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及路径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2131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及路径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及路径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及路径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 代 农 业 研 究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第29卷引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写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1。回归传统到民族社会,伴随着社会和经济高度融合,发展程度较低的“民族经济”往往湮灭于各种经济之中,并在一定程度构建了主流话语中民族经济“封闭”“落后”的社会印象2。在这种情况下,“独特性”“落后性”“区域性”“民族性”被视为民族的表面特征,并且影响了相关专家或学者对民族经济做准确的界定和划分,甚至于影响到如何针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回顾当今经济发展趋势,伴随全球化而产生的全球

2、互动体系日趋成熟,由此带来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也因此发生变革3。地域联系日趋紧密、科技生产更新换代,“与世隔绝”的地域和民族或不复存在,民族经济的独特性、主体性也呈现某些程度的模糊化发展。因而,厘清民族经济的内涵和社会本质,重新审视民族经济在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并解决其发展困境显得至关重要。1 文献综述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就曾提出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民族关系的潜在重要问题即“少数民族的现代化是否意味着更大程度的汉化”4,5。他认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急剧加速,必然引起中国经济社会观念结构的变迁,由此带来对民族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必然会传导到民族关系的重塑当中。实际上,1978200

3、8年,费孝通就民族社会发展、民族关系及民族生态环境等问题有过研究,1995年8月费孝通考察贵州,重点对毕节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民族现状、作了重点考察并撰写 毕节行 一文,他认为贵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经济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及路径探究的发展问题及路径探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都匀558000)【摘要】贵州作为全国民族八省之一,更是精准扶贫、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贯彻和实施的主阵地。而对于贵州省内的民族区域而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其有着更为复杂的利益诉求。笔者围绕贵州省民族区域在20172021年期间的各项经济数据指标展开系统分

4、析,进一步探究贵州民族区域存在的发展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探索符合贵州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地区;民族经济;发展措施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1073(2023)08-0034-40陈志鸿CHEN ZhihongAbstract As one of the eight ethnic provinces in China,Guizhou is the main fro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of major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

5、ies such 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western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Forthe ethnic regions in Guizhou Province,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rural revitalization have more complex interest demands.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systema

6、tic analysis of various economicdata indicators of Guizhou s ethnic regions from 2017 to 2021,furth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Guizhous ethnic regions,and proposes targeted solutions to explore the realistic pat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izhou s ethnicregions.Key words rural

7、 revitalization;ethnic areas;ethnic economy;development measures(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Duyun,Guizhou558000)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aths of Guizhou s National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aths of Guizhou s National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

8、l Revitalization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收稿日期:2023-02-14基金项目:202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贵州省级课题“培养直播带货团队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问题研究以贵州黔南三都为例”(项目编号:S202210670061)。作者简介:陈志鸿(2000.05-),男,汉族,云南楚雄人,本科,研究方向:乡村振兴。34陈志鸿: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及路径探究州民族尤为复杂,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其他经济和民族经济相互影响,因而,分析民族经济时,必然要考察多样复杂的影响因素6。如何正

9、确认识和把握民族经济,使它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地域发展,成为后续学者研究的重点。吕俊彪7在其 民族经济的表象叙述及其社会本质一文曾指出民族经济兼具民族性和经济性的双重特点,其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依存关系的物化表述,更传达了其民族群体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要求我们重新对民族经济进行审视。近年以来,伴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工,国内所倡导的国内经济大循环有了良好的贯彻基础,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方针政策的逐步推行,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也被提上日程。2018年,邓博文8通过历史纵向和省内横向对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比较,指出其发展问题的解决路径。2019年,以李军等9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对

10、贵州南脑村深入田野调查,揭示了民族文化对民族经济的双重影响,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有了新思路。2020年,黄基鑫,李曦辉10通过总结民族八省为代表的民族经济发展实践成效,提出民族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理论支撑,揭示了民族经济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关系。黄中显、吕芝慧11在2021年其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生态产业化法治路径选择以广西自治区域为例 一文中剖析了民族较为复杂的多元利益诉求,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法治路径和制度设计。2 民族经济的内涵近代以来,关于民族经济的界定,在学术界产生过一些分歧:有的学者主张以地域视角来看待民族经济,有的学者则主张从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另外一些学者则主张经济

