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四届暨南园辩论赛复赛第三场
正方观点: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反方观点: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时间:2006-4-2 19:00
地点:暨南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四楼
正方:法学院
辩手:马玥 黄文滔 庄立炜 邓莉
反方:管理学院
辩手:蔡委恒 张小轩 毕思芳 王菡
评委:张渊明 张海沙 刘明 叶志海 戴琳
知己知彼
正方猜测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论证他们的观点:
第一,对方辩友可能会泛化利益的概念,将辩题中的"私人利益"泛化到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对方辩友还可能会认为人们坚持道义的行为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利益,从而否定道义的存在,并论证我方观点不成立.
第二,对方辩友可能会忽视人的社会性特点,论证利益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基础,认为道义只是对获得利益的方式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进而通过论证基础比手段更重要来论证他方观点的成立.
第三,对方辩友可能把通过人际关系能够获得利益的可能性等同于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而从利益无处不在,认为从人际关系获得利益就是利益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从而来论证己方观点.
第四,对方辩友还可能坚持今天的辩题只是事实判断,不给出何者这一方面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的标准,而仅仅依靠堆积重利轻义的社会现象来论证事实上他方观点的成立.
猜测完毕, 谢谢!
反方猜测正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方将从以下几个观点来猜测对方立论:
首先,对方会把道义的概念无限的扩大, 认为凡是积极方面的影响都应该归属于道 义的范畴之内,而忽略了利益的存在.
其次,对方将从道义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可以抑制不良的人际关系这两方面来论证道义作用的范围更为广泛.
第三,对方辩友将从道义的影响程度来论证,认为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浅层次,而道义的影响才是根本的,长远的.
最后,对方辩友还将说在我们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义作为大多数人的内在行为准则,将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我们猜测的观点是否与对方所要陈述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还将洗耳恭听.
正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人际关系是同人类起源同步产生的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中最普遍的关系.那么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现实社会的实际活动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一种认知,情感关系和相应的行为举动关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此外,利益和道义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但当义与利同时出现,并作为一个相对概念的时候,利更多的体现为自我利益的追求,而义则指的是对道义和公益的追求.
所以要判断是道义还是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我们就要看究竟是哪一个对人际关系有根本性和持续性的影响.
首先,道义对人际关系有根本性影响.人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孟子曾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卢梭也说过: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由此可见道义是人的社会性的基础,遍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中国为例: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文化熏陶,因此我们的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道德指向性.而利,需要以不违反道义的手段获得.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就道义对生产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重大影响也有详细论述.
其次,道义对人际关系有持续性的影响.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是正当的,但当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纯粹个人化的时候,这种需要就变成了利.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每个人对自己个人利益的满足又是有限的,因此无限的欲望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个人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并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即使每个人的个体利益可以协调,但人们仍会利尽而疏,甚至利尽而散.在物质生产和精神创造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合作,需要对每个人个人利益的追求和满足进行协调,制约和规范.而道义,即道德,正义和公益,正可以调整社会关系的以义引利,以义导利,以义制利,让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寻求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的更加长久,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我方坚信,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利义之辩,自古有之.面对今天的辩题,我方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让我们先来区分几个概念.利益是指人们对精神,情感的需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道义是指道德和正义,而人际关系指的是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论点:
首先,从影响的范围上来说,
第一,利益比道义在空间范围上影响更广.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经济,政治和文化诸多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联系,冲突和融合.人际关系不仅涉及个体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各地区,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而造成这种人际关系"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物质利益的扩张.正是由于主体各自利益的需求,才使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能够淡化道义上的差异,甚至是冲突,而去进行相互合作.
第二,利益比道义在时间范围上影响更长.纵观人类历史,在不同的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便是不同社会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在原始社会人们遵循的是公共利益,在阶级社会,人们遵循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则遵循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相对于利益而言,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具有局限性.在阶级社会,阶级冲突也是人际关系的一个表现,而阶级冲突是由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的,这是道义无法调和的.
再者,从影响上来讲,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才是最根本的.根据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人际关系由经济关系所决定,而一定的经济关系则是以利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利益的变动直接导致了经济关系的变动,从而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
最后,从利益和道义的关系上来讲,由马克思伦理学可知,经济利益决定了道义的体系原则和主要规范.对道义进行评判,就是要看其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现今,就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谢谢!
