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234219 上传时间:2024-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中医学角度谈春季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治疗徐国丽 刘 琳 崔淑节 周峻伟 刘 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ICU(100010)甲型H1N1流感已形全球范围的肆虐流行,事态严峻。应对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传播与流行,两千年来,我国传统医学在不断地实践与摸索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检验效果卓著,我国春季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治疗,可参照其相关内容。1 从病因学角度谈春季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治疗原则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属于中医温病学范畴。分析我国春季流感发病的原因:1.1 外因 郭壅伤寒补亡论

2、春温“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及春有非时之气中人为疫者,亦谓之温,三者之温自不同也”。1.1.1 伏邪 王叔和伤寒序列“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1.1.2 新感 素问伤寒序列“凡时行者,春应暖而反大寒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时行之气也”。1.1.3 时疫 吴又可曾说,瘟疫是由无形可求,无象可见,无声无臭,其来无时,其着无方,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行温病方第三对温病的解释,“其年岁中有厉气,兼夹鬼毒相注,名为温病”。1.2 内因 景岳全书杂症谟

3、“瘟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自不相染”;灵枢百病始生言“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甲型H1N1流感发病和流行是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作用的结果,护理应注意“扶正”与“避邪”,结合温邪致病“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且极易化燥伤阴,发生传变,伴发险恶症候”的病理特点,护理时应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即病早治、先安未受病之地、治后止遗)和愈后防复”。2 未病者“未病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

4、锥,不亦晚乎?”2.1 预防甲型H1N1流感,首先要从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做起 周代礼记内则“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对个人卫生也有要求,楚辞中记载,“新沐者必弹冠,新沐者必振衣”,备急千金要方明确要求人们“常习不唾地”。2.2 锻炼身体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坚持锻炼身体,强壮体魄,方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3 规避风寒邪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冬生于寒,春必病温”,“冬生于寒,春生瘅热”灵枢论疾诊尺,从侧面强调了规避风寒邪气在预防春温发病中的重要性。2.4 入春后要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诸病源候论.温病诸侯温病令人不相染易候“此病皆因岁时不和,温凉

5、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疠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即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不然“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素问.移精变气论。2.5 “避其毒气” “天行疫疠,人相传染”汉书,“一人之气足充一室”,应少去人多处,易感人群出入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熊立品在瘟疫传症全书中告诫人们“勿近病人床榻,染其秽污;勿凭死者尸棺,触其臭恶;勿食病家时菜;勿拾死人衣物”,避免同传染期患者近距离接触,以截断病源。2.6 药物及免疫 备急千金要方“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防之”。与流感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高危人群,可适当煎

6、服中药预防,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颁布的“预防甲流中草药方案”中,针对成人、老年、孕妇、儿童等易感人群列举了四种中药饮片组方,成人漱洗方:金银花6g,大青叶6g,薄荷3g,生甘草3g;老年预防方: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克;3.孕妇预防方:白术6g,黄芩6g,苏叶3g,银花6g;4.儿童预防方:芦根10g,桑叶5g,豆豉5g,银花5g。中成药如莲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流感合剂等。陕西公布中医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指南:对学校公共场所可用中药香薰,如山楂核研末制成盘香燃烧;也可用芳香化浊药,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山萘、草果等制成香囊,悬挂于

7、室内或随身佩戴。积极参加计划免疫,提高群体免疫力,阻断温病在人群中的流行。2.7 节饮食、禁劳欲、调情志 瘟疫论“感之浅者,邪不胜正,未能顿发,或遇饥饱劳禄,忧思气怒,正气被伤,邪气始得张溢”。2.7.1 节饮食 饮食有度,否则,过食肥甘,太阴内伤,中阳受损,“太阴与阳明俱病”,正气内虚,卫外不固,邪易直中气分,“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素问热论。2.7.2 避劳欲 “秋冬养阴”,冬季应注重藏精,温邪“本因肾气之虚,始得入而踞之”温热逢源伏温化热郁于少阴不达于阳,“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预防新感温病,也应注重藏精,陈平伯外感温热篇曰:“非谓冬宜藏而他时不可藏也,即春不病温之语

8、,亦是就近指点,总见里虚者表不固,一切时邪皆易感受”。2.7.3 调养精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确认识疾病与疫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病毒感染轻症有其自限性趋势,正如素问热论中对邪热逐日衰减的描述:七日巨阳病衰,八日阳明病衰,九日少阳病衰,十日太阴病衰,十一日少阴病衰,十二日厥阴病衰。充分做好解释工作,打消其顾虑,但需要提醒的是,病邪衰减规律“是其大要,非计日以限病”。3 已病者“既病防变”3.1 温病“传变最速”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既病防变”,严密观察病势走向,对传变者,应早发现症状变化。温病发病有其明显阶段性表现:新感初起卫分,

