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朱自清优秀教案 篇一:荷塘月色优秀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一、教学目的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1、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会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 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 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明白些什么?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
2、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人、作家、学者,经历了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妙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构造、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二)板书课题: 作者、写作时间地点,荷塘月色 朱自清 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 (三)作品构造分析 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迹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展归纳。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
3、4段 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风光。 第5段 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遭到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因此全文构造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四)行文线索 从以上构造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效劳,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风光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 因此,本文有
4、两条线索,一明一暗。 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 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 (五)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眼:内心颇不宁静 脉络:内心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分析思想感情: 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现实对美妙追求的寄予 反映淡淡的哀愁 得到淡淡的喜悦 仍是淡淡的哀愁 (六)语句赏析 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进展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内心颇不宁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 可联络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情况,说明作者思想情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
5、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态,包含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七)布置作业: 重点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授 1、背诵第4段(集体背诵、提名背诵) 2、答征询:第4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依如何样顺序写的?(以此引入新课) 景物描写 (一)解析第4段: 作者如何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
6、荷香叶.花颤抖流水 2、深味作者匠心: 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作者笔下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散文神韵。荷叶田田,满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却断定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由叶子的“风致”引起的想象。 认识“通感”: 通感”指“一种感受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受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受的转移”。类似处:断断续续,假设有假设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
7、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 这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也可引导鉴赏 5、6段中比喻、拟人句。(此环节可采纳讨论式) (二)分析第五自然段: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假设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说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薄薄的青雾浮(假设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假设即假设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
8、柔委婉之态;“飘”虽与“薄薄”相照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委婉静谥之美,而且“雾”之因此“青”是由于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受。)起在荷塘里。 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 4、尽管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因此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参差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