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29827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型精品资料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

2、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3.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一)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类1

3、.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3) 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2.思路导航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

4、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

5、,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3.思路步骤: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4.答案组织模式:(常用3种)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例1:(2012年安徽高考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参考答案】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

6、冷酷,吝啬。【试题解析】蒙铁尔虽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表现也不多,但性格鲜明,尤其是吝啬、粗暴、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非常明显。关键是要抓住蒙铁尔自己的言行正面分析,以及其妻子、儿子的言行的侧面分析。例2:(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单句下定义型例:(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

7、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例1:(2011全国新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8、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例2:(十月月考)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癞子脑壳的形象特点。(6分)答:对生活有计划,办事干净利落;勤劳乐观,不张扬,不斤斤计较,敢于改变现状;顺从政府指令,不善于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二)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类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1.常见题型(1)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这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你认为作

9、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2.思路导航人物作用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类: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类: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类: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例1:(想起母亲)1、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

10、的脸”有何用意?(5分)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答题思路】:(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答案示例: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1分)(指向本身)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2分)(指向情节)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2分)(指向主题)(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其典型性,并由

11、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作用。答案示例: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1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小说通过这样一位具有多面性格的形象,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1分)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1分)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2分)(言之有理即可。答“要孝敬老人”也对)(结合人物分析意义)例2:(铁公鸡施粥)“小儿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析。(6分)答案示例: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第一次为粥的质量同父亲据理力争,第二次为父亲遣走家里的佣工表示担心,认

12、为父亲心狠。其作用有:衬托主要人物。小儿子是陪衬人物,衬托了主要人物的形象。(指向人物)丰富了情节、内容。使小说在情节方面不显得单一,在内容方面更趋饱满。(指向情节、内容)(三)综合提示(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认真审题,定向扫描,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题目的命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 “形象作用”题: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

13、物折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例如(想起母亲里的老太婆)次要人物的作用: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若是线索人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若是第一人称,就有见证作用。例如(铁公鸡施粥里的小儿子)物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具象征意义,揭示深化主题;若反复出现,起线索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例:(十月月考)小说中的“渡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示例:“渡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代表着一种衰败落后但还有重要作用的事物,是旧思想、旧传统、旧事物的象征。对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景象的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或突出季节特征;渲染烘托氛围,为情节的展开铺设合理场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暗

14、示主题性质,为主题解读提供背景途径。例:(洗澡)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答案示例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二、故事情节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

15、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情节分析】(1)情节分析的目的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2)思路导航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场面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一)情节概括模式1、【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16、、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答题导航】(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例1:(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题型变化】例2:(2009年四川卷 想象)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分)解题思路:这个问题着重点在“怎样展开”,不在于具体情节的概括,答题思路应定位于展开方式方法。参考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2)分点概括情节式例1:(面包)请概括小说

17、的主要情节。(原文见徽典一号P309)答案: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丈夫撒谎掩饰。妻子替丈夫圆谎。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语言,答案即出)(二)情节作用模式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1、【常见题型】(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

18、作简要分析。(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2、【思路导航】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3、【知识储备】(1)情节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其他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2)情节安排的特点(结构安排

19、评价)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圆合。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作用是给读者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引申思考的空间,意蕴深远、耐人寻味。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有助于扩大外延意义。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一般作用是强化效果,深化主旨。(3)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

20、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平叙(纵横交织叙述):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4).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的线索:就是通过什么把小说中的故事、人物串在一起的那个“什么”,也就是小说情节发展围绕的中心。可作线索的有:人、物、事、情、时间、空间,有单条线

21、索(单线型结构),也有多条线索(复线型结构),如药中的“人血馒头”,即明暗两条线索的交集物,贯穿整篇小说纵横意义的线索。4、【答题导航】(1)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2)从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例1:(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

22、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答案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作用刻画人物性格。)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作用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

23、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作用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例2:(2010全国课标,莫泊桑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答案示例: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三)小说开头方法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即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

24、,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答题导航】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揭示小说的主题。例:微型小说(我没有病)第19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1)小说开头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的人,怒斥企图行贿的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悬念。小说最后点明“他”不是局长而是病人。(2分)(2)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使故事扑朔迷离,情节曲折;使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更具传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2.写景法开头:【答题导航】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为后

25、面情节发展提供合理场景。(四)小说结尾作用1.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答题导航】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伤感悲剧式:【答题导航】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艺术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喜剧式:【答题导航】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

26、、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意图鲜明,倡导和赞扬的社会意义明确。4.戛然而止式(留白式):【答题导航】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例:书法家。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答:“书法家”在省略号中结束全篇,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了小说主题。(五)小结:明确情节构思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物这一特点,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情节合理;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27、五是贯穿全文、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具体作答。三、环境描写(一)环境描写概述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这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这些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

28、主要是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常见考查题型(1)文章处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2)文章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二)【常见题型】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三)【思路导航】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定向定位

29、思路: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四)【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

30、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一)主题概括类型【知识储备】1.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2主题的概括常用基本术语:歌颂、赞扬、张扬什么。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揭示什么人生道理。对什么现象的反思。表达了什么情感。3. 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品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从整体倾向看。【常见模式】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读了

31、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思路导航】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二)小说题目分析类型【常见模式】XX标题有什么含义。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

32、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这篇小说以“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思路导航】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指向情节结构)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指向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三)小说主题鉴赏类型【

33、常见模式】: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题目分析类型常见模式的-也是鉴赏类型)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思路导航】1.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2.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3.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5.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6.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把握主题时,不能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及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

