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下地理《印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
(二)、课程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理解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4)通过地图理解印度地形、气候与印度农业分布的关系。
(5)运用材料、地图等,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分布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影响。
难点: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分布的关系。
(四)、教材处理
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在处理第一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时,将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先突出进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讲解印度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与我国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频繁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教学。第二课时中,通过地形、降水量分布图、水稻与小麦分布图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地形、气候与农业分布的关系;进一步通过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
1、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学习。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一:图片导入
学生活动:观看印度风俗图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引领:1.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2.说说你对印度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画面,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印象,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一定基础,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
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描图、读图、绘图、析图,能简单绘制出印度的轮廓、地形区示意图,归纳印度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制简图、读图分析,能准确地找到地理事物的位置,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分析。
学生活动:
描图析图:描绘印度轮廓,读图回答印度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邻国位置。
教学评价:准确的定位是学习一个区域的基础和前提,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歌谣准确定位,在定位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教学环节三: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一:
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相关问题,归纳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问题引领:
1.2011年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2.从1993年到2003年间,印度人口大约增长了多少亿?3.从1950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图中提取数据的分析,诊断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活动二:
读漫画,回答有关“人口”的问题。
问题引领:
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2.按照现在人口增长速度,印度大约在哪一年超过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数字?
教学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印度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片面,教师应注意及时加以引导。
学生活动三:小组探究
1.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2.为什么印度政府实施控制生育计划,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没有像中国一样降下来?
教学评价:教师注意观察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印度人口政策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何不同,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
教学环节四: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通过读图分析和实验探究,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并归纳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不易理解,很多同学将印度雨季与水灾混为一谈,这里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理解感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活动一:展示图片“亚洲气候类型”和“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问题引领:
1.印度属于什么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问题引领和读图分析,了解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差异。
学生活动二:读“热带季风示意图”,思考西南季风对雨季的影响。
问题引领:
1.哪一幅图印度降水比较丰沛?此时盛行风向是什么?有何影响?2.印度旱季盛行什么风向?有何影响?3.强弱不同的西南季风对印度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分析、解答问题时能否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
学生活动三:展示图片,了解服务外包产业
问题引领:
1.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什么特点。2.印度能成为“世界办公室”是因为它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哪些优势?
教师总结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
印度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承转除了软件外包,印度的服务外包扩展到很多领域、例如金融、保险、工业设计等等,软件外包发展最快,你了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发展速度吗?
3.读图7.4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分析问题时是否能将工业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联系起来。
最后拓展延伸:学习了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你认为对中国有借鉴作用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环节五:课堂小结及小测:(略)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 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地区
2. 海陆位置
3. 地形—三大地形区
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1. 人文和自然环境概况
2. 人口特点及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热带季风气候与与粮食生产
1.特征、影响
2.农业分布
四、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空间分布及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