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汽车周刊 Auto Weekly 第 12 期 241 探讨 BIM 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刘江勇(襄阳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襄阳 441000)摘 要文章以 BIM 技术概述为切入点,简单阐述 BIM 技术能够将市政道路结构信息详尽、直观展示出来,把控设计过程及模型结果,以此为基础,结合某市政道路工程,选择 BIM 软件,提出 BIM 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关键词市政道路;BIM 技术;设计应用 前言:我国迈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建筑模拟与数字设计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建筑业生产、设计方式,成为人们
2、生活与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相比发达国家,建筑信息化覆盖率仅 0.03%,差值较大,需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建筑业工作质量。因此,市政道路设计中,BIM 作为新型建筑信息模型,能够利用三维可视化设计方式,将道路虚拟效果真实展现出来,制作动画,便于设计者观看,筛选恰当道路设计方案,从而提高道路设计质量。1、BIM 技术概述 BIM 是建筑信息模型,汇集建筑工程数据模型,通过参数化变更技术,节约建筑设计师设计时间,优化设计效率,满足客户要求1。BIM 模型具备实时修改特征,图纸与设计维持动态关联,设计产生变更后,改动任意部分,建筑模型也会动态更新,基于项目资料的辅助设计,让项目参与虚拟模拟项目,保证
3、各阶段正常运行。技术特点如下:1.1 BIM 技术能够详尽、直观展示结构信息,结构行业作为发展信息化必然产物,建筑业集合了各类构件信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与 BIM 软件成熟下,为保证道路建设接轨实际,引入 BIM 技术,有效解决绵延千里、地形复杂的各种市政道路工程,提高设计效果。1.2 BIM 技术能够把控设计过程与模型结果,利用数字化技术,根据设计需求,配套施工、设计、运营,保证工程进度与整体过程密切配合,实现过程化设计控制,体现建筑设计智能化、精准化。模型结果则是 BIM 技术科构建数字模型,将二维图纸内数据输入三维模型内,预留二维图纸准确性的同时,也能直观展示道路信息,各构件不仅是 1
4、 个个体,任意环节变动,模型也会展现变动结果,确保过程与结果相匹配。2、工程概况 以某市政道路为例,处于成都市郫筒街道,建设道路为东西走向,是农田未开发地块,周围多为绿地与住宅,按照规划道路红线进行道路设计,是城市次干道,全线长度为 985.52m,规划红线宽度是 24m,两侧为人行道,宽度是 3m,道路起点和郫温路相交,交通便捷,场地平坦2。该市政道路工程中,采取 BIM 技术,进行软件比选:Autodesk 企业 Revit 软件作为熟知度较高的 BIM 软件,用于民建 BIM 建模,逐渐拓展其他模块,族库功能强大,可用于企业数据库二次开发。市政领域则开发出 Civil 3D 等软件,开发
5、 BIM 软件可互相协调。Dassault 企业 CATIA 软件多用于机械设计中,工程建设信息输入、输出对接能力差,多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创建构件上,在桥梁工程上表现也较为出色。Bentley 企业软件产品也强调软件协同性,立足于Microstation 实现二次开发,需要联合各种软件使用。通过对比可知,Civil 3D 软件,建立地质模型与道路纵横三维线性,能够获得 Revit 输出地质模型,利用 Dynamo实现路面路基参数化设计,实现构件编程化建模,做到图形平台统一、软件架构统一,适用于市政道路设计。3、BIM 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 建立地质模型 市政道路设计中,为保证能够在
6、地质条件下顺利实施,投入运营,利用 BIM 技术,构建地质三维模型,获取地质图、地震数据、物化探数据、地形图等原始数据,将市政道路附近地质构造关系、构造形态及内部属性变化展现出来。还能使用 BIM 技术,立足于市政工程周围地质资料,转换二维图纸剖面为三维立体模型,设计中将道路周围岩层形态、地质环境等展现出来,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施工人员与设计者积极沟通,理解市政工程地质情况,以免后续施工发生潜在风险3。传统道路地质勘探的原始钻孔数据,才几点与分布特点方面,无法满足构建三维模型需求,该工程采取插值法,立足于钻孔数据,估算构建模型数据,在二维纵坐标与横坐标上,根据 BIM 建模要求,增加空间坐标
7、系,预估空间坐标,公式如下:=niiXZXZ1)()(l (1)其中,)(XZ是空间坐标系三维地质模型坐标;)(iXZ是影响预估值 Z 高程采集勘测数据;l是市政道路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汽车周刊 Auto Weekly 第 12 期 242 勘查与采集的地质数据权重系数。按照公式计算,获得计算结果,可根据采集勘察数据,求解全中心数,基于 Civil 3D软件工程工具,利用克里金法,模拟大量空间数据,弥补钻孔不足。通过以上操作,获得市政道路与钻孔数据能够统一管理,构建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围合面,模型构件采取统一坐标系,利用软件参考连接功能,将地质、道路模型相结合,获
