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辩证施护中医辩证施护兰州中医骨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科医院范范华 中医护理中医护理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幼病残等健康及亚健康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幼病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实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者加以照料,并实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护理方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护理方法。中医护理的起源:夏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春秋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饮食必时饮食必时”、“洒扫庭内洒扫庭内”、“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土厚水深
2、,居之不疾”、“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初步形成:战国初步形成:战国-东汉东汉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张仲景 华佗华佗 中医护理发展史中医护理发展史 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孙思邈孙思邈千金方千金方首创葱管导尿法、灌肠等首创葱管导尿法、灌肠等 充实阶段:宋金元充实阶段:宋金元 食疗养生、调护食疗养生、调护 成熟阶段:明清成熟阶段:明清 李时珍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 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发展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发展 1959中医护病学中医护病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理发展史中医护理发展史 中
3、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整体观念辨证施护辨证施护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以五五脏脏为为中中心心,配配以以六六腑腑,通通过过经经络络系系 统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四时气候与人体四时气候与人体 地区方域与人体地区方域与人体 昼夜晨昏与人体昼夜晨昏与人体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辨辨证证是是将将四四诊诊(望望、闻闻、问问、切切)所所收收集集的的有有关关资资料料、症症状状和和体体征征,通通过过分分析析辨辨清清病病因因、病病位位、病病性性以以及及邪邪正正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概括判断
4、为何病、何证。施施护护是是在在辨辨证证的的基基础础上上,确确立立相相应应的的施施护护原原则则和和方方法法。辨辨证证是是决决定定护护理理的的前前提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施护辨证施护 辩证施护的特点辩证施护的特点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眼于病机病机或证或证的的不同不同。“异病同护异病同护”:不同疾病有:不同疾病有相同的病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同病异护同病异护”相同的疾病有相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
5、施。所谓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运运用用望望、闻闻、问问、切切四四诊诊方方法法收收集集辨辨证资料证资料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辨证的一般方法辨证的一般方法 观观察察病病人人的的神神志志、形形态态、皮皮肤肤、五五官官、舌舌苔苔以以及及分分泌泌物物、排排泄泄物物的的异异常常变变化化,测测知知内内脏脏病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如如观观察察病病人人的的精精神神状状态态、面面部部表表情情、目目
6、光光神神态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态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通通过过听听声声音音、嗅嗅气气味味两两个个方方面面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深浅。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深浅。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详详细细询询问问病病人人的的主主诉诉、现现病病史史、既既往往史史、治治疗疗情情况况、生生活活习习惯惯、饮饮食食爱爱好好、情情志状态等,为辨证施护提供可靠的依据。志状态等,为辨证施护提供可靠的依据。如如疼疼痛痛的的程程度度和和性性质质,只只能能由由问问诊诊得得到资料。到资料。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运用切诊探明
7、疾病的性质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包括包括脉诊、按诊脉诊、按诊两个方面,判断两个方面,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病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病变局部的部位、性质、大小等。变局部的部位、性质、大小等。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观察的基本内容观察的基本内容 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通过神色、精神、体温体温、脉搏脉搏、呼吸、血、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
8、的症状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舌象舌象 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来。地反映出来。包括观察
9、舌质、舌苔两个方面。包括观察舌质、舌苔两个方面。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 舌质舌质 淡红舌: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临床意义:正常舌苔或表证初起。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 临床意义:气血两虚、阳气虚衰临床意义:气血两虚、阳气虚衰 红绛舌: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呈深红色者,称为绛舌。临床意义:实热证,苔黄燥或芒刺,因热邪亢盛,热入气分而舌红 热入营分而舌绛。虚热证,苔少或无苔,多为热病伤阴或阴虚火旺所致。青紫舌:淡兰为青,黑赤为紫。为气血运行不畅,
10、主血瘀、寒极、热极。临床意义: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为淤血内阻,脉络不畅。舌苔舌苔 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胃气的盛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胃气的盛衰,可从舌苦的变化上反映出来。衰,可从舌苦的变化上反映出来。病理舌苔的形成,一是胃气夹饮食积滞之浊病理舌苔的形成,一是胃气夹饮食积滞之浊气上升而生;一是邪气上升而形成。气上升而生;一是邪气上升而形成。望舌苔包括望舌苔包括苔质和苔色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两方面的变化。(一)苔质:(一)苔质:厚薄:厚薄以厚薄:厚薄以“见底见底”和和“不见底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隐约可
