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认知哲学视域下的批评家琼森及其莎士比亚赞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1059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哲学视域下的批评家琼森及其莎士比亚赞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认知哲学视域下的批评家琼森及其莎士比亚赞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认知哲学视域下的批评家琼森及其莎士比亚赞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8 月第4 期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of XingyiAug2023No.4认知哲学视域下的批评家琼森及其莎士比亚赞诗宋凤丽(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兴义562400)摘要:作为与莎士比亚同一时代的剧作家和批评家,琼森为1 6 2 3 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写的赞诗引发了后世众多的评论和猜想。根据琼森自己的观点,一个批评家卓越而又正确的评价是基于理性和缘由。这意味着他的赞诗和批评应该是有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的。因此,从琼森对文艺理论的认知哲学角度,评断他的赞诗和他的批评家身份会更加客观。琼森对莎士比亚舞台效果的

2、赞美,体现了他对戏剧功能性的感性认知;对“略懂希腊文,初识拉丁语”的评断,体现了他的知性认知,源于他对古典主义规则的尊崇;而对莎士比亚戏剧一定流芳万世的肯定,体现了他的智性认知,对文学经典性的判断和民族自豪感。琼森的莎评是建立在他对文艺认知基础上的理性思维和理性认知,因此他能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意义、作品的艺术特点、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给出历史性和预言性的评断。关键词:琼森;莎士比亚;认知哲学中图分类号:1 5 6 1Shakespe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hilosophy(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Minz

3、u Normal University of Xingyi,Xingyi Guizhou 562400)Abstract:As a playwright and critic of Shakespeares contemporary,Jonsons eulogy to The Shakespeares Plays,which waspublished in 1623,has triggered numerous comments and conjectures.According to Jonsons opinion,an excellent and correctevaluation is

4、based on reason and rationality,which means his praise and criticism must be based on practicing and experience.Theref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gnitive philosophy of literary theory,it will be more objective to judge his eulogy and his identityas a critic.Jonsons praise of Shakespeares stage e

5、ffect reflects his perceptual cognition of the function of drama.His judgment,thatShakespeare“knew a little Latin and Greek,shows his intellectual cognition,which stems from his respect for classical rules.Theaffirmation,that Shakespeares plays will be remembered forever,reflects his intellectual co

6、gnition,his judgment of literary classicsand his sense of national pride.Based on his cogni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Jonsons Shakespeare criticism shows his rational thinkingand cognition.Therefore,about Shakespeares works,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the aesthetic and historical value,h

7、isjudgement is precise and prophetic.Key words:Ben Jonson;Shakespeare;cognitive philosophy文献标识码:AOn the Critic Ben Jonson and his Eulogy onSONG Fengli文章编号:1 0 0 9 0 6 7 3(2 0 2 3)0 4 0 0 2 2 0 6收稿日期:2 0 2 3-0 3-1 8作者简介:宋凤丽(1 9 8 1 一),女,河南民权人,在读博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222023年琼森为1 6 2 3 年出版的第一对

8、开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写的赞诗,不仅使莎士比亚走人学者的世界,也走人了1 7、1 8 世纪批评家的争论中,并收获了赞美和批评两种不同的声音,为莎士比亚走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琼森在他的札记、对话录和剧本中只言片语的批评与他在献诗的高度赞扬,引起了后人对他评断初衷的各种猜疑。事实上,琼森本人对理想的批评家有过深思熟虑,在他的阅读与思考集林木,又称关于人与物的发现里,琼森以贺拉斯为例,谈到一个批评家的卓越而又正确的评价应该基于理性和缘由:不是因为他想当然是这样的,而是出于实践和经验的知识。叫在琼森看来,诗人能够做出正确的评判,一是诗人有专业的知识体系;二是诗人基于经验的批评,应具备理性的判断力,

9、能辨优劣。关于人的认知过程,康德在1 7 8 7 年给赖因霍尔特的信中曾言,“心灵具有三种能力:认识能力,感觉快乐与不快乐的能力和欲望能力我认为到哲学有三个部分理论哲学,目的论,实践哲学”。2 对于琼森来说,一个卓越而正确的评价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哲学基础上。他会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深人研究和理论分析来给出评价,而不仅仅是片面的主观感受。他可能会结合古典戏剧理论、艺术规范以及对当时戏剧习俗的实践认知,来评判莎士比亚的作品。本文主要研究琼森在经验和理性哲学基础上对文学的认知,探讨琼森在莎士比亚评断过程中的感性判断、知性断定和理性认知,分析琼森对戏剧功能、文体结构、文学经典的文艺思想和观点。一、“舞台