11、主体.诸如此类,有关学者和专家对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大致建立在对“民族”的想象和理解之上12。对于“民族”一词的概念的偏差,使之在关于“民族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上也产生了不同的侧重。“民族”一词,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才做出了准确且符合我国民族发展现状的定义。中国民族研究者认为,“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而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则发挥着重要作用13。在会议上中国研究者对“民族”的诠释几近于社会事实,中国政府对民族概念的认识达到历史新高度,为当今解决民族经济问题指明了

12、方向。“经济”是每一个民族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基础问题。没有衣食住行等相关的经济活动,就支撑不起民族群体的存在发展。“经济”作为民族群体生存的重要体现方式,已内化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生活内容,“经济”直接关乎个体或群体的生计。“民族群体”为了生存,人们就需要不断进行物与服务的供给与交换。然而,只有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群和组织有了一种结构化的生活方式之后,社会才可能形成稳定“经济”14,“经济”不仅蕴含着供求关系之外的诸多经济活动,还包含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交换与代谢15。“经济”的实质延伸就是人类群体之间的交换关系,如果放诸到民族的学术视角来看,民族经济是一种民族为载体并进行经济活动而呈

13、现的经济存在方式,其主体具有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3 乡村振兴与民族经济的内在逻辑3 3.1 1 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所在,乡村要发展则产业必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当中,资源优势至关重要,贵州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优越,以生态产业和民族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贵州民族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思路。贵州针对11个民族自治县域着力打造民族地区“一县一品一产业”,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凭借蜂糖李引发产业“裂变”,从深山小镇摇身一变为客商云集产值“十亿元”的大镇,并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此外,贵州省民族地区积极打造民族文

14、化产业,打造“人文+人才+产品”的发展思路,积极拓展苗绣保护传承工程,铜仁市松桃梵净山苗娃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派驻人才到各苗族村赛,对当地妇女组织培训、学习苗绣技法,截至目前,已让4000多绣娘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贵州积极调配优势资源发展民族旅游产业,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族游”融合发展模式。在保护西江苗塞,肇兴侗寨的基础上,建设大兴纳灰村,乌当偏坡村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路线。据不完全统计,贵州民族地区超3000个民族村寨,依托民族文化开发乡村旅游,带动20余万人口受益。2021年十一黄金周,黔西南州累计接待游客7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67亿。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思

15、路上,贵州民族地区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实现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几方资源的价值转换。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盘活了现有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推动了民族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将生态发展与产业经济融合贯彻,高度契合了乡村振兴和民族发展的利益诉求。整合了民族地区间的资源,推动了民族农村整体经济的协调和衍能。总之,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新思路、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推动和践行注入了新活力。3 3.2 2 乡村振兴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动态、全方位的发展过程。乡村振兴要求将农村地区建设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的社会

16、主义现代化乡村,这样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放诸到各个少教民族地区同样适用。首先,在乡村振兴过程当中,产业振兴要求以科学、环保、高效为前提,并在当地经济基础上显现出相适35现 代 农 业 研 究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第29卷宜的经济规模和增值。民族地区依托盘活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民族乡村旅游将自然资源同农旅融合结合起来,协调自然资源、民族红利在不同产业中的作用,指明了产业振兴在民族地区的发展新方向。其次,人才振兴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发展支持。如高校人才、科研项目在民族地区的进驻和落地,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高校学者针对各民族地区的现实环境及经济发展基础,

17、为民族当地产业发展、农业规划提出建设意见,推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人才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任职村官等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发展保障。再次,在文化振兴层面,乡村振兴所推动文化振兴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开局及示范作用,一方面民族村寨中所保留的民族礼俗、民族文化因其独特性为当地开展特色旅游、民俗庆典提供了优越的人文条件;另一方面民族村落当中或多或少保留其落后保守的礼俗文化,需依托国家发展战略的改革和实施来进一步改造和摒弃落后的文化礼俗,以先进的、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大局当中。再而,生态振兴的发展要求,为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延展性,民族地区依靠其丰富的自

18、然资源成为了农旅产业、生态产业化的主战场,将民族村寨建设同自然环境相结合起来,实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化和常态化。最后,组织振兴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民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组织领导显得至关重要,加强基层组独的领导能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组织领导。总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实施,既满足了民族利益需求,又为促进贵族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4 贵州民族地区发展现状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全省多为山地和丘陵,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全省生产总值(GDP)长期位居全国末段。此外,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省份,属全国八大民族省份之一,省内有17个世居少数

