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5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2013)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29628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5.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2013)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第5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2013)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第5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2013)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第5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2013)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第5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2013)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1l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l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l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2补充一:婴儿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动作,心理就无从发展。(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

2、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3(三)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行走,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大,使他的认识能力增强。(四)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原来的依赖,逐渐转向主动。4二、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早期抓握是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2、从不随意到随意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最后是脚的动作。(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3)大

3、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56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一)手的抓握动作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通常在5、6月间出现。(二)独立行走意义:活动具有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7899101011补充二:大脑发展的单侧化l婴儿大脑两半球不仅在解剖上,而且在功能上也存在着差异。l最近30年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的高度专门化,主要表现在:-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负责积极地情绪体验-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负责消极的情绪体验。12121313婴儿的认知发

4、展14一、研究方法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三、婴儿思维与智力的发展四、婴儿记忆和学习的发展15(一)反射法一、婴儿感知觉的研究方法16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17抓握反射(graspingreflex)又叫达尔文反射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18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reflex)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19摩罗反射(moro

5、reflex)又叫惊跳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20游泳反射(swimming reflex)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像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个月以后消失。21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22(二)习

6、惯化与去习惯化l习惯化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使他们对它越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反应(如头部或眼睛转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消失。l去习惯化研究者首先反复呈现某个刺激,在习惯化之后,再呈现另一个不同刺激,如果婴儿重新作出较强的反应,说明儿童已经能够辨别这两种有差别的刺激。这是一个去习惯化的过程。l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2324l先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以后,婴儿就会习惯化。l这时再用另一新的刺激呈现给婴儿,则其注意又恢复到最初水平,这是去习惯化。实验程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两个过程l可有效地研究婴儿的图形知觉、深度知觉和颜色知觉等感知能力,还能研究婴儿的注意以及记忆能

7、力。25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三)偏好法范兹优先注视范式26在一项有关婴儿视觉偏好的研究中,18名婴儿,年龄范围从10个小时到5天,给他们显示6个复杂性有所不同的圆形刺激图案,最复杂的一个刺激物是人脸。按照复杂性递减的顺序,其他的刺激包括同心圆、新闻用纸以及3个不同纯色的圆圈。观看脸所花费的总时间明显占有更高的比例。表明,婴儿不仅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图形之中进行分辨,而且他们更喜欢脸。27偏好方法2829lFantz(1961)7个月的婴儿对于十字和圆没有明显的偏好差异,对两种形状的注视时间大致相同。30(四)诱发电位测量法31二、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发

8、展(一)感觉l视觉l听觉l味觉和嗅觉l肤觉(触觉、痛觉,温度觉)(二)知觉l方位知觉l距离知觉l形状知觉l大小知觉32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p现代儿童心理学发现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p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p是否具有某种感觉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个体能否觉察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刺激源33l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早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刺激,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应,以利于适应环境。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习新知识。34(一)感觉35婴儿在

9、看些什么?36l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范茨认为,它们看起来简单却很迷惑人。像我们注视婴儿一样,范茨想知道这些婴儿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婴儿的眼睛看起来明亮,但他们看起来仿佛只关心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多少?假如孩子们以他们的认知能力所作出的回答,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熟练,我们如何去发现?l你是否认为,在一两个月大的婴儿眼里,这个世界是混乱的,他们对此知之甚少?l婴儿那双晶莹透澈的大眼珠似乎总围绕着食物和妈妈转,在他们探索的眼神里,人脸始终是最具吸引力的。37l1961年,当范茨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发现,除了观察婴儿,观察他们在做什么以外,我们并不能够查明婴儿的头脑中到底是怎么样思考的

10、。l有一项长久以来具备的特征,就是如果有一些有趣的东西在我们身边,我们总是会观察它。范茨在婴儿面前设置了一个显示板显示板上面有两张图片:一张是靶子,另一张是人脸在显示板后面婴儿看不见的地方,范茨通过一个小孔观察婴儿在看什么?38l结果:“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看人脸的次数是看靶子的两倍。”l表明:婴儿具有图示认知和选择的能力。而在这之前,人们认为婴儿看到的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并且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39l这个实验范式的各种后续实验,仍然在用来研究婴儿如何理解这个世界。l这些研究已经表明我们很早就开始发展自己的能力一个月大时,我们可以跟上一个缓慢移动的物体两个月大时,我们可以双眼同时移动并且正确估计这些