10、的奇迹”:感性判断与戏剧的社会功能认定琼森在莎士比亚献诗的开头宣扬自已绝非出于嫉妒和蓄意赞美的寒喧言辞后,紧接着是对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舞台的奇迹”的由衷感叹!这一句“舞台的奇迹”和剧院中“掌声!”“快乐!”(5:6 3 9)犹如琼森在对莎士比亚戏剧演出的回味,像华兹华斯所言文学带来的“平静中的回忆”和“回忆中的快乐”。这短短一句从感知上的评论为我们展现了莎士比亚戏剧在他们所处时代的舞台盛景,显示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成效,深层却饱含了琼森对戏剧社会功能的认知。米切尔和宋凤丽认知哲学视域下的批评家琼森及其莎士比亚赞诗第4 期杰克逊在他们的心灵与认知哲学中认为根据思想语言描述,功能作用的认

11、定取决于这种状态是信念状态还是期望状态,而不是它的命题客体。3 同理,琼森对莎士比亚戏剧舞台效果的评价也不是单纯地因为戏剧的演出功能,而是源于琼森对这个戏剧功能的感知和他一生对戏剧舞台的情与结。作为这一时代的剧作家和诗人,琼森和莎士比亚可以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所生活的时代都一致,面对的社会政治情况也都是一样的,而且生活经历也有些相似:一样都是从剧场的跑腿做起,经历了从演员到剧作家及诗人的转变。不同的是,莎士比亚加盟“宫廷大臣剧团”,并专门为这一个剧团写剧本,而琼森则是流动性剧作家,将自已的剧本出卖于多个剧院。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受政体、剧院和观众的三重束缚。尽管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同,也有相似

12、的经历,但是他们创作方法和创作效果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差异,考察史料可知琼森在戏剧舞台方面经历了大起大落,戏剧生涯远没有莎士比亚那么顺遂。里奥纳德迪格斯(LeonardDigges)作为莎士比亚和琼森同时代的作家,在为莎士比亚写的挽诗中回忆了莎士比亚戏剧舞台演出的反响和群众对琼森和莎士比亚戏剧的不同看法:“比起乏味的卡提林,让人厌倦的西亚努斯,他们更赞赏诚实的伊阿古,或那个善妒的摩尔人。4 迪格斯在比较中,为我们透露了莎士比亚塑造的角色魅力和生动的舞台效应,而琼森创作的戏剧舞台景象则是相对暗淡。造成如此差异的缘由与诗人的心智有关,一个人心智的生成除了受环境因素影响外,还与他的思维习惯有关。目前的认

13、知科学研究认为文化范式对思维形式具有决定性影响。在1 7 世纪前后的有关戏剧功能的文化范式是“寓教于乐”。受古典主义熏陶的琼森显然受此影响较深,琼森经常以戏剧作者或剧作角色显示了他对此种范式的遵从和认可。埃尔斯基认为“语言主要是言语,由文化和历史所决定,体现它所产生的社会团体的共识,表达这一团体用道德机敏来呈现现实的能力。5 如琼森在狐狸(1 6 0 6)的开场白中就表达了诗人应该根据社会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呈现“寓教于乐”的观点“现在,我们还差一点运气,再加上一点机智使我们的剧本轰232023年动一时;/根据季节的味觉这一点,我们要归功于我们的诗人,如果你知道的话,他在所有的诗中,真正的范围

14、仍然是这个尺度,/把教育和快乐融合在一起”(3:4 3)埃尔斯基认为对琼森来说社会语言环境和个人言语者的道德心智一样重要,语言离不开说话者,而说话者离不开社会环境,琼森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的语言观势必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因此,他的作品经常探讨道德、社会和语言秩序的相互关系。琼森的言辞总是透露出他对文学范式和社会道德的遵从,也有对各种限制的不满和寻求文艺自由的渴求。当琼森的剧作在舞台上连续遭到挫折时,他在1 6 2 9 年出版的新酒馆的附录的后记中发表了“写给自己”,诗中表露了对各种限制干扰诗人才智的不满:“离开这个可憎的舞台和这个越来越让人厌恶的时代/骄傲和无耻交织/篡夺了智慧的宝座每天起诉和审

