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交通位置郑煤集团芦沟煤矿二五西井 第二节 本矿的地质条件及自然因素 一、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该区为丘陵地形地貌,地表冲沟纵横交错,春马河在井田东部从北向南流过。附近地势西高东底,地面标高+180+210米,相对高差30米。井田中部地面较为平坦,有利于井口和工业广场布置。2、水系地表冲沟内一般无积水,只是在雨季洪水季节沟内有水流过,春马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雨季有水,一般为北部小煤矿排放的井下水,流量约1000m3/h。最高洪水位标高+175m。3、气象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夏秋两季炎热多雨,冬春低温干旱,年平均气温14.3,最高气
2、温41.3,最低气温-17.8。年降雨量400-973mm,平均为642.35mm,平均蒸发量2086mm,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风速一般34m/s,最大风速为22m/s。最大冻土深度18cm,最大积雪厚度为20cm。4、地震据河南省地震局地震资料,地震烈度为度。(二)水文地质(一)主要含水层1、二1煤顶部砂岩含水层二1煤顶部100 m内由45层灰白及灰色、中细粒、中粗粒砂岩组成,俗称大占砂岩、香炭砂岩、沙锅窑砂岩,厚3.5028.00 m,平均15.53 m,下距二1煤层5.45 m。浅部较深部裂隙发育,属孔隙裂隙水。据以往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0
3、.0063 L/s.m,渗透系数K0.01370.1791 m/d,抽水试验水位标高H+200.29+239.16m。2、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为二1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由L7L9三层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组成。L7-8灰岩稳定,厚1.5023.16 m,平均10.98 m,岩溶裂隙发育,局部见0.5 m宽溶洞,上距二1煤0.1028.17 m,平均10.02 m。L9灰岩不稳定,有的地段缺失。据芦沟煤矿生产补勘13-补48孔注水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0.053 L/s.m,渗透系数0.387 m/d,当时水位标高80.24 m。3、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由L1L5五层深灰色
4、隐晶质石灰岩组成。L1-3灰岩厚6.9922.99 m,平均15.95 m,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上距二1煤45.7580.44 m,平均60.96 m。据芦沟煤矿12A-补32和13-补48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分别为2.140 L/s.m和0.171 L/s.m,渗透系数K分别为11.850 m/d和0.584 m/d,为HCO3-Mg-Ca型水,pH值为7.88.0,抽水试验水位标高H+172.69180.77 m。L5灰岩厚08.63 m,平均5.51 m,岩溶裂隙发育,钻孔见溶洞0.4 m,上距二1煤31.6568.46 m,平均48.82 m。2009年12月20日测得13-补
5、86孔L1-3灰岩含水层水位标高为+131.90 m。4、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该层主要由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组成,岩溶发育,但不均一。本区全厚约70 m,上距一1煤0.7918.26 m,平均7.69 m。单位涌水量q0.00340.068 L/s.m。渗透系数K0.00140.0119 m/d,2011年4月测得芦沟煤矿奥灰水平均水位标高为+70 m。(二)隔水层1、二1煤顶板隔水层灰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厚035.96 m,平均5.45 m,厚度变化大,有时因大占砂岩直接压在煤上,导致工作面部分区段内起不到隔水作用。2、二1煤底板隔水层灰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厚0.128.17 m,平均10
6、.02 m,位于L78灰岩含水层之上,一般起不到隔水作用。3、太原组中部砂泥岩段隔水层系指L5L7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粉砂岩等,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互层,中夹L6灰岩,厚10.0040.80 m,平均25.36 m,一般可起到隔水作用。4、本溪组铝质泥岩隔水层此段为一1煤底板隔水层,位于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之上,厚0.7918.26 m,平均7.69 m,为深灰色、炭质泥岩、泥岩和灰白、浅灰色铝土层,厚度变化大,一般起不到隔水作用。(三)矿井充水因素矿井充水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矿井存在充水水源,二是存在连接充水水源与矿井之间的导水通道。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才能形成矿井充