11、东西离我们的距离。三个月大时,我们可以区别家庭中的不同的成员(Hunt1993)l所有研究的结论:我们生来就具有对人脸的偏好性l这确实有着进化的意义,人脸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对我们生存有用的信息。401、视觉的产生与发展(1)颜色视觉的发生(2)颜色视觉的发展(3)视敏度的发展(4)模式视觉的发展(5)视觉偏好(6)对深度的感觉41(1)颜色视觉的发生:在出生三天的新生儿,就可普遍地观察到他们的视线集中在某物体,如母亲的面孔(2)颜色视觉的发展:2-4个月婴儿的颜色的知觉已发展的很好泰勒的研究:l2个月婴儿能从白色中区分红、橙、蓝、绿、但不能区分黄-绿色。l4个月婴儿已经能在可见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

12、,说明这时婴儿颜色视觉已接近成人。42(3)视敏度的发展p三种方法:l偏好法l视眼球震颤法(根据婴儿扫描物体时不自觉的眼球运动来鉴别其视敏度。)l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通过记录儿童脑电波的变化推论其是否感知到新的刺激。)p视敏度实验1962年Fantz等人研究新生儿能在6米处看见正常成人在60米或120米处看见的东西。4344454647视力可能是婴儿感觉中发展最不好的部分婴儿视力的敏锐程度估计是20/400或20/600婴儿视敏度的发展依赖于早期经验l6个月婴儿视敏度出现4或5倍的改善。l1岁接近正常成人的水平,但发展依赖于早期经验。新生儿视力容纳范围要比成人更加有限l新生儿最准确地把目光集中

13、在大约30厘米的地方48(4)模式视觉的发展l新生儿也更喜欢看带有一定模式的刺激。如喜欢知觉人脸而不喜欢仅是黑、白色的椭圆形。对于前者注视的时间更长。l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更喜欢知觉更复杂的模式。491个月的婴儿对人脸的注视2个月的婴儿对人脸的注视50l对人脸:(上图)l1个月婴儿扫视人脸时,更关注人脸的轮廓线,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前额头发和下巴部分。l2个月婴儿开始更仔细的探究人脸的内部特点,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人的眼睛和嘴巴部位上。l约3个月时,婴儿已能精细的区分不同的脸孔。如他们能认出母亲的照片。51(5)视觉偏好l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鲜艳的色彩、运动

14、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l婴儿更喜欢人脸与更加复杂的刺激德哈安与纳尔森(1997)辩论道,好像婴儿生来就具有一些关于脸的先天性知识,这样的知识允许他们辨认出脸,而且脸也对他们具有吸引力。有证据显示,婴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已经更加喜欢母亲的脸,胜过陌生人的脸(Morton&Johnson,1991)。l利昂(1992)指出,婴儿对母亲的脸所做出的反应,也可能与母亲的声音或气味有关。52l“视觉悬崖”l有关跌落的恐惧是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而不是天生的,或者说仅仅因为这些婴儿没有感觉到这种深度。l而有些学者辩解到,婴儿确实感觉到这种深度,但是他们还没有

15、学会对它产生恐惧。(6)对深度的感觉532、听觉的产生与发展(1)听觉的产生(2)听敏度的发展(3)语言及音乐感知(4)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5455听觉刺激分化能力出生8-10天能听出母亲声音声源判断能力刚一出生几秒种就能对头部左或右的声音的转头反应1岁时,大体达到成人水平55(1)听觉的产生l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l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2)听敏度的发展l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l58个月婴儿在10003000Hz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是1%),在4008000Hz内的

16、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56(3)语言及音乐感知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反应敏感。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l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同人的声音。也有人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l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57(4)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l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且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听协同活动。如: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声源,这意味着婴儿调整头部位置使双眼平行地对着声源。l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

17、来源的方向;而且只要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一致的水平。583、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1)味觉的发生发展l新生儿出现味觉偏爱。已明显“偏爱”甜食,且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l婴儿“偏好”甜食是习得的,还是另有原因呢?一项经典研究:揭示婴儿食物偏好与他们的营养需要有关;更多的研究也认为味觉偏好和厌恶是后天习得的。(2)嗅觉的发生发展l新生儿具有嗅觉偏爱喜爱好闻的气味,并伴有全身运动。594、婴儿肤觉的发展(温觉、痛觉、触觉)l刚出生就有温觉反应,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l婴儿早期就有痛觉反应

