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创业打算帮扶的协议书?自然天气、天然草场依赖性大,产业构造单一,畜牧业消费力极端低下,“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仍难有所改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祸的才能薄弱,牧民增收的渠道有限,牧民消费、生活难以得到完全的改变。畜牧业是我县经济开展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xx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7亿元,占一产总产值的60%以上,如何处理好畜牧业的开展,如何处理好这三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咨询题,对全县经济社会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考验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是否完全的一项重要根据。一、牧民定居工作采取的措施一是明确了明晰的开展思路。县委、县政府大胆提出“走出三条路子、实现两大跨越”的总体
2、目的,这其中就有“实现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跨越”的要求。要实现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跨越,首要的一点确实是要改造传统畜牧业,摆脱“靠天养畜”的消费形式,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开展路子。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大力施行牧民定居,从根本上改变牧民传统的消费、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事关民生,更是促进开展的重要举措。二是合理选址规划,科学规划建立。我们专门组织城镇规划部门按照现代畜牧业的要求,进展科学测量与规划,严格遵照“先规划、后建立”的原那么,改变原来规格不一的牧民定居形式,通过建立部门统一设计,统一使用钢筋砖混构造,保证了每户牧民定居工程均符合抗震安居标准,每户住宅、家畜圈、草圈,水、电、路、广
3、播电视、程控全部配套,新区建立做到“三通四有五配套”,使搬迁牧民真正感遭到现代新农村成果,保证牧民定居的高标准、高档次,大大激发了全县未定居以及半定居的牧民前来定居的积极性。20xx年,我们建成了杜热乡拜格托别牧民定居中心村,20xx年建成杜热乡窝依阔拉牧民定居中心,20xx年在位于拜格托别牧民定居中心村以南3公里处,建成拜格托别村牧民定居新区。牧民定居过程中,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以及业务部门的详细指导,牧民定居选址合理,饲草料地、棚圈等配套设备建立、水利水电配套建立等咨询题处理到位,传统粗放的畜牧业消费方式一步一步地得到改变。三是加强统一治理,加大工程整合力度,捆绑使用资金。牧民定居工作是一个系
4、统工程,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方面,为实在加快牧民定居步伐,必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资源、退牧还草、兴边富民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整合力度,加强治理,统一规划,确保工程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20xx年,打算申请国家财政投入1125万元,地点财政投入1860万元,整合工程资金1100万元,牧民自筹1973万元,社会援助380万元,总计投入牧民定居建立资金6438万元。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产业的培育。要使牧民真正“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关键是定居牧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对此,县委、政府出台了31条惠农优惠政策,对已定居牧民特别是新定居牧民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大力扶持。结合定居区域的不同特点,积极引导开
5、展产业,对适宜开展奶业的区域,每引进一头良种奶牛县财政补助5000元,并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以保证定居牧民有一定的规模,养殖良种奶牛,完全改变其消费方式,来增加收入,对合适养獭兔、养殖禽类的区域,我们也给予相对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积极抓“三户(示范户、标准户、专业户),办小区,建强区”等措施,有力的促进了畜牧业消费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开展,把牧民定居建立与开展专业户、专业村相结合,使牧民定居中心村领先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五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快牧民向二三产业开展。通过对二三产业就业的牧民,实行免费培训,无偿推介,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努力让其向产业工人方向开展。同时,对有条件开展旅游
6、业的牧民,专门组织相关部门抽调专人进展合理规划,重点扶持,特别是对旅游景点四周的牧民或占用其草场的牧民,加强引导,重点扶持向三产方向开展,今年我们就在可可拓海国家地质公园实现60户牧民定居,建立民俗旅游村,使其通过旅游业增加收入。六是加强对定居点牧民的治理。目前,我县牧民定居点的现状,呈现户数多(一般在200户以上)、开展水平不一等特点。对此,我们针对各牧民定居点不同情况,制定详细的、可造作性强的治理方法,进展科学有效的治理,以到达定居目的和目的的实现。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牧民定居治理工作办公室,抽调发改委、畜牧、财政、城建、水利等相关部门统筹做好工程规划和工程建立。其次,选好配强村领导班子,在每