19、民族。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贵州省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为1405万余人,占全省常住人口36.44%。全省境内辖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和192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面积约55.5%,其中黔南、黔东南、黔西南3大民族自治州面积合计733381 km2,占全省面积41.62%;11个民族自治县27455.1 km2,占全省面积15.58%。贵州因复杂的地理地貌,其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全国,且省内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各民族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一,经济基础良莠不齐。故此,结合贵州省内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阐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问题、探究出适合民族地域间发展的路径,对于提振贵州总体经济、贯

20、彻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强省具有积极作用。5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问题5 5.1 1 经济地缘性差,政策贯彻执行能力不足5.1.1 经济地缘性差,经济总量偏低回归宏观地域视角,贵州少数民族地处西南腹地,对内远离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中心,对外较亚洲其他经济中心地区更为偏远、可达性差。在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滞后位置,甚至因其信息闭塞,造成其在市场竞争中长期位于劣势地位,以黔南三地为例,2021年黔南州进出口总额只有21.07亿元;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各自进出口总额仅达4.96亿元和2.86亿元。地域的边缘性和闭塞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国际、国内大市场

21、的阻滞,使其经济因素得不到充分流动,进一步滞后了贵州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机遇。此外,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总量仍然偏低(见表1)。从全省来看:2021年民族自治11县GDP总量共计1489.03亿元,而全省GDP总量19586亿元,其仅占全省的GDP的7.6%,而11个民族自治县面积约占全省15.58%,相比之下其比重下降约8%;而2020年贵州民族自治地方GDP仅达5408亿元,只占当年全省GDP的30.34%,相较其民族自治地方55.5%的面积下滑25.16%,较其民族自治地方常住人口36.44%的比重低了6.1%。如表1,从全国来看,自2017年以来,贵州3个自治州及11个民族自治县在全国30

22、个民族州和120民族自治县(旗)的GDP一直处于弱势地位。2017贵州3个民族自治州GDP达3200.37亿,仅占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GDP为16.66%,而到2021年,黔南3州GDP仅占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的15.98%,甚至有所下滑。11个民族自治县自2017年的16.42%到2021年的16.59%增速亦非常缓慢。因此,从全国及省内的对比情况来看,贵州民族自治地域的经济地缘性差、经济总量偏低已是成为其发展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5.1.2 政策仍需完善,执行力亟需加强地域间的发展及协调,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攻策予以保障。20162021年,贵州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确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保

23、障民族地区的发展的文件。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后下发的各类文件到贵州省出台的 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 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 中共贵州省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府发 2017 36号),再到近年的 贵州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国发2号文件等都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规划及其指导性意见。但贵州各民族地区其情况复杂,各民族间交错杂居、混居,生活习惯、社会礼俗差异较大,故而相关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指导规划仍需进一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加之在相关攻策贯彻执行过程当中,缺乏完善的

24、督促检查机制,造成政策文件和意见指导在实地落地过程中往往存在执行力度较低,与当地发展相背驰的情况。因而加快落实36陈志鸿: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及路径探究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实现政策催化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5 5.2 2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公共建设投入有待加强5.2.1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低,科教投入不足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留住人才、发展乡村的基本要求之一。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在政府部门的一般公共预算(见表2)可见一斑。从数据可知,11个民族自治县在20172021年期间针对公共预算方向的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仅在个别县市存在一般公共预算投入呈现先增加后缩减的现象。

25、受疫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民族自治县的公共预算压力。但回归宏观的区域发展来看,各民族自治县在公共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仍略显不足。以科教方面为例,受近年来疫情等社会因素及财政下行压力影响,各民族自治县在教育领域投入逐步缩减,甚至有所萎缩。在科技技术上的相关预算投入其萎缩更为严重,如道真县2017年用于科学技研发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公共预算达4600万元,而到2020年用于科技技术研究的公共预算仅有223万元,萎缩严重。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加之科教领域政府预算的进一步缩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创等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外流人口愈发严重。另一方面,乡村基础设施

26、建设的落后和不配套,在很大程度上很难实现与相关产业政策、发展意见的配套和实施,这在一些方面阻碍了乡村振兴等战略和政策的落地实施。数量(个)贵州自治州全国自治州贵州自治县全国自治县备注:GDP占比=贵州自治州(县)GDP/全国自治州(县)330111202017GDP总量(亿元)3200.3719207.461110.926765.15GDP占比16.66%16.42%2018GDP总量(亿元)3513.8522252.991191.337289.85GDP占比15.79%16.34%2019GDP总量(亿元)3913.8823355.211270.537728.68GDP占比16.76%16.