7、水。1、充水水源矿井充水水源主要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地形控制,同时与基岩露头、基岩风氧化带覆盖层的厚度和渗透性、地表汇水和积水情况关系密切。大气降水量和矿井涌水量随月份变化而变化,矿井涌水量增大趋势一般比降水量滞后23个月。以上情况说明: 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对地下水存在比较明显的补给关系; 区域及矿区地下水径流排泄环境受基岩风氧化带及其下部岩层裂隙发育控制,在长期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的过程中,地表黄土微粒被挟带沿基岩风化带裂隙等通道进入地下水径流排泄环境,滞留、沉积于岩层裂隙中,导致地下水径流排泄环境变差,延迟地下水径流排泄速度,
8、从而导致矿井涌水量趋势一般比降水量滞后。由于本区离芦沟井田的补给区较远,大气降水对于矿井充水影响不太明显,20082010年矿井涌水量92125 m3/h。 (2)地表水春马河为双洎河支流,从矿区北部向南部流过,开采二1煤时,河水可能顺着第四系砂砾石层渗入煤系地层,再通过煤层顶、底板含水层向矿井内充水,这样地表水便成为矿井间接充水水源。地表水渗入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季节性强,旱季水量小,雨季水量大且集中。(3)顶板水二l煤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厚约5.45m,老顶为大占砂岩。其上部为香炭砂岩及砂锅窑砂岩,构成了二1煤层顶板含水层。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形成降水漏斗,而顶板水将随之增大,顶板含水层水
9、量一般不大,在采动时会发生滴水、淋水或小量突水,通过导水裂隙带进入巷道或工作面,往往呈现出涌水水量由小到大再到小的突水过程,随着掘进结束,顶板水排进中央水仓至地表。顶板砂岩水的补给水源主要为石盒子组的砂岩水,离煤层较远,补给量较小,一般不会对矿井造成大的灾害,但在本区作为独立块段开采前,芦沟煤矿也偶有大的水量进入矿井,如2003年5月芦沟21081工作面的突水,最大水量达150 m3/h,稳定水量为8 m3/h。(4)底板水矿井底板直接充水水源来自太原组的L7-8灰岩,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为L1-3与O2灰岩承压含水层,目前本矿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底板出水水源主要来自L7-8灰水,出水量为78
10、m3/h,掘进中该含水层水将直接进入巷道而被疏干,对采面一般影响不大。本区属于芦沟矿井的一部分,芦沟井田内断层密集发育,且多为导水断层,这些断层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L7-8灰岩与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L1-3与O2灰岩承压含水层发生了密切的水力联系,另一方面缩短了L1-3与O2距离,使矿井突水危险性增加。历年来底板突水在芦沟煤矿矿井充水中占主要地位,特别是芦沟矿曾发生过两次大的突水事件,都是底板突水造成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1997年5月5日发生的淹井事故,其原因是在26采区水仓掘进过程中遭遇断层,造成二1煤层以下石炭系只有0.8 m,石炭系、奥陶系近200 m地层缺失。由于突水点南侧
11、存在魏寨支断层,加上落差1.5 m小断层的影响,底板直接与寒武系灰岩接触造成突水。此次突水点最大涌水量达到3440 m3/h,突水总量为111.86万m3。(5)老空水本矿位于芦沟煤矿的东部,井田内有芦沟煤矿原25采区的采空区,这些工作面目前已回采完毕,物探表明为弱富水异常区;井田内原一五风井采空区、西车厂、15031下付巷、主井内环水仓附近为强富水异常区。故本矿浅部开采时,应打钻超前探放水,以避免盲目揭露老窑,造成溃水淹井事故。2、充水通道充水通道的类型主要有断层、裂隙、溶洞、废弃巷道和封闭不良的钻孔等。(1)断层及裂隙通道芦沟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发育断层大部分属张扭性断层,经钻探和直接
12、揭露的大、中、小断层一百余条。这些断层破坏了二1煤顶、底板隔水层的完整性,断层及断层带的岩溶裂隙发育,使各含水层相互沟通,底板的L1-3及O2灰岩含水层通常看作同一个水体,受断层的破坏作用,缩短了承压含水层L1-3及O2灰与二1煤底板的距离,容易发生突水事故,芦沟煤矿的历次突水事故证明,当L7-8、L5灰岩有较大突水时,地面Ll-3、O2灰岩观测孔内水位都有明显下降,这都说明断层及岩溶裂隙是矿井良好的充水通道。对本矿生产有影响的为本矿南部的李家窝正断层,据勘探时期13线、15勘探线资料显示,上盘的砂岩含水层与下盘二1煤对接,下盘的L7-8灰岩含水层与上盘的二1煤对接,断层沟通了二1煤底板上下含