11、为标准。凡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有病见之,多为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有病见之,多为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润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是润苔。表示津液未伤;若水液过润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是润苔。表示津液未伤;若水液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是有湿有寒的反映,多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是有湿有寒的
12、反映,多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之证。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为燥苔,由津液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之证。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为燥苔,由津液不能上承所致。不能上承所致。腐腻:苔厚而颗粒粗大疏松,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腐腻:苔厚而颗粒粗大疏松,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称为称为“腐苔腐苔”。常见于痰浊、食积,且有胃肠郁热之证。苔质颗粒细腻致。常见于痰浊、食积,且有胃肠郁热之证。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不同腻状粘液,称为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不同腻状粘液,称为“腻苔腻苔”,多,多因脾失健运,多见于痰饮、湿浊内停等证。因脾失健运,多见于痰饮、湿浊内停等证。
13、(一)苔质:(一)苔质:剥落: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剥处见底,称剥落: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剥处见底,称剥落苔。若全部剥脱,不生新苔,光洁如镜,称镜面舌、光滑舌。剥落苔。若全部剥脱,不生新苔,光洁如镜,称镜面舌、光滑舌。由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毫无生发之气所致。无论何色,皆属胃由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毫无生发之气所致。无论何色,皆属胃气将绝之危候。若舌苔剥脱不全,剥处光滑,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气将绝之危候。若舌苔剥脱不全,剥处光滑,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称花剥苔,是胃之气阴两伤所致。舌苔,称花剥苔,是胃之气阴两伤所致。有根苔与无根苔:无论苔之厚薄,若紧贴舌面,似从舌里生
14、有根苔与无根苔:无论苔之厚薄,若紧贴舌面,似从舌里生出者是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出者是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非如舌上生出者,称为无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病邪虽盛,非如舌上生出者,称为无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病邪虽盛,但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但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二)苔色:(二)苔色:白苔:一般常见于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表证、寒证。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湿润,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湿润,常是里寒证或
15、寒湿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积粉苔积粉苔”是由外感是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温疫或内痈。再如苔白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温疫或内痈。再如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糙裂苔糙裂苔”,皆因湿病化热迅速,皆因湿病化热迅速,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温病或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温病或误服温补之药。误服温补之药。黄苔:一般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主里证、热证。由于热
16、邪熏灼,所以苔现黄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色。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外感病,苔由白转黄,色。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若苔薄淡黄,为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若苔薄淡黄,为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或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化热。或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二)苔色:(二)苔色:灰苔:灰苔即浅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灰苔:灰苔即浅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时并见。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湿证。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湿证。苔灰而干,多属热苔灰而干,
17、多属热炽伤津,可见外感热病,或阴虚火旺,常见于内伤染病。苔灰而润,炽伤津,可见外感热病,或阴虚火旺,常见于内伤染病。苔灰而润,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黑苔:黑苔多由焦黄苔或灰苔发展而来,一般来讲,所主病证黑苔:黑苔多由焦黄苔或灰苔发展而来,一般来讲,所主病证无论寒热,多属危重。无论寒热,多属危重。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据此以了解健康或疾病,辨别病证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据此以了解健康或疾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的一种诊察方法。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
