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1锅炉
风险隐患
①简易锅炉房和电站锅炉炉顶的防雨棚可能被大雪压塌,进而引发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
②停用状态下的锅炉,某些部位的水管和玻璃管式液位计容易冰冻胀裂。
③寒冷环境下,进行排污或开启蒸汽阀门操作时容易发生管道水击现象。
④当安全阀与锅炉之间的连接管较长或者安全阀排放管内容易积水时,安全阀可能被冻住,以致不能及时泄压排汽。
⑤水泵、风机等设备的轴承润滑冷却系统可能因冷却水温度低出现冻结、流量不足等现象,导致轴承超温。
预防及应对措施
①锅炉房及电站锅炉炉顶雨棚应有足够强度,并合理设计其装设角度,以防积雪过多。出现大雪天气时,应根据情况及时清除顶部积雪。
②冰冻天气时,应放掉锅内存水或者拆卸下水位计玻璃管。对于存水管道应有保暖措施。
③开启阀门时,严格按操作规程,加长暖管时间,充分暖管后再进行全开操作。
④应在安全阀排放管的合适位置装设放水管,确保排除管内积水,寒冷天气时,应对安全阀进行手动排放操作。
⑤蒸汽锅炉水封管、放空管应有防冻措施,锅炉停用后应放尽锅内积水,锅炉启动时应进行暖管,缓慢升温。
⑥注意检查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差、压力差,冷却系统需定期进行反冲洗。
事中事后处置措施
①及时清理掉杂物,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②及时更换冻坏的玻璃管或管道。
③发生管道水击现象时,应根据水击严重程度进行相关锅炉操作。
④对发生事故及事故周围的设备应进行全面检验,确定设备安全状况后再投入使用。
⑤发现安全阀不能正常排汽且无法及时恢复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锅炉。
⑥发生轴承超温后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轴承温度。同时需检查轴承振动、发热情况是否超标,油质是否劣化。
02压力容器
风险隐患
①雪荷载引起容器失稳,造成容器倒塌或连接管道的断裂。
②仪表、液位计等出现冻裂。
③安全附件失灵。
④设备因低温发生脆性失效或密封面泄漏,导致介质外漏,继而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
⑤积雪容易引起高空坠物。
⑥移动式压力容器车辆打滑。
预防及应对措施
①关注气象预警,做好冰冻严寒防护的物资准备;做好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做好实施带压堵漏的人员和器材的应急准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②安排安全人员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室外作业人员的防寒工作。
③若设计时未考虑雪荷载的,应给设备加盖顶棚。
④对仪表、液位计等安全附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冰冻,并及时清除结冰。
⑤为容器或管道进行保温,防止设备冻裂,必要时采取外部缓慢升温措施,但禁止用明火直接烘烤或采用高强度加热办法。
⑥若发现密封面泄漏的,及时采取适当的堵漏措施。
⑦必要时停用设备。
⑧及时清除周围高空环境如树木、顶棚等处积雪,防止积雪压垮。
⑨注意行车安全,做好出车前检查工作,冰冻路段使用防滑链。
事中事后处置措施
①一旦出现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外泄,启动应急预案。
②对发生事故及事故周围的设备应进行全面检验,确定设备安全状况后再投入使用。
③对冰冻的阀门、仪表和管接头用热水进行解冻。
④采取带压堵漏措施。
⑤对于积雪的厂房、顶棚,要及时扫雪除冰,防止坍塌事故导致次生事故的发生。
⑥对已严重打滑并发生次生交通事故的移动式压力容器走行装置(车辆)要求暂时停运。
03压力管道
风险隐患
①管道挂冰、积雪荷载作用导致超重。
②管道组成件出现冻裂。
③安全附件失灵。
④高空坠物导致管道压塌、变形破裂。
⑤管道失稳,导致变形、破裂。
⑥管道因低温发生脆性失效。
⑦管道因冷缩引起密封面泄漏,导致介质外漏,继而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
预防及应对措施
①加强管道支撑,防止超重。
②给管道进行保温,防止设备冻裂,必要时采取外部缓慢升温措施,但禁止使用明火直接烘烤或者采用高强度加热的办法。
③及时清除周围高空环境如树木、顶棚等处积雪,防止积雪压垮。
④若发现泄漏,及时采取适当的堵漏措施。
⑤给管道进行保温,减少因管道低温下韧性大幅降低所产生的脆性失效倾向。
事中事后处置措施
①清除积雪。
②对冰冻的阀门、仪表和管接头用热水进行解冻。
③对于积雪的厂房、顶棚,要及时扫雪除冰,防止坍塌事故导致次生事故的发生。
④一旦出现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外泄,启动应急预案。
⑤对发生事故及事故周围的设备应进行全面检验,确定设备安全状况后再投入使用。
04电梯
风险隐患
①室外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踏板和梯级上容易积聚雪或冰,导致出现人员跌倒和滑落的伤害事故。
②室外的垂直电梯因积雪和结冰,导致运行受阻而困人。