13、水层的水力联系,为一导水断层。(2)顶底板采动裂缝带二五西井二1煤层属厚煤层,采掘活动会破坏二1煤顶、底板隔水层的完整性,顶板砂岩水、底板灰岩水会通过采动裂缝带直接充入掘进巷道或工作面。在煤层埋藏较浅的区域,因采矿可能造成地表塌陷,出现大面积破坏区,大气降水将沿裂缝充入井下。(3)封闭不良的钻孔在芦沟二五西井范围的钻孔有5个,其中15A-补86、16补-120、B15/CK49、B16CK41均位于-111水平以下的采区,没有发现封闭不良现象;在-111水平以浅的钻孔有B16CK42,当采掘工程接近或揭露钻孔时,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因封闭不良钻孔导水,导致安全事故。3、充水强度二1煤层顶板直接
14、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0.0063 L/s.m;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53 L/s.m。二者钻孔单位涌水量q0.1,属弱富水性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补给水源,充水强度中等。(四)矿井充水状况1、矿井涌水从芦沟二五西井20082011年矿井涌水量台帐可以看出(见表1-2-3),最大矿井涌水量为2008年9月份的125.0 m3/h,最小矿井涌水量为2012年2月份的28 m3/h,年最大涌水量是正常涌水量的1.07-1.32倍。一般89月涌水量增大,矿井涌水量变化趋势一般比降水量滞后2个月左右。近几
15、年平均矿井涌水量有逐年降低趋势,由于开采区转向浅部,加之矿井至2011年4月至今处于停产状态,涌水量明显变小,平均矿井涌水量有逐年降低趋势。表1-2-3 芦沟二五西井矿井涌水量台帐年度矿 井 涌 水 量(单位:m3/h)123456789101112平均200812011811511010511512012512511811295114.82009929495969895971051051041029898.4220109696929597949296105120957095.67201150454042403839353633333038.42201228282、矿井出水矿井主要为井筒淋水,
16、在二1煤层开采时巷道延伸过程中有部分出水。出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水和老空水,少量底板灰岩水。总体出水量不大,一般小于60 m3/h,多在1030 m3/h之间。(五)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1、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本矿区二1煤层埋深约250.00300.00m,煤层厚度0.2215.3 m,平均厚度为5.6 m。二1煤层回采冒落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最大与平均值分别为220.59 m和83.97 m。依据计算结果,煤层回采冒落后,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从矿区北部向南部流过的春马河,雨季水量大时可能对矿井充水有一定的影响。此段春马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75 m,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2、顶板水
17、对二1煤层开采有影响的顶板含水层主要为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0063 L/s.m,渗透系数0.01370.1791 m/d,富水性弱,浅部较深部裂隙发育,属孔隙裂隙水。回采时导水裂缝带形成后涌水量达到最大,二1煤层在浅部开采时对矿井充水将有一定影响。3、底板水 L7-8灰岩水二1煤层底板的直接充水水源来自太原组的L7-8灰岩,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53 L/s.m,渗透系数为0.3874 m/d,为弱富水性的岩溶裂隙承压水,掘进中该含水层水将直接进入巷道而被疏干,对采面一般影响不大。若通过导水断层和导水裂缝带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将会对矿井开采造成威胁。 L1-5灰岩水与奥
18、灰水本矿-111水平以深煤层已没有资源,目前开采-111水平以浅,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为L1-5灰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往南部开采时岩溶地下水通过断层带可直接向煤层底板充水或突水,是矿井突水的主要威胁因素。L5灰顶上距二1煤底约48.82 m,二1煤层底板标高为-50-111 m。2011年4月测得芦沟煤矿奥灰水平均水位标高为+70 m。计算实际突水系数值与本矿区临界突水系数值T临比较,若TT临,则工作面回采严重受水害威胁。根据郑煤集团水便函字201032号文,富水区或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T临取0.04 MPa/m,正常块段T临取0.07 MPa/m。对矿井工作面回采和掘进期间的突水系