18、形象,它包括动脉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它包括动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匀与否等等。脉动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脉动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以及各脏腑功能的协调作用密切相关。利和气血的盈亏,以及各脏腑功能的协调作用密切相关。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均匀的,称作“平脉平脉”(正常脉象)。(正常脉象)。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常见病脉常见病脉(一)浮脉(一
19、)浮脉 脉象: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为脉位浮浅。主病:主病:表证。亦见于内伤久病。生理变异:生理变异:瘦人偏浮,秋脉偏浮,亦有六脉皆浮者。(二)沉脉(二)沉脉 脉象: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行筋骨,如水投石。为脉位深沉。主病: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迟而无力为里虚 生理变异:生理变异:肥人脉偏沉,冬季脉偏沉,或六脉皆沉细而无病,称“六阴脉”。(三)迟脉(三)迟脉 脉象: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主病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生生理理变变异异:长期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脉迟而和缓;常人入睡,脉亦见迟。(
20、四)数脉(四)数脉 脉象:脉象:脉来急促,一息五到六至(不及七至)。脉率较正常为快。主病: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迟而无力为虚热 生理变异:生理变异:情绪激动、各种运动、婴幼儿等均可见数脉。常见病脉常见病脉(五)洪脉(五)洪脉 脉象:脉象: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滔滔满指,状若波涛汹涌。其脉位浅显(浮),脉体宽大(大),搏动有力(强)。脉来汹涌盛满,去较势缓力弱。主病:主病:热盛,多见于阳明气分热证。生理变异:生理变异:洪为夏令之平脉。(阳气亢盛,腠理开泄,气血向外。)(六)细脉(六)细脉 脉象: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脉道狭小,应指起落明显。主病:主病:气血两虚,湿病。脉脉理理:营血
21、亏虚,脉道不充,或气虚运血无力,脉道充盈度减小,则脉细小无力。湿邪阻遏脉道,气血运行不利,脉亦细小而缓。常见病脉常见病脉 (七)滑脉(七)滑脉 脉象: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正气盛而血管张力小,弹性大。)主病:主病: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的常脉;妇女孕脉。生生理理变变异异:滑而和缓,多见于青壮年;妇女停经后见滑脉,多为妊娠,均为气血充盛之象。但过于滑大则为有病(八)涩脉(八)涩脉 脉象:脉象:脉形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不匀,大小不均,三五不调。主病:主病:气滞血瘀、精伤血少。有力为实,无力为虚。常见病脉常见病脉(九)弦脉(九)弦脉 脉象: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22、。脉势较强,脉道较硬,挺然指下,直起直落。轻虚似滑,如按琴弦,如张弓弦,如循刀刃,其弦硬程度轻重不同。主病:主病:肝胆病,疼痛,痰饮,疟疾。亦见于老年健康者(十)结脉(十)结脉 脉象:脉象: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脉率迟缓,脉律不齐。主病:主病:阴盛气结,痰滞血瘀,真瘕积聚。亦见于气血虚衰。相似脉相似脉代脉代脉 脉象:脉象: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脉律不齐,止歇有规律,止歇时间较长,脉势软弱。主病:主病:主脏气衰微,亦见于疼痛、惊恐、跌仆损伤者。常见病脉常见病脉辨辨辨认,辨别。辨认,辨别。证证证候。是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病证候。是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
23、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面的病理概括。对比等各面的病理概括。症症症状,疾病在某一个阶段中反映症状,疾病在某一个阶段中反映的个别、表面、外在的现象。的个别、表面、外在的现象。辨证过程辨证过程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各种辨证的总纲各种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各种辨证的基础,用于内科各种辨证的基础,用于内科病病气血津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补充脏腑辨证的补充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三焦辨证 外感病的辨证外感病的辨证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病因病机辨证病因病机辨证针对病因病机辨证针对病因病机辨证 辨证辨证 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里
24、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群。八类基本证候群。八纲八纲阴阳、表里、寒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热、虚实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根据四诊所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综合,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综合,把疾病表现的类别、部位、把疾病表现的类别、部位、性质、邪正盛衰情况,用性质、邪正盛衰情况,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阴实实虚虚热热寒寒里里表表阳阳八纲八纲八纲辨证是概括其他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是概括其他辨证的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和概括出来的规律。疾病的临床表现虽然错综复杂,但疾病的临床表现虽然错综复杂,但基本上可以用八
25、纲来加以归纳,找基本上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要领,出疾病的关键,掌握要领,从而从而确立治疗护理的依据。确立治疗护理的依据。表里表里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势趋向的纲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势趋向的纲领。领。1、表证、表证外感病初起阶段外感病初起阶段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病因病机: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病因病机: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脉浮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脉浮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强、咽喉肿痛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强、咽喉肿痛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脉浮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