15、查他们称之为的戏剧让他们考究的、徒劳的大脑的任务继续,愤怒,汗水,批评和谴责它们不是为你而造,而是你为它们而造”(6:3 1 0)琼森的舞台创伤经历使他不止一次地想要离开这个剧院舞台。尽管琼森对舞台充满了失落和厌倦之意,但是谋生的经济需求让他一次次回到舞台。从他对莎士比亚舞台的赞颂来看,琼森对莎士比亚的舞台成效是羡慕和敬佩的。琼森的剧作就高不就低,常常追寻古典的高雅,他期待的是“理想的有智慧的观众”,而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则能考虑到不同类型群众的喜好,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琼森在剧本前言与剧本中对“理想观众”的渴求,显示了他对自已作品被接受的内在期望与欲望,显露了他对戏剧被社会接受的极度渴求。琼森对

16、莎士比亚在舞台上的接受盛况的回味是他内心潜意识的表露。莎士比亚于琼森来说,像一面镜子,是内心他想要成为的人。二、捉襟见肘的希腊语和拉丁文:知性断定与新古典主义原则的考量赞诗中紧接着出现的“略懂希腊文,初识拉丁语”一语与全首赞扬之词格调显得不相一致,透露出点点滴滴的不满之意,德莱顿认为此言是“贫乏地和会激起怨愤的”。事实确实如此,此言在后世批评界引起了对琼森作为批评家人格的质疑和对莎士比亚古典学识的各种探讨。有的认为琼森展24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示的是事实情况,有的认为是琼森嫉妒的表现,是为了抬高自己。大部分认为是琼森对莎士比亚缺乏古典学识的评述,并通过史料和莎士比亚剧本为莎士比亚进行辩护,例证

17、莎士比亚有足够的古典学识。关于莎士比亚对拉丁语和希腊文的了解究竟多少,法国学者保罗施塔普费尔认为这不是重点,他在莎士比亚与古典传统中指出“对一种语言的了解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但却不是知识本身。”7 琼森这一句“希腊语和拉丁文”只是一种比喻的方式,不是指代知识本身,也不是认为莎士比亚缺乏古典学识,而应该是对莎士比亚超脱古典艺术原则的一种微词。在莎士比亚赞诗中,紧接这句话的部分琼森提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成就是自然的,但谈到他的艺术,他却只承认莎士比亚拥有“一部分艺术”,这是对“略懂希腊文,初识拉丁语 评断的进一步阐释。他在与德拉蒙德(Drum-mond)的谈话录中,曾提到“莎士比亚缺乏艺术”。(5

18、:3 6 1)显示了琼森对莎士比亚古典艺术存有些微的不赞同,这些言辞与琼森尊崇古典主义有着极大的关联,源于琼森的古典学识和对戏剧创作的自我的解读,是琼森从知性和自我经验出发的一种评断,也是琼森对艺术“似真性 的追求。尽管琼森和莎士比亚都没有上过大学,琼森却比莎士比亚受过更深的学术型的教育,他师从当时有名的古典主义学者威廉卡姆登(WilliamCamden),在他的指导下接受了系统的古典和语法教育,并以此自豪。他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却被两所大学授予学位,并在其中一所大学教授修辞学课程,所以琼森比莎士比亚拥有更多的古典主义学识。同理,琼森的古典学识使其在戏剧创作中更容易受古典主义原则的影响。在1

19、 6 1 6 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在人人高兴中修改的前言中,琼森表示对当时一些剧作家为取悦观众而违背古典原则的不赞同,他指出有些诗人的剧中“让一个现在仍在中的婴儿,在一瞬间变成老态龙钟的老人,跨越了六十年的时间。或者凭借三把绣剑和音步不全的诗句/来描述约克和兰开斯特王朝的争端。没有开场白的致辞者带着你飞越海峡,/也没有瑶瑶欲坠的王位来博得孩子的欢心,/不用巧妙地讽刺小品来吓唬贵妇人,/也不用炮声和鼓声来模拟雷电风暴。”(4:6 3 1-6 3 2)琼森通过暗喻的方式批评了莎士比亚等戏剧家违背了三一第4 期2023年律中的时间、地点的一致性。他认为仅借助言语不能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场景,紧接着他表述了