19、数进行计算如下: 式中:T突水系数,MPa/m;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底板隔水层厚度(m);矿井开采最低标高为-111 m,奥灰水位+70 m,底板隔水层厚度为48.82 m;代入公式计算得:T=P/M=(70+111+48.82)/(10048.82)=0.047 MPa/m0.04 MPa/m,本矿在富水区或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存在L1-5灰岩与奥灰突水威胁。再根据公式(6-1)进行反算,结果如下:当T=0.04 MPa/m时,P=1.95 MPa,即当P1.95 MPa,富水区或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开采二1煤层-76.18-111 m标高时,受水害威胁。4、老空水目前本矿老空区赋水
20、情况已通过瞬变电磁测出,在浅部开采时,老空水将对开采有一定影响,靠近老空区采掘时必须边探边采,确保矿井安全。汛期必须加强老窑老塘水的涌水量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六)矿井涌水量预计根据以往预计经验,对采用以上两种方法预计结果进行比较,因抽水试验资料少且为相邻矿井资料,使取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缺乏代表性,造成采用大井法预计结果偏大,比拟法预计结果较符合目前实际矿井涌水量。预计结果见下表。二1煤层矿井涌水量预计结果表范 围矿井涌水量(m3/h)-111水平以浅-111水平以深全矿井大井法比拟法正常48.8721.7938.4259.21最大64.5128.765078.76(七)防治水工
21、作难易程度本矿开采水平在-111水平以浅,在施工和生产时,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用瞬变电磁确定了二1煤层及采空区的富水异常分布区域,且在巷道延伸过程中进行了井下电法探测及井下钻探工作超前探放水。防治水工作工程量不大,耗资在矿方承受范围之内,从技术上可实施,经济上可行,防治水工作易于进行。(八)矿井水文地质类型1、二1煤层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水和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水,富水性较弱,补给条件一般,属中等类型。2、顶板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为弱富水性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0.0063 L/s.m;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为弱富水性含水层,钻孔
22、单位涌水量0.053 L/s.m,属简单类型。3、本矿及周边分布矿井的老空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大部分区域基本查明,属中等类型。4、矿井正常涌水量59.21m3/h,最大涌水量78.76 m3/h. 5、近三年矿井出水点水量最大为30.00 m3/h,属中等类型。6、矿井采掘过程中受水害影响,但不威胁矿井安全,属中等类型。7、防治水工作易于进行,属中等类型。通过对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本矿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二)灾害产生原因及地点1、本矿井可能发生的水灾害地点。 上山掘进工作面掘至北部采空区2、水害的预兆 1煤层发潮发暗,本来是干燥发光亮的煤层,由于水的渗入变的潮
23、湿、暗淡。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 3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膨。 5煤壁和巷道壁“挂红、挂汗”,水的酸度大,发涩有臭鸡蛋味。 6顶板突然涌水或底鼓的现象发生。 7出现压力水流,这是临近水源的征兆;水充清澈,距水源稍近;水源浑浊已逼近水源。 8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如“CH4、CO2、HS2”。 9顶板压力异常。第二章 预防发生水害事故的措施第一节 组织措施1、为有秩序的抢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尽快地恢复生产,特成立救灾指挥部。(1) 救灾指挥部: 总 指 挥:岳春杰 副总指挥:丁留军 白三有 王林灿 张宗存 成 员:张少辰 徐松阳 杨海军 薛关