26、脉浮一、表里一、表里 2、里证、里证病在脏腑、气血、骨髓病在脏腑、气血、骨髓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表不解内传入里;表不解内传入里;外邪直中;外邪直中;脏腑功能紊乱。脏腑功能紊乱。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以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以脏腑证候为主脏腑证候为主一、表里一、表里 3、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足,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足,不能拒邪于外不能拒邪于外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主
27、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一、表里一、表里 v病因病因起病起病病程病程病位病位病情病情证候特点证候特点表表外感六淫邪气急短浅轻发热、恶寒、苔薄、脉浮里里脏腑功能失调;表不解内传入里外邪直中缓长深重脏腑证候为主,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表证与里证的鉴别一、表里一、表里 二、寒热二、寒热寒热寒热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阴阳盛衰的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阴阳盛衰的具体表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具体表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1、寒证、寒证特点:机能活动衰减的证候特点:机能活动衰减的证候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感受寒邪;感受寒邪;久病
28、伤阳;久病伤阳;素体阳虚阴盛。素体阳虚阴盛。主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倦卧,面色煞白,主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倦卧,面色煞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而润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滑,脉迟或紧。2、热证、热证特点: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特点: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感受热邪;感受热邪;素体阳盛阴虚;素体阳盛阴虚;七情过激;七情过激;饮食劳倦;饮食劳倦;房事不节。房事不节。主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红目赤,主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黄,脉数
29、。二、寒热二、寒热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寒热寒热渴否渴否面色面色 四肢四肢 小便小便大便大便舌象舌象脉象脉象寒寒证证恶寒畏寒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苍白不温清长溏稀舌淡苔白润脉迟热热证证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红赤灼热短赤秘结舌红苔黄干脉数二、寒热二、寒热三、虚实三、虚实虚实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概念: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概念: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机能活动机能活动正气:机体抗病能力正气:机体抗病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力对环境的适应力 自身修复力自身修复力邪气: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的邪气: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的 各种因素。各种因素。1、虚证、虚证特点:为
30、机体正气不足的表现特点:为机体正气不足的表现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后天失养。主证:由于有气、血、阴、阳不足之别,主证:由于有气、血、阴、阳不足之别,现分述如下表。现分述如下表。三、虚实三、虚实虚证类型表虚证类型表类型类型主主 证证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血虚证血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组织器官。经脉组织器官。气虚证气虚证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
31、微、疲倦乏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弱。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弱。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减退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减退而致。而致。阴虚证阴虚证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小便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口干少苔、脉细数短黄、舌红少苔、口干少苔、脉细数机体阴液亏损所致机体阴液亏损所致阳虚证阳虚证形寒肢冷、面色形寒肢冷、面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口淡不渴、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脉弱机体阳气不足机体阳气不足三、虚实三、虚实2、实证、实证特点:为邪气过盛反映的症候特
32、点:为邪气过盛反映的症候邪正斗争激烈阶段邪正斗争激烈阶段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外邪侵入正气未伤;外邪侵入正气未伤;内脏功能失调,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病理产物。代谢障碍病理产物。主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主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实有力。便秘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实有力。三、虚实三、虚实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虚证与实证的鉴别病程病程形形 态态疼痛疼痛二便二便舌象舌象脉象脉象虚虚证证多见久病表现为不足: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消瘦。隐隐痛喜按便溏、尿清长舌淡嫩细弱实实证
33、证多见新病表现为有余亢盛、兴奋顽躁、形体壮实、声高气粗。剧痛便秘、尿短赤苔厚腻实而有力三、虚实三、虚实四、阴阳四、阴阳阴阳阴阳辨别疾病类别的纲领辨别疾病类别的纲领阴阳是辨证的总纲,既概括整个病情,阴阳是辨证的总纲,既概括整个病情,又可分析一个证候,并且可以概括其他又可分析一个证候,并且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六纲。辨别阴证阳证的关键在于辨别寒热。辨别阴证阳证的关键在于辨别寒热。寒热定阴阳寒热定阴阳:寒寒阴阴 热热阳阳1、阴证、阴证特点:阳气衰微,正气不足特点:阳气衰微,正气不足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机体的阳气虚衰;机体的阳气虚衰;寒邪凝滞。寒邪凝滞。主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主证:精神萎靡
