歌,不仅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思想的结晶。学生能够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体验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深入的内涵和高远的追求的人文情怀。在经典诵读中构建心灵的家园,让教室荡漾着优雅的音乐,让课堂洋溢着盎然的诗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意的美。二年级一班:思齐班班主任:李岚岚班风:学而不厌 乐善不倦班训:闻过则喜 见贤思齐“思齐”源自成语“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想一想本人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
4、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这句话提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擅长发觉好的典范,努力向典范看齐,促使本人不断进步。二年级二班:敏学班班主任:陈凤芹班风: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班训:博学睿思 勤勉致知“敏学”来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咨询”。意思是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本人低、学咨询比本人差的人求学为耻辱。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关于知识的追求,应该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而又谦虚开放的心态。唯有坚持不懈,谦虚好学,在学习生活中既要敢于挑战自我,又要乐于向别人学习,方能到达更高的境地。二年三班:学思班班主任:张春兰班风:学思结合 知行合一班训:求真创新 乐学善思语出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5、殆”。意思是只学习而不考虑,就会困惑不解;只考虑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堕入窘境。在学习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够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因而要将“学”和“思”严密结合起来,既要学会学习,又要学会考虑。思学结合才能使本人真正成为有德行、有学咨询的人。二年级四班:志学班班主任:李树文班风:潜心笃志 发愤学习班训:志存高远 自强不息“志学”,来自成语“志学之年”,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岁时,便抱定了发愤学习的远大志向,一生勤勉不辍,终成大业。人贵有志,学贵有恒。青青
6、年时代是一个人立志于学的关键时期,因而要早立志,立大志,发愤学习,今后才能有所成就。 三年级一班:言信班班主任:马明德班风:团结勤奋 老实守信班训:言行如一 求真务实“言信”,即“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包括“老实”、“信誉”、“信任”三方面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交朋友的时候,要守信誉、重承诺,不能够说话不算话。老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使本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就要从小言行如一,说到做到。三年级二班:弘毅班班主任:吉淑芳班风:志存高远 好学不倦班训:勇于担当 直面挑战“弘毅”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能
7、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由于他肩负重担,路途遥远。要担当如此的使命,没有坚强宏大的品行是不行的。每个同学都应时刻谨记:要想更好地担当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就必需要“弘毅”,要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三年级三班:信义班班主任:路金丽班风:文明诚信 勤学致知班训:言而有信 见得思义“信义”一词出于论语学而:“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意思是说,讲信誉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尊敬要符合于礼,如此才能远离耻辱。所守的诺言假如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希望每个同学都要做到讲老实、讲信誉,言行
8、与内心保持一致,求真务实,见得思义,建立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四年级一班:忠信班班主任:李建平班风:勤勉求知 宽容诚信班训:恭谨做事 老实待人“忠信”,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为国民的责任;“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本人的工作职责。信:是信誉。信任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去信誉。每个同学都要讲究诚信,做到恭谨做事,老实待人。四年级二班:亲仁班班主任:谢茂明班风:老实欢乐 勤奋好学班训:团结友善 博爱亲仁“亲仁”,语出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弟子们在
9、父母跟前,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服从师长,言行要慎重,要老实可信,谨言慎行,更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此躬身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每个同学都要从小学会自觉向善,乐于亲近仁德之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质量。四年级三班:有朋班班主任:曹玉娥班风:友爱互助 团结进取班训:和谐竞争 拼搏超越“有朋”,语出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一件非常欢乐的事情吗?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有朋”,表达了中华民族友好待客的传统美德,其现实意义是以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以“有朋”作为班级名称,意在着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友爱
10、精神,打造和谐竞争、拼搏超越的班集体。四班级四班:好学班班主任:李永杰班风:互帮互学 共同进步班训: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好学”,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温馨,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慎重,到有道的人那儿去匡正本人,如此能够说是好学了。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笃志好学,善思好咨询,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驰骋。四年级五班:笃志班班主任:董春燕班风:笃志勤学 自强不息班训:好学不倦 博学多思“笃志”一词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咨询而近思”,意思是博学而志向坚决,好咨询而且多想当前的事情。博学,指广
11、泛学习和学咨询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决的志向。既广博地学习,又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不管做人依然求学,都要从小立志,做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方能最终成功。 五年一班:归仁班班主任:冀德祥班风:团结友爱 积极进取班训:道德为先 争创佳绩“归仁”取自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说:一天做到抑制本人而言行符合礼的标准,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本人,难道还靠别人吗?以“归仁”作为班名,意在指导学生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质量,自觉恪守道德标准,严格履行社会义务,努力做“四有”新人。五年级二班:学礼班班主任:于海燕班风:团结友爱 礼貌待人班训
12、:文明标准 知礼明德“学礼”,来自论语尧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不学礼,无以立”,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谆谆教导,告诫我们不管今后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学会做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从小学会文明礼貌,自觉履行行为标准,做讲文明、明白礼貌、有教养的好青年!五年级三班:孝悌班班主任:徐传美班风:尊老爱幼 笃信好学班训:孝悌忠信 温良恭俭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意思是说,回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亲爱兄长。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而“仁”首先表达于“孝”。“孝”是“仁”之本,也是道德之根本所在。“孝悌”在一
13、个人的德行养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个同学都要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友爱同学,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做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好青年。五年级四班:三思班班主任:冯会英班风:认真学习 一丝不苟班训:谨言慎行 三思后行“三思”来自成语“三思后行”,语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意思是凡事考虑周到,然后再去做。“三思”,指多考虑、擅长考虑。有人说:“三思而后行的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三思而后行”,这是古训,也是真理。每个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抱着认真务实的态度,学会做事,学会反思,努力做到语言慎重,行为得体。五年级五班:博学班班主任:王爱丽班风:博学笃志 全面开展班训: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博学”,出自成语“博学笃志”,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咨询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说:博学而志向坚决,好咨询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一个全面开展的人,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纯熟的技能,开放的胸襟,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怀。因而,要做到全面开展,就要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不断提升本人的精神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