24、长 陈仁进 柏 生 王新省 董文选(2) 救灾指挥部成员通讯录(3) 救灾指挥设在调度室,调度室电话:8000/8001(内部)2、井下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事故的首先发现者必须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和通知附近工作人员。3、矿调度室首先向矿长汇报事故情况,立即按计划组织救灾指挥部,并组织人员投入救灾。4、组织井下工人有效地控制事故范围的扩大,在无法控制灾害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必须有组织地按原定的避灾路线迅速撤出。5、事故发生后,必须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和准确统计留在井下人员。6、救灾人员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位置,选择捷径到达事故地点,以便尽快地进行抢救和搜寻遇难人员,井下救灾基地应设在灾害地点附近支架完好的进风巷
25、中。7、救灾的方法和原则应根据救灾的性质和地点确定,一般采取切断电源,直接救灾,封闭事故区域等方法进行。8、抢险组、物资准备组、材料购置组第二节 矿井水害预防的技术措施一、地表水的防治1、由矿领导组织有关人员现场查看地表采空塌陷情况,对漏水隐患的地点进行封充封堵处理。2、重新挖砌主副井筒附近的排水沟,确保洪水不入井内。3、疏通工业广场及道路的各条水道,保证雨季排水畅通。4、在雨季来临之前,附近准备足够的砂袋,并由专职人员管理。5、库存足够容量的雨衣、雨鞋、铁锹等防洪物资,并且由专人负责成立防洪领导组。二、井下防治水1、查清周围小窑分布、开采范围和积水情况,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与
26、其它矿井采空区沟通。2、采掘中一定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有水必放”的原则。以防渗水事故发生。3、在井底皮带运输巷设有容量足够的水仓和排水设备,确保在小时内最大的涌水量。4、在机电硐室及水泵房通道内安装防水密闭门。5、在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配备有小水泵,以防工作面积水。6、在断层带附近要加强观察,如发现水量增大时,采取专门的堵漏措施。7、该矿井本年度可能发生的水患灾害地点主要是相临工作面采空区积水,所以在对上一回采面进行封堵(闭墙)管理时,闭墙必须没有水池或反水管,不得堵死,防止采空区形成积水。第三章 水害事故的处理计划临场处理1、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在班组
27、长或者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救,就地解决,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护,堵住出水点,以免事故扩大。 如情况危急,水势迅猛无法抢救,则应有组织地避开压水头,迅速撤离事故区的地面。 2、调度室接到透水报告后,要立即向矿领导、局办公室、局领导汇报,并通知有关救护人员同进行抢救,同时根据出事地点和可能涉及的地区通知人员撤离。 3、透水后,应尽可能将水引入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全力以赴排水,在排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增设水泵和管路。4、测量并掌握涌水量的变化。5、查清涌水地区标高、围岩及巷道破坏情况,并绘制简图。 6、必须保证排水设备不被淹没。7、加强通风管理,排除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8、封闭水口,防止二次透水。
28、 二、在本年度正常的采掘生产中,特别应注意北部矿界的水库,随时掌握采掘情况,有具体有效的防水力量和防水措施。第四章 避灾撤退与人员抢救 第一节 避灾路线一、如撤退路线受阻,撤退人员应急速撤到巷道独立或住付巷联络处,自己动手,寻找物资建立临时避难室等待求援。二、在避难室待援时,要尽量利用新鲜空气。并不断发出求救信号。三、要沿煤层上山方向撤出。四、回采工作面15031工作面15031上付巷轨道上山轨运联巷副井西大巷副井底地面掘进工作面轨道上山工作面轨道上山掘进回风巷轨道上山轨运联巷副井西大巷副井底地面运输上山工作面运输上山掘进回风巷运输上山轨运联巷副井西大巷副井底地面第二节 人员抢救、自救与互救人
29、员抢救在事故发生后,临场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在判明事故的发生性质、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程序的基础上,班组长和老工人带领其它同志,迅速断地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在灾势尚未扩大的情况下,一方面在效地防止灾害面积的增加,另一方面紧急救护受灾人员,减少人员伤亡。紧急撤退的情况,带班长、老工人应组织工人有条不稳的撤离,并认真救护伤员,给下井的队伍指明事故发生地点和具体路线。救护人员进入井下,首先救护伤员,安排足够的车辆和器材将重伤员首先送到地面进行抢救。二、矿工自救和互救必要时,每个下井工人都必须佩戴自救器,在井下发生瓦斯和煤尘爆炸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不乱跑乱叫,在受冲击的地点,应迅速