9、多肺卫见证,发热恶寒表证突出;邪热传入气分时,恶寒消失,阳明肺胃热象转甚,症见壮热烦渴,甚至逆传心包,神志异常;邪热进入营血时,主要表现为斑疹或出血;后期肝肾阴伤,肢体痿软、掣疭、低热、甚至虚阳浮越。一般来说由内达外、由脏传腑、由营血外透气分为顺,反之为逆,一旦发现传变迹象,应立即调整治疗方案。3.2 温病热象突出,易化燥伤阴 吴鞠通:“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伤阴与预后关系密切,素问玉版论要“病温虚甚死”,应及时发现伤阴表现。病在上焦,症见口鼻咽喉干燥,干咳无痰,或少痰;病传中焦多伤胃津,症见口渴欲饮,食少、舌绛光亮如镜;病入下焦,多伤肝肾之阴,而见低热神疲,颧赤,手足心热于手背,甚至

10、手足契,舌干绛。伏邪发于气分,初起即见高热津伤,病情较重,素问热论“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之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邪热耗竭胃津,脏腑经脉无所禀受,易出现险症。鼓励患者大量饮水、进餐粥糜以存津液,“盖烦劳多欲之人,阴精久耗,入春则里气大泄,木火大燃,强阳亢制,燔燎之势,直从里发,始见必壮热烦冤,口干舌燥之候矣,故主治以存津液为第一”邵按临证指南医案。3.3 流感的康复是一个逐渐向愈的过程 治疗上不能急于求成,叮嘱患者不可短时间内大量服用解热镇痛药,或过度温覆以求峻汗退热。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强调“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伤阴也温病最善伤阴,用

11、药又复伤阴,岂非贼立帜乎?”除峻汗伤津,过服大量解热镇痛药物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消化道反应1,出现胃脘疼痛、呕吐不欲食,继而胃津耗绝,气血化生无源,脏腑失于濡养,正虚邪胜。对于持续发热患者,可在必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通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降低体温,切勿过度温覆,使内热不能外达;鼓励大量饮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二便通畅,使邪热顺传胃肠,从下而解;伤津时可进食糜粥或汤汁,调中以滋汗源。推荐食疗方:五汁饮温病条辨原料:梨汁30g,荸荠汁、藕汁各20g,麦冬汁10g,鲜芦根汁25g。制法:将5种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改小火煮30min即可。用法:取上五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

12、凉者,重汤炖温服,代茶频饮。功效:甘寒清热,生津止渴,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胃有热烦渴,或肺燥干咳者。吴鞠通说,“但热不寒或微寒多热,舌千口渴,乃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名曰疖疟,五汁饮主之”温病条辨。3.4 观察险恶症侯 温病传变快,容易出现动血、动风、闭窍、痉厥、甚至内闭外脱。邪热沿卫气营血深入,迫于血行可见多部位、多脏腑、多窍道出血,如斑疹、鼻妞、咯血、吐血、便血、尿血。斑疹是温邪进入血分的重要标志,须注意观察斑疹出现的形态、色泽、分布、发生的时间顺序、持续时间及消退;闭窍与动风常在同一时间出现;神昏痉厥则多为热闭心包,引动肝风,必须积极处理,否则可因内闭外脱而死亡。3.5 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13、,防止流行面积扩大 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吴有性把经官窍感染称为天受,把直接接触感染称为传染,一经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居家隔离或住院接受治疗,治疗期间不得出入公共场所。同时做到勤洗手、与家人分餐、分寝,保持居室通风,固定餐具、寝具、卫具,避免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4 “即病早治”、“愈后防复”加强宣教,主张早期规范化治疗,切不可初见成效便自行减药、停药,致使余邪内伏,遗时复发。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祛邪为第一要义”,同时强调“有邪必逐,除寇务尽”,提倡逐邪贵乎早,贵乎彻底,又说“病人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早拨去病根为

14、要耳”,否则 “邪不去则病不廖,迁缠日久,愈沉愈伏”。5 结语充分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与特色,我国的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在党和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迎来抗击甲流的最终胜利。参考文献1 谢立璟.常用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6):9. 浅谈新安医学的起源和兴衰刘茂松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不育专科(245000)关键词:新安医学;流派;中医各家学说;医学史1 新安的由来和变更据出土文物和史料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新安山区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在三国时期那里开始设立了新都郡。因为那里是通向杭州湾大海的“新安江”的源头,所以在西晋时期(公元265

15、316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以后就简称为“新安”了。但是我们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古代多次的战争使得众多的中原仕宦贵族大量南迁到地理偏僻的,交通闭塞的新安小山区,因为那里没有战争,他们犹如到了世外桃源和人间仙境,所以感到“心安”了。因此,中原仕宦贵族的文人们就把那里称为谐音的“新安”了。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是先有了“新安”的地名,后来才有“新安江”的江名。以上关于“新安”名称由来的观点虽然还没有查到相关资料的依据,但是笔者的分析应该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委婉的、含蓄的或潜移默化的特色所在,也是我们古新安-徽州文化的特征之一。因为“新安”是我们那个地域范围的总称,当时在“新安”这个地域范围内