防守反攻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大家好!
下面由我来指出对方立论中的几点错误.
首先,对方说我方将会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方面来讲,进而论证我们对利益的定义过于泛化.那么试问对方辩友,难道说利益上升到社会利益,上升到国家利益,它就不是利益了吗
其次,对方把人际交往单纯归为认识情感关系,却忽略掉物质情感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把交往归为物质和体制两方面,所以对方辩友根本就是在以偏概全嘛.
第三,对方辩友说道义是人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而利益只是在不违反道义的情况下而做出的选择,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说法,美国攻打伊拉克为什么还会有利义之辩呢
最后,对方辩友还说从根本上决定人际关系的是道义,它对人际关系具有持久性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了利益会建立起更多的人际关系,在这些人际关系中,人们交往的目标也会更长远,而从中获得双赢也是交往的目标之一.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才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谢谢!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首先我想指出对方显然是将利益的概念泛化了,对方辩友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这些应属于道义的概念都归为利益的范畴之内,可大家都知道我国从先秦时代就有利义之争,那按对方辩友的意思这两千年来我们对利益的概念是不是都不清楚了 今天我们讨论利益和道义何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这两个词语出现在同一个辩题之中它们之间显然要有一定的相对性.可按照对方所说的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全算是利益,那我们今天的辩题还有什么好辩的呢 出题的老师岂不是太无知了
其次,对方辩友强调利益是人们行动的根本,但是今天我们比较利益和道义何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这要从何者对人际关系有根本性影响来看.人际关系是一个社会学中的概念,它的基础是人的社会性.那么是何者构成了人的社会性呢 当然是道义.我们要用道义去教化人,规范人,从而使人产生社会性.此外,同样是追求利益的动物,它们为什么没有形成社会性呢 正是因为它们不具有人的道义.因此我方认为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我们来看今天对方辩友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定义.对方说利益是人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对道义的需要也应归属于利益.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满足道义的需要岂不也应归为利益行为.既然道德行为也是利益行为,那么对方辩友还能举出一个有道义而无利益的例子吗 如果不行的话,那我们今天的辩题里岂不根本没有道义 在这样一个定义不严密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进行一场有意义的辩论呢
第二,对方辩友提到一个标准问题,但时间和空间能够成为判断何者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的标准吗 我们说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正如我方一辩所说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社会性.而我们今天的辩题是道义和利益何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应该说何者具有更持续更根本的影响,它才对人际关系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才应该是我们判断何者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的标准.
另外,刚才对方在立论中说利益可以泛化为国家集体社会利益.既然如此,那为什么道义和利益仍会发生冲突呢 普通道德的定义是真善美,哪个国家对于真善美是不追求的呢 第二,对方辩友说人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利益.(时间到)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感谢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一些看法,但是很遗憾我要告诉对方辩友,你们并没有完全听清楚我们立论所要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说利益是对物质精神的需要,但并没有说利益把道义也包含在里面啊.我们只是说利益是根本目的,而道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会达到我们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对方辩友怎么能说手段与目的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呢 而且道义并不一定对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道义如果对人类起了阻碍作用,它必定会成为全人类实现根本利益的绊脚石啊.
其次,对方辩友提出人的社会性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标准,但社会关系就全部等同于社会道德吗 这个问题恐怕就值得大家深思吧.
第三,对方辩友说我们泛化道义,还提出每个国家都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真善美只是一个外壳,那么内涵是什么 其实我们说社会主义国家最广泛人民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不正是真正内涵上的区别吗 谢谢!