20、自己预展现的艺术的“真实”,是通过描述“常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4:6 3 2)琼森对古典主义原则“三一律”的理念,在他的早期创作中深受卡斯特尔韦特罗(Castelvetro)的影响。卡斯特尔韦特罗在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注解中曲解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行为一致”的思想,他定义一个行为“活动的地点不能超过演员所在的舞台,时间不能长于舞台演出时间”。琼森的大部分剧作总是通过在前言或剧中角色的言语叙述时间,让受众产生居于“当下”的感知,使受众形成“真实时间”与“演剧时间”同等的错觉。而莎士比亚则是以情节为主,他的时间和空间皆因情节的需要而设定。因此,琼森设置的世界给人一种静止的感觉,而莎士比亚创造的世界

21、则是流动型的。相比较琼森所努力为受众创造的清醒的真实场面,莎士比亚常常让他的受众“迷失于一种景象”。9 琼森过于追求艺术的真实性,以至于他混淆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在与德拉蒙德(Drummond)的谈话集中说“莎士比亚在一部剧中(意指冬天的故事)中有几个人谈论他们在波希米亚(Bohemia)遭遇了船只失事,事实上在这个地方根本10 0 多英里根本没有海洋”。(5:3 7 0)显然在这里,完全把艺术等同了现实。艺术模仿现实,但不等同于现实。余秋雨在他的戏剧理论史稿中谈到琼森时认为他是在“创作实践克服了理论上的狭隘”。1I通过阅读琼森的剧本,可知他本人在戏剧实践中并没有完全遵守新古典主义的“三一律”

22、原则,他对“三一律 的看法是有变化的,在(16 0 5 年)赛亚努斯(Sejanus,HisFall)的“致读者”里坦承该剧没有遵守时间一致律,也没有合唱部分,对于自已违反古训,他指出在今日遵守古训既没有必要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过于遵从严格的规则,真正的诗歌就不会存在”,他认为戏剧只要遵从了“情节真实,人物尊贵,言说严肃雅致,见解完整充分”,就不应受到苟苛责。(2:2 13-2 14)戏剧创作的目的是给受众营造“真实”的感觉。琼森在戏剧创作的实践中,对古典艺术原则虽然有破格之处,但是他始终坚守艺术的“真实性”原则,即他说的“似真性”,并以此衡量戏剧的艺术性,他对莎士比亚的艺术评断也出于他的古典

23、知识与实践经验。他认宋凤丽认知哲学视域下的批评家琼森及其莎士比亚赞诗“天才”是自然和艺术的结合。三、天鹅绝唱万古歌:理性认知与莎士比亚的经典化琼森将莎士比亚比喻为天鹅,是因为在西方传统中,天鹅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鸟,是美和善的象征,这些不是琼森为赞颂而随意夸大的言辞,而是出于他本人对“理想诗人”的认知。彼得森(Pe r t e r s o n)认为琼森赞美之词源于对贺拉斯的赞美,他将莎士比亚看作了他崇拜的贺拉斯的化身。叫虽然他对莎士比亚违反古典原则颇多微词,但同时他对莎士比亚也充满赞赏,他在林木集坦言别人对他的指责时,提到就个人而言,他欣赏莎士比亚这个人,他(莎士比亚)的个性是“真诚的,大25.

24、第4 期为角色的言语应该与角色所扮演的身份一致,在琼森看来,莎士比亚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他在林木集中不无遗憾感地表示,莎士比亚的戏剧角色经常在言语上招致很多笑话,他以凯撒角色为例,在回答他人的问话“凯撒,你从不犯错?”他说“凯撒犯错都是有理由的。”(7:5 2 2)琼森举出这一例,旨在表示莎士比亚在言语上违背了新古典主义所推崇的“合式原则”,认为一个统治者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琼森认可的是贺拉斯的语言原则“话语风格的严肃高雅”。在木材集他称语言是“灵魂的镜像”,认为语言反映表现人的特点,因此应“依据主题选择合格的话语风格”。(7:5 6 7,1441-1443 行)由上可知,琼森对文体结构的“整

