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战略下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优化发展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901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4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下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优化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优化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优化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4现 代 金 融2023 年第8 期 总第486 期乡村振兴摘要:2021年,南京市开始施行失能人员照护保险(以下简称“失能保险”)。该制度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借助保险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现实困境提出了探索性方案,有助于增强个体福利响应,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同时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南京市“失能保险”实际参保情况,首先,在剖析南京市“失能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保障范围较窄、评估指标不健全且人为主观性较强、专业评估水平参差不齐、数据信息监管及应用能力不足等主要共性问题。其次,选取高淳、溧水区作为“失能保险”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其现状及成效。最后,提出在

2、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应从完善“失能保险”保障范围、优化“失能保险”评估体系、加强“失能保险”数字化监管及数据应用能力三方面着手优化“失能保险”发展。关键词:失能人员照护保险 乡村振兴战略 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下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优化发展对策研究 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太保产险)研究课题组一、引言近年来,中国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农村地区养老压力较城镇更加凸显,补齐农村地区养老短板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黄祖辉,2018;刘培林等,2021)。从宏观整体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2.8亿人(占比19.8%)和2.1亿人(占比14.9

3、%),其中,失能老人数量超4000万。从城乡对比情况来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分别为15.8%和23.8%,意味着农村地区较城镇承载了更大的养老压力。从农村地区情况来看,国家卫健委2022年统计结果表明,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采取由子女或配偶照顾的居家养老方式,这可能归因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向运华、刘辞涛,2021)。此外,在失能儿童比例不断攀升、照护费用日趋提高、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农村日渐空心化等现实困境下,“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逐步成为农村地区失能家庭的真实写照。因此,如何照护失能人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破题的核心痛点和关键难点。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

4、副省级市、中国14个特大城市之一,其承载的人口数量和老龄化程度在全国的代表性不言而喻。针对此,南京于2021年开始施行失能人员照护保险(下文简称“失能保险”)。这不仅是南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大社会制度安排,亦是党的二十大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部署和战略要求,更是南京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举措和具体行动。剖析“失能保险”在南京市的发展情况与具体成效,对于推动“失能保险”制度在中国城乡的全面覆盖与完善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目前,南京市“失能保险”业务依据行政区域划分至8家保险公司承办。统计数据表明,由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保财”)负责承办的高淳区、溧水区业务份额最高

5、,代表性良好。为此,本研究在剖析南京市“失能保险”发展现状与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太保财在高淳区与溧水区的实践经验,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进而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南京市“失能保险”优化对策,以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失能保险”制度,实现“失能保险”全民覆盖的美好愿景提供经验依据和政策建议。二、南京市“失能保险”发展现状分析(一)南京市“失能保险”基本政策2021年4月,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市财政局和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55现 代 金 融2023 年第8 期 总第486 期乡村振兴了 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实施细则(试行)文件,为南京市“失能保险”制度实施中涉及的参保对象、筹资方

6、式、缴费机制、失能评估、待遇标准作出了规范指引和具体要求。该细则指出,南京市“失能保险”由市级负责统筹,聚焦于参加南京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且目前处于在保状态的参保人,其基金由个人缴纳、财政补助、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三部分组成。在实施时依据分年龄缴费机制,60周岁(含)以上、60周岁以下参保人员的筹资标准分别为100元/人年和60元/人年,其中,个人缴纳、财政补助、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分别按4:2:4和2:1:3分担。参保人员失能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时可申请失能等级评估,当评估结果为重度失能时才可按规定享受生活照护和经济补偿等待遇。2022年7月,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京市民政

7、局印发的 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修订版)文件规定了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指标、评估实施及评估结果等。在该指导文件中,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进一步地,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残疾总分100分,认知能力最高分16分,感知觉与沟通能力最高分12分,将政策惠及面覆盖到失智群体。根据功能受损轻重程度按照得分高低分为能力完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4个等级。特别的是,0-6岁儿童有三级专科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出具相关疾病诊断证明的,可结合实际照护依赖程度,直接确定失能等级为重度失能。具体指标、得分及对应等级情况如表1所示。表1 南京市失