27、44%2020GDP总量(亿元)4140.3226202.461354.918144.61GDP占比15.80%16.64%2021GDP总量(亿元)4508.81282121489.038976.86GDP占比15.98%16.59%地区20172018201920202021三都县25.9828.5333.1133.1333.24务川县31.3534.940.4435.8531.62道真县25.0726.4126.6226.8144.16松桃县42.6942.2747.3155.0550.52玉屏县23.8426.8129.530.8731.6印江县39.9139.0936.7532.07

28、30.44沿河县47.747.9349.9263.7356.05威宁县70.9474.195.53112.51108.72镇宁县32.8335.1425.6825.7225.93关岭县28.0730.5630.4829.2630.9紫云县27.9429.0336.2138.8530.51图图1 12017201720212021年贵州省自治州年贵州省自治州、自治县经济发展在全国自治州自治县经济发展在全国自治州、自治县中的地位自治县中的地位图图2 22017201720212021年贵州年贵州1111个民族自治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个民族自治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单位单位:亿元亿元)37现 代 农 业

29、 研 究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第29卷5.2.2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发展后劲不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尤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较为明显。一方面,伴随经济发展进程的明显加快,城镇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农民居民收入且双方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加大(见图1)。笔者整理了贵州省11个民族自治县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当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自2017年以来贵州省11个民族自治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存在进一步扩大。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2017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就达15691.16元,到2021年收入差距达到

30、22344.29元。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一定程度加大了城市的虹吸效应,人才、技术、劳动力都向城市聚集,而各民族区域和民族村落空壳化严重,人口老龄化突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丧失了人才、技术、劳动力等因素支持,已成为乡村地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痛点。图图1 12017201720212021年贵州年贵州1111个民族自治县收入差距个民族自治县收入差距(单位单位:元元)5 5.3 3 产业发展不协调,民族红利开发浅5.3.1 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带动效应不高一方面,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其各个方面的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又不相同,故此在民族区域的开发过程当中,往往考虑单一的产业发展或具有比较

31、优势的产业优先发展,使得贵州民族地域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融合度不高。20172021年期间11个民族自州县市一、二、三产增加值差异明显。以三都县与务川县为例,从产业增加值来看其第三产业发展势力强劲,产业增加值高于其一产、二产近乎一倍有余;而务川县一三产业发展较为均衡,其每年的产业增加值较为平稳。而各个产业发展不协调、缺乏产业之间的联系及融合,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产业之间不协调使得相关产品附加值低、商品化不高,另一方面,城乡带动效应低下,城市没有起到良好的旅游承载功能和旅游宣传功能,对附近相关特色民族村寨、民族景现没有良好宣传、缺乏宣传力度,使得相关民族景区往往错失巨大

32、客流,损失严重。5.3.2 民族红利开发浅,发展模式呆板目前有关民族地区的开发热点仍集中在农、旅、文等方面,但有关开发的程度依然单薄,在少数民族的有关产品塑造上,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的商业化运作、产品的精细化包装。对某些民族地域进行开发之后,缺乏后续管理,导致一些民族地域的基础设施,长时间无人维护及管理甚至废弃,民族地域再一次回归到脏、乱、差的环境中。此外,在民族地域的相关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和民族诉求,更多的是选择将商业性注入其中,往往只是将某一民族村寨打造成民族商业街。这样的开发层次不仅浅薄,而且丧失了“民族独特性”“民族原创性”。6 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路径6

33、 6.1 1 加强地域协调与开发,加快政策落实6.1.1 加强地域开放性和区域协调性,夯实经济基础一是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促进民族地域或民族村落的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开展周边贸易,充当周边贸易交流中转站,时刻学习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资源整合,产业聚集,服务共享,辐射拉动”的发展思路,加强地域的开放性和协调性,共谋发展,共寻出路。另外,要结合本省的现实情况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对民族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协调国内经济大循环,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夯实经济基础。38陈志鸿: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及路径探究6.1.2 加快政策落实,发挥政策催化作