短兵相接
正方:谢谢主席,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反方: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当然是人具有行为,具有追求利益的行为.我们也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说我们把利益的范围泛化了,但是我就不明白了,难道我们的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就不是利益了吗 难道说公共汽车不是汽车,而公共厕所也不是厕所吗
正方:对方辩友说社会利益属于利益,那么一个人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不正是申明大义吗 还有,对方辩友说人的行为是利益行为,但动物的行为也是利益行为啊,这样的话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反方:对方辩友显然是在偷换我们的整体概念.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而对方辩友却要讨论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我们说人是最具有利益行为的,就此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教育乱收费关系到每一个家庭,但为什么我们社会上的教育/乱收费行为却仍屡禁不止,以至于使教育成了中国十大暴/利行为之一呢
正方:当然是由于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另外刚才对方辩友说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具有追求利益的行为,这点我方不敢苟同.还有,对方辩友说社会利益,公共利益也是利益,同时又说利益不包括道义,那对方辩友岂不是已经自相矛盾了呢 最后还想请问对方辩友,各种动物之间有没有关系
反方:对方辩友今天显然对动物很感兴趣,但是我们今天不是谈论人与动物的关系或动物与动物的关系,我们讨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啊.因为对方辩友刚刚回答我们的问题说他追求利益.我真的很想感谢对方辩友,对方辩友这就是在说他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将他之前所说的道义的心灵完全粉碎了.那是不是就说明了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
正方:我们说那是一种坏的社会现象.刚才对方辩友已经承认,因为人有社会性,人与人之间才形成了人际关系,而动物没有社会性,所以没有动物际关系.那在社会性中,是什么对人际关系在发挥作用呢 请问对方辩友,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究竟是什么利益使汪伦踏歌相送呢
反方:对方辩友难道能说不好的人际关系就不是人际关系吗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哪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不是讨论哪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好,对方辩友你们要明确你们的辩题.
正方:我们并没有辩论哪个对人际关系有更好的影响.我们是说道义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影响到人的社会性.我们只是将人与动物做一个简单的类比,为什么对方辩友对此会如此敏感呢
反方:对方一直在跟我们说道义是指道德和正义,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说的道德和正义的标准是什么呢
正方:今天我们和对方探讨的是道义和利益哪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不是探讨道义的标准是什么.我方不否认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出于对利益的考虑,但人们之间为什么会有人际关系呢 就是因为有道义的存在.人类如果只是单纯追求个人利益,那么人类跟动物就根本无异嘛.
反方:对方可能还不清楚,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人类有意志的.而人又为什么会有社会性呢 是由人类自然性的退化啊.对方辩友无法告诉我们什么是道义的标准,那你们又怎么知道他的行为是不是道义的呢 你连道义的标准是什么都不能确定,那你又怎么能说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
正方:那么请问对方辩友,利益的标准又是什么
反方:我方在立论中已经明确提到,利益是人们对物质,精神,情感上的满足和需求.既然对方不能给我们一个判断道义的标准,那我们又怎样去判断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呢
正方:对方辩友,我们已经反复给出了道义的标准嘛,就是"真,善,美'三个字.请问对方辩友,你说人对于道义的追求也是满足利益的一种表现,那是不是说你今天所谓的利益已经将所有的东西都包含进去了呢 那请问我们的道义还如何存在呢 请对方辩友为我们举出一个纯为道义而没有利益的例子吧.
反方:我来回答对方辩友的这个问题吧.社会主义社会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李hóng志也提"真善美"啊,难道你能说他的行为也是道义的吗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对"士为知己者死"是怎样理解的
反方: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维持,破裂都是由利益导致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追求利益于是结成了人际关系,而又由于我们追求利益的不相同,造成了我们人际关系的破裂.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和你妈妈是基于什么样的利益才结成人际关系的呢
反方:我和我妈妈结成人际关系不是由于利益也不是由于道义,我和我妈妈之间是一种真的情感.难道对方辩友能把情感也说成是道义吗
正方: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之间也存在母子关系,那你觉得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刚才对方辩友也承认,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体现,而法律正是道义的一种体现,那么我想请问到底是利益还是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把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归结为道义的一种体现,这可是不对的.对方辩友又说应该将亲情也归结为道义,那么我想问对方,你爱你的女朋友,你可以对她说我出于道义所以我爱你吗
正方: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我们出于对温宝同学的同情为他进行了捐款,我们的这种行为也是有利益驱动的啦
反方:我们为什么会对他捐款呢 就是因为我们想要帮助他,想让他吃得好,穿得好,让他上得起学嘛.这不是为了维护他的利益吗,对方辩友
正方:他人的利益也是利益,那么请问对方今天你方的利益到底是什么呢
反方:对方辩友难道能说他人的利益就不是利益 你的利益是利益,我的利益也是利益,利益就是为了在两者间达到一个双赢的状态.