8、能等级评估指标、得分及对应等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得分及对应等级能力完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残疾程度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转移、行走、上下楼梯、肢体残疾等级90-100 分 75-89 分50-74 分0-49 分认知能力时间定向、人物定向、空间定向、记忆力16 分5-15 分3-4 分0-2 分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视力、听力、沟通能力12 分5-11 分3-4 分0-2 分综合上述3个一级指标结果,通过组合法确定评估对象的失能等级,并将失能等级分为基本正常、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四个级别(如表2所示)。表2 失能等级划分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残

9、疾程度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以失能等级严重的判断)能力完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能力完好基本正常基本正常轻度失能轻度失能轻度受损轻度失能轻度失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中度受损中度失能中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重度受损重度失能重度失能重度失能重度失能(二)南京市“失能保险”整体发展情况当前,南京市“失能保险”评估机构由各承办机构根据政府出台的文件要求进行遴选,遴选结果统一纳入失能保险信息系统管理。原则上,每个行政区不少于3家评估机构,每1万名60岁(含)以上老年人口配备2名评估人员。失能人员可通过“我的南京”APP线上提交等级评估申请,再由专业评估人员上门评估。整个评估过程包含初审、走访、公示、

10、复评等共7个环节。南京市“失能保险”发展情况较为良好。截至2023年5月,全市失能人员初审受理通过55141人;派单到评估员的数据(不含拒绝接单数)为53404人,派单率达(累计评估派单数/累计申请接收数)96.85%;覆盖中、重度失能43193人;服务接受率(累计享受服务数/累计申请接收数)为47.21%,具体来看,未解约的享受人员中,在机构享受服务的有6123人,居家享受服务的有19908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南京市失能保险享受率较高,这可能得益于,一方面,南京市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官方“失能保险”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制度施行,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社会保险的空白,缓解了部分失能家庭的经济负担,提升了

11、失能人群的福利感知。另一方面,南京市各行政区域主抓“失能保险”评估人员队伍建设和各类护理服务机构的资质审核和引导,据2022年南京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截至目前设立失能保险服务窗口36处,定点评估机构46处,照护服务机构589处。三、南京市“失能保险”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一)“失能保险”保障范围较窄南京市的“失能保险”参保人群为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当且仅当参保人员失能等级评估为重度失能等级时才可按规定享受失能保险待遇。由此表明,自56现 代 金 融2023 年第8 期 总第486 期乡村振兴2021年南京市“失能保险”制度施行以来,受政策推行时间短等

12、因素限制,南京市“失能保险”覆盖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中度失能人群、部分农民等暂未被列入参保范围;二是失智评估关注度较低。尽管 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修订版)文件规定的指标中包含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觉与沟通能力涉及失智评估,但在失能等级评估指标中占比过少,反映出对失智人员关注度不足。因此,如何快速有序地把照护需求较高却无医保的农村居民、重度失智人群、中度失能人群尽快纳入参保范围,是目前南京市“失能保险”面临且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二)“失能保险”评估体系有待完善1.评估指标不健全且人为主观性较强当前,南京市“失能保险”覆盖人群的失能评估标准源自 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失能等级

13、评估标准(修订版)文件。该量表的优势在于简便易操作,但存在至少三个问题:一是照护需求与评估等级不匹配。由 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修订版)可知,当前评估主要基于验证性疾病史评估。然而,多个国家的失能人员保障体系研究证明,失能状况与护理需求并非是完全正相关关系,意味着验证性病史评估可能会导致自理能力高但疾病多的人群比自理能力低但无特殊病史的人群在失能等级评估时判定更高的情况,使得失能照护保险服务内容与评估内容不匹配(孙志萍等,2023;杜鹏、韦煜堃,2022;郭玉琳等,2022)。二是评估指标不健全。失能人员的评估指标聚焦于身体机能失能情况评定,虽然认知能力和感知觉与沟通能力涉及

