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知识结构表一、政治:选修1、(改革)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背景: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内容: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
2、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社会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总体评价: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广大人民所受剥削与压迫;未予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性论, “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二、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3、:土地私有制确立:(1) 原因:春秋时期,由于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_ ,_遭到破坏。(2) 经过: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_收_,这实际上承认了_。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_形式确立了_。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_的出现和_的逐渐推广,提高了_。_的确立(2) 特点:以_为单位、男_女_、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_的_经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3) 积极作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_。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
4、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_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1)战国铁农具推广;(2)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鼓励(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商业:(1)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祖师):春秋战国时期,我国_繁荣。_的局面被打破,商人_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_和拥有雄厚资产的_。(2)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三、文艺:1、思想: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孔子的主要观点:核心是“_”。实现“_”,要做到待人宽容,“_”。孔子强调统治者要_,爱惜_,取信于民,反对_和_。他希望恢复_制度,主张“_”。首创_
5、,主张“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他强调一切要顺应_,提倡_、_提出“_”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_的理想社会,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_,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_,不断_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_。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_,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_。到了春秋战国时期,_逐渐下移,从“_”发展为“_”,这就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_和_;儒家学派的_、_和_;墨家学派的_;法家学派的_。意义:“百家争鸣
6、”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运动,是中国_、_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_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的主要观点: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_”思想。发挥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_为贵,社稷次之,_为轻”;在伦理观上主张“_”。所以要实行_来回复和扩充人的_。荀子的主要观点:主张施政用“_”和“王道”,“_”。看到了_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者_也,庶人者_也。_,亦能覆舟”的著名观点。(3)伦理观上主张“_”,强调用_来规范_,使人向善。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_,儒家思想更能_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_。2、文艺:诗经: 春秋末年,中国
7、出现了第部_。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三部分。诗经的诗,以_为主,多_,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诗经经_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_经典。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_。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因此又称“_”。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_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
8、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9、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知识巩固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1)以上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材料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黄梅戏天仙配插曲(2)上面材料
10、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关系?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3)为什么郭洙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
11、的观点?答案要点:(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实物史料。(2)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因为出现了“百家争鸣”原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分封制瓦解,周于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4)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
12、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检测反馈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界,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全球通史请回答(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哪些根本性变革?答案要点: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
13、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3) 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请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经济:废井田,开阡陌,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爵制政治: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思想:燔(fn)诗书而明法令 社会生活: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促成了(封建)经济繁荣政: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提高军队
14、战斗力总: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力得到解放,请说出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民间手工业发展,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4) 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战国时期有哪些重大的思想文化成就?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
15、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发挥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看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著名观点。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因此又称“骚体”。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
16、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界,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全球通史请回答(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哪些根本性变革?请举例说明在此过程中改革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案要点: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
17、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2)春秋时期有哪些重大的思想文化成就?答案要点:孔子的主要观点:核心是“仁”。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国寡
18、民的理想社会,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诗经: 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3.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
19、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 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答案要点: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答案要点: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