34、用首先,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作为“政府有形的手”的体现,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贵州民族区域的转移支付制度,在为贵州民族地区地方财力和公共服务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扎实推动“二次分配”政策的落地,为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要针对贵州特殊的民族情况制定适宜的发展政策和支持政策。结合贵州省内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190余个民族乡所制定的发展政策,要从普遍性的经济政策中单列出来,实现精准对接、实时把控。例如:针对贵州3个民族自治州,其发展政策要着眼于经济宏观大局,围绕打造强劲产业、优化经商环境、强化对口帮扶等方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营造良好的地域发展大环境;其次,针对11个民族县

35、则要对接其地区发展短板,强化县域投资和建设、加强地区保障和民生环境;最后,围绕190余个民族乡,则强调精准把控、政策对接,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促进基层民生的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开展。最后,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督查机制,推动和落实民族区域的各项政策,催化民族区域的自然资源,激发民族奋斗精神,促进民族地区发展。6 6.2 2 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加强基础建设6.2.1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解决民生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贵州民族地域的基础设施,解决当地的民生问题。一是要依托贵州省民族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多方面争取投资资金,加大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支持力度,聚力改善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提升民

36、族地区现有的社会保障力。二是要协调城乡发展差异,拓宽民族地区就业渠道,通过政策激励和政策扶持,激励各少数民族人才返乡创业,促进当地村民的经营性收和财产性收入。三是加强民族地区科教方面的财政投入,完善当地创新管理体制。以财政投入和其他项目来引导和吸引地方高校的人才入驻、科研项目落地,破解制约民族地区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瓶颈。6.2.2 协调城乡二元发展过程中差距,打造发展基础要倡导多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差距、弱化“城乡二元结构”,政府要积极鼓励小微企业或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此外,政府要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支出,促进当地民族生活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族地区提供和建设

37、良好的发展基础。6 6.3 3 聚焦产业协调与融合,深挖民族红利6.3.1 着力产业协调发展新经济态势,以城带乡发展一是要推动民族地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以生产、生态、有机、健康为内核的综合型产业。聚焦产业协调、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促进各个产业内部相互融合发展、着力产业协调,重点是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一方面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持,另一方面是产业协调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要实现产业协调,就要围绕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给予企业更加灵活的政策支持,推动其产业向着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注重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以农旅融合培育民族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助推产业融合、实现产

38、业协调。二是要发挥城市区域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城市集中对周边民族景观、民族区域进行宣传。并尝试将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路灯、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和宣传当中。最后当地政府要积极宣传当地民族风貌,通过纪录片、宣传片、广告的形式,向各地游客积极宣传当地民族旅游区域14。6.3.2 深挖资源禀赋以吃透民族红利,提振民族经济要进一步挖掘民族地区的创意灵感和消费潜力,将文旅文创融入到当地的旅游发展当中,同时结合民族医药文化和民族康养文化,带动旅游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开发的民族区域,要打造一批医疗养生、休闲娱乐、民族风情的产业集聚服务区,以民族红利带动消费意愿。同时在开发过程当中要注重开发的科

39、学性、层次性,摒弃过分浓重的商业化思想,要尊重开发地的民族风俗和民族诉求,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此外在开发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后续管理,对于开发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注意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实现在开发过程当中对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契合和融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郑长德.新时代民族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04):92-100.3 美阿尔君 阿帕杜莱.消散的现代性:全球化的文化维度M.刘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28.4 许洪位.“费孝通难题”:少数民族现代化与文化转型的现实张力和理论

40、回应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06):116-121.5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376 费孝通.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新编(下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7 吕俊彪.民族经济的表象叙述及其社会本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03):40-46.8 邓博文.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与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9):169-175.9 李军,龚锁,罗永常.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文化何以影响民主经济基于贵州南脑村的调研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05):77

41、-84.10 黄基鑫,李曦辉.中国特色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本土经验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03):37-44.11 黄中显,品芝慧.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生态产业化法治路径选择以广西自治县域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06):127-134.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39现 代 农 业 研 究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第29卷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中发2005 10号.2005年5月31日.13 日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14 闫志利.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转型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3(02):17-20.注 本文其他未注明来源的数据,均来自于20172021贵州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及作者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年鉴测算。注 2012 年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2 2 号)文件,2022年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 2022 2 号)故简称新国发 2 号文件。(责任编辑:李丹)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