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__知识整理.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236364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__知识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__知识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__知识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__知识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__知识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分册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知道: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4、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理解:1、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1)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

2、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2)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3

3、、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它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第2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知道:1、八路军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华中的新四军也迅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2、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后,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理解:1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

4、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2.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召开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第3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知道:1、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

5、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裕仁向盟国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3、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1840年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抗日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3)抗日战争的胜利,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最终战胜

6、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第4课 民主和独裁的较量知道:1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2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从1947年3月起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知道:1.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此外,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

7、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人民解放军形成了战略进攻的态势。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统治结束。理解:三大战役:中共中央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刚结束,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1949年1月,在共产党的

8、争取下,北平国民党守军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第7课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知道:1.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制定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2.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理解:雅尔塔体制的形成: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由美

9、、英、苏、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势力划分的要求。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第8课 美苏冷战的开始知道:1.1946年2月,美国驻苏使馆临时代办凯南向国务院建议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

10、开。2.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对希土危机为借口,在向国会宣读的咨文中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的目标。“杜鲁门主义”标志这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3.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4.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后,北约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5.1947年,苏联为阻止东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

11、,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6.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等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理解:冷战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军事力量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双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在共同的敌人消除后,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取代了战时的友好与合作。第10课 大国关系的重组知道:1.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中,美国一直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但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了结构性调整:

12、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朝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而中苏关系的破裂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两大阵营的结构性变动既削弱了美、苏两国的对内控制力,也直接影响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进程,并促使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级的转型。3.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70年代军事实力上升的苏联将势力范围扩张到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苏联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支沉重,转而全面收缩。第11课 冷战的结束知道:1

13、.1990年10月3日,德国最终实现统一。德国的分裂是雅尔塔体制的结果,德国的统一则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 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锤子的苏联国旗徐徐降落,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白红蓝三色国旗。至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告终。苏联的解体宣告了冷战的结束。第13课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知道:1、欧共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 欧盟正式成立的时间:1993年3、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的时间:2002年1月1日理解:1、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及关键:(1)背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战后欧洲

14、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中,西欧渴望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以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作用,于是开启一体化进程。(2)关键:法德和解2、欧洲一体化的影响:(1)对欧洲:促进整个欧洲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2)对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区域的经济合作提供成功范例;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第15课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的时间:1995年1月1日第16课 新中国的诞生知道: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宣告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朱德下达阅兵令,举行盛大阅兵式。2、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1951年5月3、 西藏民主改革: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4、 抗美援朝:(1)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1950年10月(2) 抗美援朝的结束: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理解: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北平(2)任务:制定共同纲领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3)内容:通过共同纲领;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改名北京;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4)意义:

16、政协全体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2、共同纲领:(1)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规定了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政策。(2)意义: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是中国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结束了军阀割据、内战频仍、四分五裂的历史

17、,开始了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事件之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4、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第17课 国民经济的恢复理解:土地改革运动(1)开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2)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3)基本完成:到1952年9月,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外,全国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4

18、)意义:土地改革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场伟大斗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 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第18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知道: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2、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理解:1、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党中央制定,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2)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

19、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2、三大改造:(1)概念:“三大改造”是把资产阶级、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2)时间: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基本完成。(3)实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4)评价:进步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整体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

20、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局限性:改造中存在缺点和偏差,表现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很适当。3、 一届人大:(1)召开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2)内容及其意义: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以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知道:1、 中国共产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标志是:1956

21、年,毛泽东做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2、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3、 八字方针: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由此,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4、 中共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现代化的任务:1965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理解: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22、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上,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2、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优点:反映了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状况和求强求富的强烈愿望。缺点: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过分夸大个人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导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第21课 文化大革命知道: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与标志:(1)开始: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2)结束: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第2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道:1、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共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广大干部群众期盼拨乱反正,但“两个凡是”指导方针的提出,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徘徊局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认为要全面拨乱反正必须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出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2)开展: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随即全国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24、论,对于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了巨大影响。运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1978年12月(2)内容: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意义: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的改革开放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第23

25、课 改革开放知道:1、 “经济特区”:(1)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2) 设立: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 意义: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中的一项创举。2、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经过10多年建设,基本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浦东开发开放的时间:1990年4月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2)开

26、始:1978年底、1979年初,安徽、四川的部分农民自发试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邓小平等领导支持下迅速推广到全国农村。(3)确定: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写入宪法,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管理体制确定下来。(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第24课 一国两制知道:1、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84年12月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4月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

27、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香港、澳门回归及首任行政长官: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董建华和何厚铧任第一任行政长官。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处理两岸关系;5、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6、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以国家大法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内涵(1)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一国两制的内涵:

28、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5课 初登国际舞台知道:1、日内瓦会议:1954年,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2、万隆会议及其特点:(1)召开: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汇聚印度尼西亚万隆(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3)中国在会议上发挥的作用:中国倡导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推动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使会议取得了成功。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

29、: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遏制,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政策。(2)提出:20世纪50年代初,在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这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由于它所主张的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的原则,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反映了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共同接受的指导和处理国际关

30、系的普遍准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第26课 外交舞台的拓展知道:1、重返联合国:(1)背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蒋介石集团继续占据联合国的中国席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目标。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在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中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6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积极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标志: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3)意义:中国重新参与联合国

31、事务,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中坚力量。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框架内承担的义务越来越多,为推动联合国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2、中美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时间:1979年1月1日 中美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从台湾撤军,美国废除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3、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27课 新时期对外关系知道: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3、2001年,中国被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4、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