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冬春季传染病常见冬春季传染病的预防主题班会的预防主题班会CONTENTS 目录传染病相关知识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控制措施传染病相关知识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u病原微生物有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朊粒等等u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等有病原体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有有传传染染性性: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患者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它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对固定,可作为隔离患者的依据之一。有有流流行行病病学学特特征征: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2、、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及虫媒传染病好发于炎热的夏秋季)、地方性、外来性有感染后免疫:有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基基本本特特征征 按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一)潜潜伏伏期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每一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是检疫工作、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二二)前前驱驱期期:从发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为前驱期。在前驱期中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如头痛、发热、疲乏、食欲下降和肌肉酸痛等。一般前驱期已具有传染性,起病急遽者,可无前驱期。(三三)症症状状明明显显期
3、期:在此期间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的表现,如麻疹、水痘等,也有部分传染病直接进入恢复期,临床上称为顿挫型。(四四)恢恢复复期期:可残余病理、生化改变及传染性,也有的留下后遗症,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临床特点一临床特点一临床特点一临床特点一临床特点二临床特点二临床特点二临床特点二常见的症状、体征发热:发热:大多数传染病都可引起发热。皮疹:皮疹:外疹/内疹或粘膜疹。注意:时间、分布、次序、形态毒毒血血症症状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等。单核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吞噬
4、细胞系统反应: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染源:传染源: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如流脑患者、隐性感染者(如流脑 、脊灰等)、脊灰等)病原携带者(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病原携带者(伤寒、细菌性痢疾等)、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虫媒传播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 其他其他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常见冬春季传染病0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07肺结核03风疹05流脑06水痘02麻疹04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
5、染性强,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流感的大流行 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特异性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病原体病原体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 鼻病毒、埃可病毒、柯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萨奇病毒等传染性染性传染性很强,病人成批出传染性很强,病
6、人成批出现现传染性较弱,个别出现传染性较弱,个别出现症状症状起病急骤,高热起病急骤,高热(38.5)(38.5),头痛、寒颤、头痛、寒颤、全身肌肉疼痛、乏力等症全身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状症状轻微,低热或不发症状轻微,低热或不发热,打喷嚏、流涕和全热,打喷嚏、流涕和全身不适身不适人群易感人群易感性性人群普遍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人在受凉、淋雨、过度人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才容易得病 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三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三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副作用相差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
7、,全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副作用较大,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接种此种疫苗。流感疫苗接种对于甲、乙型流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但对禽流感没有预防效果。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中国疾控中心推荐以下人群接种:1、60岁以上人群;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二、麻疹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很强,如果所在的地
8、区人口密度大,而且没有普遍接种麻疹疫苗,那么这个地区就极易引起麻疹的流行。麻疹发病时的特殊表现是口腔粘膜上有红晕的灰白小点。单纯传染麻疹治愈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主要症状:潜伏期为621天,平均10天左右,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可延长至34周。主要有发热、咳嗽、口腔粘膜斑等症状,发热三四天后会出现红色斑丘状皮疹,从耳后、头面部,向全身扩散。持续5-6天后逐渐消退,皮肤上会有脱屑,也会有色素沉着。7-10天后痊愈。若麻疹合并其他疾病,如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就会危及生命,也可能伴有脑炎、腹泻等。n传染源: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
9、出疹后逐渐减低,疹退时已无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均含有病毒,恢复期不带病毒。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鼻、咽、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也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n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均可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三、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是儿童常见的一个出疹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常常每隔610年出现一次周期性大流行。风疹最大的危害是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是头三个
10、月感染风疹,造成流产、死产和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主要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平均18天左右。主要有发热,皮疹和耳后、枕后与颈部淋巴结肿大。相比麻疹来说,风疹的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轻,发热12天出疹,皮疹分布以面、颈、躯干为主,12天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和脱屑。常伴耳后、枕后与颈部淋巴结肿大。n传染源:传染源:风疹患者。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通过胎盘传给胎儿。n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风疹病毒普遍易感。Sneeze can produce millions of droplets and aerosols.四、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
11、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主要症状: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n传染源: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2周时间内,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此时患者具高度传染性。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n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由于1
12、岁内婴儿体内尚有经胎盘获得的抗腮腺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成人中约80%曾患显性或隐性感染而在体内存在一定的抗体,故约90%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不过近年由于疫苗接种等等原因,病例年龄有后推的趋势。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特异性预防目前我国已将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儿童满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或麻风疫苗,1.52岁接种麻腮疫苗或麻腮风疫苗。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症状:潜伏期为17天,平均23天。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
