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精选-琥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琥珀的特点。2通过独立学习,能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简单完整地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3通过小组合作、主题探究交流等方式,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初识“琥珀”特点1展示琥珀,板书“琥珀”,猜测一下:“琥珀”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学习几个谐玉字,如珍珠、琉璃2、对于“琥珀”你有哪些了解?3、你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一起去看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作家栢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谁来介绍一下作者。二、初读课文,感受“琥珀”特点1、现
2、在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自由朗读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划出最能说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句子。(3)思考围绕“琥珀”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学生自由学习。3、交流(1) 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全班齐读。拂拭 澎湃 渗出 松脂黏稠 晌午 飒飒 掸掸翅膀翻腾怒吼 前俯后仰 注意:黏、飒飒、掸掸的读音。 掸掸翅膀的理解。(2)交流“琥珀”特点的句子课文中描写“琥珀”的句子,你找到了吗?指名读句子。自己再读读这个句子,脑海中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样子。三、再读课文,梳理“琥珀”形成的要素1这么珍贵的琥珀到底有哪些形成要素呢?快速找到琥珀形成的几个因素,写下来。六要素课文信息时间地点主人公起
3、因经过结果带着问题来观看琥珀形成的视频。自己快速浏览112自然段,完成表格并交流分享。2. 展示:先交流汇报其中一个要素的学习情况。四、推测依据,感知科普文的思维严密性。1、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了解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其实,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推测出来的,但实际上又是有依据的。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依据。2、集体交流。汇报“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因素和“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的依据。具体交流讨论 “故事发生在约摸一万年前”和“场景”的依据。(1) 搜集信息:从作者推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夏天,这是为什么呢?从课文里找找原因。(2) 汇报反馈:汇报,预设集中反馈
4、三处。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股松脂的香味。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3) 搜集信息:从作者推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夏天,这是为什么呢?从课文里找找原因。(4) 汇报反馈:汇报,预设集中反馈。这块琥珀是一个渔民的儿子在海滩上发现的,这是想象海水渐渐逼近森林,最后淹没了森林的依据。(5)搜集信息:从作者推测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这是为什么呢?从课文里找找原因。学生会找到并给出依据是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时间。向学生追问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5、?预设集中反馈四点。松树林。夏天-天气炎热到松树流出松脂。时间漫长。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苍蝇和蜘蛛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学生可以找到“蜘蛛刚扑过去,忽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让学生体会“刚、突然、刚好、一齐”词语的好处,能体现这个“巧合”。(6)搜集信息:从作者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松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是为什么呢?从课文里找找原因。如果不是刚好这么巧,那两个小东西就不会“仍旧好好地躺”在“透明的琥珀里”了。3、就这样,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
6、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后来又发生了变化。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片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海沙下面。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小结:所以经过漫长的时间,陆沉水漫,松树的腐烂和泥沙的掩埋。最后形成了松脂球化石,也就是琥珀。五课后小结1. 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琥珀选自乌拉波拉故事集,而琥珀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还有好多有趣的科学小故事藏在这本书里。有兴趣的小朋友们可以课后去读一读。2.课后拓展经过千年万年的磨练,每一块琥珀都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谁来推测下老师手上的这块琥珀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写一写你的故事并分享。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