8、得涵盖道路表征、地质表征的模型。3.2 纵横断面设计 3.2.1 纵断面设计 传统设计中,主线纵断面由于影响因素少,设计较为简单,对于市政道路匝道,需短时间内根据高程变化完成桩号设计,利用 Civil 3D 三维设计功能,纵断面设计原理类似于二维设计方式,逐一设计主线、匝道纵断面。3.2.2 横断面设计(1)装配设计 市政工程横断面形式复杂,车行道坡度、宽度固定位基本车道,能够连接至纵断面与路线的基本过渡车道,边坡方面,有含边坡、不含边坡横断面,整体横断面形式复杂。该工程项目中,装配需结合车行道变现图、横断面形式开展设计,使用简单装配模式,分别为全装配、左装配与右装配。(2)插入竖线 市政道路
9、设计中,插入竖线以圆形作为标记,为该竖线位置提供准确保障,作为装配基准线应用。为顺利完成装配工作,选择部件工具板选项应用。此外,为优化设计效果,需注意横断面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陆续添加装配,优化横断面设计质量。3.2.3 中心线绘制 Civil 3D软件内进行简单道路设计中,仅需确定中心线,即可创建装配,生成道路模型。该工程中,绘制中心线需考虑内外因素,结合道路规划线位你和处理,对曲线长度、半径等要素优化,提高设计效果。具体实施中,绘制是需插入中心线,将优化中心线插入 3D 图形内,做好转换工作,创建多段线,利用软件直接创建,点击生成对话框,输入线路名称,选择线路标签集、样式等,确认即可。通过
10、上述步骤,绘制道路中心线,方便快捷,有效优化绘制效果。3.3 道路建模设计 道路建模设计中,BIM 技术应用相比传统的 CAD 技术,能够实现三维建模,却存在建模难度高,增加建模时间的问题,不利于道路施工。因此,使用 BIM 技术,能够保证纵断面、横断面匹配,结合道路需求,改动市政道路模型,满足道路施工要求。该工程中,结合项目正射影像,对简称道路区域实施数字模拟,将道路建设对区域功能、地块划分的提升,及所在地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改变直观显示出来,分析项目前期调查交通量成果,设置拟建道路车辆行驶数量与类型,考虑交通信号灯建设行止时长,模拟简称道路后行驶交通情况。现有 BIM 平台难以分时段设置交通量
11、,仅可模拟高峰阶段交通量,通过简单模拟的方式,直观展示区域交通改善、提升情况,设置拟建道路信号灯,根据限行道路车辆开展反向论证,为交通管理提供调整依据。道路建模中,通过应用 BIM 建模,能够优化建模速度,导入现有道路信息,铲除模型,减少人工设计工作量。3.4 工程量计算 传统市政道路中,计算工程量时,由于二维图纸存在局限性,不可避免产生不惊喜情况,特别是地下管线布置交错复杂、地形起伏较大情况,难以保证土方填挖量计算准确性。该工程中计算工程量,应用 BIM 技术,发挥属性定义优势,能够准确、迅速识别材料用量,提高设计效率,提高算量精准度,保障造价准确性。通过此种方法,相比传统二维工程量,人员需
12、保证模型精准,涉及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厚度、渠化范围、结构样式、管径及树池尺寸等,均需在软件内做好设定,保证模型数据完整。3.5 输出图纸 市政道路设计中,以往采取交付二维平面图的设计成果,科技发展下,BIM 软件优势较大,特别是二维图纸出图前,软件可实现自动出图,有效缩短人员工作时间,提高设计效率。该工程中,Civil 3D 构建三维道路与地形模型,导入 Infraworks 可视化设计,创建可视、真实的道路模型,AIW 连接多个数据源,包括 IMX 数据格式、CAD 文件格式及数据库,将地面曲线、道路、路线输出为 IMX 格式。完成 BIM 所有线路模型后,可获得市政道路输出图纸,技术优点较
13、多,修改设计阶段,人员仅需三维模型进行修改操作,输出图纸打印前能够自动更新,减少人员工作量。4、方案实施效果 市政道路设计中,东西向路口车道数量有所增加,公交专用道划分有助于分散道路交通量,缓解交通拥堵情况。5、总结 综上所述,道路设计中使用 BIM 技术,能够提高设计合理性与可靠性,也能降低人员设计工作量,优化设计效率,提高工程价值。因此,市政道路设计中,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 BIM 软件,通过建立地质模型、纵横断面设计、道路建模设计、工程量计算、输出图纸的方式,考虑设计要求,优化调整设计方案,从而保证市政道路设计质量,优化项目效益。参考文献:1庞聪,彭欣,符蕾,李佳航.BIM 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阶段的应用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0(06):143-146.2谷健,余鹏,王敏.BIM 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6):28-29+32.3亢秀山,曾赛堂,乔则淳,白琚.BIM 技术在市政道路雨水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逆向设计及应用探索J.中华建设,2020(0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