30、背向空气震动的主向的,脸向下,头贴地,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用衣物盖住身体,在爆炸的一瞬间,要尽量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的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迅速将佩戴有的自救器取下代好,撤离险陛。 在发生井下火灾时,处于出事地点回风侧人员,须立即将佩带有的自救器戴上,然后撤离现场。在撤退受阻的情况下,人员撤到避难室待援。1、在通向避难室的通道上留下标志,以便救护人员发现。2、避难时要保持静卧。避免体力消耗与空气消耗,以延长待援时间。3、所有遇难人员的矿灯只留一盏照明外,其余灯需全部关闭。4、要不断敲打铁器,管路和岩帮,发出求救信号。5、遇险人员要发扬团结友爱,互助精神。照顾好。三、救护工作发生水患时,根据涌水
31、地点的具体情况,寻找可能发生的避难人员,抢救弱水人员,救护人员应注意援水地点是否有害气体涌出佩戴氧气呼吸器。第五章 事故处理的组织领导以及现任名单第一节事故处理组织领导一、矿井发生重大事故时,调度室值班员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下列顺序通知各领导和有关人员到矿调度室组织救灾抢险。发生水灾事故的组织调度值班室1、 向矿长汇报2、 组织救灾领导指挥部3、 召集有关人员和通知生技科矿长指挥部 查询判断意见1、涌水地点水源水量受灾范围;2、受灾区域人员分布。1、突水量发展趋势及最大危险与波及面;2、预计脱水量和水流路线。1、涌水量的观察;2、撤退和营救灾区人员;3、保护重要机电硐室;4、防止水患扩大。决
32、定命令根据灾情和指挥部成员意见作出决策。1、组织营救及安全撤离人员,指令有关人员清点人数;2、保护重要硐室和水泵房;3、增加排水设备;4、指令各单位执行应变任务。 二、生技科采煤队机电科(组)医疗室救护队其它科通风科1、准备好有关水文地质资料;2、观察井下水量变化;3、积极查明和分析判断水源水量及事故原因;4、检查水患区域和全矿井的涌出情况、有害气体的情况。1、积极组织救灾人员;2、检查井下危险区域。1、保证提升、排水、运输供电系统的运行;2、准备增加排水能力的设备;3、保证主扇运行;4、制订停送电措施。作好抢救伤员的准备。1、检查撤退路线的风量和瓦斯的情况;2、引导灾区人员安全撤出。按计划规
33、定和矿长命令投入撤出。检查水患区域和全矿井的通风系统及瓦斯涌出情况,有害气体情况。 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在通知矿领导成员的同时,按所发生事故的性质,依次通知该事故的救灾指挥部的组成人员。三、未列入指挥部门名单的各部门负责人、成员,在发生事故时,均应根据责任名单,履行各自的职责,不得离开救灾现场。第二节 矿井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有关人员职责一、 矿长是处理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主要技术负责人和各副矿长、主管局局长、救护队长的协助下,制订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二、各有关副矿长指挥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须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材料设备,并由指定的工人待
34、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材料设备,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三、矿调度主任负责对事故情况的迅速掌握,及时向矿领导汇报,并通知有关部门调动物资、设备、人力和车辆,迅速组织抢救工作。四、生产科长按照矿长命令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资料,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五、通风科长按照矿长命令完成矿井通风系统,注视主扇工作状况和井下灾害情况,组织和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其它有关措施六、机电科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编主扇的工作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根据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和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七