18、,但比较微弱和迟钝。新生儿对成人与儿童感到非常痛苦的大部分刺激非常不敏感。例如,割包皮不会真正伤害男婴,但割包皮时,男婴还是会大声叫喊。60触觉的发生发展l胎儿期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能力。胎儿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l新生儿表现出明显的触觉反应。4个月后婴儿具有成熟的够物行为,视触协调能力已发展起来。新生儿的口腔触觉辨别能力已经很不错了。如,已能凭口腔触觉辨别软硬不同的乳头,4个月时则能辨别不同形状和软硬程度的乳头。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在婴儿刚出生时便可表现出来。61(二)知觉1、方位知觉2、距离知觉3、形状知觉4、大小知觉5、时间知觉62客观

19、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对事物的整体反应觉察分辨确认631、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2、距离知觉新生儿已能对逼近物有某种初步反应,并具备原始的深度知觉。2-3个月时已有了对来物的保护性闭眼反应。6个半月后的婴儿能够对视崖表现出惧怕反应。64方位知觉l发展顺序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上下(3岁)前后(4岁)左右(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l个别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65深度知觉(距离知觉)l早期婴儿是否具有三维知觉能力?吉布森和沃克(1961)“视崖”(visual

20、cliff)的装置,用于探索儿童深度知觉发展。l发现6个月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l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婴儿在更小的时候个月就开始具有深度知觉。如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66视觉悬崖心率67l山羊在出生后仅仅一天,就能够避免较深的一边,或者绕着走,或者当它们能够跳跃的时候,从上面跳过去。罗猴、小鸡刚出生的幼仔都会避免深的一侧。l另一些动物(猫、兔子)的幼仔最初并不逃避陡坡,而只是在积累几周的视觉经验以后才出现这种反应。与生俱来后天的生物成熟、经验或两者联合作用68l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深侧的倾向

21、(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崖)。l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他们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6970l通过自我移动,婴儿最终发展了“视觉前庭”感觉,这种感觉在保持平衡方面具有根本作用(并且与跌落的恐惧有关)。此外,如果他们要去避免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运动要求他们发展视觉关注技能;它也使他们了解与高度相关的危险,也许当他们接近楼梯或者站在椅子上的时候,从父母的反应中了解到这种恐惧。71723、形状知觉l婴儿3个月时具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l8、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而且事实上可能比这还要早。4、大小知觉l

22、4个月以前婴儿就已具有大小知觉的恒常性l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73形状知觉l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l形状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7475偏好相对新颖、清晰、复杂、对称、和谐的刺激765、时间知觉l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又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l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对主观性的特点爱因斯坦讲相对论l5、6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准确,也不会使用时间标尺。l7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l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77小结l婴儿期是个感知觉发展的

23、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l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78第二节儿童思维的发展79l0-1岁是婴儿思维方式的准备时期。凭借手摸、口尝、鼻闻、耳听、眼看等发展起感觉、知觉能力,并在复杂的综合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萌芽状态的思维现象。l1-3岁阶段主要产生的是人类的低级思维形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80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一、皮

24、亚杰的研究感知运动阶段81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82第二分阶段(1-4个月)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83第三分阶段(4-8个月)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局限于主体自身,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

25、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84第四分阶段(8-12个月)l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85这一阶段婴儿产生了为达到某一特定结果而选择方法的初步的有计划行为,婴儿已能把几个相关的动作图式(范型)相互协调起来并用来解决简单的“屏

26、障问题”。婴儿能够寻找不在眼前的物体,可以排除简单的障碍物,或是采取某种工具(绳子、棍子等)来够取远处的物体。但这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很简单,主要是采用未经计划的搜索法。86藏猫猫87皮亚杰所说的著名的“AB错误”测试者向婴儿出示一个球,球放在杯子里,然后用东西盖住,使婴儿不能再看到球。测试者反复进行这个动作,直到婴儿知道寻找这个杯子为止。接着,这个球被放置到第二个杯内,同样用东西覆盖住,然后把两个杯子紧挨着放在一起。注意一定要让婴儿看到球最后被藏在哪个杯子里。婴儿会到哪一个杯子里去找球呢?不满8个月的婴儿会到第一个杯子里去找球。这称作“AB错误”。皮亚杰认为这证明了婴儿对事物还不具备完全的认知能

27、力。而大多数满8个月或更大的婴儿会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找球。88第五分阶段(1-1.5岁)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尝试错误期”。89尝试错误90第六分阶段(1.5-2岁)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91婴儿则能够运用心理表象而不再是外显行为来解决问题。如皮亚杰曾经观察到,一婴儿有一次想把一长串项链放进一个小