25、一律”原则,文体“合式”原则和文体纯度等的评断和改进,是基于知性认知和实践基础上的,是他知识储备和经验的综合作用。他和莎士比亚对古典原则的遵守和破格程度不尽相同,但是琼森并不要求全然照搬古典原则,他对古典原则的评断标准以是否合乎“逼真性”为准则。他在林木中认为阿里斯托芬(Aristophnanes)对欧里庇得斯Euripides)指责明智的原因不是出于“艺术”,而是出于“真实”。(7:5 8 7,18 2 7-18 2 8 行)琼森在赞诗中所言的“欠缺艺术”,不是说莎士比亚没有艺术性,而是基于他自己的经验学识,认为莎士比亚的伟大在于他的自然性和“一些艺术”。琼森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舞台设计与言语

26、的批判基于他对艺术“逼真性”的认知和考量。但从总体上他欣赏莎士比亚的自然为戏剧带来的活力,在琼森看来,莎士比亚的2023年度的,而随和的:他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想法和温和的表达”他对诗人的要求则是“唯有先成为好人才有可能成为好诗人”(7:5 2 3)。琼森对诗人的成功的看法与锡德尼不同,他不认为诗人成长和成功仅依赖想象力和个性的自由发挥。琼森认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应该具备五个要素:赋、练习、模仿、研究和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诗人的“赋”和对古人的“模仿”与“创新”。琼森在赞诗中对莎士比亚的“自然性”充满了欣赏,而这种“自然性”是诗人“烹赋”的充分显现。莎士比亚凭借这种才智,在创作中深入人的内在情感

27、和内心,他的作品包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深层哲理,这也是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的原因。文艺复兴时期最核心的是对“人”存在的思考和关注,琼森对诗人给予了很大社会职责和期望,诗人能够改善社会大众的无知,提高人民的美德知识:他认为才智的学习仅靠哲学家,圣贤,或是政体相对局限,诗人能制造一个王国,给以引导,以法强之,评判纠正,授之宗教和道德。(7:5 8 4)琼森和莎士比亚的创作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他们在作品中对人的存在虽然书写方式有所不同,但无疑都显示了人对自我存在和潜力的探究。然而,琼森过于注重艺术技巧,他的作品相对偏向对人与人现实生活和生活状态的理性的审视,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照出这一时

28、代的人生百态。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像一盏灯,照出整个世界的“灵魂”。琼森的民族情结。对于琼森将莎士比亚与古希腊罗马的前辈相比后,紧接着转向莎士比亚引起英国的胜利和欧洲的骄傲。对此,芭芭拉(Bar-bara L.DeStefano)认为琼森旨在体现莎士比亚的民族话语意识,是一种民族身份的自我建构。12 琼森虽然认为拉丁文是一个文人身份的象征,从他创作的选址和题材内容来看,他对英国伦敦有着特别的执着,也多是英国本土生活的描绘。他有着强烈的国家和身份意识,在戏剧中也多有体现。但是,从风格元素来看,他在赞诗中将莎士比亚与希腊罗马戏剧家相比,赞美莎士比亚很好地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本土的元素,故能从古人前辈那里

29、浴火而出,标识着英国的胜利,让整个英国(Britain)而骄傲,全欧洲都将膜拜。琼森对莎士比亚的英国民族诗人形象的塑造和文学遗产的理念,促进了英国当权者对莎士比26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亚文学大家的认定和推进,形成了一系列文化产业。莎士比亚的走向经典可以说是源于琼森。琼森在16 2 3 年出版的第一对开对莎士比亚的高度赞扬,可以说是莎士比亚的第一个崇拜者,他在当时文学界的声名,是莎士比亚走向学者的重要推动者。因为,琼森的声名在17 世纪远远高于莎士比亚,宾利(Bentley)教授在他的莎士比亚和琼森:他们在17 世纪的名声比较通过对这一时期的书和手稿等史料的考察,发现有5 9 处提到莎士比亚,而

30、提到琼森的数额高达10 7 9 处。13 由史料可看出,比莎士比亚晚8 年出生的琼森在17 世纪更有名望。琼森对莎士比亚的高度评价之后的学者中引起了强大的好奇,不仅引起众多的学者对莎士比亚的分析,同时也引起他们对琼森和莎士比亚的对比分析。莎士比亚的名声如此之大,以至于琼森总是处于他的阴影之中。但是,无论是对莎士比亚的批评,还是赞美,作为同时代且同行的诗人,琼森都推进了学者对莎士比亚的认知和热情。莎士比亚追求的“无我之境”创作风格,习惯将自我代入不同的角色之中,使得学者很难发现他真实的声音和艺术见解。而琼森乐于追求“有我之境”,极力在剧作中表达自我之声,他习惯在他不同类型的作品中发表自己对文艺的