34、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了形象(人物形象),表达了、揭示了例:(迎宾竹)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答案示例:(1)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的前半篇虽然主要写郑副市长和“红尘宾馆”的马经理的思想较量,但重点是后面妻子淑芬怎么做丈夫的思想工作。而小说的结尾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后在家里发现书画获奖证书,更体现了淑芬思想工作的成效与贤惠聪颖。(2)从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小说塑造了郑副市长、妻子淑芬等人物形象,而对郑副市长清正廉明、知错能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从侧面烘

35、托其妻子洁身自好,勇于监督。(3)结合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确定妻子淑芬就是本文的“主题性人物”,是故事的主角,她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价值。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小说主题:主要通过妻子淑芬的敢于批评、善意欺骗郑副市长,塑造了一个洁身自好、勇于监督的贤内助形象,揭示了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贤内助(或亲属)的支持和帮助;而领导者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要勇于接受批评、知错就改的主题。五、表达技巧优秀的小说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要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构思。小说的艺术技巧同样是作者艺术风格的体现,精巧的构思、层层的渲染、出人意料的结尾都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现

36、主题有重要作用。【常见题型】(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思路导航】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知识储备】小说的表达技巧,具体来说,一是表达方式,二是修辞手法,三是表现手法,四是布局谋篇

37、。表达方式:一、叙述(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事,是叙事者介入故事,甚至变成故事中的人物。【好处】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如桥边的老人在桥边。2.第二人称:“你”一进入故事,读者介入情节或陷进故事的程度别别的人称更深入,不需要再经转换。【好处】亲切自然,抒情更强烈动人,作者态度更鲜明。高行健灵山(诺贝尔获奖作品)3.第三人称:叙事者全知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好处】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灵活自由。如半张纸炮兽。(二)叙述方式1.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好处】把叙述内容表述的条理清楚,自然流畅。如炼金术士牲畜林。2.倒叙

38、:先把叙述时间的结局或事件发生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段提到前边,然后再按照时间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好处】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如祝福,清兵卫与葫芦开头。3.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地解说。插叙的内容可以使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时间、背景的介绍。【好处】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是文章内容更充实,叙述曲折,行文错落有致,结构严密。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礼拜二午睡时刻。4.补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读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地补充、交待。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出予以弥合。

39、【好处】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整,是叙事周严,不留破绽。如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尾。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好处】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在水浒传等传统小说中用得比较多。(三)叙述角度1、全知视角。叙事人相当于上帝,对所有的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很清楚。如炮兽套中人红楼梦等传统小说2、有限视角。叙事者故意隐藏一些环节,楼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桥边老人二、描写(一)关于描写诗歌中描写以写景为主,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描写包括环境和人物形象。1、描写的内容: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

40、场景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描写包括描写外貌(肖像、服饰)、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等。场景描写:环境、人物,事件。2、描写的方法:白描和细描白描:又叫粗笔勾勒。用朴素简炼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好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包括外形勾勒,一句一景)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包括细节描写,渲染)【好处】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漫画式描写: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的外貌、动作或语言等,【好处】突出人物特征。套中人中别里科夫。3、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 动态和静态,远景和近景,仰视和俯

41、视,实景和虚景,声音和颜色,视听触嗅、。点面结合。(二)描写作用: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描绘人物的外貌及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情态,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3、细节描写:(1)丰富人物形象,突出环境特点。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2)线索作用(反复出现的细节,如最后的黄豆中“爷爷嚼黄豆”)(3)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4)为下文作铺垫(林教头枪不离手的细节为后文手刃仇人铺垫)4、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

42、思想。如丹柯开头,烘托人物形象,为表现丹柯的英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美的主题奠定昂扬基调。5、社会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及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主题。四、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如素芭中“嘴唇像两片娇嫩的新叶”形象生动的描写了素芭的美丽。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如丹柯中“影子跳着一种无声的舞蹈”形象的描写了森林寂静恐怖的环境。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如半张纸中的棺材代亲人辞世,比较含蓄。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

43、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如墙上的斑点“大地的寒气凛冽逼人,压得树木的纤维一根根地断裂开来”形象的展现环境的恶劣,反衬大自然生命力的旺盛。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西江月。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强调了祥林嫂内心的痛苦,一次次的重复表明她已经没这种痛苦折磨的麻木了。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写作的对象没有主次之分。用于一句中或一个片段属于修辞手

44、法,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用于整篇属于表现手法。如炮兽中人与炮的对比,不同人物反应的对比。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如老人与海:“我现在还有什么事可想呢?没有。”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五、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作用】形象生动、思想蕴藉、感情真挚,赋予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感染力,启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言在此而义在彼”。如沙之书中“沙之书”可象征无限的欲望,主人公对沙之书的态度的变化(好奇、得到、钻研、迷失、敬畏、恐惧、逃避)揭示沙之书的奇妙和神秘的特性,又表现了“我”乃至人类在无限强大的异己之物前不胜渺小、恐

45、惧的心理。可象征一种生活“无限”的可能性,我的态度喻示着对生活无限可能的探究。骑桶者空桶是匮乏、希求和寻找的象征。象征着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愿望都得不到满足。“我”的失败揭示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主题,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实。【弄清象征与比喻的区别】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是“形似”。两者涉及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义直接说出,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示物物2、渲染、衬托和烘托:渲染,属于正面描写,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铺陈,集中描写。【好处】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加深主题。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的服饰的描写,突出王熙凤与众不同、精明狡黠、善于逢迎等特点。烘托:属于侧面描写,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事物加以描写,表现想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叫“烘云托月”,常见的以景烘托人物,以甲物烘托乙物(只写云不写月)。如环境描写往往烘托人物形象。老人与海中鲨鱼的凶猛烘托老人之刚毅。丹柯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勇敢与坚强。【好处】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衬托:属于侧面描写,又叫映衬,就是为了突出强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