28、盒子里。但三次都失败了。这时她停了下来,把项链放在盒子旁边的地板上,团成球状,然后成功地把它放进了盒子里。而12-18个月的婴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则尝试错误了22次。923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具备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验:帕波塞克和伯恩斯坦,训练了3个月的婴儿学会向左转两次头再向右转两次头以便获得牛奶。实验过程中,婴儿为了获得牛奶而采用了搜索策略,即如果向左转头没得到牛奶便马上转向右边,这正是一种问题解决行为。二、思维的发生93l根本特征直觉动作思维l3个月婴儿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解决能力l8个月有客体永久性,表明儿童开始形成表象l12个月以前就会使用工具,并采用手段目的的分析策略。94直觉行动思

29、维: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形象性。主要特点: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感知。95l目的性是问题解决行为的基本要素l皮亚杰认为在婴儿05个月不存在问题解决行为。但近来的研究认为3个月就存在。l婴儿59、10个月时,婴儿开始协调各个独立的感知-运动图式并以此做为达到某种愿望的手段。例如,他可以协调手、眼感知-运动图式以便拉动绳子使摇篮上方的拨浪鼓发出他所感兴趣的咕咚咕咚声。1、0-9、10个月96婴儿产生了为达到某一特定结果而选择方法的初步的有计划行为l例如,婴儿能寻找不在眼前的物体,可以排除眼前的障碍,或采取某种工具(绳子、棍子等)来够取远处

30、的物体,这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很简单,主要是采用搜索法。常犯B式错误2、910、12个月971218个月的婴儿很少犯AB式错误。但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仍比较简单。1824个月时,婴儿能运用心理表象来解决问题。此时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前期3、1224个月98记忆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一)儿童记忆的研究(二)儿童记忆的发生发展(三)学习的发生发展第四节儿童学习与记忆的发展99100新生儿即开始有最简单的记忆,如对妈妈抱成吃奶姿势的记忆。只要抱成这一姿势,小儿即会四处寻找奶头。23月时,如果注意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小儿会用眼睛寻找。45个月能记住母亲和其他亲人,但此时的记忆能

31、力只能保持几天。随着月龄的增加,记忆时间将越来越长。婴儿记忆的发展(一)100101小儿在12岁后,随着言语的发育,记忆能力逐步增强,能记住自己的盥洗用品、玩具和几个小朋友的名字。2岁半时能记住儿歌和童谣。记忆再现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23岁的小儿和父母分开几个月后仍能认识。101102有意识记的萌芽是和言语的发展、词汇的扩大直接相联系的。这一时期,婴儿不但可以记住成人的一些简单的委托,并付诸行动,而且可以记住一些歌谣、故事等。102(1)新生儿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最初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2)13个月(新生儿末期)具备长时记忆能力。23个月婴儿能建立操作条件

32、反射3个月婴儿的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3)36个月记忆的发展长时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对知识,技能可保持数天,数周。儿童记忆的发展(二)103(4)612个月记忆的发展长时记忆时间增长“认生现象”说明其记忆能力的扩展(7、8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搜寻物体能力增强(皮亚杰指出这一能力中包含着明显的记忆成分)出现大量模仿动作(不延迟模仿但不可否认其中包含有记忆因素)104(5)1岁以后:主要表现在回忆的发展婴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变化。其中符号表征的出现使婴儿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而延迟模仿的产生则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及回忆能力的初步成熟。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延迟模仿

33、)是回忆的表现。105(6)13岁记忆的发展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语词理解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23岁婴儿再现能力有了很大发展,表现为,能帮成人找到东西,喜欢做藏东西的游戏。106(1)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2)7、8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3)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是回忆的表现(4)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小结1107婴儿期是记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和关键期婴儿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发达且有相当大的潜能婴儿的再认能力发展较早,回忆能力也有很大发展,婴儿形象表征能力的出现较早,并在言语产生之后获得符号表征能力,延迟模仿能力的出现则是婴儿记忆能力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小结2108一出生的表情模仿表现出明显地认识环境中某种特定的联系;6个月,认生,再认能力增强;10-12个月,已能进行基本的数概念学习1092、学习的发展109Reissland宣称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小时中,已经探测到婴儿的模仿能力。他的研究对象是12名醒着的、灵敏的新生儿;示范者弯腰对着他们,张开嘴或者噘起嘴唇。结果如何?婴儿根据示范者嘴唇的运动来移动自己的嘴唇的一致程度明显比不一致的程度更加经常一些。观察学习模仿110图中的a,b,c中的婴儿,年龄只有23周,他已能模仿成人的吐舌头、张嘴和噘嘴动作。图中d和e的孩子,出生刚2天,就能模仿妈妈的高兴和悲伤表情了。111观察与模仿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