34、,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息低,口不渴或喜热饮,便溏尿清,舌淡短息低,口不渴或喜热饮,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苔白,脉沉迟微弱四、阴阳四、阴阳2、阳证、阳证特点:阳气亢盛,正气不衰特点:阳气亢盛,正气不衰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阳气亢奋;阳气亢奋;热邪雍盛。热邪雍盛。主证:精神烦躁,面赤身热,气壮息高,主证:精神烦躁,面赤身热,气壮息高,口渴喜冷饮,便秘尿短赤,舌红绛,苔黄,口渴喜冷饮,便秘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滑数洪实脉滑数洪实四、阴阳四、阴阳阳证与阴证的鉴别(八纲辨证简表)阳证与阴证的鉴别(八纲辨证简表)阳证与阴证的鉴别(八纲辨证简表)阳证与阴证的鉴别(八纲辨证简表)症症 状状舌象舌象
35、脉象脉象阳阳证证表证:恶寒(恶风)发热表证:恶寒(恶风)发热苔薄苔薄 浮浮热证:恶热喜冷、精神烦躁、面红目赤、渴热证:恶热喜冷、精神烦躁、面红目赤、渴喜冷饮、小便秘结。喜冷饮、小便秘结。实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息高气粗、烦实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息高气粗、烦躁不安、腹痛拒按、二便闭塞。躁不安、腹痛拒按、二便闭塞。舌质红苔舌质红苔舌苔厚腻舌苔厚腻数实有数实有力力阴阴证证里证:不恶风寒(详脏腑辨证)里证:不恶风寒(详脏腑辨证)舌红苔黄干舌红苔黄干脉数脉数寒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倦卧,面色寒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倦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
36、稀溏。虚证:体形消瘦、精神萎靡、短气懒言、自虚证:体形消瘦、精神萎靡、短气懒言、自汗盗汗、腹痛喜按、便溏溺清。汗盗汗、腹痛喜按、便溏溺清。舌淡苔白润舌淡苔白润舌质淡嫩苔舌质淡嫩苔白白迟或紧迟或紧虚无力虚无力四、阴阳四、阴阳亡阴、亡阳亡阴、亡阳1、亡阴证、亡阴证特点:阴液欲竭特点:阴液欲竭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邪热炽盛或阴液被灼;邪热炽盛或阴液被灼;高热大汗、高热大汗、剧烈呕吐或失血过多使阴液大量亡失,又不能及剧烈呕吐或失血过多使阴液大量亡失,又不能及时补充使肝血、肾精、阴液枯竭形成亡阴之变。时补充使肝血、肾精、阴液枯竭形成亡阴之变。主证:汗出而粘,呼吸气促,肌肤热,手足温,主证:汗出而粘,呼吸气
37、促,肌肤热,手足温,烦躁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烦躁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细数无力2、亡阳证、亡阳证特点:阳气欲脱特点:阳气欲脱病因病机:阳气衰微迅速亡失病因病机:阳气衰微迅速亡失主证:大汗淋漓,汗凉清稀,呼吸气微,肌肤凉,主证:大汗淋漓,汗凉清稀,呼吸气微,肌肤凉,手足冷,精神萎顿,口淡不渴,面色灰白,舌淡苔手足冷,精神萎顿,口淡不渴,面色灰白,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白润,脉微欲绝。亡阴亡阳是危重证候,除原发病证加重之外,均有亡阴亡阳是危重证候,除原发病证加重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汗出。不同程度的汗出。亡阴亡阳可以相继出现。亡阴亡阳可以相继出现。亡阴、亡阳
38、亡阴、亡阳辩证施护的方法辩证施护的方法 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2.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标标”与与“本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标本同护同护”的方法。的方法。辩证施护的方法辩证施护的方法 3.同病异护、
39、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4.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理措施。辩证施护的方法辩证施护的方法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
40、病人年龄、性别、体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6.预防为主:护理中以预防为主:护理中以“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和和“既病防变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情志护理的概念情志护理的概念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情志与健康的关系影响情志变化的因
41、素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情志致病的特点情志致病的特点情志护理的目的情志护理的目的情志护理的原则情志护理的原则情志护理的方法情志护理的方法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情志护理情志护理情志护理的概念 情志护理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情志护理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不良情绪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方法。疾病目的一种方法。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情志与健康的关系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变化,即喜、怒、忧、思、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变化,即喜、怒、忧、思、悲、
42、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应,在正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应,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使人致病的。但如果情常情况下是不会使人致病的。但如果情志过极超出常度,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志过极超出常度,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情志正常,脏器调和。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体情志正常,脏器调和。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体内脏腑、气血、阴阳调和的反映,同时内脏腑、气血、阴阳调和的反映,同时又能反作用于人体,调达脏气,增强人又能反作用于人体,调达脏气,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起积体的抗病能力,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起积极的促
43、进作用。极的促进作用。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社会因素:如人们社会地位和条件变迁、社会因素:如人们社会地位和条件变迁、家庭成员生死离别、不协调、社会动家庭成员生死离别、不协调、社会动乱等。乱等。环境因素:如喧嚣、杂乱、无序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喧嚣、杂乱、无序的生活环境等。环境等。病理因素:如内脏病变,五脏虚实不同病理因素:如内脏病变,五脏虚实不同等。等。个个体因素:如体质方面、性格方面、年体因素:如体质方面、性格方面、年龄方面、性别、情绪等。龄方面、性别、情绪等。情志致病的特点情志致病的特点 直接伤及内脏:由于生理上情志与五脏有着密直接伤及内脏:由于生理上情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44、因此,七情过激往往直接损伤相切的关系,因此,七情过激往往直接损伤相应的内脏。一般认为,喜、惊伤心,怒伤肝,应的内脏。一般认为,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从临床上看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从临床上看心、肝、脾三脏为多见,其中心在七情发病心、肝、脾三脏为多见,其中心在七情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中起主导作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七情发生之处,故七情太过首先伤之所舍,七情发生之处,故七情太过首先伤及心神,然后影响到其他脏腑,而引起疾病,及心神,然后影响到其他脏腑,而引起疾病,所以心是很重要的所以心是很重要的 影响病情变化:患者因自身脏腑气血功能