14、失智评估,但占比过少。此外,该量表未关注失能人员的心理问题,且缺乏对精神类等疾病的评估。三是评估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修订版)中的失能人员评估量表项目缺乏技术性评定依据,判定分值区间过于宽泛,易受评估人员主观性影响而导致失能评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此外,在南京市“失能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受限于信息不对称、“失能保险”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评估过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王滢鹏等,2020)。一方面,部分参保人员在失能评估过程中通过虚构失能情况等手段在“失能保险”业务中诈保骗赔。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在进行失能评估时多是验证性疾病评估,而非医疗诊断,意

15、味着在评估过程中将主要依据既往病历和人员活动表现来评判,该评估方式易存在道德风险。2.专业评估水平参差不齐如前文所述,南京市当前主要通过签约定点评估机构和定点照护机构来提升“失能保险”的落地效果,并在各行政区内开展定点评估、政策和业务技能培训等活动以期规范“失能保险”的操作流程。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实施细则(试行)“每个行政区不少于3家评估机构,每1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口配备2名评估人员”标准推进“失能保险”业务。然而,该标准至少存在两个有待改进之处:一是评估人员专业程度不一。该标准仅对评估人员数量有所规定,但未对评估人员的医师资格条件或评估员等级作出明确要求,意味着评估人员专业程度参差不齐

16、,无法在同一量纲下进行科学比较,所得出的失能评估等级和结论亦会存在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结论的可信度。二是评估机构自由度较高。如何选取评估机构、各区评估方案是否统一等细节问题难以保持一致,易导致失能人员的等级评定结果不稳健。此外,当实际的地方“失能保险”评估标准过多时,易导致各行政区域间的参保人群、受益水平等缺乏横向可比性,各个行政区域间的互联互通亦将存在阻滞,进而影响统筹层次的整体提高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三)“失能保险”数据信息监管及应用能力不足“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失能保险+科技”方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0年,国家医保局、财政部要求“应用 互联网+等技术提高长

17、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和效率”,对“失能保险”数据信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南京各行政区域均可通过“我的南京”APP实现“失能保险”的初步信息化。例如:参保人员可以通过“我的南京”APP追踪及查询“失能保险”申请进度和服务情况;保险公司可以在“医保高铁”模块追踪“失能保险”的待遇享受情况、评估机构情况、照护服务机构情况等动态和趋势。虽然“我的南京”APP为“失能保险”推进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仍存在些许不足:一是监管力度不足。如前文所述,“我的南京”APP可以显示“失能保57现 代 金 融2023 年第8 期 总第486 期乡村振兴险”的各类基础信息,但是以政府部门为代表的各类职能机构

18、缺乏对“失能保险”具体运行情况、服务效果、服务具体地点等信息的实时监管,不利于保障“失能保险”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二是投诉渠道尚未完全建立。当前,南京市的“失能保险”投诉以线下服务点为主,鲜少参保人群可通过线上投诉专用模块对照护机构、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社区等群体进行评价,不利于监督机制的闭环构建。三是数据应用及挖掘能力不足。虽然“我的南京”APP已获取“失能保险”的多项数据,但是,不仅缺乏丰富的图表分析和“失能保险”覆盖人群、照护服务等具体内容的趋势研判,而且缺乏将“失能保险”与其他保险产品或服务进行综合对比,不利于信息融通、客户画像匹配等目标的精准实现。四、南京市“失能保险”典型案例分析习

19、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自2021年获得南京市高淳、溧水区“失能保险”工作承办资格以来,太保财充分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城乡居民对照护服务的迫切需求,切实破解两区内“老无所养、老无所依、老无所护”的现实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加强对高淳、溧水区农村地区失能人员的关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居民高品质生活实现,稳步提高了高淳、溧水区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幸福感。(一)高淳、溧水区“失能保险”发展现状1.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承办情况截至2023年5月,太保财初

20、审受理通过10428人(高淳区6480人、溧水区3948人);派单到评估员的数据(不含拒绝接单数)9895人(高淳区6121人,溧水区3774人);中、重度失能7433人(高淳区4630人,溧水区2803人);服务接受率约为42.43%(高淳区44.46%,溧水区40.40%),具体来看,未解约的享受人员中,在机构享受服务的有686人(高淳区513人,溧水区173人),居家享受服务的有3790人(高淳区2368人,溧水区1422人)。高淳区、溧水区的“失能保险”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表3 高淳、溧水区“失能保险”情况行政区申请接收数(人)评估派单数(人)中、重度失能(人)享受服务数(人)累计区域