16、最大的人口集中地是歙州,所以在隋唐至北宋时期,为了便于统治整个新安地域,新安郡为歙州所取代。在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又易歙州为徽州。到了八十年代初期,为了开发黄山的旅游市场,响应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口号,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但到目前为止许多文人墨客和中医界仍习惯用新安称之。2 新安医学的起源和特点三国以前,新安地域是山越人的天下,山越人刀耕火种,出入山林,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但他们已经不断地总结出服用当地山区的某些动植物可以医治身体疾病的单方、验方等经验。到了东晋末年至唐代,新安地区的医疗活

17、动已有记载,如先后客居在新安的羊欣、杨玄操、僧人惠明等皆有医名。他们收集了新安当地山民的单方、验方和医学经验,运用于临床,或编入医籍。如山东人氏羊欣(东晋末年至南朝时,公元418432年)在新安任太守13年中,编写羊中散方等3部医书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但新安医学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清两代。在风景如画的新安地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系统的具有特色的医学理论、医学著作、医学家和医学经验被世人称为“新安医学”或“新安医学派”。新安医学是以地域命名的,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对中华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一个重要中医学流派。新安医学具有区域优势明显,流派色彩浓厚,学术成就突出,历史影响深远等特点。3 新

18、安医学的兴起和贡献宋元伊始,新安医家就全方位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涉及的学科至为广泛,所有门类无所不及,继承之中多有创新,普及之中更有提高,有基础理论,有方药临床,有整理考校,有注释阐发,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可以说,新安医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我国中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缩影和代表,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实用价值。据2008年8月在黄山市召开的新安医学论坛学术交流会报道:自宋、元、明、清、民国以来,新安著名医家和通医者有1120人之多(在京都任太医的就有52人),其中421人撰集汇编医著890多部,传世400多部,并有30余种医籍东传日本、朝鲜。他们功深临证,勤耕医著,对中医经典

19、和本草、方剂的研究及临床各科的专著、脉学、诊断、治法等理论发挥无不备述1。新安医学的很多特色理论在古代一直被宫廷太医院使用了几百年,所以说新安医学是新安医家们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宝贵财富。在医学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安医学的很多特色理论和文献资料至今仍被国家采纳引用到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中而向全国推广使用。4 新安医学的衰退由于民国时期大量地引进了西方医学,国外西医学者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所以,1913年国民党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国民党政府还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因此,一场中医废立之争持续了38年之久,国民党政府采取的种种消灭中医的政策,虽然也未达到目的,

20、但对中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到全国解放前夕,散居在各地约50万中医,绝大部分已无法继续开业。全国没有一所公立中医院校,更谈不上学术研究,中医书籍出版尤其困难。中药生产听其自生自灭,质量低劣,税多捐重,药店纷纷倒闭。我们新安医学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大多数新安医家的后代也不敢公开地继承祖业或公开地学中医了,以致新安医学几乎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解放以后,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虽然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正确的评价和恢复,但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使得少数幸存的新安医学的文献、著作等宝贵资料被当作“四旧”而焚毁,还有极少数幸存的宝贵的新安医学的文献、著作等资料由于无人妥善保管再加上年代久远、水火之灾、虫蛀

21、霉烂等而遭到了严重损失,以至新安医学衰退到了低谷。5 新安医学的复兴在总面积只有9800平方公里的新安之地,历史上竟产生出如此众多的名医和医著,应该说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由于新安医学在我国中医药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得到了中央多位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国内外中医专家及全社会的肯定,这对博大精深的新安医学的挖掘、研究、传承、创新和发展给予了巨大的动力!如原卫生部部长崔月梨于1985年8月来到黄山市调研时还亲笔题词“新安医学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给振兴新安医学事业点燃了前进的火炬。在党和国家领导及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1986年我们黄山市在1983年成立的“徽州中医药研

22、究所”的基础上组建了“新安医学研究所”,为振兴新安医学事业,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新安医著和新安医学历史文献资料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新安医学研究所”的成立对新安医学的复兴、弘扬中华文化、发展中医事业、促进人民健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1 黄孝周.新安医学形成于明朝中叶的十大理由C.新安医学论坛论文汇编,2008,7:12 张贵才,徐子杭.历代新安名医精选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7, 14-203 王键.新安医学的主要特色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6):546电 话:400-6089-123 029-68590970 685909716859097268590973传 真:029-68590977 服务邮箱:vip QQ:1254635326 (修稿) QQ:545493140 (项目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