35、、采煤队长负责查明留在采区或工作面的人员人数,并采取措施将它们有组织地带领撤到安全地点直到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详细报告给矿办公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八、安全科长负责灾害发生后的巷道安全畅通及巷道维修处理。负责井下火灾发生的防灭工作,协助救护队组织抢救遇难人员,完成其它有关任务。九、安监科长根据作战计划,按照规格规定,对抢救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十、矿调度值班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救护队长、矿长及有关领导和单位,及时传达矿长的命令,通知电话值班员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
36、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十一、矿灯发放员根据井下人员的挂牌和领取矿灯号码,查清井下人数和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有指定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并在井口严格检查,制止入井。十二、救护队长对矿山救护队具体责任。全面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火灾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十三、调度室主任负责查明遇难人员的住址、姓名和家庭情况,按矿长命令完成取他有关工作。十四、医务室负责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治疗和组织护理及药物供应。十五、保卫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
37、闲杂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十六、通讯负责人接到矿调度室及矿长通知后,立即召集各有关人员和事故的联系工作,并按通知顺序及时传达各项命令。第六章 处理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矿井通风系统图矿井避灾路线图井下消防洒水,排水管路系统图矿井供电系统和井上下电话安装地点图矿井运输系统图井上下对照第八章 救灾器材的保管和通讯设施的配备第一节 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的存放地点管理方法1、 井下排水管路与备材。2、 对救灾设备、器材、定人、定物,执行专人负责制,并由矿长负责,安检部门配备,每季核查。3、 地面救灾物体的管理。品 名单 位数 量存放地点说 明潜水泵台2材料库排水管米800材
38、料库铁楸张50材料库撬棍根10材料库砂立方米井口若干土立方米井口若干砖块井口瓦检器台2材料库多种气体鉴定器台1技术科风表台2通风科局扇台2材料库YBT5.5排水管米800材料库450毫米自救器台30材料库第二节 通讯设备的安装井上下通讯形成系统,内部电话形成网络,并安装外线电话。岳春杰 13838280356 白三有 13938574851丁留军 13676978776 王林灿 13939004415马文钦 13849087278 张宗存 13503990634张少辰 13653811328 徐松阳 15003810363王新省 13937127749 董文选 15838008180杨海军 1
39、5515819282 薛观长 15238033390袁俊杰 13838539095 樊文宾 13526849128 张春和 13783427513 杨志伟 13526737830陈仁进 13073756153 柏 生 15237155395刘和平 13137139286 翟万里 13523521103郑新治 15515695110 卢红栓 13607658167 陈晓雷 13598018598 内部电话详见下表:平地领导及科室内线电话井下及平地机电内线电话岳春杰8026井下各地点31上付巷8045白三友800931下付巷(二部尾)8041丁留军8012二部皮带头8050王林灿8027下山水仓8
40、042张宗存8011主 井 底8049杨国防8016风 井 底8040马文钦8018副井底(液压泵站)8037杨海军8008抽放泵站8047张春和8038东平台水仓8039调度室8000 8001井下变电所(泵房)8046门 卫8034-708035生产科8013平地机电主井车房8010机电科8006主井口8022安监科8003副井车房8033通风科8007副井口8043地测科8005风井车房8030采煤队8023风井口8031充灯房8014主扇房8025平地变电所8017矿外部电话:0371-63133251郑煤集团芦沟煤矿二五西井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煤集团芦沟煤矿二五西井措施会审名 称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 务签 字职 务签 字总 经 理生产科安全矿长通风科生产矿长地测防治水科机电矿长安全科总 工机电科调度室施工单位会审意见: 年 月 日郑煤集团芦沟煤矿二五西井贯彻学习记录名 称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贯彻人贯彻地点贯彻时间参 加 人 员-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