正方:那么你说道义就没有作用吗
反方:道义当然有作用,但不是根本作用啊.最根本的是为了追求全人类的利益啊.
正方:对方辩友今天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都归结于利益,那么请问今天你们将什么定义为道义呢
锤定音
提问嘉宾向反方提问:
嘉宾一:道义和利益在同一群体的情况下,哪个的影响更大
嘉宾二:从生命无价的角度来说,利益和道义哪个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
谢谢嘉宾的提问,首先我来回答您的第一个的问题.您问道义和利益在同一群体的情况下,哪个的影响更大.我方认为,判断道义标准是看其是否实现了社会的最大利益.所以当二者是在同一个群体的时候,这个群体如果是国家和国家之间,那必然它是以国家利益为主.如果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就要看它如何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双赢利益最大化.
而嘉宾的第二个问题是从生命无价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们说利益不但有个人利益,还有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荆轲刺秦王,他是为了国家利益而舍弃了个人利益,换来的是更多人的幸福.所以我方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很遗憾在刚才的辩论过程中对方犯了如下错误:
一是将我方所说的利益片面理解为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同样都是利益,为什么加上了国家或集体的称呼,它就不是利益了呢 难道公共汽车就不是汽车了吗 而且我们说道义是我们为了实现某种利益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利益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道义具有强制性和局限性,如果它什么都能调节,那我们还要法律,制度,军队和警察干吗呢 如果一切都可以靠道义来调节我们何必去千里走单骑啊.
而且对方辩友还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审题不清.对方辩友刚才为我们举出了许多例子,但这些例子只能够说明道义对人际关系有影响,却不能为我们证明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对方还将个人利益和私人利益混为一谈.我们说我们要吃饭睡觉,我们需要有个体的基本满足,这是个人利益,也是正当的啊.在人类社会当中,正是由于利益的存在才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只有道义的话,我们怎么会有如此复杂的关系呢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谢谢!
提问嘉宾向正方提问:
嘉宾一:请论证道义是如何影响人的社会性
嘉宾二:道义和利益的影响哪个更具有根本性
首先回答第一位嘉宾的提问,您要我论证道义是如何影响人的社会性,我给您举一个例子.一个狼孩它具有人的自然属性吧,但它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即使你把他拿回去养,他就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吗 当然不能.那我们怎样才能使他具有社会性呢 就是要用道义去教化他.所以今天我们说道义对人的社会性有根本性的影响.
第二位嘉宾的提问也涉及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说道义对社会性有根本性影响,就是说社会性的产生完全要依靠道义,这是我们今天进行辩论的根本.对方跟我们说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这一点我们非常赞同.我们非常赞同的是人具有社会性,只有具有社会性,他才能与其他人形成人际关系.而刚才我方强调道义是人际关系产生的必要条件,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吗
第二,今天对方辩友始终只看到利益两字,公共利益是利益,国家利益是利益,社会利益也是利益.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当利益和道义出现在同一个辩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它们各自的范围作一个恰当的规范呢 所以今天我们要将两者进行一个合理的规范,明白什么是今天辩题里的利益,什么是今天辩题里的道义.所以我们才会说今天辩题里的利益是指个人利益,私人利益.如果您跟我说社会利益,国家利益都是利益,那今天的辩题里还存在着道义吗 如果连道义都不存在了,那我们今天的辩题还有的可辩吗 是不是我们拿了辩题就应该说我们已经输了呀,只怪我们运气不好.
第三点,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所以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那么想请问了您和您家人之间是不是一种人际关系呢 如果是的话,那么又是什么经济因素决定了这种人际关系呢 如果没有这种经济因素,那么是不是说您所说的经济因素决定人际关系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呢 对方还跟我们说真善美只是外壳,给我们举出李hóng志的例子.真善美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是个人有不同理解嘛.我们说要追求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是不是真善美的体现呢 李hóng志把伪道德都说是道德,对方辩友您要承认它是道德我也没办法啊!
今天我们说道义是道德正义,正义是不是也包括法律呢 (时间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