31、见解,善于传递自我的声音,他的作品中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透过他的作品和批评札记我们可以了解他作为诗人和批评家的心智批评模式。借助于琼森,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莎士比亚。琼森是多重文学身份融于一身的文学家,作为批评家,他的批评和赞美皆是基于他自己的戏剧理念和实践基础上的;作为诗人,他拥有诗人的感性和敏锐性,所以,他同时具备诗人的感性心智和批评家的理性心智。琼森对古典主义的热衷和倾向,使得他评价莎士比亚时有赞美也有指责。但是作为同一时期注重创新的诗人,他有着敏锐的文学触觉和前瞻性的目光,他更多地赞同了莎士比亚的优秀。琼森的莎士比亚评论不同于19 世纪文学家法朗士、赫兹勒特和郎松所提倡的印象批评,他的批评

32、没有停留在主观的感受和体验上,他的评论是基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基础上的科学评断,是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是建立在他对文艺认知基础上的理性思维和第4 期2023年理性认知,他对莎士比亚就作品的意义、作品的艺术特点、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给出了历史性和预言性的评断。参考文献:1jBevington D,Martin Bulter,Ian Donaldsoneds.The Cambridge Edition of the Works ofBen Jonson.7 Volumes.Cambridge:CambridgeUP,2012.vo17,p587:1831-2,1

33、839-43.2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 7 8:19 5-19 6.3(新西兰)戴维布拉登米切尔(澳)弗兰克杰克逊.心灵与认知哲学 M.魏妃东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9:13 4.4Upon Master WILLIAM SHAKESPEARE,the Deceased Authour,and his POEMS,prefixedto the 1640 edition of Shakespeares Poems.inCraig,D.H.Ben Jonson:The Critical Heritage.Routledge,1996,p155-157.5Marti

34、n Elsky,Authorizing Words:Speech,Writing,and Print in the English Renaissance(Ithaca and London,1989),p6.6Alexander Pope refers to this traditionwhen he writes:I cannot for may part find anything invidious or sparing in those verses,but宋凤丽认知哲学视域下的批评家琼森及其莎士比亚赞诗第4 期wonder Mr Dryden was of that opinion

35、 Ed-mond Malone(ed.),M r Po p e s Pr e f a c e,Pl a y sand Poems of William Shakespeare in Ten Vol-umes(London,1790),vol.I,p.89.7Pall Stapfer,Shakespeare and Classical An-tiquity.Translated by Emily J.Carey,(London:C.Kegan Paul&Co.,1880),p76.8JLodovico Castelvetro,Poetica dAristoteleVulgarizzata et

36、Sposta(Vienne 1570),fol.60v.9Faas,Ekbert.Shakespeare s Poetic.Cam-bridge,London and New York:CUP,1986,p.65.10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 8 3:12 1.11jRichard S.Peterson,Imitation andPraise inthe Poems of Ben Jonson.(New Haven,1981),p138-150.12JBarbara De Stefano,“Ben Jonsons Eulo-gy on Shakespeare:Nat

37、ive Maker and the Tri-umph of English,pp.241-243.13JGerald Eades Bentley,Shakespeare&Jon-son,their reputations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compared(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45),pp.v-vii,130-2.责任编辑:姜广振(上接11页)9郑昆,徐鑫.三四十年代的兴义市场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黔西南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黔西南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少数民族史料专辑.内部资料,19 9 0:18

38、 4,18 7.10童相.布依族与油桐经济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黔西南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黔西南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少数民族史料专辑.内部资料,19 9 0:18 1-18 2.11张应强,周凯.驿道开发与空间生产:明清黔东南区域社会结构的过程分析.贵州民族研究,2021,(02):151.12刘天经.苏发祥事略 C/贵州省黔西南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内部资料,19 8 7:10 4-10 9.13(民国)卢杰,蒋芷泽,等.兴义县志 M/黄加服,段志洪.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3 0册).成都:巴蜀书社,2 0 0 6:9 4,3 9 0,3 9 3.14独山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独山文物 M.内部资料,2 0 11:114.责任编辑:向德俊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