③电梯内部结构会出现制动器无法正常工作、润滑油粘度增加、导线或传输线因受冷发生断裂、因低温导致机械部件变形等现象,造成卡阻。
预防及应对措施
①室外使用的电梯,在大雪冰冻天气应停止使用。
②检查电梯应急报警装置的有效性,发现电梯困人应立即进行科学的救援。
③对停止使用的电梯应严格防止人员进入。
④加强对制动器、润滑系统、控制系统的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⑤检查电梯配置的加温装置的性能。
⑥机房温度过低,应增加加温装置。
事中事后处置措施
①加强日常巡查,避免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发生意外。
②防止有风险的电梯强行投入使用。
③采取必要的清理冰雪措施,防止人员的跌倒、滑落和电梯运行受阻。
④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05起重机械
风险隐患
①车轮及制动轮出现结冰,造成车轮打滑,制动器性能下降,大跨度起重机行走不同步,造成起重机纠偏装置动作,严重可使起重机倾覆。
②因积雪导致简易厂房坍塌事故,继而导致起重机械次生事故的发生。
③雨雪冰冻使起重机钢结构发生脆性破坏,轨道发生低温脆裂或断开,造成事故。
④低温使润滑剂粘度增大,降低润滑效果,加剧设备磨损。
⑤低温会使起重机的钢丝绳挠性变差,导致从滑轮上跳槽或者在卷筒上排列不齐,从而挤伤钢丝绳或加剧钢丝绳的磨损。
⑥低温使起重机变频器及其它电气元件故障,影响起重机安全。
⑦在臂架类起重机的拉杆、钢丝绳、桁架梁结构上结成冰皮、积雪,形成冰雪载荷,同时增大起重机迎风面积。
⑧低温导致操作者肢体僵硬,由此导致误操作。
预防及应对措施
①起重机配备雪铲等除冰雪设备和黄沙等防滑物资。
②易积雪的简易厂房,在冰雪天气来临前应做好厂房加固工作。
③经常检查起重机轨道。
④在低温天气来临时应更换符合使用要求的润滑油。
⑤低温天气使用起重机应对起重机的钢丝绳状况注意观察,防止起重机跳槽和在卷筒上乱绕。
⑥低温天气使用起重机,应加强对起重机电气房的保暖,采用变频控制的,必须在电气房加装空调。
⑦低温冰雪天气应尽量避免使用起重机械进行起重作业,如必须要用,需经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同意后降载使用。
⑧在司机室内装设取暖设施。
事中事后处置措施
①修复损坏的电气设备。
②修复或更换起重机钢结构,无修复价值或修复成本超过期望值时,应对整机进行报废处理。
③更换挠性更好的钢丝绳。
④冰冻天气使用起重机前,应先清理轨道和机身上的积雪,去除轨道和制动轮及起重机上的附冰,同时对起重机进行整机检查并试验,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06客运索道
风险隐患
①钢丝绳结冰、轮衬打滑。
②冰冻气候抱索器蓄能器密封不良导致吊箱抱索力下降。
③设备及线路易短路。
④树木积雪压靠架设在树林中的控制电缆。
⑤严重结冰可能损坏轮衬,引发脱索。
⑥支架筒体内结冰。
预防及应对措施
①冬季检查抱索器蓄能器密封情况,严防进水。
②检查控制电缆沿线及设备连接情况。
③设置支架筒体排水孔。
④设置防滑警示标志,定期除冰、扫雪。
⑤有条件的可将吊厢移至室内。
⑥严重冰冻时应停止运行。
事中事后处置措施
①开机先低速运行,消除钢缆和托压索轮上积雪和结冰,如出现问题及时停车。
②清理索道范围内的积雪、结冰;清除压靠控制电缆的积雪和树木。
③待雪、冰清理后检查设备,能正常使用后低速空转试运行。
④更换老化损坏的电缆。
07大型游乐设施
风险隐患
①气管冷缩、导致气管破裂。
②油温过低导致故障报警。
③液压系统启动困难,各轮轴轴承温度过低出现故障报警,运行速度慢。
④轮胎打滑无法启动设备。
⑤气动系统或设备水箱水管容易冰冻爆裂。
⑥制动、摩擦驱动、转动轮失效。
预防及应对措施
①检查控制电缆沿线、设备连接及气压液压装置情况。
②提前更换老化、冰冻气管,将空压机水、气放掉,将水箱水管水排干,运行时注水。
③使用加热器升温,自然升温,热机后运行。
④开机前除雪、除冰。
⑤清除裹冰积雪,使制动、驱动装置工作正常。
⑥严重冰冻时应停止运行。
事中事后处置措施
①停机更换气管,加强点检和监护运行。
②停机增温。
③停机除雪除冻,多进行试机运行。
④更换破裂水管、水箱。
⑤进行全面检查,对受雨雪冰冻影响的设备进行重点监护。
08场(厂)内机动车辆
风险隐患
①制动力下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制动力不足或车辆在结冰路面上出现打滑现象,或在转弯时速度过快出现侧滑、翻车。
②冷却水结冰导致水箱破裂,或因燃油管路冻住导致车辆不能打火启动。
③低温易使操作者肢体僵硬,由此导致误操作。
预防及应对措施
①使用对应牌号的燃油和机油,车辆启动前进行预热。
②每天作业结束后把冷却水放净,正确使用防冻液。
③对轮胎及刹车加强点检,严格控制行车速度,必要的时候对轮胎加装防滑装置。
④尽量不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在积雪路面行驶时尽量不要急打方向和紧急制动。
⑤车辆尽量不在露天过夜。
⑥为操作者配置保暖性能良好且较轻薄的防寒工作服,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避免长时间在室外低温环境工作导致冻伤、误操作等情况发生。
事中事后处置措施
①车辆工作前先检查制动力,清除路面的冰雪。
②车辆不能启动时可以先解冻油路再点火启动。
③对出现的问题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