21、占比(%)累计派单率(%)累计服务接受率(%)机构(人)居家(人)高淳区648011.75612194.464630513236844.46溧水区39487.16377495.592803173142240.40合计1042818.91989595.037433686379042.43注:数据截至2023年5月1日2.高淳、溧水区“失能保险”实施情况高淳区通过实现窗口网点、照护机构、政策宣传“三个全覆盖”切实推进“失能保险”落地。具体来看:一是窗口网点全覆盖。高淳区共计设置9个服务窗口,各街(镇)、区市民中心服务窗口设置率100%,而且参保人员或其代理人亦可通过“我的南京”线上APP提出申请。

22、二是照护机构全覆盖。高淳区当前已签约定点评估机构3家,已签约定点照护服务机构35家,服务人员713人。高淳区医保分局多次开展失能保险政策、护理技巧培训,分局、承办机构、护理机构、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培训率100%。三是政策宣传全覆盖。高淳区积极开展线下线上工作宣传,不仅分发张贴海报、折页宣传至行政村、自然村,同时通过高淳发布、淳报等开展线上宣传。溧水区按照统筹规划、明确责任、积极稳妥的工作原则,有效推动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在溧水区的开展。一是强化政策覆盖。不仅各街(镇)、区市民中心服务窗口均设置“失能保险”服务窗口,而且深入开展全民参保计划,2022年度“失能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二是提升服务

23、标准化。建立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累计签约4家定点评估机构和13家定点照护机构,组织溧水区内定点评估、照护机构开展政策和业务技能培训,规范服务操作流程,适时配备执勤记录仪,提升照护服务专业性。三是实施监管常态化。建立健全三级稽查机制,每周随机抽查入户情况、机构台账等,确保被服务人员100%现场回访;每月组织稽查全覆盖,及时更新服务机构考核评分;每季联合检查,对发现问题的服务机构,实行一票否决退出制,严防失能保险基金流失。四是建立评估闭环。严格开展失能人员评估工作,开通线上预约、电话连线、镇街中心办理等渠道,通过实施预审环节减少条件不符人员;探索复评退出机制,及时中止达到康复条件、失能等级调58现

24、代 金 融2023 年第8 期 总第486 期乡村振兴整等人员的失能照护服务,形成服务闭环。(二)高淳、溧水区“失能保险”发展的主要成效1.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共同富裕太保财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淳、溧水区“失能保险”业务实施过程中,规避由区域、身份、年龄等因素导致的参保群体待遇差距问题,切实有效保障失能人群不因区域、身份、年龄等因素而被排除在覆盖范围之外。无论是城乡居民、儿童或老年群体,只要符合“失能保险”评估标准,均可获得“失能保险”服务,在确保群体公平中促进了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共同富裕,切实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

25、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重要论述。2.有机衔接医疗保障,增强居民福祉“失能保险”为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基本护理服务支付保险费用,并按照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不同实行差别化待遇保障政策。高淳、溧水区通过“外引内育”照护等方面的服务资源,依据失能人员的失能等级和照护需求积极探索创新服务项目,使参保人群得以获得高质量、多元化的护理资源和服务内容,在缓解家庭资金约束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失能人员的身心负担,切实增强了参保人群的获得感和对“失能保险”的满意度,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失能人群的健康护理和日常护理等问题,实现医疗和保障的有机结合,增进居

26、民福利响应。3.推动照护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失能保险”业务的顶层设计和保障内容,让社会资本敏感捕捉到在养老、健康等产业的资本价值和可观回报。高淳、溧水区在开展“失能保险”业务的过程中,一是为定点评估、照护机构提供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相关机构转型,增强或补充了养老医疗护理功能。二是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了当地护理服务市场、家政服务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三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拓宽护理从业人员就业渠道。养老、健康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来自医疗机构、大学生、农民工等各类人员。例如,太保财通过吸纳留守妇女等群体加入护理人员建设队伍,不仅解决了为失能人员提供照