45、失调,影响病情变化:患者因自身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产生不良心境,引起情志的异常波动,而较产生不良心境,引起情志的异常波动,而较大的情志波动,反过来又能加剧脏腑的失调,大的情志波动,反过来又能加剧脏腑的失调,使疾病加重。使疾病加重。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1 1、怒则气上:指过度愤怒使肝气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怒则气上:指过度愤怒使肝气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或呕血,甚至昏噘。临床可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或呕血,甚至昏噘。2 2、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使心气涣散,神气不能收持,、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使心气涣散,神气不能收持,出现精神不能集中,喜笑不休等。出
46、现精神不能集中,喜笑不休等。3 3、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可耗伤肺气,常见精神萎靡,、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可耗伤肺气,常见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等。意志消沉等。4 4、恐则气下: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常、恐则气下: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常见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等。见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等。5 5、惊则气乱:指突然受惊,导致心气紊乱,心神矢常。常、惊则气乱:指突然受惊,导致心气紊乱,心神矢常。常见心悸、失眠多梦等。见心悸、失眠多梦等。6 6、思则气结:指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常、思则气结:指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常见出现纳呆等。见出现纳呆等。
47、情志致病的特点情志致病的特点情志护理的目的情志护理的目的1.预防疾病发生预防疾病发生人的精神情志受到外界不良刺激,使脏腑气血失调,人的精神情志受到外界不良刺激,使脏腑气血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消除各种不就会产生疾病。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消除各种不良的情志刺激,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患者良的情志刺激,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患者若能避免大怒,则可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若能避免大怒,则可降低中风的发病率。2.促进疾病康复促进疾病康复在疾病过程中,情志的异常变化往往能影响病势的在疾病过程中,情志的异常变化往往能影响病势的发展与变化。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疾病的同时,对发展与变化。护理
48、人员在治疗护理疾病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护,可改善其不良心境,促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护,可改善其不良心境,促进疾病的康复。进疾病的康复。情志护理的原则情志护理的原则1 1、诚挚体贴,全面照顾。如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对、诚挚体贴,全面照顾。如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对疾病的看法、存在的思想问题,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疾病的看法、存在的思想问题,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顺便注意室内环境、心,协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顺便注意室内环境、饮食、睡眠等。饮食、睡眠等。2 2、因人施护,有的放矢。如可根据患者的遗传禀赋、因人施护,有的放矢。如可根据患者的遗传禀赋、性别年龄、
49、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待点因人性别年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待点因人施护。施护。3 3、乐观豁达,怡情养性。如平时可加强修身养性,保、乐观豁达,怡情养性。如平时可加强修身养性,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的心情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的心情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4 4、避免刺激,稳定情绪。如安静的环境、平时行动与、避免刺激,稳定情绪。如安静的环境、平时行动与工作中可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工作中可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调摄精神:调摄精神:要使病人保持情绪安定,不要要使病人保持情绪安定,不要暴喜暴怒,以免引起气机紊乱,脏腑功能暴喜暴
50、怒,以免引起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要精神宁静、乐观、豁达,应做到失调,要精神宁静、乐观、豁达,应做到节制情欲,避免情绪波动,护理人员要区节制情欲,避免情绪波动,护理人员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好劝导安慰工作,让病人别不同情况,做好劝导安慰工作,让病人解除思想负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解除思想负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而疾病早日痊愈。脏腑气血功能旺盛,而疾病早日痊愈。情志护理的方法(一)情志护理的方法(一)谈心释疑:谈心释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与病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与病人谈心可以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病人在患谈心可以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病人在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平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