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展望“十二五”:富民强桂新跨越
2011-1-22 10:52:52
1月21日,随着广西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胜利闭幕,广西“两会”圆满落下了帷幕。“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春风,正满载希望与生机活力,拂面而来。
回顾总结“十一五”,展望部署“十二五”,战略目标从“富民兴桂新跨越”转向“富民强桂新跨越”。虽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广西人思维的改变、认识的飞跃。“富民”就是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强桂”就是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把民生和发展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也体现了广西在“十二五”期间“求快、求好、求强”的战略发展理念,符合壮乡5000万人民的所需、所盼、所想。
如今,广西“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初步绘制,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壮乡人民豪情满怀奔向新征程,八桂大地风鹏正举共创新辉煌!
经济翻番增长与民生显著改善相互给力
——广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2010年比2005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翻1.2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1.13番,财政收入翻1.37番,工业增加值翻1.58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翻1.74番,服务业增加值翻1.02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2.14番……共计“十二个翻番”。
过去5年,广西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和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实现了12个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同时也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广西各级财政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等民生领域的投资累计达到3305.15亿元,是“十五”的3.61倍,年均增长32.8%,增长速度远超一些经济指标增长。
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917元增加到2010年的170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95元增加到4543元,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2.7%。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兴边富民行动……5年来,广西共有114万农村人口脱贫,1063.7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以解决,16.34万户城镇居民享受廉租住房。
今年,广西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将更大。2011年,广西将筹措资金300亿元以上,实施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以进一步解决群众的看病难、喝水难、读书难等问题。
“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预计2015年比201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等翻一番以上,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
过去5年尚且如此,今年也已经开了个好头,随着未来5年经济增长的再次翻番,广西将从更多层面发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当然,也只有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有意义,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我们看到“规划”已经给出了肯定回答:必须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要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此,在经济指标实现一个又一个翻番的时候,“规划”提出了5个“力争”: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力争未来5年城镇新增就业19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万人,失业率每年控制在5%以内;力争2015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月最低工资1000元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40万人、失业保险240万人、工伤保险250万人、生育保险22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力争未来五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50万套,让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
工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广西坚持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衡量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工业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十一五”广西的经济发展亮点颇多,工业发展便是其中之一。2010年,广西全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265亿元增加到3800亿元,年均增长19.3%,比2005年翻1.58番。食品、汽车、冶金率先成为千亿元产业。
在两会上,提到广西“十一五”的工业发展成就,代表们掩饰不住内心的那股自豪感。
韩元利代表认为,进入工业化中期意味着广西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可以预见,“十二五”广西的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持续上升,投资需求不断加大,优势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将日益增强。
根据“十二五”规划,广西将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坚持走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做优工业,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规划”提出要打造“千亿元企业”和“千亿元产业园区”,力争到2015年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冶金、机械等11个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
此外,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左右,“规划”指出要重点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现今装备制造、生活、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尽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看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要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雷多荣代表说。他认为广西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老路。
“规划”已经明确指出:要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强化节能减排,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按国家下达的指标执行,“绿满八桂”工程将使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时期的58%提高到60%。到201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比2010年分别提高近20个百分点。
以桂西生态屏障、桂中生态功能区、十万大山生态保护区、西江千里绿色走廊“两屏四区一走廊”的主骨架,以点状分布的自然保护区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将逐渐健全完善。
可以预见,“大工业与大海豚共存共舞”的情景,将走出钦州三娘湾,将成为整个广西工业发展的一个生动形象。
国民经济发展与“宜人”城市建设交相辉映
——广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发展明显加快,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十二五”规划给出了广西未来的发展方向,既是要加强农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要不断打造宜居宜业的“宜人”环境。
一方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将有效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活水平,建设农民的美好家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500万吨以上。水利建设、农村生活条件将得到综合治理和改善。同时发展经济强县,实施扩权强县,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未来5年,服务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通道不断拓宽,服务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健全。到2015年,金融业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6万亿和2万亿元,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一大批服务业百强工程和品牌将相继涌现。
此外还将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教育和人才发展,围绕建设文化强桂目标,弘扬优秀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百家博物馆建设,基础群众文化生活活跃,体育产业发展,一批标志性工程以及文化产业园区将形成。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以上。
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也在跨越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逐渐形成。到201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0%,相比2010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中心城区450平方公里。一批超大、特大城市逐渐形成,各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规划”指出,要按照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要求,科学编制城镇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力争到2015年,城镇自来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均达到95%,人均道路面积15平方米,县城以上城市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广西31个重点防洪市县和46个非重点防洪市县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南宁主城区防洪能力提高到200年一遇。城镇化管理也不断科学完善。
此外,“规划”在交通运输方面也做了详细的部署,预计到2015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公路总里程超过1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000公里以上,广西北部湾总吞吐量达到3.36亿吨以上,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100个,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750万人次。
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为经济跨越发展夯实基础,提供动力,为人民生活环境的便捷提供了有效保证。
不仅交通运输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创造“宜人”环境。
随着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们生活的各种软硬件环境的不断不断绿化、美化、人性化、科学化,人民群众的“富”将从经济收入的增长往更深层次的内涵走去。
八桂大地,昂扬奋起,壮乡儿女,击鼓踏歌!
相信通过五年的不屑奋斗,人民群众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生活水平将实现新跨越,八桂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也将实现新跨越。
一个崭新的广西正在祖国的南疆崛起,一个个幸福的脸庞将在八桂大地绽开,民富桂强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