27、护服务的用工问题,更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增收和留守人群的就业问题,切实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落地。五、“失能保险”衔接乡村振兴的优化发展对策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从脱贫攻坚阶段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要求不断提升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稳步增强农村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笔者在高淳区、溧水区开展“失能保险”业务时发现,“失能保险”可以通过降低农户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冲击时的预算约束,增加其失能后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最大程度地缩减农户为应对失能风险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缓解家庭资金约束,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农村经济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亦正是得益于

28、“失能保险”为失能等弱势群体提供经济补偿、生活照护、降低其经济预算约束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促使其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完善“失能保险”保障范围乡村振兴战略对“失能保险”赋能农村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亟需完善“失能保险”保障范围,通过覆盖更多失能、失智人员扩大“失能保险”的影响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实现弱势群体应保尽保。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采用强制性社会保险模式覆盖40岁以上人群;德国以社会保险与强制性商业保险相结合方式实现全民覆盖;韩国以强制性社会保险模式实行全民参保。此外,日本、德国和韩国均对低收人群参保给予了适度的相应优惠政策。从我国情况来看,如前文所

29、述,南京市的“失能保险”参保人群较为狭窄,仅包括重度失能人员,存在中度失能人群和部分农民暂未纳入保障体系、失智评估占比过低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逐步扩大中度失能人群和失智人群覆盖体系,完善“失能保险”保障范围,实现政策重心转变,切实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号召。德国的发展情况可为南京市后续“失能保险”业务繁荣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有学者研究表明,德国在护理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着重强调为具备失智趋势或是指服务需59现 代 金 融2023 年第8 期 总第486 期乡村振兴求等级低的群体提供预防性失能照护服务,不仅有效防止参保人身

30、心恶化,而且有利于避免未来更多的保险支付。因此,站在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应适度扩大“失能保险”的中度失能人群覆盖及失智人群保障,逐步将政策重心由“解决重度失能人员的照护需求”向“解决中、重度失能人员的照护需求”及“预防及干预失智人员的照护需求”转变。此外,在分层确定保障水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照护等级的参保人群,照护机构应设置不同的服务内容和类别侧重,灵活提高服务方式和时长,例如:照护等级低的群体应倾向于向其提供生活照料类占比较多的服务项目;而照护等级高的群体应倾向于向其提供医疗护理占比较大的服务项目;对于重度失能或失智人员应考虑增加服务频次、延长服务时长等。(二)优化“失能保险

31、”评估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客观公正的“失能保险”评估体系建设及优化有助于为脱贫群众,特别是为因病致贫的家庭提供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后盾,增强弱势农民的安全感,缩小城乡居民福利差距。具体而言:1.优化需求评估量表一是提升照护需求与评估等级匹配度。建议在未来进行失能人员等级评估时,评估人员先在未知失能人员相关疾病史的基础上依据失能量表、护理需求开展评估工作,而后由其他工作人员结合拟参保人员疾病史情况作出失能等级的综合判定。摒弃评估人员“先入为主”观念,力求失能照护保险服务内容与评估内容相匹配,保障结果的客观性。二是健全评估指标体系。南京市当前执行的评估指标中存在部分

32、指标缺失、失智指标占比过低等情况,建议在量表中补充失能人员心理问题评估题项、精神类等疾病评估题项等,提升失智指标占比,从而保障更多因失智无法自理的人群。三是构建量表填列终身责任制。为有效防范化解“失能保险”的道德风险,可以构建量表填列终身责任制,任何评估机构、评估人员、参保人员需对量表的填写信息负责终身,且与其他保险产品及服务信息融通,若存在虚假信息填列,则依据恶劣程度不同予以相应的惩罚,增大失信成本。2.壮大照护专业人员和评估机构一方面,加大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当前,南京市“失能保险”执业过程中暴露出专业护理人员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失能人员照护需求,因此,相关机构应着力培育专业护理人