13、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按病情可分为普通型(约占发病者90%),暴发型(儿童多见,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轻型和慢性型。n传染源: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50%,感染后细菌寄生于正常人鼻咽部,无症状不易被发现,而患者经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因此,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重要。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n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特异性免疫可接种疫苗。我国免疫规划内接
14、种流脑疫苗程序为:6月龄接种A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3个月;3周岁、6周岁接种A+C流脑疫苗六、水痘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两种疾病。水痘为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痂。带状疱疹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发生的病毒感染,以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呈带状分布的、成簇出现的疱疹为特征,多见于成人。主要症状:潜伏期为1024天,平均1416天。典型水痘临床表现分为两期,即前驱期和出疹期;前驱期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出疹期皮疹首先见于躯
15、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一般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不留瘢痕。n传染源: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传染性强,发病前12天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可发生水痘,成人接触水痘患者时,很少发生带状疱疹。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n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水痘的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水痘疫苗是二类疫苗即自费自愿接种疫苗,免疫程序为:1、12月龄12岁无免疫力(指无明确接种记录或无明确水痘感染史)儿童,接种2剂0.5ml水痘疫苗,首剂
16、接种应在1218月龄内完成,第2剂在46岁接种,如提前接种,2剂间隔不少于3个月。2、满13岁(含13岁)无免疫力的人群接种2剂0.5ml水痘疫苗,间隔48周。3、有明确1剂次接种史,可补种1剂次,间隔时间按不同年龄参考(1)和(2)项。摘自河北省水痘疫苗接种技术参考七、肺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主要病变为结核结节、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临床多呈慢性过程,表现为长期低热、咳痰、咯血等。除肺外尚可侵袭浆膜腔、淋巴结、泌尿生殖系统、肠道、肝脏、骨关节和皮肤等多种脏器和组织。郁达夫郁达夫 1896-1945肖邦肖邦 1810-1849契诃夫契诃夫 18
17、60-1904鲁迅鲁迅 1881-1936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在潮湿处生存在潮湿处生存5 5个月以上,个月以上,在尘埃中传染性在尘埃中传染性8-108-10天,天,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8 8个个月。月。烈日曝晒烈日曝晒2 2小时、小时、70%70%乙乙醇接触醇接触2 2分钟、煮沸分钟、煮沸1 1分分钟均能灭活。钟均能灭活。结核杆菌结核杆菌结核病流行过程 传染源:痰涂片阳性的肺传染源: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结核病人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
18、性病人病情的严重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一个未经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能使一个未经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菌。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人感染结核菌。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10。肺结核病主要症状肺结核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咳血、胸疼、低烧、全身疲乏、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如果咳嗽、咳
19、痰二周以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咯血、痰中带血,上,或咯血、痰中带血,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控制措施 秋冬季学生易患呼吸道传染病的原因分析秋冬季学生易患呼吸道传染病的原因分析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相互间接触频繁;一旦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发生,很容易在学生中传播蔓延。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机体免疫功能不健全,受内分泌、营养状况的影响,感染后容易发病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户外活动少,身体抵抗力下降。青少年学生一旦发病,病变进展迅速。学生居住、学习环境拥挤,接触密切,冬春季节多是门窗紧闭,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学校未真正贯彻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缺学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20、,造成病人不能及时被主动发现。学校的健康教育活动不够深入,学生缺乏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学校未开展新生入学体检、未将结核病筛查列入新生体检的必查项目或未由专业机构进行,不能早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结核病人。学校原因分析一学校原因分析二首发传染病病例发生后,未及时控制和处理,导致在学校传播蔓延持续的时间长。包括:多数学生、教师不了解相关传染病,患病早期,往往误以为普通感冒,不能早发现、早隔离;患结核病学生怕休学,或被同学歧视隐瞒病情,“潜伏”在校园中,边上学边“私下”治疗;学校未及时对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控制处理;学生发病后不及时就医,或学校校医未引起重视,影响了疫情的及时处置。为做好秋冬季传
21、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为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学生学生注意:注意:(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六)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七)根据个人实际和传染病发生情况,有选择的接种疫苗。为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为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22、,学校学校注意:注意:(一)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等涉及学校卫生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人均使用面积;(二)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三)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四)建立、健全学校的晨检工作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五)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六)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七)加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八)按
23、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要求做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九)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对传染病患者的歧视;(十)加强家校联系,使家长安心、放心。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准1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 平方米。2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 米以上距离。3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 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 米的横行走道。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4.学生宿舍的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5.寄宿制学校或60
24、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1.教室换气制度:温暖季节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季节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气窗换气,学生必须离开教室,到室外活动。2.教室的建筑设计采用自然换气方式时,应设气窗、通风道等。气窗的开口面积不得少于教室地面积1/501/60,应设于窗的上1/3处,便于开启。严寒、寒冷地区应设通风道,通风道不应少于2个,断面尺寸不应低于130mm260mm,室内开口于墙上方或顶棚下,应装有可开闭的活门。二、明确职责,落实到位1、教
25、育部门负责督促托幼机构和学校完成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负责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技术指导以及做好漏种、漏证儿童的疫苗补种和预防接种补办工作。3、托幼机构和学校要明确专人负责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要明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和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儿童接种的疫苗种类和免疫程序。4、托幼机构和学校在接受儿童入托、入学或转学报名时,要督促、告知丢失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完成预防接种证补办或漏种疫苗补种。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为加强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范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