7、个定居点安排一名综合才能较强乡领导,联络一个定居点,明确任务协助村领导班子统一定居点牧民的思想,理清开展思路,及时协调处理消费生活设备方面存在的咨询题,完善牧民定居点治理制度,进展标准化治理,确保定居目的的实现。一、牧民定居呈现的主要成效被哈萨克族牧民誉为“民心工程”的牧民定居工程,使*县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农牧民消费生活带来了深入的变革。牧区普遍存在的“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销售难、治安难”的“六难”咨询题得到了有效处理。消费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牧区的突出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再加上哈萨克族牧民“逐水草而居”,长年迁徙,使牧区牧民消费生活条件十分恶劣。通过牧民定居,牧
8、区牧民得以安居,消费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牧民理解信息的渠道进一步拓宽。长期传统的游牧方式,使牧民理解信息的渠道特别狭窄,特别是现代信息,对牧区来说,更是特别少接触。如今,牧民定居点尤其是牧民定居中心村有了电视,通了,牧民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县乡信息、家畜的有关行情,牧民通过信息提高了防灾、抗灾的本领,加强了市场经济认识。牧民的消费生活更加方便。中心村里路、水、电三通,为牧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根本条件。学校、医院、通讯等根底设备的建立并投入使用,更为牧民实现小康生活的水平和层次上了一个新台阶。牧民思想观念大大转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得到有效改造。往日,牧民“一支皮鞭、一群羊,一天到晚走断肠”的凄凉游牧生活已
9、一去不复返,引来得是牧民有了固定温馨的居住场地,有了棚圈等配套养殖设备齐全的养殖场地和人们学习娱乐的休闲生活场所,牧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时间多了,整体畜牧业经济步入了良性开展的轨道。二、牧民定居目前遇到的主要制约要素制约我县牧民定居工作开展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但水资源利用率低显现的尤为突出。尽管我县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横贯全境,额尔齐斯河年径流量33.84亿立方,乌伦古河年径流量10.4亿立方。但额尔齐斯河在*境内的各干流由于河谷下切特别深,河岸高陡,开发难度大,河谷内仅有耕地10万亩,可利用水量只有0.91亿立方,利用率极低;乌伦古河尽管河岸宽,比降小,水流平稳,引水较易,但季节性变化
10、大,缺少大型调理型水利枢纽设备,融雪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乌河沿岸目前仅有耕地 18万亩,年利用水量仅1.5亿立方。水资源利用缺乏,导致我县草料地奇缺,全县人工草料地仅有7.76万亩,畜均缺乏1分地,严峻制约着畜牧业经济的开展和牧民定居工程的施行。三、总结经历、积极创新、加快牧民定居步伐一是千方百计,多上水利工程。按照“定居先定草,定草先定畜”的原那么,结合我县饲草料地严峻缺乏的实际,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立,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力争恰库尔图水库和南北大渠建立(即“一坝两渠”,已纳入新疆牧民定居规划)及早开工,努力争取将额河970水利枢纽及萨尔托海南干渠引水工程列入规划,争取早日
11、施工建立,这是完全处理*县牧民定居工程的根本。二是因地制宜,农牧结合,大力开展饲草料基地建立。通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构造战略调整,围绕现代畜牧业建立调优种植业,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在水土光热资源条件具备、容易建成见效的区域,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定居牧民分配得到的土地50%以上必须种植高效饲草、饲料作物,以此满足家畜冷季舍饲的需要。20xx年,在铁买克乡洪木吉拉牧民定居新村施行1万亩人工饲草料地开发。20xx年,在乌河沿线吐尔洪乡乌亚拜村的乌亚拜开发地、江哈拉开发地,吐尔洪乡哈拉吉拉村开发地,库尔特乡哈拉吉拉开发地,施行2万亩人工饲草料地开发。20xx-20
12、xx年,在黄泥滩灌区施行6万亩人工草料地开发。2013-2015年,在克孜勒希力克乡萨尔托海村至恰库尔图镇之间的乌河两岸台地,完成6万亩人工饲草料地开发。三是加大投入,落实牧民定居优惠政策。抢抓国家加快农牧区根底设备建立的有利时机,将牧民定居、牧区水利、退牧还草、优质饲草料基地建立、兴边富民、移民搬迁、道路交通、土地整理、抗震安居、扶贫开发、教育卫生以及世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整合捆绑用于牧民定居建立。同时,从财政划出一定专项资金,与上缴财政部分的草原补偿费、退牧还草节余资金、企业捐助等资金聚集建立牧民定居基金,重点加强水电林路、文化教育卫生和饲草料基地等公共根底设备建立,用于购置良种家畜、优质牧草籽种、青贮窖建立、种养殖有用技能培训等补助。其次,开展以工哺农活动,对矿山企业征占用草场,除按规定收取草原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外,号召企业积极为政府分担社会责任,积极捐款赞助我县牧民定居工作。同时,由县委基层办负责建立牧民定居贫困牧民帮扶制度,安排驻县企业、县直部门单位每年联络1-3户定居牧民,开展帮扶,促其定居,加快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