33、员扩大照护队伍,对于已在照护队伍中的人员,相关机构应加大对该类人群的技能培训力度和专业考核强度,提高护理界准入门槛,切实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规范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上海市于2018年出台的 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及服务管理办法 明文规定,评估人员不得少于2人,且至少1人必须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B类评估员。然而,南京市仅对评估人员数量作以要求,而忽视了评估人员专业性的规定。因此,可借鉴上海经验,对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进行等级划分,选取专业评估机构和人员进行“失能保险”需求评估工作。此外,在评估过程中,建议将南京市各个社区有经验的社工、“失能保险”的定点照

34、护人员、专业医疗机构、医生等具备“失能保险”实践经验或失能评估专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评估队伍,从而提升失能人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可靠性。(三)加强“失能保险”数字化监管及数据应用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失能保险”作为重要的保险产品,实现“失能保险”与数字化的有机衔接,对于完善乡村公共服务、推进乡村社会公共治理,推进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深远。为解决“失能保险”数据信息监管及应用能力不足现实困境,笔者建议:一是提高稽核力度,强化“失能保险”监督管理。依据现有

35、的“我的南京”APP用户数据,建立“失能保险”专题大数据库和专用监管机制,强化对承办机构、定点照护和定点评估机构的综合监管,以监管的高压态势倒逼照护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精细化管理,构建机构不敢违、不愿违的法治医保意识,切实加强对“失能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可依托“我的南京”APP建立“季考评、年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结算挂钩;建立失能保险稽核队(下转第46页)46现 代 金 融2023 年第8 期 总第486 期绿色金融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5):598-605.10李建军,李俊成.“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增进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

36、绩效?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04):61-73.11张晓涛,刘亿,刘笑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国际贸易,2019(03):57-64.12陆长平,袁洋,杨柳.“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融资路径研究基于货币政策视角J.国际贸易,2019(01):52-58+82.13高赢,冯宗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探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1):39-47.14杜莉,马遥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及其绩效评估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05):135-149+2

37、22.15周杰文,赵月,杨阳.“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绿色经济效率时空差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36(22):100-103.16葛鹏飞,黄秀路,韩先锋.创新驱动与“一带一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新经济增长模型的异质性创新分析J.经济科学.2018(01):37-51.17陈闻君,徐阳,张旭东.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绿色发展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02):41-47+75.18仇方道,蒋涛,张纯敏,单勇兵.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13,33(07):789-796.作者简介:王翌秋,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谷智

38、超,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注: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0SJZDA074);贵州省哲学社科科学重大项目(22GZZB07);受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SKCX2023013)。(上接第59页)伍,制定日常服务稽核表,定期开展联合检查、督促整改和问题通报,全方位构建投诉机制,保障参保人员合法权益。二是提升数据挖掘与应用能力。采用招标等方式引入具备较高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公司,基于“我的南京”APP用户数据,围绕用户画像、动态演变、发展趋势等主题在APP开发“失能保险”深度板块,在该板块内实现数据共享、应用、挖掘和分析。与此同时,有

39、机衔接“失能保险”与其他保险产品或服务用户数据,实现区域内保险信息互通、机构信息共享。此外,在开展照护服务时,应对失能人员的照护费用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并加以实施,防止因界限模糊造成资金低效使用。特别是在扩大“失能保险”覆盖范围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监测各类风险的变化情况,防止道德风险和资金浪费等现象的出现或恶化。【参考文献】1杜鹏,韦煜堃.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欧洲老龄社会政策应对及启示以法国、德国、英国为例J.国外社会科学,2022(06):59-70+196-197.2郭玉琳,何丽,谢慧玲.美、英、德、日、中5国不同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比较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2,36(04):22-26.3黄祖

40、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04):2-12.4刘培林,钱滔,黄先海,董雪兵.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08):117-129.5孙志萍.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混同与分割以德国为镜鉴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03):93-103.6王滢鹏,巢健茜,蔡瑞雪,孔令燕.南京市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参保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07):1043-1046.7向运华,刘辞涛.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实现路径探索J.决策与信息,2021(09):24-31.课题组成员简介:苗成忠、顾雨霏,就职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刘妍、王慧玲,就职于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