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第1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教学设计学科:政治学段:高中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高二课题:必修3第三单元第8课第1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教学设计课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材:人教课标版思政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86页89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当前文化生活现状以及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正确把握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丰富内涵。能力目标: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现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价与初步的选择,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拒绝低下的文化产品,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2、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并在明确什么是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基础上,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教学重点: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特点;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教学难点:辨别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作出正确的评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方式:以“问题式教学法”、例证法为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做好简单预习,并尝试搜集年度文化生活的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2011年10月第二届中国海南乐东尖峰岭登山比赛等图片资料引导:以此为切口,要求学生结合其搜集的年度文化生活资料,讨论并试概括当前我们的文化生活有什么特点。教师归纳:从不同方面看有很多特点,如
3、果我们只用用一个词来描绘当前文化生活的话,可以说是色彩斑斓。(多媒体展示本框目题)知识回顾与延伸:当前文化生活的现状也可以用第一课体会文化中的相关知识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且各具特色来解读。同学们应把握住第一单元第一课与第四单元第八课在结构上的遥相呼应,从而理顺学习思路,减轻学习负担。(共同完成课程结构勾勒:第一课简明,以大范围通论;第八课详细,顺承第三单元而来,主要以中华文化之现当代具体而论;逻辑上大致以“文化状况速写文化状况及其影响的两面性,原因分析对策”为线。)探讨与学习第一阶段:教师引导:文化现状往具体里看,当代色彩斑斓的文化还有很多特点。请大家结合我们接触到的材料、刚才的讨论与多媒体的
4、补充材料(多媒体播放),自主学习课本68页框中的知识并完成作业。学生时间:(略)多媒体展示学习结果并提供参考:1、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雅俗共赏、老少咸宜。2、商业性。3、能迅速被接受。4、内容和形式变化快。5、消费者跨越了各种界限。6、文化产品越来越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7、文化生产的个性化、民族性; 8、文化消费的从众性、时尚性、趋同性、选择性等等。探讨与学习第二阶段:归纳与进一步分析:文化现状色彩斑斓,特点多,但是大体上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喜”与“忧”。仍以当前我国电影电视行业的现状、各大门户网站的栏目设置与内容(多媒体材料补充)为例,请大家讨论并总结文化生活中可喜的一面和令人
5、担忧的一面的各自表现。学生交流并列举掌握:(略)(提示:87页最后两段)多媒体展示交流结果(供参考):1、满足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等。2、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媒体热衷于“新闻”炒作和传播“绯闻轶事”;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产品等。深入思考:文化生活既精彩又有灰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仍从我们共享过的材料入手,掌握从个性到共性的归纳法)教师归纳、讲解: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
6、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文化市场的盲目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而传媒的商业性也带来了不少使人焦心的事情。教师提醒:第一小点和第二小点不能割裂开来理解,特别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温故知新:知识点之间存在灵犀。从第一小点来看,我们还可以这样解读:影响文化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与社会制度的变革;在当今,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市场经济能很好地
7、进行资源配置,但是也存在弱点。这些弱点一般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可能造成各种乱象。从第二小点来看,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在当今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等,大众传媒具有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探讨与学习第三阶段:探究思考:面对也由于当前这样的文化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哪些呢?教师引导:大致从三大主体入手,既针对“喜”也针对”忧”来全面考虑。1、从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角度来说:(1)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讲职业道德,严守相关法律法规;(2)更自觉地提供健康
8、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2、对个人而言:(1)要增强识别和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2)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正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自觉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3、从党和国家政府的角度来说,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1)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对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进行管理;(2)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倡导文化多样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鼓励、支持、引导、发展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即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大力弘扬主旋律。重点分析: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
9、民利益与呼声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即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1、 指导探究原因:(1)具体原因:通过本课及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正由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文化事业、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活跃景象,人们面临着文化生活中的多种选择。加上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们的民族、职业、年龄、经历和教育程度等的不同,这些都使得也反映出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倡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人民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
10、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2)进一步的深层原因:可以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经济政治地位、在文化创造与享用中的地位等学过的知识入手,加深理解该文化价值导向上的正确性、积极性。(面向广大人民,指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方向问题;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指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性质问题;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指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的形式问题。)2、小组讨论、学习:问题一:“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前面的限定词说明了什么?请大家结合课本67页相关链接的资源,把握好大众的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问题二:大众的、流行的文化与时尚的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
11、呢?这三者是新文化吗?(结合并完成课本88页、89页的两个综合探究)问题三:传统文化、经典文化、新文化、流行文化这四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结合并完成课本88页、89页的两个综合探究)学生交流、教师展示其成果并提供参考。(多媒体播放)解答一:大众文化不等于大众的文化。西方学者的观点实际上指的是后者。前者与后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健康向上的文化,而后者不一定。解答二:大众的流行的文化与时尚的文化有共同点,但后者受众范围有时不一定有前者的那么广泛,后者有时也暗含有新潮的、个性化的意思。三者都可算是新的文化,但不是新文化。后者具有性质上的限定,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的,是先进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应赞同家长C的
12、观点。因为重友情,并不是要进行“人情消费”,中学生自己并不挣钱,所花费的钱都是家长给的,生日、节日互赠高档礼物,到饭店请客吃喝容易导致攀比,把友情庸俗化,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之间互赠礼品应围绕有利于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世故化、成人化。解答三:传统与流行文化主要是从时间段的角度来划分的,经典与新文化主要从性质上去判断。经典主要存在于过去,新文化主要产生于当今。传统中有经典,流行中有新文化,传统与经典,可能曾是当时的流行与新文化,今天的流行与新文化,或者也将变成未来的传统与经典。经典文化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是经过了时间老人筛选过后能留下来的东西,经典文化也
13、并不是曲高和寡的,经典代表着高层次的文化,它使人回味无穷。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并不过时。流行文化往往形成时尚,有着容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她快速、直接,极易导致人们感官的刺激,形成兴奋点,流行文化主要由年轻人倡导、推动、消费,有激情。而现在流行的作品有的能成为经典,有的如过往的烟云。课堂小结: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一)、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一)、表现 1、可喜的变化 2、令人忧虑的现象(二)、原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市场的盲目性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支持的大众传媒传媒的商业性三、如何面对(一)、措施1、文化生产者和
14、经营者 2、个人 3、党和国家政府(二)、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1、原因(1)具体原因 (2)进一步的深层原因2、关键概念的区分课堂练习与简单课后作业:(多媒体展出)教案推荐与评价意见:能很好地根据高中学生理性思维的特点来展开。对教材的分析透彻而有深度,对教学重难点的引导分析,始终贯穿了辩证思维的要求。让学生通过接触身边的实例,自己归纳、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每一个知识体系内部及知识与知识点的衔接都十分自然,既清晰解读了重点,又充分展示了授课教师教学的严谨性和把握教材的扎实功底。 一个优点是能很好地把前后知识的联系点出,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感知度,增进理解。从材料的选取来看,做到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既反映出文化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获取渠道也多样,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悠游于纷繁的现象中而又能超出其上,以知识点统摄住,进而情理并茂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问题的设置紧扣课本知识与综合探究的要求,又不拘泥,加强了综合性。有取有舍,有课堂练习也有简单课后巩固,更能彰显新课改的精神,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发展学生素质。(点评人:陈太志,宁德信,黎永平,陈善燕)