26、流行,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2017年6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本规范所指的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托幼机构。一、学校结核病常规预防控制措施(一)健康体检。学校按有关规定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由具备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学校师生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纳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档案。对发现的疑似肺结核病例,体检机构要及时反馈给学校,由学校告知学生(或家长)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检查确诊并跟踪了解诊断结果。(二)健康教育。(三)学校环境卫生。(
27、四)监测与报告。晨检工作,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病例报告和疫情监测。新生入学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结核病检查方案一、幼儿园、小学及非寄宿制初中入园(入学)新生体检应当询问肺结核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对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二、高中和寄宿制初中的入学新生应当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需要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三、大学入学新生采用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胸部X光片检查,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校也可同时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四、教职员工健康体检中应包括胸部X光片检查。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或胸部X光
28、片检查异常者需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二、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的防控措施二、学校结核病散发疫情的防控措施(一)及时确诊并报告(一)及时确诊并报告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对就诊的学生及教职员工肺结核疑似患者或已确诊患者必须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尤其是在患者的工作单位栏中要详细、准确地填写患者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诊到定点医院结核门诊。2.定点医院结核门诊对学校师生中因症就诊或转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表现等,确诊的学校肺结核患者应当及时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登记。3.同一学校同一学期发现2例及以下患者,辖区
29、疾控中心应当及时向患者所在学校反馈;发现3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患者时,应当向辖区卫生计生局、市疾控中心和学校报告、反馈。(二)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疾控中心一旦发现确诊病例,应当及时组织开展病例所在学校师生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学校应当积极配合筛查工作,要密切关注与确诊病例同班级、同宿舍学生及授课教师的健康状况,宣传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就诊。对接受预防性治疗的在校学生,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督促其按时服药、定期到定点医院结核门诊随访复查。筛查范围判定 肺结核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肺结核病例直接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同班师生、同宿舍同学
30、。如果在同班、同宿舍师生筛查中新发现了1例及以上肺结核病例,需将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扩大至与病例同一教学楼和宿舍楼楼层的师生;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判定,也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另外,要对与病例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筛查方法 15岁及以上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同时进行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光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者和肺结核患者。15岁以下的密切接触者,应当先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以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开展胸部X光片检查。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者、胸部X光片异常者应当收集3份痰标本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
31、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查后处理 对筛查发现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转到定点医院结核门诊进一步检查确诊。对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宣教和随访观察。一旦出现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应当及时到定点医院结核门诊就诊检查。对筛查发现的胸部X光片未见异常并且排除活动性肺结核,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在其知情、自愿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预防性服药预防性服药干预;拒绝接受预防性服药干预者应在首次筛查后3月末、6月末、12月末到县医院结核门诊各进行一次胸部X光片检查。(三)治疗管理结核门诊对确诊病例提供规范抗结核病治疗。对休学在家的病例,疾控中心应当组织落实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在校治疗的病例,疾控中心与学校
32、共同组织落实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校医或班主任应当协助疾控中心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疾控中心要指导学校做好疑似病例的隔离工作。疑似病例确诊后,学校应当及时登记,掌握后续治疗和转归情况,对不需休学的学生,应当安排好其在校期间的生活及学习。(四)休复学管理休学:结核门诊的医生,对符合下述病情条件之一的学生病例,应当开具休学诊断证明。学校根据休学诊断证明对患肺结核的学生采取休学管理。(1)菌阳肺结核患者(包括涂片阳性和或培养阳性患者);(2)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病灶范围广泛和或伴有空洞的菌阴肺结核患者;(3)具有明显的肺结核症状;(4)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议休学的其他情况。复学:复学:患者经过规范
33、治疗,结核门诊的医生根据下列条件可开具复学诊断证明,学校凭复学诊断证明为学生办理复学手续并督促学生落实后续治疗管理措施。(1)菌阳肺结核患者以及重症菌阴肺结核患者(包括有空洞/大片干酪状坏死病灶/粟粒性肺结核等)经过规范治疗完成全疗程,初治、复治、耐多药患者分别达到其治愈或治疗成功的标准。(2)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光片病灶明显吸收,后续2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并且至少一次痰培养检查为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3.对教职员工肺结核患者的休、复课管理,可参照学生休、复学管理要求执行。三、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一所学校在同一学期
34、内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结核病病例,或出现结核病死亡病例时,县卫生计生局应当根据现场调查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判断是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可根据防控工作实际,按照规定工作程序直接确定事件。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预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的危害和影响。(一)事件核实与上报。(一)事件核实与上报。县级卫生计生局会同教育局及时对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与核实,并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如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确定事件级别
35、。县卫生计生局在事件确认后2小时内向市卫生计生委和县政府报告,并告知县教育局。(二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在学校的支持配合下,疾控中心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三三)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学校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协助下,强化开展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消除其恐慌心理。(四四)校园环境卫生保障。校园环境卫生保障。学校应当加强公共场所通风、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场所的消毒工作。(五五)事件评估。事件评估。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各项应急响应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应急处置情况组织开展综合评估,包括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把好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把好“五关五关”:入学体检关入学体检关病人发现关病人发现关疫情上报关疫情上报关服药管理关服药管理关健康教育关健康教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